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映恺书法作品选
1
作者 黄映恺 《艺术生活》 2013年第5期30-31,F0003,共3页
黄映恺,男,1973年生于福建莆田,书法史学方向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三月三书社副社长。
关键词 艺术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 书法家协会 硕士生导师 书法史学 美术学院 协会会员 副教授
下载PDF
黄映恺书法作品选登
2
作者 黄映恺 《福建艺术》 201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黄映恺,莆田人,书法学方向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三月三书社副社长。书法作品入展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首届全国书法'... 黄映恺,莆田人,书法学方向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三月三书社副社长。书法作品入展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首届全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书法家协会 书协 篆刻家
下载PDF
黄映恺中国画
3
作者 黄映恺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原文传递
论数智化技术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与影响
4
作者 杨宗锦 黄映恺 《福建艺术》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的雕刻和绘画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书法承载着中国人对于哲学与造型艺术的理解与追求。相比于抽象的哲学,书法更具体,更贴近生活;而与绘画相比,书法更加抽象和空灵。当前...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的雕刻和绘画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书法承载着中国人对于哲学与造型艺术的理解与追求。相比于抽象的哲学,书法更具体,更贴近生活;而与绘画相比,书法更加抽象和空灵。当前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例如,数字化技术用于书法教学,可以模拟大师的笔法并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使书法作品展示更为生动,大数据分析也被用于书法研究,可以对历代作品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研究 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 书法教学 增强现实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数字化技术 大数据分析
下载PDF
论汉字在书法艺术中的审美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映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 ,其视觉形式及其空间上的开放性使汉字具有象形结构图式的自然美、匀称对比的和谐美、汉字的文化意蕴美、汉字书写的情境美等多质性审美效应。它们是有生命的造型单元 ,有着形式和意蕴的双重审美价值。
关键词 汉字 书法 审美 形式 意蕴
下载PDF
文本细读:书法批评的另一种可能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映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36,共5页
针对当下书法批评活动对书法文本的忽视,审查了现有书法批评方法的得失,提出了"文本细读"的应对策略,并且主张只有在书法的审美静观中才具备"文本细读"的可能性。
关键词 书法 书法批评 文本细读
下载PDF
书法学科:现实透视与理想期待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映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从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初步清晰的书法学学科格局已经浮出水面。但反观书法学科建设的进程,其中所存在的症结同样令人担忧。本文认为,书法学科应该建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科思想,实现学科认知的先验批判,应谋求... 从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初步清晰的书法学学科格局已经浮出水面。但反观书法学科建设的进程,其中所存在的症结同样令人担忧。本文认为,书法学科应该建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科思想,实现学科认知的先验批判,应谋求书法学科地位的真正独立自主,采取兼容并包的开放的学科机制,应强调理论研究与学科应用、管理结合并行的价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学科 价值立场
下载PDF
理想定位、边缘化处境与民族情结——民国学人及书法美学家视野中的书法定位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映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1-148,共8页
在民国书法理论从古典向现代形态转型的过程中,书法面临着用西方艺术分类学的立场进行身份定位的问题。这个时期,"书法是艺术"的观念成为了学人的主流认识,许许多多的学人和书法美学家都给了书法很高的艺术地位,对书法美的价... 在民国书法理论从古典向现代形态转型的过程中,书法面临着用西方艺术分类学的立场进行身份定位的问题。这个时期,"书法是艺术"的观念成为了学人的主流认识,许许多多的学人和书法美学家都给了书法很高的艺术地位,对书法美的价值予以充分的肯定,但在当时现实的社会文化中,书法却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这种观念形态与现实的反差,与当时学者普遍的民族情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定位 边缘化处境 民族情结 书法
下载PDF
在阐释中超越——论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的理论特色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映恺 《绥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42-144,共3页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是著名雕塑家熊秉明的一本书法美学理论专著。此书在思想内涵、阐释体例、语言表达等方面,相对此前的书法理论著作具有其独特的理论特色,是一本在书法理论、书法美学学术史上值得关注的理论文本。
关键词 熊秉明 书法理论研究 阐释
下载PDF
论书法程式
10
作者 黄映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48-150,共3页
本文着重从程式的结构分析入手,指出程式本身所包含的元程式和二度程式。书法的元程式注重的是书法线条语言的一般性规则,而二度程式则关注的是线条语言的私人性。二者的消长关系蕴含着个性强弱的诗意命题。作者旨在指明程式本身可能... 本文着重从程式的结构分析入手,指出程式本身所包含的元程式和二度程式。书法的元程式注重的是书法线条语言的一般性规则,而二度程式则关注的是线条语言的私人性。二者的消长关系蕴含着个性强弱的诗意命题。作者旨在指明程式本身可能具有阻碍书家生命情思表达的负面作用,但它却是书法的物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式 书法作品 书法创作 创作主体 书法线条 书法欣赏 公共性 中国画 诗意的言说 王羲之
