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古学中的庄蹻入滇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懿陆 李正亭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据考古文化遗存,我们认为呈贡天子庙41号墓、晋宁石寨山3号墓、滇地出现的“毁兵”葬、石寨山“蹲蛙”蛙型铜鼓等,皆为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楚将庄蹻入滇的直接考古证据,并肯定庄蹻入滇是民族团结的一座丰碑,其推进了西南特别是滇中... 据考古文化遗存,我们认为呈贡天子庙41号墓、晋宁石寨山3号墓、滇地出现的“毁兵”葬、石寨山“蹲蛙”蛙型铜鼓等,皆为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楚将庄蹻入滇的直接考古证据,并肯定庄蹻入滇是民族团结的一座丰碑,其推进了西南特别是滇中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增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庄蹻入滇 民族关系
下载PDF
东汉《白狼歌》是越人歌谣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懿陆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1年第3期34-50,共17页
本文从益州、邛都其地百姓的语言为越语着手,论述了益州刺史朱辅搜集翻译《白狼歌》的地点在越人村寨。《白狼歌》一共三首,44句,共176字。用当今云南壮族沙支系(自称“布越”、“布依”、“布雅依”,简称“越”)的语言比较,其壮... 本文从益州、邛都其地百姓的语言为越语着手,论述了益州刺史朱辅搜集翻译《白狼歌》的地点在越人村寨。《白狼歌》一共三首,44句,共176字。用当今云南壮族沙支系(自称“布越”、“布依”、“布雅依”,简称“越”)的语言比较,其壮语汉记,其音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语音反切,和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汉字古今音表》中古音拟构,语音上极为一致;壮语意思和原音汉译比较,不仅字字可解,且44句中有34句的壮语意思与原汉译意思相同或近似。其中第一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13句;第二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9句;第三首16句,相同和近似的12句。在词汇上,全文44句,全部保留着越人口语的原生词,与今天壮语的基本词汇一致。在语法上,既有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也有只包含主语、谓语的句子,其修饰成分的词汇,则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符合壮语语法的特殊现象。全文翻译出来,天然凿成,浑然一体,是地地道道的越人歌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狼歌》 越人 歌谣
下载PDF
僰为越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懿陆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3年第3期83-90,共8页
关于僰人之源,历来有土著、迁徙二说;对僰人族属,有氐、羌(彝、白)、濮、越诸论。本文勾沉史料,佐以考古资料,甄别其语言,提出僰人即《礼记·王制》中“西方曰棘”的棘人。早在公元前1 0 45年,棘(僰)人就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其后... 关于僰人之源,历来有土著、迁徙二说;对僰人族属,有氐、羌(彝、白)、濮、越诸论。本文勾沉史料,佐以考古资料,甄别其语言,提出僰人即《礼记·王制》中“西方曰棘”的棘人。早在公元前1 0 45年,棘(僰)人就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其后随着西周的建立,棘(僰)人首领受武王封侯,建立棘(僰)国。其治在今河南省永城县的古吴越与楚国相互对峙的分界线上。楚宣王十五年(公元前3 5 5年) ,越国被楚所灭,棘(僰)国则随之崩溃,棘(僰)人随即南迁,定居于僰道。僰人继承和发展了百越民族的稻作文化,创造了西南地区独树一帜的“千顷池文化”。春秋时期的棘人,就是先秦时代的僰人,是地地道道的百越民族。“僰,羌之别种也”之说乃是晚于人建国千年之后的无稽之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僰人 越人 文献 考古 语言
下载PDF
《百鸟衣》漫议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懿陆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壮族人 民间传说 壮族地区 中国文学 人物形象 汉族传统文化 壮族民间故事 壮族文学 公鸡 少数民族文学
下载PDF
庄蹻率领越人东地兵自楚王滇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懿陆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2年第3期87-90,共4页
本文从《国语》、《战国策》、《旬子》、《商君书》、《史记》等文献中 ,比较研究出楚怀王末代的庄之乱即越人之乱 ;《史记》记载的“东地兵”即越人军队 ,从而得出庄率领越人军队自楚王滇的结论。
关键词 庄Jiao 越人 东地兵 王滇
下载PDF
