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QRS波振幅参数与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慕坚 林玉涓 +3 位作者 陈东明 梁华静 林雨芳 刘靖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essential hypertens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EH-LVH)患者心电图QRS波振幅参数与血压及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EH-L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essential hypertens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EH-LVH)患者心电图QRS波振幅参数与血压及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EH-L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VH程度分为轻度组(n=51)、中度组(n=47)、重度组(n=28)。比较3组的血压、LVH指标[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心电图QRS波振幅参数[S_(V_(1))+R_(V_(5))振幅、所有导联QRS波群振幅之和(12ΣQRSWA)、R_(Ⅰ)+S_(Ⅲ)振幅];分析QRS波振幅参数与血压、LVH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与LVH程度的关系。结果重度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且中度组亦显著高于轻度组(P均<0.05);重度组LVPWT、IVST、LVMI值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且中度组亦明显高于轻度组(P均<0.05);重度组R_(Ⅰ)+S_(Ⅲ)振幅、12ΣQRSWA、S_(V_(1))+R_(V_(5))振幅显著小于轻度组、中度组,且中度组亦明显小于轻度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_(Ⅰ)+S_(Ⅲ)振幅、12ΣQRSWA、S_(V_(1))+R_(V_(5))振幅与舒张压、收缩压、LVPWT、IVST、LVMI均呈负相关(P均<0.05);R_(Ⅰ)+S_(Ⅲ)振幅、12ΣQRSWA、S_(V_(1))+R_(V_(5))振幅均与LVH程度有关(P均<0.05)。结论EH-LVH患者心电图QRS波群存在明显异常,表现为R_(Ⅰ)+S_(Ⅲ)振幅、12ΣQRSWA、S_(V_(1))+R_(V_(5))振幅降低,且与血压、LVH指标密切相关。通过测定心电图QRS波群,可评估EH-LVH患者的LVH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S波 振幅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血压 左心室肥厚
下载PDF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特点及其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慕坚 梁华静 +1 位作者 刘靖 钟淑贞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的特点,为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隐匿性高血压(研究组)和真性高血压(对照组)患者,各36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电图情况。结果:研究组T波改变率为19.40%(7/36例)、ST-...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的特点,为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隐匿性高血压(研究组)和真性高血压(对照组)患者,各36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电图情况。结果:研究组T波改变率为19.40%(7/36例)、ST-T改变率为13.89%(5/36例)、束支阻滞率为5.56%(2/36例)、左心室肥厚率为22.22%(8/36例)、左室壁高电压率为22.22%(8/36例)均低于对照组36.11%(13/36例)、55.56%(20/36例)、25.00%(9/36例)、33.33%(12/36例)和38.89%(14/3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P波增宽率及P波双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波增宽及双峰改变是隐匿性高血压患者敏感的诊断指标,该指标预示心脏早期损害的心电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高血压 心电图 P波
下载PDF
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慕坚 钟淑贞 +1 位作者 林雨芳 林玉涓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的诊断效果。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研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实施诊断,分析总结...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的诊断效果。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研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实施诊断,分析总结两种心电图检查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检测患者PR间期、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与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检测患者P波振幅、T波振幅、QRS波振幅与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相比较高(P<0.05)。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准确率及总诊断准确率与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相比较高(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结果优于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 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妊娠期ST-T段改变186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慕坚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11B期3269-3269,共1页
关键词 ST-T段改变 妊娠期妇女 非妊娠妇女 常规检查 临床意义 发生率 心电图
下载PDF
B超检查在华支睾吸虫病治疗前后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慕嫦 黄慕坚 陈茂余 《职业与健康》 CAS 2008年第5期503-504,共2页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治疗前后的声像图特点,并评价超声对华支睾吸虫病的应用价值,旨在不断提高对华支睾吸虫病声像图的认识。方法对98例经粪便清水沉淀法确诊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驱虫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治疗前后的声像图特点,并评价超声对华支睾吸虫病的应用价值,旨在不断提高对华支睾吸虫病声像图的认识。方法对98例经粪便清水沉淀法确诊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驱虫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肝胆系统有变化者43例,占被检人数的43.88%;特异性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管壁增厚,肝内胆管呈等号样双线光带改变,治疗前后声像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检查能动态观察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肝胆系统的变化情况,方便、准确,给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声像图 B超检查
下载PDF
华枝睾吸虫病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慕嫦 黄慕坚 陈茂余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625-625,611,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华枝睾吸虫病的声像图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超声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83例华枝睾吸虫病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特点。结果83例华枝睾吸虫病患者,34例肝胆声像图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声改变,以肝内小胆管呈小等号双线光带改变,管壁增... 目的观察分析华枝睾吸虫病的声像图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超声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83例华枝睾吸虫病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特点。结果83例华枝睾吸虫病患者,34例肝胆声像图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声改变,以肝内小胆管呈小等号双线光带改变,管壁增厚模糊,肝左叶的病变为明显等改变较具特征性。结论华枝睾吸虫病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枝睾吸虫病 声像图 肝内胆管
下载PDF
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余风华 黄慕坚 +1 位作者 梁华静 刘靖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8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判断生理性或病理性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做心电图检查并初步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102例患者,体表心电图卧位检测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再进行一次站立位心电图描记。结果发现... 目的探讨判断生理性或病理性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做心电图检查并初步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102例患者,体表心电图卧位检测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再进行一次站立位心电图描记。结果发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中有67.6%延长的P-R间期在试验后呈现正常值范围,而伴有一些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延长的P-R间期在试验后大多数是变化不大的。结论体表心电图卧位检测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再进行一次站立位心电图描记,延长的P-R间期恢复到正常值范围者多属生理性,而持续不变或伴患有不同程度的器质性疾病者应考虑为病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生理性 病理性
下载PDF
786例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8
