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间受体电位通道蛋白活化可减轻丙泊酚引起的SH-SY5Y细胞毒性
1
作者 黄斯伦 佘应军 +2 位作者 张锐忠 宋兴荣 夏慧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典瞬间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canonical channel,TRPC)在丙泊酚诱导SH-SY5Y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一:细胞随机分为七组(每组设5个平行副孔):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丙泊酚溶剂组(A组)... 目的探讨经典瞬间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canonical channel,TRPC)在丙泊酚诱导SH-SY5Y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一:细胞随机分为七组(每组设5个平行副孔):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丙泊酚溶剂组(A组)加入20%脂肪乳剂,不同浓度丙泊酚组(P1~P5组)终浓度分别为5、10、50、100、200μM,各组分别孵育SH-SY5Y细胞72h;200μM丙泊酚处理SH-SY5Y细胞不同时间(12、24、36、48、72h),四唑单钠盐-WST-8(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实验二: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四组:丙泊酚溶剂组(A组)加入20%脂肪乳剂;P组:200μM丙泊酚;T1组:200μM丙泊酚+TRPC通道激动剂OAG(25μM);T2组:200μM丙泊酚+TRPC通道拮抗剂SKF96365(3μM)。细胞处理72h后,CCK-8监测各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V-FLUO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一:C组与A组SH-SY5Y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P3组细胞存活率上升,P4、P5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实验二:细胞孵育72h后,P组SH-SY5Y细胞存活率为60.2%,凋亡率为18.5%±1.7%,C组存活率为100%,凋亡率为1.8%±0.8%(P〈0.05);与P组比较,T1组细胞存活率为86.4%,上升了26.2%(P〈0.01),凋亡率为4.0%±0.9%(P〈0.05);T2组存活率为49.2%,较P组降低了11.0%(P〈0.05),凋亡率为(34.1±2.6)%(P〈0.01)。结论 TRPC通道活化可减轻200μM丙泊酚诱导下的SH-SY5Y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SH-SY5Y细胞 TRPC通道 细胞存活率 凋亡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斯伦 宋兴荣 田航 《中国医药》 2015年第5期693-696,共4页
目的 研究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7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择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完全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地佐辛Ⅰ组:地佐辛10 mg +0.1%左旋布... 目的 研究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7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择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完全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地佐辛Ⅰ组:地佐辛10 mg +0.1%左旋布比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共150 ml;地佐辛Ⅱ组:地佐辛20 mg +0.1%左旋布比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共150 ml;吗啡组:吗啡5 mg +0.1%左旋布比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共150 ml,行硬膜外镇痛.设置参数:持续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量为2 ml/次,锁定时间20 min,记录开始镇痛后2、4、8、24、48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观察镇痛效应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地佐辛Ⅱ组、吗啡组2、4、8、24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地佐辛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h:(3.0±0.9)、(3.1±1.0)分比(3.7±1.0)分;4 h:(3.2±0.7)、(3.2±0.8)分比(4.2±1.0)分;8 h:(3.1±0.7)、(3.2±0.9)分比(3.9±1.0)分;24 h:(2.3±0.7)、(2.4±0.8)分比(3.1±0.7)分](P<0.01),而48 h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Ⅱ组与吗啡组比较各时点VAS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镇静满意度地佐辛Ⅱ组优于吗啡组(x2=6.857,P<0.05).术后不良反应地佐辛Ⅰ组为13.3% (4/30),地佐辛Ⅱ组为23.3%(7/30),吗啡组为76.7%(23/30),地佐辛Ⅰ组、地佐辛Ⅱ组与吗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左旋布比卡因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其中以地佐辛20 mg +0.1%左旋布比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共150 ml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地佐辛 左旋布比卡因 吗啡 剖宫产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布托啡诺或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斯伦 谭熠 杨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22期3437-3439,3444,共4页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布托啡诺或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8月该院行腹部手术患者75例,并随机分为B组(左旋布比卡因)、BB组(左旋布比卡因+布托啡诺)和BF组(左旋布比卡因+芬太尼),各25例。观...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布托啡诺或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8月该院行腹部手术患者75例,并随机分为B组(左旋布比卡因)、BB组(左旋布比卡因+布托啡诺)和BF组(左旋布比卡因+芬太尼),各25例。观察并记录各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完成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镇痛效果评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 BB、BF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完成时间、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B组上述指标与BF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B、BF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B组术后1~3 h时VAS评分明显低于B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BB、BF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及呼吸方面的不良反应。结论布托啡诺及芬太尼作为硬膜外阻滞的辅助用药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可保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可加快麻醉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完成时间,其中布托啡诺可显著延长术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下腹部 硬膜外麻醉 布托啡诺 芬太尼
下载PDF
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黄斯伦 谭熠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23期2836-2838,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丙泊酚治疗,观察组(44例...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丙泊酚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七氟烷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情况、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反应。结果: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复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2、-0.691、-0.424,P>0.05);S_(1)、S_(2)时间点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发生变化但是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2、-4.323;-3.556、-3.702,P<0.05);T_(1)、T_(2)、T_(3)、T_(4)时间点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均发生变化但观察组SOD、CAT均高于对照组,T_(1)、T_(2)、T_(3)、T_(4)时间点两组丙二醛(MDA)水平均发生变化但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85、3.167、3.964、3.778、3.023;t=0.619、-3.128、-3.641、-2.270、-1.996;t=0.108、4.335、5.293、5.592、6.547,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麻醉深度及复苏效果相当,但七氟烷更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血流动力学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不同浓度异氟烷对大鼠原代神经元细胞毒性作用
5
作者 佘应军 宋兴荣 +1 位作者 郑霞 黄斯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471-1473,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异氟烷对体外原代培养新生鼠大脑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方法出生48 h内清洁级雌雄不限SD大鼠,当天取大脑行皮质神经细胞原代培养,种植后置于温箱中培养。于培养第7天,建立体外培养大脑神经元暴露异氟烷模型,将同一批体外培养的神... 目的探讨异氟烷对体外原代培养新生鼠大脑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方法出生48 h内清洁级雌雄不限SD大鼠,当天取大脑行皮质神经细胞原代培养,种植后置于温箱中培养。于培养第7天,建立体外培养大脑神经元暴露异氟烷模型,将同一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随机分为6组:正常温箱空白对照组(C组)、吸入0.5、1.0、1.5、2.0和2.5 MAC浓度的异氟烷实验组(P1、P2、P3、P4、P5组)。C组置于温箱中不行任何处理;通入21%O2,5%CO24 h后立即采用噻唑蓝(MTT)法分别测定6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数。实验共重复6次。结果 P1、P2和P3组皮质神经元存活率和凋亡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4和P5组皮质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数增加(P<0.05)。结论较高浓度异氟烷(2.0和2.5 MAC)会降低原代神经元生存率,增加细胞凋亡,产生神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原代神经元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