庄蹻王滇新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懿陆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86,94,共5页
作者从《国语》、《战国策》、《荀子》、《商君书》、《史记》等文献中,比较研究出楚怀王末年的庄之乱即越人之乱,《史记》记载的“东地兵”即越人军队,从而得出庄率领越人军队自楚王滇的结论。
关键词 庄Qiao 越人 东地兵 王滇
下载PDF
安阳殷墟出土易卦卜甲上的鸡卦符号解读——从壮族及其先民鸡卦看《易》之起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懿陆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102,共8页
本文从甲骨文“”符号锲入,以《史记》等古籍记载的“越人鸡卜”及其后裔之一——壮族至今仍在流传使用的鸡卦为例,通过对文献记载、考古文物和民俗材料方面的比较研究,提出易经数字卦源于先越鸡卦的新观点。
关键词 壮族鸡卦 安阳殷墟 易卦卜甲
下载PDF
布洛陀和姆六甲是中华民族早期的鸟神崇拜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1-37,共7页
从历史文献、民族语言和民俗、考古证据切入,认真分析了一些解读布洛陀发音内涵的观点,认为都是反映了布洛陀文化的果,没有反映出布洛陀文化的因。布洛陀和姆六甲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人面鸟身神"。布洛陀的解释应为"从天... 从历史文献、民族语言和民俗、考古证据切入,认真分析了一些解读布洛陀发音内涵的观点,认为都是反映了布洛陀文化的果,没有反映出布洛陀文化的因。布洛陀和姆六甲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人面鸟身神"。布洛陀的解释应为"从天而降的男性人面鸟身神";姆六甲的解释应为"胯下可夹物体的女性人面鸟身神"。人类社会早期对布洛陀和姆六甲神的崇拜,就是中华民族早期的人文始祖崇拜。所以,布洛陀和姆六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陀 姆六甲 人面鸟身神 中华民族 鸟神崇拜
下载PDF
壮族麽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8-24,共7页
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壮族祖先神布洛陀不是一个抽象的神祇,而是一个实施鸟或鸡卦占卜的"鸟神"或"鸟部落首领",布洛陀崇拜亦即鸟神崇拜。所谓"麽文化"的核心亦即鸡卦巫术,布洛陀的传说只不过是鸡卦巫术的... 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壮族祖先神布洛陀不是一个抽象的神祇,而是一个实施鸟或鸡卦占卜的"鸟神"或"鸟部落首领",布洛陀崇拜亦即鸟神崇拜。所谓"麽文化"的核心亦即鸡卦巫术,布洛陀的传说只不过是鸡卦巫术的筮辞。所以,壮族"麽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神 麽文化 布罗陀文化 鸡卦
下载PDF
大王岩画的易学阐释——文山岩画的宗教内涵剖析之一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1-12,共12页
云南省麻栗坡县城以东发现大王岩画以来,岩画上的人像被称为“侬智高留下的身影像”,“傩舞的代表作”或“母系社会的女神像”,这些人像到底具有什么宗教内涵,本文试从易学的角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并提出大王岩画两巨人画像为盘古阴... 云南省麻栗坡县城以东发现大王岩画以来,岩画上的人像被称为“侬智高留下的身影像”,“傩舞的代表作”或“母系社会的女神像”,这些人像到底具有什么宗教内涵,本文试从易学的角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并提出大王岩画两巨人画像为盘古阴阳夫妻或伏羲女娲等新说,认为这些宗教神话传说人像,实乃阴阳易学抑或鸡卦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栗坡 大王岩 岩画 易学 研究
下载PDF
大王岩画历史年代研究——文山岩画内涵的宗教剖析之二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1-12,共12页
云南省麻栗坡县城以东发现的大王岩画的形成年代一直是个谜。有说是中国艺术起源200万年以后的作品;有说为新石器时代之作品,有说是4000年前殷商时期之前之作品……本文以该岩画中极具鲜明特征的阴阳符号"■"与仰韶文化、两... 云南省麻栗坡县城以东发现的大王岩画的形成年代一直是个谜。有说是中国艺术起源200万年以后的作品;有说为新石器时代之作品,有说是4000年前殷商时期之前之作品……本文以该岩画中极具鲜明特征的阴阳符号"■"与仰韶文化、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及远古抚仙湖水下遗址所见同类符号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大王岩画形成于公元前6000年亦即8000前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栗坡 大王岩 岩画 年代 研究
下载PDF
句町王墓主考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3-7,共5页
