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S100B水平变化及与病情程度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新虎 高刚 +2 位作者 张挺 于晨 常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1134-1135,共2页
脊柱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脊柱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感觉丧失等[3],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CT... 脊柱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脊柱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感觉丧失等[3],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CT、磁共振成像(MRI)等联合诊断脊髓损伤,但依从性不好、部分医院设施不全等严重影响了脊髓损伤的诊断[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大小便障碍 创伤性疾病 S100B 脊髓损伤 血清C反应蛋白 病情程度 联合诊断
下载PDF
不同平均分子量PEG组合体系对合成LiFePO_4/C复合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新虎 徐永刚 +1 位作者 徐云龙 赵崇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9-443,共5页
以不同平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组合体系为纳米结构控制剂和碳源,采用旋转蒸干法制备了LiFePO4/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形貌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以不同平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组合体系为纳米结构控制剂和碳源,采用旋转蒸干法制备了LiFePO4/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形貌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的PEG组合体系对LiFePO4的晶体尺寸和颗粒形貌具有调控作用,由PEG200+PEG35K(平均分子量为35 000的聚乙二醇)组合体系制备的LiFePO4/C颗粒呈球形,粒径细小而均匀,且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1C和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8.3 mA.h/g和138.1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FEPO4/C PEG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PEG分子量对LiFePO_4/C纳米复合正极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新胜 徐永刚 +3 位作者 黄新虎 张洁 徐云龙 于建国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0-414,共5页
以聚乙二醇(PEG)为纳米结构控制剂和碳源,采用液相法合成了纳米复合正极材料LiFePO4/C,其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经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表征。考察了4种不同分子量的PEG对LiFePO4/C晶型结构、粒径、形貌及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聚乙二醇(PEG)为纳米结构控制剂和碳源,采用液相法合成了纳米复合正极材料LiFePO4/C,其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经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表征。考察了4种不同分子量的PEG对LiFePO4/C晶型结构、粒径、形貌及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大,LiFePO4/C的粒径减小、电导率增大、电化学性能提高。以PEG 4000合成的LiFePO4/C(Fd)的粒径小于50 nm,电导率为8.58×10-4S.cm-1,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65.8 mAh.g-1,循环20次后容量无衰减;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8.1 mAh.g-1,表明Fd具有优良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锂铁 PEG 电导率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TGF-β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越 尹芸生 +3 位作者 李栋 黄新虎 赵鹏飞 张增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9期13-14,17,共3页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唑来膦酸、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两组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骨痂...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唑来膦酸、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两组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骨痂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测骨密度、免疫组化及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同期对照组骨痂生成量多、愈合时间提前、骨折局部骨密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于4周左右表达达到高峰,实验组比对照组TGF-β表达更明显(P<0.05)。结论唑来膦酸能加快骨痂形成,促进成骨细胞TGF-β的表达,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质疏松 骨折
下载PDF
PEG辅助喷雾干燥法制备球形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新胜 宋作玉 +3 位作者 黄新虎 徐云龙 赵崇军 陈君如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1-696,共6页
以Fe(NO3)3.9H2O为铁源,LiH2PO4为磷源和锂源,PEG400(平均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作为碳源和结构调控剂,采用喷雾干燥-高温烧结法合成了球形LiFePO4/C。考察了喷雾干燥过程中,母液浓度、进风温度和进料速率对LiFePO4/C样品形貌、振实密... 以Fe(NO3)3.9H2O为铁源,LiH2PO4为磷源和锂源,PEG400(平均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作为碳源和结构调控剂,采用喷雾干燥-高温烧结法合成了球形LiFePO4/C。考察了喷雾干燥过程中,母液浓度、进风温度和进料速率对LiFePO4/C样品形貌、振实密度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母液浓度的降低,样品的粒径变小,粒径分布也更为均匀,但其球形度变差;进风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样品的粒径分布和颗粒球形度,最佳进风温度为140℃;样品的粒度随进料速率的升高而减小,但过高的进料速率会影响样品的球形度。所制备的LiFePO4/C的振实密度可达1.43 g/cm3,在5C倍率下其放电容量达120.5 mAh/g,50次循环后容量几乎没有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 振实密度 球形 喷雾干燥法 PEG
下载PDF
