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肌桥的功能学评估进展
1
作者 陈威 陈龙 +3 位作者 方明程 黄明方 黄舒洁 郭延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769-775,共7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肌桥(MB)的认知不断加深,研究发现,MB可能与劳力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有关,但是单从形态学不足以评估MB所致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随着血流储备分数(FFR)及定量血流分数(QFR)等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肌桥(MB)的认知不断加深,研究发现,MB可能与劳力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有关,但是单从形态学不足以评估MB所致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随着血流储备分数(FFR)及定量血流分数(QFR)等功能学评估技术的问世与普及,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心肌缺血的评估愈发精准化。既往研究尝试使用功能学评估技术对MB与心肌缺血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本文就不同功能学技术评估MB所致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功能学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瞬时无波形比值
下载PDF
缬沙坦改善高血压房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明方 刘经南 +4 位作者 盖晓波 薛昭卿 侯建萍 陈娟 郑卫星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原发性轻中度(1~2级)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160mg/d)32例和氨氯地平组(5...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原发性轻中度(1~2级)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160mg/d)32例和氨氯地平组(5~10mg/d)32例,分别接受12周的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定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选择年龄匹配的高血压窦性心律者20例作为对照组,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且下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两组房颤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WF、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房颤患者之间上述3项指标无明显差别;降压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房颤患者NO水平显著升高(P〈0.01),vWF、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相同降压程度条件下,和氨氯地平组相比,缬沙坦组降低vWF、hsCRP水平和升高N0水平更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压,改善内皮功能及降低炎症因子;在同等降压条件下,缬沙坦改善内皮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强于氨氯地平。这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氨氯地平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急性发作后血栓前状态的改变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明方 侯建萍 +3 位作者 张慧敏 陈娟 杨湘越 盖晓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急性发作时及药物复律后血栓前状态的改变。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急性房颤发作29例(急性房颤组),发作48 h内成功复律,未予抗凝治疗,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时间>1个月。分别于复律前,复律后1、7、14...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急性发作时及药物复律后血栓前状态的改变。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急性房颤发作29例(急性房颤组),发作48 h内成功复律,未予抗凝治疗,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时间>1个月。分别于复律前,复律后1、7、14、30天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 1)活性。另选高血压合并窦性心律患者30例(窦性心律组),高血压合并永久性房颤,且未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者30例(慢性房颤组),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急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患者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急性房颤组患者复律后Fib水平于第7天降至窦性心律组水平,D-二聚体浓度于第7天升至最高峰,其后逐渐下降,但直至复律后第30天仍高于窦性心律组。急性房颤组患者复律前及复律后t-PA及PAI-1活性与健康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急性发作时存在血栓前状态,并且在复律后仍可持续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血压 血栓栓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心房颤动心房组织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明方 盖晓波 +1 位作者 许春萱 林立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内血管紧张素原(ATG)和肾素基因的表达。方法将3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者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约100mg)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15例,阵发性房颤组8例,持续性房颤组16例(≥6个月),以β-actin...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内血管紧张素原(ATG)和肾素基因的表达。方法将3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者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约100mg)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15例,阵发性房颤组8例,持续性房颤组16例(≥6个月),以β-actin为内参照基因,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各组心房组织中ATG及肾素的mRNA含量。结果和窦性心律组相比,ATGmRNA表达在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增加,且随着房颤时程的延长而明显增加;在右心房组织中未能检测到肾素基因的明显表达。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ATGmRNA表达上调可能与房颤的发生、维持有关,可能是ACEI类药物能防治房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基因
下载PDF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临床心房颤动防治的新靶点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明方 盖晓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74-576,共3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下载PDF
心房纤维化与房颤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明方 许春萱 盖晓波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6期341-344,共4页
本文就心房纤维化参与房颠发生的可能机制,分子信号系统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对房颤新的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房纤维化 房颤 分子信号系统 防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
7
