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高校内地合作办学的动因、挑战及因应策略
1
作者 黄敏君 孙家明 童顺平 《高教论坛》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香港地区高校内地办学具备充足的内生动力和充分的外在条件,办学既有跨境教育的特点,又是我国主权框架下国内高校间的教育合作。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科研导向、师资队伍和经费来源存在现实挑战,需要从重视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办学衔接机... 香港地区高校内地办学具备充足的内生动力和充分的外在条件,办学既有跨境教育的特点,又是我国主权框架下国内高校间的教育合作。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科研导向、师资队伍和经费来源存在现实挑战,需要从重视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办学衔接机制;深化国际本土对话,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改革教师管理机制,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优化办学经费来源,完善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有力推进粤港高等教育深度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高校 合作办学 动因分析
下载PDF
福建省莆田市115 455例女性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流行病学分析
2
作者 林堃 黄洁香 +3 位作者 洪奇阳 胡雅静 黄敏君 陈明桥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莆田市35~64岁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特征及HPV相关宫颈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市115455例女性的HPV分型及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HPV亚型和宫颈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 目的分析福建省莆田市35~64岁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特征及HPV相关宫颈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市115455例女性的HPV分型及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HPV亚型和宫颈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对宫颈病变的影响,评估年龄对感染和患病风险的影响,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结果HPV感染总阳性率为8.41%,主要流行亚型有HPV 52、58、16、39、18型;浸润性宫颈癌(ICC)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亚型有HPV 16、33、18型。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者97632例(84.56%),宫颈炎症865例(0.75%),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985例(0.85%),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348例(0.30%),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68例(0.58%),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13例(0.27%),ICC 37例(0.03%)。1597例(16.46%)女性存在多重HPV感染,最常见的合并感染亚型为52、58、16型。多重HPV感染在宫颈炎症中最常见,占比25.15%。随着年龄增长,HPV感染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40~44岁和50~54岁的ICC患者感染HPV33的阳性率最高。结论HPV 16、33、18是ICC患者的主要感染亚型;对HPV33感染应采取更加积极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宫颈癌筛查 流行病学特征 莆田市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的循环抗原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敏君 张龙 +4 位作者 李师永 黄松如 张月清 温艳 陈燕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3,共3页
本文应用抗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Dot-ELISA,以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中的循环抗原。被检的61例中51例(83%)呈阳性反应,而肺吸虫、血吸虫、旋毛虫、猪囊虫病人以及健康人均为阴性。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单克隆抗体 循环抗原
下载PDF
从大鼠肺灌洗液中分离纯化培养卡氏肺孢子虫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敏君 安亦军 +2 位作者 李淑珍 卢思奇 郭增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2,136,共5页