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吉明明 常峰 +4 位作者 高刚 张挺 黄新虎 于晨 胡兆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7-523,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椎管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为临床充分减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腰4~5节段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42例...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椎管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为临床充分减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腰4~5节段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42例,均采用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行部分椎间盘组织切除以及离断骨块完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并在术后进行改良版MacNab疗效评估;同时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记录数据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损伤等情况。手术时间35~80 min,术中透视3~17次,术中出血量10~20 mL。手术后影像学提示硬膜囊及神经减压彻底,完全切除离断的骨块4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5.24%。术后3个月随访获得的VAS评分由术前的(7.19±0.40)分下降至(2.58±0.83)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的(56.52±3.55)%降至(19.83±5.00)%(P<0.01),JOA评分由术前的(8.48±2.42)分上升至(21.71±2.86)分(P<0.01)。分析手术前后CT中椎管横径、椎管正中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及MRI中椎管矢状径,关节间径、椎管横截面积、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柱内镜技术采用安全有效的微创入路治疗腰4~5节段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椎管正中矢状径、关节间径、椎管横截面积的改善与临床疗效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影像学数据的改善可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的静态方法,同时精准的靶向穿刺及彻底的神经减压也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疾病 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吉明明 常峰 +5 位作者 高刚 张挺 黄新虎 刘平 于晨 胡兆林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990-2994,2999,共6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经典的干细胞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已成为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最受欢迎的种子细胞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BMSCs在条件培养基中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经典的干细胞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已成为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最受欢迎的种子细胞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BMSCs在条件培养基中能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为神经损伤修复以及再生提供了良好的种子细胞。这为临床治疗存在巨大挑战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法,且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治疗研究
下载PDF
芒柄花黄素对骨关节炎软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毕博 苟鹏国 黄新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究芒柄花黄素(FMN)对骨关节炎(OA)大鼠炎性反应、软骨损伤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白细胞介素(IL)-26炎症轴的影响。方法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别的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4组,每组15只,其中对照组大鼠仅打开关节不进行... 目的探究芒柄花黄素(FMN)对骨关节炎(OA)大鼠炎性反应、软骨损伤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白细胞介素(IL)-26炎症轴的影响。方法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别的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4组,每组15只,其中对照组大鼠仅打开关节不进行其他操作实施假手术;OA组、OA+FMN组和OA+FMN+ABBV-157组大鼠构建OA模型。OA+FMN组和OA+FMN+ABBV-157组大鼠尾静脉注射FMN(10 mg/kg)干预,每日1次,连续4周。OA+FMN+ABBV-157组通过腹膜内注射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抗体(RORγt)激动剂ABBV-157(5 mg/kg)促进Th17分化功能,每周2次,连续4周。其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的关节炎症、软骨退化情况,检测Th17细胞比例以及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抗体(RORγt)和白介素-26(IL-26)蛋白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等分析全部数据。结果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国际骨关节炎研究会(OARSI)评分高于对照组[(4.23±0.56)、(1.98±0.25)、(4.11±0.60)分比(1.08±0.14)分,t=21.135、12.165、17.374,P<0.05],且OA+FMN组的OARSI评分显著低于OA、OA+FMN+ABBV-157组(t=14.209、12.691,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IL-1β[(23.82±1.98)、(11.37±1.06)、(23.14±2.24)μg/ml比(6.56±0.75)μg/ml],IL-6[(30.38±3.12)、(13.77±1.45)、(29.52±2.80)μg/ml比(8.54±0.95)μg/ml]高于对照组(t=31.572、14.307、27.184、25.935、11.685、27.481,P<0.05);OA+FMN组的IL-1β、IL-6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t=21.470、18.395、18.698、19.345,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Th17水平[(21.00±1.65)%、(10.21±1.06)%、(21.63±2.29)%比(3.96±0.52)%]高于对照组(t=38.148、20.502、29.143,P<0.05),OA+FMN组的Th17水平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t=38.148、17.528,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RORγt(0.54±0.05、0.26±0.03、0.55±0.06比0.13±0.02),IL-26(0.60±0.06、0.27±0.03、0.58±0.06比0.11±0.02)高于对照组(t=29.487、13.964、25.720、30.006、17.187、28.782,P<0.05);OA+FMN组的RORγt、IL-26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t=18.598、16.763、19.053、17.898,P<0.05)。结论FMN通过抑制Th17/IL-26炎症轴缓解OA大鼠炎性反应和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黄素 骨关节炎 软骨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26
原文传递