作者 黄明方 许春萱 邓玉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303-303,共1页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与心房纤维化相关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和受体2(AT1-R、AT2-R)、Ⅰ型和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TGF)-β亚型1和2(TGF-β1、TGF-β2)等的基因表达改变,...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与心房纤维化相关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和受体2(AT1-R、AT2-R)、Ⅰ型和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TGF)-β亚型1和2(TGF-β1、TGF-β2)等的基因表达改变,对风心病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信号机制作一初步探讨。方法和结果 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心房纤维化 基因表达 窦性心律
下载PDF
L-型钙电流与心房电生理重构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黄明方 许春萱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未清楚 ,心房电重构理论的提出为研究房颤的发生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本文就近年来对心房快速除极所致的心房肌电生理重构、L 型钙电流的改变 ,L 型钙通道的分子重构 ,细胞内Ca2 + 超负荷以及它们在房颤发生。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发生机制 L-型钙电流 心房电生理重构 研究进展 L-型钙电流
下载PDF
防晕船口服液及抗晕船口服液预防晕船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侯建萍 黄明方 +3 位作者 于西全 林洁 杨烨 盖晓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制“抗晕船口服液”及“防晕船口服液”海上预防晕船的效果。方法在登陆艇上将986名首次出海出现不同程度晕船症状的志愿者分为4组,于开船前半小时分别服用安慰剂(对照组)、防晕口服液(A组)、抗晕口服液(B组)、防晕口服液+抗... 目的观察自制“抗晕船口服液”及“防晕船口服液”海上预防晕船的效果。方法在登陆艇上将986名首次出海出现不同程度晕船症状的志愿者分为4组,于开船前半小时分别服用安慰剂(对照组)、防晕口服液(A组)、抗晕口服液(B组)、防晕口服液+抗晕口服液(C组),记录受试者出现的晕船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均有预防晕船效果,对照组预防晕船作用显著低于其余3组,C组预防晕船作用明显高于A组和B组,各组间副作用无显著差别。各组对低、中敏受试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晕船效果,但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在高敏受试者中,对照组无抗晕船效果;在中、高敏受试者中,C组抗晕船的有效率、保护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抗晕船口服液及防晕船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预防晕船作用,两者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茶苯海明 山莨菪碱 生姜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防晕船口服液对晕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侯建萍 盖晓波 +5 位作者 宋青扬 黄明方 林洁 黄继华 杨烨 于西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9-490,共2页
目的观察在海上口服防晕船口服液对晕船高敏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在登陆艇上进行双盲对照试验,随机选取10名晕船不敏感者作为对照组,40名晕船高敏者分为安慰组和试验组,分别于开船前半小时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安慰组)和防晕船口服液... 目的观察在海上口服防晕船口服液对晕船高敏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在登陆艇上进行双盲对照试验,随机选取10名晕船不敏感者作为对照组,40名晕船高敏者分为安慰组和试验组,分别于开船前半小时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安慰组)和防晕船口服液(试验组),记录受试者4h动态心电图,应用心率变异时域、频域分析方法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并记录受试者出现的晕船症状。结果防晕船口服液具有良好的预防晕船作用,安慰组抗晕船作用很小,有效率仅20%,而试验组中有7例显效,总有效率达85%,明显优于安慰组(P<0.01)。安慰组和试验组的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ms占总心动周期数的百分比(PNN50)、每5min时段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每5min时段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上述指标在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安慰组;而极低频功率(VLF)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防晕船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预防晕船作用,其抗运动病机制可能与降低过高的迷走神经兴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生姜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替格瑞洛在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杨玉辉 郑卫星 +4 位作者 黄明方 曹小织 章文莉 刘东林 罗助荣 《中国药物警戒》 2014年第7期390-393,共4页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早期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7月入我院心内科诊断为ACS的患者199例,其中服用替格瑞洛患者96例,服用氯吡格雷患者103例。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负荷剂量口服...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早期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7月入我院心内科诊断为ACS的患者199例,其中服用替格瑞洛患者96例,服用氯吡格雷患者103例。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负荷剂量口服,后90 mg每日2次维持。氯吡格雷组给予300/600 mg口服,后服用氯吡格雷维持剂量75 mg每日1次,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比较两组的基础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服药10天、30天、90天的不良事件,并对两组90天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心血管死亡(1%:1.9%)、心肌梗死(0%:1%)、卒中(0%:1.9%)、支架内血栓(0%:1%)、再发心绞痛(2.1%:4.9%)少于氯吡格雷组,呼吸困难(2.1%:0%)、次要出血(3.1%:1.0%)和轻微出血(5.2%:2.9%)多于氯吡格雷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和低于氯吡格雷组(3.1%: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均无主要出血。替格瑞洛组次要出血和轻微出血总和高于氯吡格雷组(8.3%: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结论 替格瑞洛在中国患者中的早期疗效与PLATO(血小板抑制和患者预后研究)研究结果 基本一致,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血管事件 早期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p22phox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盖晓波 黄明方 +6 位作者 何家科 张志钢 侯建萍 陈哲明 林毅 杨湘越 郑卫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p22phox基因C242T和-930A/G位点多态性与发生心房颤动(A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8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纳入其中128例合并心房颤动者作为AF组,在753例窦性心律患者中,根据年龄、性别、左室重量...