目的建立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纯培养株。方法从肺孢子虫肺炎(PCP)大鼠模型离体肺脏的灌洗液中分离P.c,用改良IMDM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以四胺银染色计数法观察虫体增殖情况;用PCR扩增培养物中P.c线粒体大亚基rRNA基... 目的建立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纯培养株。方法从肺孢子虫肺炎(PCP)大鼠模型离体肺脏的灌洗液中分离P.c,用改良IMDM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以四胺银染色计数法观察虫体增殖情况;用PCR扩增培养物中P.c线粒体大亚基rRNA基因,进行基因鉴定;用透射电镜观察培养虫体的超微结构。结果用添加s-腺苷甲硫氨酸(SAM)等辅助剂的IMDM培养基从8只PCP大鼠的肺灌洗液中分离出5个Pc纯培养株(P.c Rat1-5)。分离培养的P.c可进行冷冻保存和复苏培养。培养72 h的P.c包囊可增殖19~22倍。形态、超微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证实从大鼠肺灌洗液中分离出的培养物是大鼠源性肺孢子虫。结论从大鼠肺灌洗液中分离培养出5株大鼠源卡氏肺孢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培养 分离株
下载PDF
用多糖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敏君 安亦军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0年第5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糖间接血凝(IHA)检测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L)O157:H7患者血清中抗O157抗体的价值。方法:用酚-水法提取O157:H7脂多糖和醋酸水解法制备多糖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后以IHA检测各种肠道致病菌抗血清及健康人和非腹... 目的:探讨多糖间接血凝(IHA)检测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L)O157:H7患者血清中抗O157抗体的价值。方法:用酚-水法提取O157:H7脂多糖和醋酸水解法制备多糖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后以IHA检测各种肠道致病菌抗血清及健康人和非腹泻患者血清的抗体反应。结果:制备的多糖抗原糖含量为33%,不含核酸,蛋白质<0.3%,具有鲎试剂凝集活性。以O157多糖IHA检测O157单克隆抗体呈高效价凝集(1:1280),H7多克隆抗体呈低效价凝集(1:8),其它各种肠道致病菌抗血清的凝集效价均小于1:2,从30名健康人和30名非腹泻患儿的血清中未查出O157抗体;204名非腹泻成人患者中,有1人的凝集效价为1:8,其余的均小于1:2,吸收抑制试验表明凝集反应为特异性。结论:以多糖IHA检测抗O157抗体可试用于人群O157:H7感染的抗O157抗体流行率调查及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免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 脂多糖 多糖抗原 间接血凝 O157抗体
下载PDF
抗旋毛虫幼虫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特性的鉴定
6
作者 黄敏君 张龙 +4 位作者 张月清 张惠君 温艳 黄松如 吴赵永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2年第2期127-127,共1页
近年来以检测循环抗原为基础的多种免疫学方法相继问世,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我们应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制备出抗旋毛虫幼虫的单克隆抗体,并用此单抗建立检测旋毛虫循环抗原的免疫学方法,为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提供准确而可靠... 近年来以检测循环抗原为基础的多种免疫学方法相继问世,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我们应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制备出抗旋毛虫幼虫的单克隆抗体,并用此单抗建立检测旋毛虫循环抗原的免疫学方法,为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提供准确而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幼虫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眼部微孢子虫病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敏君 黄松如 《传染病信息》 2010年第5期314-318,共5页
由微孢子虫所引起的眼部疾患具有两种不同的临床类型:一种是角膜基质型,常见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另一种为上皮型点状角膜结膜炎,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这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与病原体的种属及患者的免疫状况有关。本文就眼部... 由微孢子虫所引起的眼部疾患具有两种不同的临床类型:一种是角膜基质型,常见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另一种为上皮型点状角膜结膜炎,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这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与病原体的种属及患者的免疫状况有关。本文就眼部微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眼部微孢子虫病 微孢子虫角膜结膜炎 阿苯达唑 夫马洁林
下载PDF
