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对PRV感染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柏晶晶 张文 +3 位作者 黄昌巧 袁海峰 周淑棉 胡庭俊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5-91,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FNB)对猪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FNB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FNB(25、50、100 mg/L)处理PRV感染的RA... 试验旨在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FNB)对猪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FNB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FNB(25、50、100 mg/L)处理PRV感染的RAW264.7细胞4、8、12 h,测定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和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结果显示,与PRV感染组相比,25 mg/L FNB作用于PRV感染的RAW264.7细胞12 h后,细胞内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小鼠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小鼠醌氧化还原酶1(NQO1)活性升高,iNOS mRNA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HO-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QO1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与PRV感染组相比,25 mg/L FNB组处理12 h时后,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酶(HAT)的活性降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升高,细胞内HAT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HDAC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研究表明,FNB对PRV感染RAW264.7细胞诱导的氧化应激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通过提高细胞内多种抗氧化酶的基因表达水平发挥抗氧化作用,调节细胞内的乙酰化水平,降低PRV感染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 猪伪狂犬病毒 氧化应激 组蛋白乙酰化
下载PDF
“苋山黄”复方制剂对罗非鱼的安全性评价
2
作者 郭梓萱 易首利 +3 位作者 黄昌巧 袁海峰 刘梦倩 胡庭俊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28-3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苋山黄”复方制剂对罗非鱼的安全性。将36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倍剂量组、3倍剂量组和5倍剂量组,共4个试验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空白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基础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饲料中加入1、3、5倍... 试验旨在探究“苋山黄”复方制剂对罗非鱼的安全性。将36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倍剂量组、3倍剂量组和5倍剂量组,共4个试验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空白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基础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饲料中加入1、3、5倍推荐剂量的“苋山黄”复方制剂(即5、15、25 g/kg)。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5倍推荐剂量范围内的“苋山黄”复方制剂能够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显著提高(P<0.05),对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剖检未见内脏明显病变,肝脾组织切片组织结构清晰,细胞完整,无可见病理变化。研究表明,“苋山黄”复方制剂分别按照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连续饲喂罗非鱼30 d未见毒副作用,安全性好,且能够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山黄”复方制剂 罗非鱼 安全性
下载PDF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对PRV感染3D4/2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缪卫媛 张思琪 +6 位作者 黄昌巧 赵怡 陈奇 谢小东 韦英益 于美玲 胡庭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9-358,共10页
【目的】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N-butanol fraction of Polygonum hydropiper flavonoids,FNB)对猪伪狂犬病毒(Pseudoabies virus,PR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旨在初步分析FNB的抗氧化效果。【方... 【目的】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N-butanol fraction of Polygonum hydropiper flavonoids,FNB)对猪伪狂犬病毒(Pseudoabies virus,PR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旨在初步分析FNB的抗氧化效果。【方法】采用10-1至10-10浓度PRV体外感染猪肾细胞(PK15细胞),计算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将3D4/2细胞分为BC组、DMSO组、PRV组、FNB 1、FNB2和FNB3组,BC组用DMEM培养液处理,其余各组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0.1 RPV处理,孵育2 h后,PRV组添加DMEM培养液,DMSO组及FNB1、FNB2、FNB3组分别添加0.05%DMSO及12.5、25、50μg/mL FNB的DMEM培养液。培养4、8、12、24 h后,分别收取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和细胞,通过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细胞内活性氧(R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PRV的TCID50为10-8.25/0.1 mL;与BC组相比,PRV组上清中NO水平在4、8 h时极显著降低(P<0.01),在12、2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ROS在4 h时显著降低(P<0.05),8~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iNOS和XOD活性在8~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MPO活性在4~24 h时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在4 h时显著降低(P<0.05),12~24 h时显著升高(P<0.05)。与PRV组相比,FNB2组NO含量在4~8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在12 h时显著降低(P<0.05),FNB3组在2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ROS水平在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8~24 h时极显著降低(P<0.01);FNB1组iNOS活性在4 h时显著升高(P<0.05),3个FNB组iNOS活性在8~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MPO和XOD活性在4~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MDA含量在4 h时升高,8 h时FNB2、FNB3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24 h时FNB1、FNB2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FNB可以通过干预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分泌调节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维持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结果可为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FNB) 伪狂犬病毒(PRV) 3D4/2细胞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三黄连散对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缪卫媛 黄昌巧 +5 位作者 禹方晓 梁万文 于美玲 胡庭俊 韦英益 蒋桥明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88,共6页
试验旨在从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死亡率和保护率等方面探索三黄连散对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预防效果的量效关系并据此进行剂量筛选。将21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7组(即1.67 g/kg剂量组、3.30 g/kg剂量组、6.60 g/kg剂量组、13.20 g/kg剂量组... 试验旨在从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死亡率和保护率等方面探索三黄连散对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预防效果的量效关系并据此进行剂量筛选。将21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7组(即1.67 g/kg剂量组、3.30 g/kg剂量组、6.60 g/kg剂量组、13.20 g/kg剂量组、26.40 g/kg剂量组、无乳链球菌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尾鱼。各剂量试验组饲喂含不同剂量三黄连散的饲料,无乳链球菌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并于第8天,各剂量试验组和感染组腹腔注射浓度为5.40×107CFU/mL的无乳链球菌菌液,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结果表明:攻毒后12 h,感染对照组和剂量组都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伴随急性死亡。感染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始终保持较高分值,不同剂量药物组评分均低于感染对照组,13.20 g/kg剂量组和26.40 g/kg剂量组评分呈现出平稳且下降的趋势。无乳链球菌感染对照组的罗非鱼死亡率为73.33%,1.67 g/kg剂量组、3.30 g/kg剂量组和6.60 g/kg剂量组死亡率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13.20 g/kg和26.40 g/kg剂量组对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的保护率分别为54.54%和59.09%。说明13.20 g/kg和26.40 g/kg剂量三黄连散可显著减轻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的临床症状并提高罗非鱼的存活率,同时可极显著降低死亡率,且与保护率呈剂量依赖性。在饲料中添加13.20 g/kg剂量的三黄连散能有效预防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且用药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连散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病 剂量筛选 保护率
下载PDF
山豆根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炎性反应的调控机制
5
作者 柏晶晶 周家芳 +7 位作者 贾妮娜 黄昌巧 袁海峰 余小丽 蒋丽群 胡效东 李艳华 胡庭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9-1388,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山豆根多糖(Sophora subprosrate polysaccharide,SS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炎性反应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小鼠原代脾淋巴细胞,设置细胞对照组和400μg/mL SSP药物组,基于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技术... 本研究旨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山豆根多糖(Sophora subprosrate polysaccharide,SS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炎性反应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小鼠原代脾淋巴细胞,设置细胞对照组和400μg/mL SSP药物组,基于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技术的全转录组测序数据,用DeSeq 2.0软件对mRNA、lncRNA和miRNA进行差异分析。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对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功能分析。在DEGs中随机筛选出与炎性反应相关的mRNA、lncRNA和miRNA,利用RT-q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400μg/mL SSP药物组共获得658个DEGs,其中373个上调,285个下调;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与免疫及炎性反应等相关,主要富集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视黄酸诱导型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RIG-I)样信号通路、调控干细胞多功能性信号通路、FOXO(forkhead box O)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和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RT-qPCR结果与全转录组测序的基因表达水平保持一致;对转录组DEGs的分析结果显示,山豆根多糖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下游炎症信号通路和免疫相关通路调控机体的炎性反应,该研究为山豆根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多糖 小鼠脾淋巴细胞 转录组学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