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p22phox基因C242T和-930A/G位点多态性与发生心房颤动(A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8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纳入其中128例合并心房颤动者作为AF组,在753例窦性心律患者中,根据年龄、性别、左室重量指数等临床资料与AF组进行1∶2配比,选择256例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检测p22phox基因C242T和-930A/G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AF组p22phox基因C242T多态位点的TT和C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60,P=0.019;χ2=4.414,P=0.03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左房直径后,T等位基因携带者(TT+CT)发生房颤的风险约为CC型纯合子的0.5倍(OR=0.516,95%CI0.312~0.925,P=0.025)。p22phox基因-930A/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F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22phox基因C242T位点的多态性与高血压LVH患者房颤的发生显著相关,T等位基因在其中发挥了保护性作用,而-930A/G多态与高血压LVH患者房颤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心房颤动 基因 P22PHOX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急性发作后内皮功能生物学标志的改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卫星 黄明方 +5 位作者 盖晓波 徐周一 林衔亮 陈娟 侯建萍 兰小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0-973,共4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后其内皮功能生物学标志的改变。方法高血压患者房颤急性发作者37例,在发作时间小于48h内复律,未给予抗凝治疗,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1个月以上。根据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后其内皮功能生物学标志的改变。方法高血压患者房颤急性发作者37例,在发作时间小于48h内复律,未给予抗凝治疗,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1个月以上。根据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分为两组:急性房颤1组(使用ACEI/ARB,n=17)和急性房颤2组(未使用ACEI/ARB,n=20),选择20例高血压合并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急性房颤患者分别于复律前,复律后1、7、14和30天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个急性房颤组房颤急性发作时ET、vWF和E-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急性房颤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复律后ET在急性房颤1组于第7天降至对照组水平,急性房颤2组于第30天降至对照组水平;NO、vWF水平在急性房颤1组于第14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急性房颤2组于第30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两组急性房颤患者E-选择素均于复律后第1天迅速上升,于第7天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高血压患者房颤急性发作时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复律后其内皮功能障碍可持续相当一段时间,ACEI/ARB类药物有助于其内皮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血压 电抗休克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ACE和Chymase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建萍 黄明方 +5 位作者 罗助荣 张慧敏 章文莉 张志刚 兰小鹏 盖晓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和Chymase基因的多态性与心房颤动(A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08年5月在福州总医院住院的88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纳入其中128例AF患者作为AF组,按年龄、...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和Chymase基因的多态性与心房颤动(A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08年5月在福州总医院住院的88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纳入其中128例AF患者作为AF组,按年龄、性别、左心室体重指数等临床资料进行1∶2配比,选择256例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E基因的I/D多态性,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Chymase基因的CMA/B多态性。结果ACE基因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在AF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11.020,P=0.004;χ2=9.327,P=0.00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Ⅱ型纯合子相比,DD型纯合子使高血压LVH患者发生AF的风险增加2.6倍(OR=2.649,95%CI:1.47~5.31)。Chymase基因CMA/B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AF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基因I/D多态与高血压LVH患者AF的发生显著相关,DD基因型增加AF发生的风险。Chymase基因CMA/B多态与高血压LVH患者AF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肥大 左心室 肽基二肽酶A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玉辉 罗助荣 +4 位作者 黄明方 曹小织 章文莉 刘东林 郑卫星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159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治疗,术后予75 mg/d持续治疗。测其服药前、术后24 h和术后5 d以5μmol/L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159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治疗,术后予75 mg/d持续治疗。测其服药前、术后24 h和术后5 d以5μmol/L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抵抗组,n=48)和对氯吡格雷反应正常组(正常组,n=111),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相关常规检查、手术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59例患者中发生氯吡格雷抵抗48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0.2%。两组患者吸烟比例、并发糖尿病、三酰甘油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长期吸烟。三酰甘油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长期吸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聚集率 氯吡格雷抵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 被引量:13
16
作者 林雪萍 罗助荣 +3 位作者 王志清 陈浩 王黎 黄明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浓度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血浆BNP浓度下降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4(-100^-743)vs.-145(-0.75^-611),Z=0.126,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e GFR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e GFR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e GFR在治疗后升高的幅度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可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同时保护肾功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肾功能不全 B型脑钠肽 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CREG调控IGF2R/IGFII内吞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承慧 栾波 +3 位作者 黄明方 李杰 张效林 韩雅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76-1681,共6页