用多糖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抗体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黄敏君 安亦军 +1 位作者 郭增柱 甘绍伯 《友谊医学》 2000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多糖间接血凝(IHA)检测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患者血清中抗O157抗体的价值。方法:用酚-水法提取O157:H7脂多糖和醋酸水解法制备多糖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后以IHA检测各种肠道致病菌抗血清及健康人和非腹泻患... 目的:探讨多糖间接血凝(IHA)检测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患者血清中抗O157抗体的价值。方法:用酚-水法提取O157:H7脂多糖和醋酸水解法制备多糖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后以IHA检测各种肠道致病菌抗血清及健康人和非腹泻患者血清的抗体反应。结果:制备的多糖抗原糖含量为33%,不含核酸,蛋白质<0.3%,具有鲎试剂凝集活性。以O157多糖IHA检测O157单克隆抗体呈高效价凝集(1:1280),H7多克隆抗体呈低效价凝集(1:8);其它各种肠道致病菌抗血清的凝集效价均小于1:2;从30名健康人和30名非腹泻患儿的血清中未查出O157抗体;204名非腹泻成人患者中,有1人的凝集效价为1:8,其余的均小于1:2。吸收抑制试验表明凝集反应为特异性。结论:以多糖IHA检测抗O157抗体可试用于人群O157:H7感染的抗O157抗体流行率调查及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免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间接血凝 IHA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 O157抗体 多糖抗原 检测方法
全文增补中
应用生物素标记与蛋白质组学方法分离鉴定弓形虫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媛 薛峰 +2 位作者 黄敏君 甘绍伯 谷俊朝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方法在绿猴肾Vero细胞株中体外培养弓形虫RH株速殖子,利用滤膜和Per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纯化速殖子。将纯化的速殖子用生物素标记后,裂解虫体,采用亲和素凝胶珠分离生物素标记的... 目的分离和鉴定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方法在绿猴肾Vero细胞株中体外培养弓形虫RH株速殖子,利用滤膜和Per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纯化速殖子。将纯化的速殖子用生物素标记后,裂解虫体,采用亲和素凝胶珠分离生物素标记的弓形虫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对分离得到的蛋白进行浓缩和密度梯度凝胶电泳。将电泳条带分段切胶,回收蛋白后,酶切,应用液相色谱和两级质谱联用技术(LC-MS/MS)进行蛋白鉴定。结果共鉴定出785种弓形虫蛋白,其中81种为基因组注释的表面或分泌蛋白,占10.3%。785种蛋白中,检测到同一种蛋白多肽的次数(PSM值)>10的蛋白有65种,其中43种为基因组注释的表面蛋白或分泌蛋白,占66%,余22种为预测的未知蛋白。结论应用生物素标记和亲和素层析分离了弓形虫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并初步鉴定了一批潜在的弓形虫新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表面蛋白 分泌蛋白 生物素标记 液相色谱和两级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脑囊虫病患者的循环抗原(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增柱 黄敏君 +2 位作者 安亦军 黄松 姜洪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评价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CAg)诊断脑囊虫病的价值。方法用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4B6,以ELISA方法检测患者和对照者血清和/或脑脊液中的猪囊虫抗原。结果82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CAg阳性率为79.2%(65/82),脑脊液CAg阳性率... 目的评价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CAg)诊断脑囊虫病的价值。方法用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4B6,以ELISA方法检测患者和对照者血清和/或脑脊液中的猪囊虫抗原。结果82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CAg阳性率为79.2%(65/82),脑脊液CAg阳性率为100%(26/26),治疗一个疗程后血清CAg转阴率为85%(17/20)。从对照者标本中未检出猪囊虫CAg。4B6和包虫抗原有轻微交叉反应。结论CAg检测,尤其是脑脊液CAg检测有助于脑囊虫病的诊断,而血清CAg检测则有助于疗效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脑囊虫病 循环抗原 单克隆抗体 ELISA
下载PDF
PCR快速检测腹泻患者粪中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和ial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小丽 阴赪宏 +4 位作者 温艳 黄敏君 栗绍刚 齐志群 李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128-213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对腹泻患者粪中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及ial进行检测.方法:分别应用常规培养生化血清学鉴定方法、普通PCR、巢氏PCR(nested-PCR)方法,对71例腹泻患者粪标本进行检测.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对腹泻患者粪中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及ial进行检测.方法:分别应用常规培养生化血清学鉴定方法、普通PCR、巢氏PCR(nested-PCR)方法,对71例腹泻患者粪标本进行检测.