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晋喜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8期3881-3882,共2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2个疗程...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效31例,有效率达68.89%,治疗组45例患者中,有效39例,有效率高达86.67%,疗效显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明显好于对照组,临床值得推荐,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等危症患者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建龙 张虹 +4 位作者 张变花 黄晋喜 曹向红 孙帅 姜峰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等危症患者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0例均接受了CCTA与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的冠心病等危症患者。采用目测直径法对CCTA图像狭窄程度进行判定,冠状动脉狭窄分为〈50%,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等危症患者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0例均接受了CCTA与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的冠心病等危症患者。采用目测直径法对CCTA图像狭窄程度进行判定,冠状动脉狭窄分为〈50%,50%~69%和≥70%。相应MPI图像上心肌节段的核素分布分为:灌注正常及灌注异常。结果400条冠状动脉中,22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其中10条(45%)相应的心肌供血区域在MPI图像上出现心肌灌注异常;378条冠脉血管狭窄程度〈50%及正常,其中18条(4.8%)冠状动脉的心肌供血区域在MPI图像上出现心肌灌注异常。CCTA对评估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6%、97%、45%和95%。结论CCTA用于诊断冠心病等危症患者心肌缺血时,确定诊断性能较低,排除诊断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等危症
下载PDF
抑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向红 张虹 +3 位作者 张变花 李蕊 黄晋喜 苏庆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5期612-613,共2页
目的探讨抑郁和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eck抑郁问卷评分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采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组血清h... 目的探讨抑郁和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eck抑郁问卷评分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采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组[(12.4±18.1)ng/L vs(5.2±6.7)ng/L,P<0.05]。结论 CHF患者伴抑郁时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抑郁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通治疗判定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帅 李竹琴 +3 位作者 张虹 王海雄 黄晋喜 仝凌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0期112-113,共2页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再通治疗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STEAMI患者57例,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再通治疗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STEAMI患者57例,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利用心肌声学造影(MCE)作为判断再灌注治疗成功与否的标准,将患者分为复流组与无复流组,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将其进行组间比较,判断N/L是否可作为评价再通治疗疗效的手段。结果 MCE结果显示STEAMI患者经溶栓或PCI治疗后实现再灌注者46例,发生无复流现象者11例。与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具有更高的再通治疗后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以及N/L比值,分别为(11.56±1.83 vs 9.19±2.98,P=0.015)、(9.24±1.84 vs 7.00±2.40,P=0.005)、(5.27±2.27 vs 3.23±1.84,P=0.003)。结论 STEA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N/L比值,对再通治疗疗效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 血常规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先明 李和平 +4 位作者 李梅 张虹 黄晋喜 李胜文 李国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 分析山西地区 2 4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导致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 7日至 6月 4日山西地区 2 4例 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患者男 13例 (5 5 % ) ,女 11例... 目的 分析山西地区 2 4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导致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 7日至 6月 4日山西地区 2 4例 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患者男 13例 (5 5 % ) ,女 11例 (4 6 %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畏寒、气促等。发病早期的白细胞总数 ,淋巴细胞总数下降。胸部 X线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 ,短期内病灶增多 ;7d内死亡 3例 (12 % ) ,7~ 14 d死亡 11例(4 7% ) ,14 d以上死亡 10例 (4 4 % ) ;14例 (5 0 % )病人有基础疾病 ,其中 4例 (16 % )糖尿病 ,4例 (16 % )脑血管病 ,3例 (12 % )心血管病 ,6例 (2 5 % )高血压 ,其中 7例 (2 9% )同时合并 2种以上疾病 ;2 4例中直接死于 SARS19例(79% ) ,死于基础疾病 5例 (2 1% )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 >5 0岁、有无心理治疗、早期淋巴细胞计数为影响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 >5 0岁、早期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该病死亡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 传染性非典肺炎 死亡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影响重症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病例预后明显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梅 李和平 +4 位作者 李胜文 黄晋喜 张虹 胡先明 李国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以山西省 2 0 0 3年 3月7日至 6月 4日临床诊断重症 SARS 10 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回顾性分析 ,比较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临床... 目的 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以山西省 2 0 0 3年 3月7日至 6月 4日临床诊断重症 SARS 10 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回顾性分析 ,比较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措施 ,并对死亡相关因素作单因素及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年龄、基础疾病、直接接触史 ,发病早期末梢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心理治疗是重症 SARS预后预测因素。2年龄 ,心理治疗及发病早期末梢血淋巴细胞数与患者死亡显著相关 ,是重症 SARS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1年龄 >5 0岁 ,早期末梢血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正常提示重症 SARS病例预后不良 ;2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可改善重症 SARS病例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重症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 传染性非典肺炎 预后 心理治疗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帅 张虹 +2 位作者 王海雄 黄晋喜 仝凌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4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瑞舒伐他汀组(A组)和辛伐他汀组(B组)两组,各62例。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治疗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瑞舒伐他汀组(A组)和辛伐他汀组(B组)两组,各62例。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治疗前后血常规检测情况及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3.6%,明显高于B组的79.