目的:探讨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CREG和pSM2-siCREG分别转染VSMCs,G418和puromycin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VSMCs-CREG和VSMCs-siCREG;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 目的:探讨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CREG和pSM2-siCREG分别转染VSMCs,G418和puromycin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VSMCs-CREG和VSMCs-siCREG;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细胞CREG的表达;BrdU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EG表达及对VSM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IGF2R)的表达;ELISA和RT-PCR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表达;Alexa 488标记重组IGFII内吞实验观察CREG表达对IGFII内吞的影响;重组IGF2R和anti-IGF2R中和抗体阻断实验观察IGF2R-IGFII内吞作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信号分子PI3K/Akt和ERK表达,抑制剂阻断研究分析上述信号分子表达变化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实验分别得到VSMCs-CREG和VSMCs-siCREG的细胞克隆,VSMCs-CREG中CREG表达增加,而VSMCs-siCREG中CREG表达减少。VSMCs-CREG细胞增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受抑,VSMCs-siCREG细胞增殖显著增加。VSMCs-CREG细胞中IGF2R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及分布均显著增加,而VSMCs-siCREG细胞中IGF2R在膜上分布明显下降。CREG过表达促进IGF2R对IGFII的内吞作用,抑制了IGFII的分泌。IGFII分泌增加启动了CREG沉默后VSMCs的增殖,PI3K/Akt和MAPK/ERK信号协同参与了IGFII对VSMCs增殖的调控作用。结论:CREG通过调控IGF2R在细胞膜的分布,加速IGFII内吞作用,抑制了体外培养VSM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 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玉辉 罗助荣 +4 位作者 黄明方 曹小织 章文莉 刘东林 郑卫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159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56例,非糖尿病患者103例,术前...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159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56例,非糖尿病患者103例,术前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治疗,术后予75 mg/d持续治疗。测其服药前、术后24 h和术后5 d以5μmol/L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相关常规检查、手术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为48.2%,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三酰甘油浓度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年)(β=0.243,OR=1.184,P=0.028)是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存在更高的氯吡格雷抵抗比例,糖尿病史(年)是糖尿病患者PCI治疗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氯吡格雷抵抗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缬沙坦减少心房颤动复发及延缓心房结构重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盖晓波 黄明方 +4 位作者 侯建萍 李刚 张慧敏 曹小织 郑卫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24-726,共3页
目的评价缬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左心房内径(LAD)、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限(Pmax)的影响。方法将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缬沙坦+胺碘酮)和对照组(安慰剂+胺碘酮),共治疗18个月。如出现症状... 目的评价缬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左心房内径(LAD)、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限(Pmax)的影响。方法将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缬沙坦+胺碘酮)和对照组(安慰剂+胺碘酮),共治疗18个月。如出现症状性房颤发作,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尽快描记心电图。计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18个月的房颤负荷、Pmax、Pd和LAD。结果18个月随访中,对照组共有15例(41%)发生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发作,而试验组为6例(1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房颤负荷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12个月和18个月,试验组患者的房颤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Pmax、Pd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12、18个月治疗组的Pmax、P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A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2、18个月对照组LAD显著大于试验组。结论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较单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减少复发,这种效应可能与血管紧张素受体(ARB)改善心房结构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缬沙坦 心房结构重构
下载PDF
防晕口服液对晕船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侯建萍 黄明方 +4 位作者 薛昭卿 林洁 杨烨 于西全 盖晓波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0-351,共2页
目的观察防晕口服液在晕船高度敏感者海上预防晕船时对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在登陆艇上进行双盲对照试验,40名晕船高度敏感者分为2组,分别于开船前0.5 h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和以生姜+陈皮酊配制的防晕口服液(试验组),用放射免疫法... 目的观察防晕口服液在晕船高度敏感者海上预防晕船时对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在登陆艇上进行双盲对照试验,40名晕船高度敏感者分为2组,分别于开船前0.5 h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和以生姜+陈皮酊配制的防晕口服液(试验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航渡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并记录受试者出现的晕船症状。结果试验组晕船症状评分为4.80±0.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2±0.28(P<0.05),呕吐症状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航渡前两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航渡后试验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航渡前(P<0.05)。结论防晕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预防晕船作用,其抗运动病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皮质醇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晕口服液 晕船 血清皮质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