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翻译质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斌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82,共3页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外语翻译质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认为外语作为博览会中外来宾、客商沟通的桥梁,为各国官员、贵宾、参展商及采购商提供优良的外语服务环境,是办好博览会的关键之一。为此,对博览会翻...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外语翻译质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认为外语作为博览会中外来宾、客商沟通的桥梁,为各国官员、贵宾、参展商及采购商提供优良的外语服务环境,是办好博览会的关键之一。为此,对博览会翻译质量的重视与研究,将会为博览会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博览会 外语 翻译质量
下载PDF
元认知知识在语言传递中的运用功效实证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斌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8-171,共4页
以元认知知识为理论框架,采用个人访谈方法,对元认知知识在语言传递中的运用功效进行实证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知识的三大要素,包括个人知识、策略知识和任务知识,对发挥语言传递的运用功效极其重要,对语言学习的成功和失败... 以元认知知识为理论框架,采用个人访谈方法,对元认知知识在语言传递中的运用功效进行实证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知识的三大要素,包括个人知识、策略知识和任务知识,对发挥语言传递的运用功效极其重要,对语言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起到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知识 语言学习 语言传递功效
下载PDF
跨文化敏感研究回顾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斌兰 李红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6期64-65,共2页
跨文化研究始于二战后的美国,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敏感的研究现状,全面回顾了近年来对跨文化敏感从各个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敏感
下载PDF
试论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4
作者 黄斌兰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S2期148-149,共2页
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研究一种语言的同时就必须研究该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外语教学在教语言的同时, 也应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使学生能够准确、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文化意识 社会现象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双语教学调查分析
5
作者 夏红英 黄斌兰 谭盛葵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态度、行为及外语水平,为实施双语教学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外语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被调查者对双语教学的了...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态度、行为及外语水平,为实施双语教学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外语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被调查者对双语教学的了解较欠缺,但大多数师生支持实施双语教学;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困难是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师生外语水平偏低等。结论双语教学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选择、分阶段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区域性国际城市多语景观实态文化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斌兰 李亮 刘儒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以语言景观的多模态符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拍照、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考察研究区域性国际城市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市的多语景观实态。研究发现,南宁市汉语单语标牌占主体,语言景观的多语性质不明显;汉、壮、英三... 以语言景观的多模态符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拍照、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考察研究区域性国际城市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市的多语景观实态。研究发现,南宁市汉语单语标牌占主体,语言景观的多语性质不明显;汉、壮、英三语之中,壮文使用比例最低,其象征功能远大于信息功能;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在语言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民众认为南宁有必要增加并规范英文和壮文标牌。为了更好地彰显国际化特色和民族特色,服务东盟,南宁市的语言景观尚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区域性国际城市 南宁市 多语现象
原文传递
从英语专业限时议论文看被动语态习得——基于WECCL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刘士祥 黄斌兰 朱兵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2年第10期180-181,185,共3页
基于WECCL(1.0&2.0)作文子库的大一、大三限时作文,研究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中被动句的应用,结果显示:(1)中国英语专业大一、大三学生使用被动语态类型相对单一,差别不显著;(2)使用最频繁的是"情态动词+be"和"S... 基于WECCL(1.0&2.0)作文子库的大一、大三限时作文,研究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中被动句的应用,结果显示:(1)中国英语专业大一、大三学生使用被动语态类型相对单一,差别不显著;(2)使用最频繁的是"情态动词+be"和"Subject+be+V-en"形式的一般时态被动语态,但完成时、进行时被动使用相对较少;(3)大一、大三英语专业学生均使用一些成语动词,但使用"假被动句"较多,呈现"语块化"特征;(4)受汉语被动"遭受"意"迁移"影响,学生所用被动句明显呈现"消极"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语态 语料库 限时议论文 语言习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