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及ial的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结果:在71例腹泻患者粪标本中,常规培养生化血清学鉴定方法分离出福氏痢疾杆菌24例,宋内痢疾杆菌23例,志贺痢疾杆菌1例,沙门菌23例.采用普通PCR法检测痢疾杆菌粪标本48例,ipaH基因均阳性(100%);ial基因阳性34例(70.8%),余14例为阴性.对该14例粪标本进而采用巢氏PCR法进行ial基因扩增,其中12份标本阳性.48例痢疾杆菌粪标本中46例ipaH和ial基因为双阳性(46/48).沙门菌粪标本23例中ipaH及ial基因表达均为阴性.以上两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0.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腹泻患者粪标本采用PCR和巢氏PCR法扩增得到的ipaH和ial基因特异片段与基因库中发表的标准菌株序列比较,一致性为100%.结论:建立了快速诊断腹泻患者粪中痢疾杆菌致病基因ipaH和ial的PCR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和敏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杆菌 粪便 聚合酶链反应 IPAH基因 ial基因
下载PDF
70株志贺菌属血清分型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威 栗绍刚 +3 位作者 郑晓燕 黄敏君 温艳 阴赪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菌株类型及耐药特点。方法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以K-B琼脂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在检出的70株志贺菌属中,弗氏志贺菌37株、宋内志贺菌33株,未分离出志贺菌... 目的分析医院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菌株类型及耐药特点。方法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以K-B琼脂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在检出的70株志贺菌属中,弗氏志贺菌37株、宋内志贺菌33株,未分离出志贺菌属的其他型别;70例菌株对传统抗菌药物中的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利福平、萘啶酸的耐药率均>62%,对喹诺酮类的常用药诺氟沙星耐药率较低为12.8%,而头孢类的耐药率<10%。结论医院细菌性痢疾流行株主要是弗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多重耐药率较高,达到77.1%,临床治疗可首选头孢菌素类药物,庆大霉素和诺氟沙星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属 血清分型 耐药性
下载PDF
PCR诊断细菌性痢疾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温艳 阴赪宏 +3 位作者 黄敏君 栗绍刚 李威 王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对痢疾杆菌的致病基因进行基因检测研究。方法分别用PCR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CR)诊断方法,扩增2种痢疾杆菌的致病基因(iali、paH基因),扩增产物经电泳,出现与已知扩增片段大小一致的...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对痢疾杆菌的致病基因进行基因检测研究。方法分别用PCR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CR)诊断方法,扩增2种痢疾杆菌的致病基因(iali、paH基因),扩增产物经电泳,出现与已知扩增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并经测序与GENE库中标准菌株比较序列相同,即判断为该标本志贺菌的iali、paH基因阳性。结果对1组常规培养生化检测后的40份腹泻患者标本进行iali、paH基因特异片段扩增,ipaH基因阳性率为75%,ial基因阳性率为35%,iali、paH基因双基因阳性率为35%,较常规培养生化检测志贺菌阳性率(7.5%)高4倍多,iali、paH基因双基因阴性率为25%。结论PCR检测痢疾杆菌的致病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和不需培养等特点,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聚合酶链反应 痢疾
下载PDF
从基因水平对IL-5与IL-10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中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小军 薛燕萍 +1 位作者 黄敏君 诸欣平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04-211,共8页
本研究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体外在SEA与ConA诱导下产生的IL 5和IL 10 2种细胞因子从mRNA转录水平进行研究 ,以探索这 2种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肉芽肿形成与调节的可能性。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雄性BALB C小鼠后 ,分别... 本研究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体外在SEA与ConA诱导下产生的IL 5和IL 10 2种细胞因子从mRNA转录水平进行研究 ,以探索这 2种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肉芽肿形成与调节的可能性。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雄性BALB C小鼠后 ,分别于感染后 3周、 5周、 8周、 10周和 12周取小鼠脾脏 ,制备脾细胞单细胞悬液并于含ConA或SEA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提取脾细胞总RNA。RT PCR及凝胶分析法被用来分析总RNA样品中IL 5及IL 10mRNA转录水平。