云南省广南县黑支果乡发现木椁墓葬出土的简牍,通过与马王堆汉墓、居延汉简等汉代隶书文字的比较,可辨识出木椁墓简牍残缺不全的文字与王莽对句町王的贬职有关,漆木耳杯底部的"王成"就是《汉书》中的王"承",因而广... 云南省广南县黑支果乡发现木椁墓葬出土的简牍,通过与马王堆汉墓、居延汉简等汉代隶书文字的比较,可辨识出木椁墓简牍残缺不全的文字与王莽对句町王的贬职有关,漆木耳杯底部的"王成"就是《汉书》中的王"承",因而广南县黑支果乡发掘的木椁墓葬亦即《汉书》中的句町王"承"的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町古国 广南汉墓 木牍
下载PDF
云南省广南县出土“四鸟”图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1-2,共2页
云南省广南县出土"青铜人面鱼形四鸟纹当卢"与长江、黄河流域的"四鸟"图内涵一致,反映出《山海经》的"使四鸟"在古代云南也有出土文物支撑,可证远古云南确属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关键词 广南县 四鸟 图解
下载PDF
从共同的易学理念看人类文明同源——人类文明同源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1-5,85,共6页
人类文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模式起源,这是学术界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作了人类文明同源课题研究,提出人类文明起源模式为远古中国阴阳易学的学术观点。课题从壮侗语支民族后裔之一壮族把"天"和"... 人类文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模式起源,这是学术界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作了人类文明同源课题研究,提出人类文明起源模式为远古中国阴阳易学的学术观点。课题从壮侗语支民族后裔之一壮族把"天"和"太阳"叫做"干"的语言切入,通过中国云南抚仙湖水下远古遗址所见文字符号、图案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所见文字符号、图案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地远隔千山万水,但注重阴阳易学的哲学观念是一致的。当时的易学观念主要以数字"十"和三角符号出现,普遍见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仰韶文化时期遗址和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在此基础上展开甲骨文、金文与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有关王权记载的比较研究,同样发现阴阳易学哲理对文字的影响很深。特别是殷商、西周时期的金文,无不蕴藏着"干"的读音分别是"太阳"和"天"的两重内涵,这种读音和语义分明是壮侗语支民族后裔之一壮族语言中的意思。这种读音有考古文物佐证和支撑,是阴阳易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客观反映。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从文献中对侗台语民族先祖建立的吴、越古国的记载中找到相关的证据。本文是课题的第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 阴阳易学 抚仙湖遗址
下载PDF
滇国名称续探源
15
作者 黄懿陆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57-58,共2页
本文从傣族的三个社会分期切入 ,对滇国和滇越的内在联系再进行了深入探讨 ,指出滇即越人早期对“干栏”的称谓 ;滇国 ,即居干栏的越人之国 ;滇人 。
关键词 滇国 傣族 滇越 干栏 渊源 社会发展阶段
下载PDF
句町王印研究
16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3-37,共5页
西汉时期,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封了三个王,一曰夜郎,二曰滇,三曰句町。《史记》明确记载,滇王和夜郎王都颁有王印,句町王的封王时间较之前者要晚,史料上未见颁发印玺的字眼,但不等于句町王没有王印。文章钩沉史料,发现十六国时期中原地... 西汉时期,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封了三个王,一曰夜郎,二曰滇,三曰句町。《史记》明确记载,滇王和夜郎王都颁有王印,句町王的封王时间较之前者要晚,史料上未见颁发印玺的字眼,但不等于句町王没有王印。文章钩沉史料,发现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出现句町王的史料,从而得出句町王印在王莽时期已被收走,最后流落于中原地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印 句町 翟斌 中原 研究
下载PDF
大王岩画的易学解读
17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7-52,共6页
学术界开始研究大王岩画以来,对岩画上的人像内涵及代表意义有过各种各样的猜测,但始终没有将其纳入宗教的范畴来进行研究。文章以易学理论对大王岩画人像的性别、内涵进行探索性审读,并参照国内外文化遗址出现的考古文化遗存结合神话... 学术界开始研究大王岩画以来,对岩画上的人像内涵及代表意义有过各种各样的猜测,但始终没有将其纳入宗教的范畴来进行研究。文章以易学理论对大王岩画人像的性别、内涵进行探索性审读,并参照国内外文化遗址出现的考古文化遗存结合神话史料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两巨人像为盘古开天辟地神像、小人像代表女娲及其所繁衍的人类的观点,最终认为大王岩画在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栗坡 大王岩 岩画 易学 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史前“使四鸟”阐微