骨软骨瘤和骨肉瘤组织中Fascin、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黄新虎 毕博 +1 位作者 苟鹏国 冯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34-1637,共4页
目的观察骨软骨瘤组织、骨肉瘤组织中Fascin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的表达水平, 探讨Fascin和SIRT2表达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保存的82例骨肉瘤组织和39例骨软骨瘤组织标本作为... 目的观察骨软骨瘤组织、骨肉瘤组织中Fascin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的表达水平, 探讨Fascin和SIRT2表达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保存的82例骨肉瘤组织和39例骨软骨瘤组织标本作为本项目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Fascin和SIRT2的表达, 结合临床资料, 采用χ2检验分析Fascin和SIRT2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骨肉瘤组织中Fascin阳性表达率为74.39%(61/82), 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中Fascin阳性表达率[23.08%(9/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40, P<0.01)。骨肉瘤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为65.85%(54/82), 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15.39%(6/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30, P<0.01)。Fascin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软组织浸润、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χ2=4.952、5.844、6.385, P<0.05), Fascin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病变部位、性别、组织类型、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年龄无相关(χ2=0.002、0.080、0.059、0.035、1.590, P>0.05)。SIRT2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χ2=5.017、4.748, P<0.05), SIRT2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病变部位、性别、软组织浸润、组织类型、年龄、ALP水平无相关(χ2=0.012、0.016、0.016、0.004、0.196、0.548, 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Fascin和SIRT2表达上调, 对骨肉瘤患者进行Fascin和SIRT2的检测可评估骨肉瘤患者肿瘤的恶性程度并判断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法 FASCIN 骨软骨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增亮 尹芸生 +4 位作者 郝东升 李栋 黄新虎 杨朝晖 王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13例新鲜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7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41岁(12-73岁)。骨折按Tile分型:B型49例,其中B1型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13例新鲜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7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41岁(12-73岁)。骨折按Tile分型:B型49例,其中B1型24例,B2型14例,B3型11例;C型64例,其中C1型41例,C2型12例,C3型11例。56例患者存在合并伤。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单纯前环固定24例,单纯后环固定36例,前后环联合固定53例。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功能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13例患者术后获8-60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平均评分为88.2分(48-100分),其中优76例,良22例,可12例,差3例,优良率为86.7%;31例合并髋臼骨折患者优良率为77.4%(24/31),18例合并股骨骨折患者优良率为77.8%(14/18)。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平均评分为89.5分(46-100分),其中优78例,良24例,可6例,差5例,优良率为90.3%。12例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中,6例遗留有不同程度足踝背伸受限。结论选择合适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6
11
作者 常峰 张挺 +6 位作者 高刚 于晨 刘平 左艮乐 丁胜强 黄新虎 吉明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49-457,共9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技术治疗的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2例,男44例、女48例;年龄27~92岁,平均(68.6±12.4)岁。记录手...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技术治疗的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2例,男44例、女48例;年龄27~92岁,平均(68.6±12.4)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同期行腰椎X线,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腰椎CT+二、三维重建及MR检查。测量手术前后硬膜囊横截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并分析DSCA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手术时间45~115 min,平均(75±15) min;术中出血量8~50 ml,平均(15±5)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24.5±5.3)个月。术前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分别平均为(6.75±1.28)分、(7.79±1.15)分和39.82%±5.06%,末次随访时分别下降至(2.21±1.08)分、(2.16±1.14)分和9.82%±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SCA由术前(55.35±12.18) mm2增加至末次随访时(102.36±15.38)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CA改变量与ODI改变量、 腰痛VAS评分改变量、腿痛VAS评分改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0.612、-0.637,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DSCA改变量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以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56例、良29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92.39%。术中发生硬膜囊破裂2例,1例患者术后发生灼样综合征。术后3例患者复发,1例再次行内镜手术而治愈,1例行开放TLIF 手术,1例行保守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技术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并且椎管横截面积的变化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检查 治疗结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