下载PDF
论书法与抽象绘画的审美异同
11
作者 黄映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书法和抽象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 ,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语境 ,属于不同的审美文化 ,其差异性是明显的 ,但二者在表现意蕴、排斥具象、形式语言、语言符号的象征性、隐喻性上有着相同之处。
关键词 书法 抽象绘画 具象 抽象
下载PDF
书法审美规范略论
12
作者 黄映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9-21,46,共4页
书法审美规范作为书法本质的规定性,就其本质而言,它具有主体实践性、历史性、稳定性、开放性等特征,并且以特定的文化载体保存下来为后人所认知,在书法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 书法 审美规范 价值
下载PDF
方法的限度与学术研究——从书法史的研究谈起
13
作者 黄映恺 《福建艺术》 2008年第1期13-14,共2页
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书法美学热不同的是,近年来,书法史的研究逐渐成为书法界学术研究的热门。其中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书法理论界也产生了不同史学观念和治学观念的交锋。对于一种方法的狭义上的理解和固守,常常使书坛的一些学者产生了... 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书法美学热不同的是,近年来,书法史的研究逐渐成为书法界学术研究的热门。其中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书法理论界也产生了不同史学观念和治学观念的交锋。对于一种方法的狭义上的理解和固守,常常使书坛的一些学者产生了严重的门户之见。这种门户之见,就是简单地肯定自己所应用的方法的正宗合法性,否定其他方法的合法性、价值性。这种观点在书学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在学术期刊中是更多地刊发某种研究方法的文章(如考据史学方法为主的文章),而对不同的研究方法的文章所发的篇幅数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史 学术研究 考据学派 美学热 史学观念 史学方法 学术期刊 姜寿 人文研究 八十年代
下载PDF
思想的风度——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印象
14
作者 黄映恺 《福建艺术》 2011年第5期53-54,共2页
在当代书画界.我们不缺乏掌握着深密艺术技巧的人才,但是我们最缺乏的是艺术思想。因为,前者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而思想的创造,大体具有“气韵非师”的性质,其不仅在知识的积累,而更在于智慧和灵性。一个在思想创造上具有活... 在当代书画界.我们不缺乏掌握着深密艺术技巧的人才,但是我们最缺乏的是艺术思想。因为,前者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而思想的创造,大体具有“气韵非师”的性质,其不仅在知识的积累,而更在于智慧和灵性。一个在思想创造上具有活力的人,他一定蕴藏着某种特殊而秘密的精神构造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理论家 陈振濂 印象 风度 艺术技巧 艺术思想 思想创造 书画
下载PDF
“火种”的播撒者:王国维的书论及其意义
15
作者 黄映恺 《福建艺术》 2011年第3期43-44,共2页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书法审美的理论形态开始发生转变。这一转变深刻地体现在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两方面,它逐渐地告别了古典书法美学中重直觉、重体验、
关键词 王国维 意义 书论 火种 二十世纪初 西学东渐 书法审美 话语方式
下载PDF
虔诚的守望——柯学刃书法观后感
16
作者 黄映恺 《福建艺术》 2011年第1期48-48,共1页
学刃是我的社兄.日久相处.对他的了解也多。近几年,他更多地在二王帖学的道路行走,心无旁骛。这是一条注定要用全部身心来突围的书学道路。为此他辗转多方,从早些年的米芾、王铎到近年的陆柬之、孙过庭、张旭、赵孟瓶、大观帖等,... 学刃是我的社兄.日久相处.对他的了解也多。近几年,他更多地在二王帖学的道路行走,心无旁骛。这是一条注定要用全部身心来突围的书学道路。为此他辗转多方,从早些年的米芾、王铎到近年的陆柬之、孙过庭、张旭、赵孟瓶、大观帖等,不同效法点的切换.成就了他不同阶段的书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后感 书法 虔诚 孙过庭 道路 帖学 王铎 赵孟
下载PDF
陌生化的形式超越——沃兴华的书法艺术观后
17
作者 黄映恺 《艺术生活》 2012年第4期59-63,共5页
所谓陌生,正是我们世界里很少遭遇的事物,它常常显示一种与经验世界未曾吻合的特质,因此,当我们试图调动我们过去的日常经验、审美经验去阅读或审视它时,往往感到一种紧张,心中不禁地兴奋起来,从而留下对事物的深刻印象。所以对... 所谓陌生,正是我们世界里很少遭遇的事物,它常常显示一种与经验世界未曾吻合的特质,因此,当我们试图调动我们过去的日常经验、审美经验去阅读或审视它时,往往感到一种紧张,心中不禁地兴奋起来,从而留下对事物的深刻印象。所以对日常的世俗的眼界来说.陌生是经常不在场的,它经常缺席于我们的视野。当艺术创作处在一个不断被抄袭、模仿、复制笼罩的历史状态之中,我们的神经就会被这种惯常的力量逐渐剥夺了敏锐的捕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观 陌生化 书法 经验世界 日常经验 审美经验 艺术创作 不在场
下载PDF
骑墙心境——展览时代的书画家心境抉择
18
作者 黄映恺 《艺术生活》 2013年第5期28-29,共2页
书画创作之乐,大多时候是私心体验之乐。静居一隅,或挥毫濡染,或品谛佳构,体验笔墨对眼与心的细腻抚摸,感悟艺术之美,这种乐趣,
关键词 书画家 心境 展览 书画创作 笔墨 艺术
下载PDF
思想的风度——陈振濂印象
19
作者 黄映恺 《中国书画》 2013年第10期92-95,共4页
陈振源,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2月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陈振源,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2月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冷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陈振濂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 印象 风度 全国人大代表 市人大常委会
下载PDF
论书法的审美经验
20
作者 黄映恺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120-121,共2页
书法的审美经验是打开书法世界的钥匙,它主要依赖于书法形式的经验积淀。而这种积淀包括公共性和私人性两个方面。公共性部分作为书法审美经验的集体原型,反映的是社会性的形式内涵。而私人性部分则反映着自身的气质、自身喜爱的风格、... 书法的审美经验是打开书法世界的钥匙,它主要依赖于书法形式的经验积淀。而这种积淀包括公共性和私人性两个方面。公共性部分作为书法审美经验的集体原型,反映的是社会性的形式内涵。而私人性部分则反映着自身的气质、自身喜爱的风格、意境等。二者处于动态的辩证关系之中。书法形式的经验积淀主要来自临摹和博观。这是书法艺术形态的特殊性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审美经验 书法形式 经验积淀 临摹 博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