18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在黄河、长江流域文化遗址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雕刻着四个鸟的图案;在号称中国文学源头活水的千古奇书《山海经》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使四鸟”这样的字眼,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本文根据殷墟龟甲出现鸡卦符号可证易卦数字源出鸡卦,并依其... 在黄河、长江流域文化遗址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雕刻着四个鸟的图案;在号称中国文学源头活水的千古奇书《山海经》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使四鸟”这样的字眼,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本文根据殷墟龟甲出现鸡卦符号可证易卦数字源出鸡卦,并依其方法对“使四鸟”进行了成功解读,提出《易经》八卦是因为“使四鸟”生出来的观点。“使四鸟”就是上古时代的鸡卦,它们是易卦数字形成的载体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四鸟” 鸡卦 易经数卦 研究
下载PDF
中国“神人纹”探源——文山岩画的宗教内涵剖析之三
19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大王岩画"中"盘古阴阳夫妻"、其足下"神人"与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神人纹"的比较研究,提出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神人纹"和远古人类的宗法观念有关。提出有关仰韶文化遗址所见"... 通过"大王岩画"中"盘古阴阳夫妻"、其足下"神人"与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神人纹"的比较研究,提出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神人纹"和远古人类的宗法观念有关。提出有关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神人纹"的称谓或命名是准确无误的。而且,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大王岩画",应该是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神人纹"源头可靠的考古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大王岩画 神人纹 研究
下载PDF
从共同的易学表现形式看人类文明同源——人类文明同源研究之二
20
作者 黄懿陆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10-14,共5页
人类文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模式起源,这是学术界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作了人类文明同源课题研究,提出人类文明起源模式为远古中国阴阳易学的学术观点。本课题从壮侗语支民族后裔之一壮族把"天"和"... 人类文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模式起源,这是学术界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作了人类文明同源课题研究,提出人类文明起源模式为远古中国阴阳易学的学术观点。本课题从壮侗语支民族后裔之一壮族把"天"和"太阳"叫做"干"的语言切入,通过中国云南抚仙湖水下远古遗址所见文字符号、图案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所见文字符号、图案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地远隔千山万水,但注重阴阳易学的哲学观念是一致的。当时的易学观念主要以数字"十"和三角符号出现,普遍见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仰韶文化时期遗址和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在此基础上展开甲骨文、金文与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有关王权记载的比较研究,同样发现阴阳易学哲理对文字的影响很深。特别是殷商、西周时期的金文,无不蕴藏着"干"的读音分别是"太阳"和"天"的两重内涵,这种读音和语义分明是壮侗语支民族后裔之一壮族语言中的意思。这种读音有考古文物佐证和支撑,是阴阳易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客观反映。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从文献中对侗台语民族先祖建立的吴、越古国的记载中找到相关的证据。本文是课题的第二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易学 苏美尔文明 抚仙湖遗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