作者 黄慕坚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09年第3期20-21,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及与病种的关系,探讨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及分布规律。方法:按照总体设计,对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依次为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阵... 目的:总结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及与病种的关系,探讨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及分布规律。方法:按照总体设计,对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依次为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和糖尿病等。结论:心律失常出现的频度和复杂性因不同的疾病有明显的差异性,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因素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对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影响
9
作者 黄慕坚 林玉涓 +1 位作者 梁华静 钟淑贞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对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分析其梗死病灶位置与心电图的关联。结果 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69例(73.40%),包括脑干93.75...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对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分析其梗死病灶位置与心电图的关联。结果 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69例(73.40%),包括脑干93.75%(15/16)、丘脑-基底节区93.33%(28/30)、大面积脑梗死87.50%(14/16)、单脑叶梗死37.50%(12/32),前三者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单脑叶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三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94例中心电图正常者25例中无死亡病例,病情轻/中/重者分别为23例、1例、1例,异常者69例中死亡7例(10.14%),病情轻/中/重者分别为3例、13例、20例。结论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多异常,病情严重、死亡风险越高,心电图异常率可能越高,而且多集中ST-T段异常,且与脑梗死面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病灶 心电图
下载PDF
VE导联对病理性Q波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黄慕坚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观察病理性Q波时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探讨VE导联在病理性Q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下壁有病理性Q波的患者描记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加做VE导联。比较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分析该导联对病理性Q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V... 目的观察病理性Q波时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探讨VE导联在病理性Q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下壁有病理性Q波的患者描记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加做VE导联。比较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分析该导联对病理性Q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VE导联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均出现病理性Q波和ST—T段动态演变;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32例中26例VE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ST—T段无动态演变;其他在下壁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的疾病,VE导联呈rS型。结论VE导联心电图有助于病理性Q波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导联 心电图 病理性Q波
下载PDF
电击伤致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11
作者 黄慕坚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电击伤 心电图
下载PDF
江门市中老年教师脂肪肝患病状况与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黄慕嫦 黄慕坚 李万兴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年第5期32-33,共2页
目的了解我市中老年教师脂肪肝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利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对我市40岁以上教师进行健康检查,对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工作方式、生活习惯、饮食、运动量等情况。结果脂肪肝检出率为33.49%,... 目的了解我市中老年教师脂肪肝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利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对我市40岁以上教师进行健康检查,对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工作方式、生活习惯、饮食、运动量等情况。结果脂肪肝检出率为33.4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饮酒、吸烟、经常在餐馆就餐、少运动等与脂肪肝患病相关。结论本组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应提高对脂肪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从饮食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预防脂肪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中老年教师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慕坚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96例中有72例(75.0%)为无... 目的探讨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96例中有72例(75.0%)为无痛性梗死;76例(79.2%)为急性非透壁性梗死,12例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LVEF〈40%的有32例,半年内死亡30例(31.2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OR=1.157)、严重室性心律失常(OR=4.135),休克(OR=5.256),广泛前壁合并侧壁心梗(OR=1.932)、下壁,后壁,右室心梗(OR=1.853)是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急诊介入治疗是保护因素(OR=0.318)。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病情重,死亡率高,其预后主要受并发症,心律失常、梗死的位置和治疗方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301例教师脂肪肝结果分析
14
作者 黄慕嫦 黄慕坚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脂肪肝 男性 女性 患病率 结果分析 统计学意义 名教师 统计学处理 高脂血症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碎裂QRS波群对扩张型心肌病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慕坚 吴静 林雨芳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群(f QRS)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4例DCM患者和154例健康对照组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上是否存在f QRS波和QRS波的时限,将入选患者分为碎裂QRS波组(f QRS组)、宽QRS波组(w QRS组)和非...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群(f QRS)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4例DCM患者和154例健康对照组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上是否存在f QRS波和QRS波的时限,将入选患者分为碎裂QRS波组(f QRS组)、宽QRS波组(w QRS组)和非碎裂QRS波组(nonf QRS组),比较f QRS波在DCM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3种QRS波形态的发生率,比较f QRS组、w QRS组和nonf QRS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f QRS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f QRS波和w QRS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onf QRS波的发生率(P<0.05);f QRS组和w QRS组的LVEF降低、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nonf QRS组(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f QRS波对DCM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 QRS可成为心电图诊断DCM进展的新指标,是DC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扩张型心肌病 心血管事件 预后
原文传递
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慕坚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690-691,共2页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和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180例,每例患者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做24h动态心电图(DCG)和平板运动试验(TET)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分析DCG...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和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180例,每例患者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做24h动态心电图(DCG)和平板运动试验(TET)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分析DCG及TET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12导联24hDCG诊断CHD的敏感性为69.5%,特异性为68.0%;TET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1.3%;两者联合时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92.8%。与单项检查比较,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和阳性似然比都显著升高(P<0.05)。结论DCG与TET的结合,可作为CHD无创诊断的重要方法,对冠脉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