研究结果显示 ,未感染和感染 3周小鼠脾细胞均无IL 5和IL 10的表达 ,感染后第 5周的小鼠脾细胞出现IL 5特异性条带 ,感染后第 8周IL 5表达明显增强 ,感染后第 10周IL 5mRNA转录水平下降 ,感染后第 12周未能检测到IL 5表达 ,表明IL 5表达的动态变化与肉芽肿的形成、发展及调节相平行。IL 10mRNA转录也于感染后第 5周出现 ,但感染后第 8周、第 10周、第 12周与第 5周相比 ,IL 10的表达水平并无明显改变 ,显示IL 10mRNA转录水平并未随着肉芽肿的调节而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IL 5可能在肉芽肿形成和调节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而IL 10可能并未直接参与肉芽肿的调节 ,但其转录可能与防止宿主过度肉芽肿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5 感染后 IL-10 肉芽肿 小鼠 脾细胞 MRNA转录 基因水平 动态变化 总RNA
下载PDF
瑞香素治疗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安亦军 刘江 +2 位作者 黄敏君 李淑珍 郭增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瑞香素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治疗效果。方法皮下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建立PCP大鼠模型。将受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未治疗对照组(B)、TMP-SMZ对照组(C)、瑞香素治疗组(D)和青蒿素对照组(E)5组。各组从第7周开始灌服相... 目的观察瑞香素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治疗效果。方法皮下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建立PCP大鼠模型。将受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未治疗对照组(B)、TMP-SMZ对照组(C)、瑞香素治疗组(D)和青蒿素对照组(E)5组。各组从第7周开始灌服相应药物5d,停药后观察1周,用肺质量/体质量比和肺组织虫荷量考核疗效。结果PCP大鼠6周内的病死率为16.7%;满6周者抽样进行病原、病理检查证实均已成功诱导PCP。A、B、C、D、E组受试大鼠的平均肺质量/体质量比分别为0.75、1.05、0.77、0.77和0.85,B^E4组受试大鼠肺组织虫荷量分别为1490、74、339和219个/mg。统计学分析显示,经瑞香素治疗的大鼠平均肺质量/体质量比、肺虫荷量均明显低于未治疗对照组(分别为P<0.05和P<0.01),效果虽不如TMP-SMZ,但与青蒿素疗效相似(P>0.05)。结论瑞香素对大鼠PCP有显著疗效,效果与青蒿素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虫肺炎 大鼠模型 瑞香素
下载PDF
弓形虫GRA7致密颗粒蛋白与宿主巨噬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峰 洪彩玲 +3 位作者 黄敏君 孙岚 甘绍伯 谷俊朝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鉴定与弓形虫GRA7致密颗粒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巨噬细胞蛋白组分,并研究蛋白相互作用与感染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基于人源THP-1单核巨噬细胞系的弓形虫-巨噬细胞感染模型。以含GST标签的GRA7全长重组蛋白为诱饵,采用GST沉降体外蛋... 目的鉴定与弓形虫GRA7致密颗粒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巨噬细胞蛋白组分,并研究蛋白相互作用与感染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基于人源THP-1单核巨噬细胞系的弓形虫-巨噬细胞感染模型。以含GST标签的GRA7全长重组蛋白为诱饵,采用GST沉降体外蛋白相互作用方法 ,捕获与诱饵相互作用的人THP-1单核巨噬细胞系成分,采用液相色谱-两级质谱联用(LC-MS/MS)技术鉴定宿主靶蛋白。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方法验证其体内的相互作用。采用人碳酸酐酶1(h CA1)抗血清为一抗的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验证捕获蛋白为宿主h CA1蛋白组分。采用pc DNA3.1(+)真核质粒过表达宿主靶蛋白的方法研究蛋白相互作用与弓形虫感染巨噬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GST沉降实验捕获的THP-1细胞蛋白组分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为Mr29 000的蛋白,质谱鉴定为h CA1。Co-IP实验证明弓形虫GRA7蛋白与宿主h CA1蛋白在感染过程中具有显著体内相互作用。THP-1巨噬细胞内过表达h CA1基因可显著增强弓形虫的繁殖速度和纳虫泡形成速度,但不影响最终繁殖数量。结论弓形虫GRA7致密颗粒蛋白与THP-1巨噬细胞的h CA1蛋白具有显著蛋白相互作用,且该相互作用与弓形虫在THP-1巨噬细胞内的繁殖速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致密颗粒蛋白 人碳酸酐酶1 蛋白相互作用 纳虫泡
下载PDF
PCR及GMS染色法对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7
作者 安亦军 黄敏君 郭增柱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评价PCR及六胺银(GMS)染色法对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PCR及GMS染色法检测临床拟诊PCP患者及非PCP患者的痰液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40例临床拟诊PCP患者的痰标本中,用PCR方法检测肺孢子虫DNA... 目的评价PCR及六胺银(GMS)染色法对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PCR及GMS染色法检测临床拟诊PCP患者及非PCP患者的痰液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40例临床拟诊PCP患者的痰标本中,用PCR方法检测肺孢子虫DNA,结果均为阳性,其中有12例患者用SMZ治疗后复检,PCR全部转阴;而用GMS染色镜检,阳性率仅为35.0%(14/40)。20例非PCP呼吸道感染者的痰液PCR和GMS染色镜检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用GMS染色法诊断PCP,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差;PCR的敏感性高于GMS染色法,适于临床筛查和疗效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卡氏肺孢子虫 聚合酶链反应 六胺银染色法
下载PDF
大蒜素治疗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江 黄敏君 +2 位作者 安亦军 卢思奇 郭增柱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23-125,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皮下注射醋酸泼泥松龙的方法建立PCP大鼠模型。将受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未治疗对照组(B)、TMP-SMZ治疗对照组(C)、大蒜素治疗组(D)和青蒿素治疗组(E)。各组从第7...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皮下注射醋酸泼泥松龙的方法建立PCP大鼠模型。将受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未治疗对照组(B)、TMP-SMZ治疗对照组(C)、大蒜素治疗组(D)和青蒿素治疗组(E)。各组从第7周开始灌服相应药物5d,停药后观察1周,用肺重/体重比和肺虫荷量考核疗效。结果PCP大鼠6周内的病死率为16.7%,满6周时抽样进行病原、病理检查,证实均已成功诱导PCP。5组受试大鼠的平均肺重/体重比分别为0.75±0.090、1.05±0.174、0.77±0.091、0.79±0.114和0.85±0.188。B^E组受试大鼠肺虫荷量分别为1490、74、296和219个包囊/mg肺。统计学分析显示,经大蒜素治疗的大鼠平均肺重/体重比、肺虫荷量均显著低于未治疗对照组(P<0.05),与TMP-SMZ治疗对照组和青蒿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蒜素对大鼠PCP有显著疗效,效果与TMP-SMZ和青蒿素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肺孢子虫肺炎 大鼠模型 治疗
下载PDF
1341例疑似肺孢子菌肺炎非HIV阳性患者病原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晶晶 邹洋 +4 位作者 安亦君 齐志群 李小丽 王磊 黄敏君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六亚甲基四胺银(gomori’s methenamine silver,GMS)染色镜检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患者标本的阳性率,为临床提供更有利的实验室支持依据。方法采... 目的探讨六亚甲基四胺银(gomori’s methenamine silver,GMS)染色镜检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患者标本的阳性率,为临床提供更有利的实验室支持依据。方法采集1341例疑似PCP患者的深部诱导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标本,GMS镜检法和PCR法相结合检测肺孢子菌,任何一种方法检测阳性,即判断为PCP。结果共285例诊断为PCP,其中114例为GMS染色镜检法阳性,282例为PCR法检测阳性,111例为2种检测方法双阳性,3例为GMS染色镜检法单独阳性(均为肾移植术后BALF样品),171例为PCR方法单独阳性。深部诱导痰标本中,GMS染色镜检法和PCR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和16.2%(P<0.05);而BALF标本二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3%和42.2%(P<0.05)。未知原因发热合并肺炎患者和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结论 PCR法检测PCP阳性率高于GMS染色镜检法,PCR法检测与GMS染色镜检法结合诊断PCP对临床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病原学 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应用单抗和多抗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旋毛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月清 温艳 +7 位作者 黄敏君 张龙 吴赵永 黄松如 马全智 李士汉 赵荣喜 杨子谦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应用单抗双抗体夹心—ELISA和多抗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旋毛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其阳性率分别为67.7%(21/31)和72.2%(26/36),无显著件差异(P>0.05)。50例正常人两法皆为阴性。142例其它9种寄生虫病人中,两法除对20例囊虫病人中1例... 应用单抗双抗体夹心—ELISA和多抗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旋毛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其阳性率分别为67.7%(21/31)和72.2%(26/36),无显著件差异(P>0.05)。50例正常人两法皆为阴性。142例其它9种寄生虫病人中,两法除对20例囊虫病人中1例(5.0%)出现轻度交叉反应外均为阴性。对河南省新野县从事食品卫生人员调查,两法的阳性率分别为5.7%和5.9%,差异不显著。对两法循环抗原均呈阳性反应的14例进行了追踪观察,其中13例确诊为旋毛虫隐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