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A组SDNN及SDANN水平分别为(110.00±20.12)m/s和(57.25±8.58)m/s,明显高于B组的(83.00±11.68)m/s和(49.58±8.68)m/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MSSD及PNN50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4治疗后,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其中A组轻微不良发应发生率为4.84%与B组的8.0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给予舒瑞伐他汀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辛伐他汀 不稳定心绞痛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胡先明 李和平 +6 位作者 李梅 张虹 黄晋喜 李胜文 李国顺 邓勇志 卢祖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 分析山西省 2 4例SARS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导致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0 0 3- 0 3- 0 7~ 2 0 0 3- 0 6 - 0 4山西省 2 4例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患者男 13例 (5 4 .2 % ) ,女 11例 (45 .8% ) ;... 目的 分析山西省 2 4例SARS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导致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0 0 3- 0 3- 0 7~ 2 0 0 3- 0 6 - 0 4山西省 2 4例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患者男 13例 (5 4 .2 % ) ,女 11例 (45 .8%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畏寒、气促等。实验室检查早期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下降。胸部X线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 ,短期内病灶增多。 7d内死亡 3例 (12 .5 % ) ,7~ 14d死亡 11例 (45 .8% ) ,14d以上死亡 10例 (41.7% )。 14例 (5 8.3% )病人有基础疾病 (共 18例基础疾病 ) ,其中 4例 (2 2 .2 % )糖尿病 ,3例 (16 .7% )脑血管病 ,3例 (16 .7% )心血管病 ,6例 (33.3% )高血压 ,1例 (5 .6 % )表皮松懈症 ,1例 (5 .6 % )精神分裂症 ;7例 (38.9% )同时合并 2种或 2种以上疾病。 2 4例SARS死亡患者中 16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6 6 .7% ) ,ARDS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死亡 5例 (2 0 .8% ) ,患者感染SARS后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导致死亡 3例 (12 .5 %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 5 0岁、缺乏心理治疗、早期淋巴细胞减少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大于 5 0岁、早期淋巴细胞减少是SARS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死亡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诊治
9
作者 王峻 李和平 +5 位作者 李梅 张虹 黄晋喜 李胜文 胡先明 李国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15-516,共2页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病原学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山西省102例重症SARS患者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李和平 李梅 +6 位作者 黄晋喜 胡先明 张虹 李胜文 李国顺 邓勇志 卢祖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534-536,共3页
目的 分析山西省 10 2例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对山西省 2 0 0 3- 0 3- 0 7~ 2 0 0 3- 0 6- 0 4确诊的 10 2例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2例患者男性 4 8例 (47.1% ) ,女性 5 4例(5 ... 目的 分析山西省 10 2例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对山西省 2 0 0 3- 0 3- 0 7~ 2 0 0 3- 0 6- 0 4确诊的 10 2例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2例患者男性 4 8例 (47.1% ) ,女性 5 4例(5 2 9%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10 0 % )、咳嗽 (5 4 .9% )、呼吸困难 (44 .1% )。早期平均白细胞数计数 (6 .0± 4 .2 )× 10 9/L ,淋巴细胞百分比 (16 0± 11 6 ) %。 10 2例都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疾病的早期使用呼吸机、心理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多因素分析显示 :高龄、缺乏心理治疗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SARS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早期使用呼吸机 ,心理治疗有效。高龄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心理治疗是该病预后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重症SARS 临床分析 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山西地区102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11
作者 李和平 李梅 +4 位作者 黄晋喜 张虹 李胜文 胡先明 李国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分析山西地区 10 2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对山西地区 2 0 0 3年 3月 7日至 6月 4日 10 2例重症 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 2例患者男性 4 8例... 目的 分析山西地区 10 2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对山西地区 2 0 0 3年 3月 7日至 6月 4日 10 2例重症 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 2例患者男性 4 8例 (4 7% ) ,女性 5 4例 (5 3%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10 0 % )、咳嗽 (5 5 % )、呼吸困难 (4 4 % )。早期白细胞数平均 (6± 4 )× 10 9/ L ,淋巴细胞平均 (16± 12 ) % ,10 2例都有胸部 X线检查异常。疾病的早期使用呼吸机 ,心理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 ,多因素分析显示 :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是高龄、无心理治疗。结论 重症 SARS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无特征性临床表现 ,早期使用呼吸机 ,心理治疗有效 ,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重症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传染性非典肺炎 SARS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家庭血压监测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检出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峰 张虹 +7 位作者 孙帅 张变花 曹向红 黄晋喜 王海雄 仝凌 吴桂萍 李建龙 《心电与循环》 2018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采用家庭血压监测(HBPM)法观察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WCUH)检出率变化和意义。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招募已确诊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185例,每次随访前1周进行HBPM,6:00-8:00和20:00-... 目的采用家庭血压监测(HBPM)法观察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WCUH)检出率变化和意义。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招募已确诊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185例,每次随访前1周进行HBPM,6:00-8:00和20:00-22:00分别进行3次血压测量,取后6 d(36次)血压平均值;分别于2、4、12及24周时门诊随访进行诊室血压测量(OBPM)(每次测2次血压值),每次随访根据OBPM与HBPM差值确定WCE和WCUH,并依据患者HBPM结果进行降压药物调整。结果 156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本研究。随着治疗的持续和降压药物及时调整,OBPM和HBPM的血压和心率平均值逐步下降,24周OBPM和HBPM血压平均值与基线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WCE和WCUH的检出率分别为35.9%、12.2%,24周时WCE和WCUH的检出率分别为30.1%、19.9%,WCE的检出率随着HBPM值的下降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P=0.5),WCUH的检出率随着血压平均值的下降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P=0.14)。在4次随访中,有64.7%的高血压患者检出过1次或1次以上的WCE,42.6%的患者检出过1次或1次以上的WCUH;17.9%的高血压患者检出过3次或3次以上的WCE,而6.4%的患者检出过3次或3以上的WCUH。结论多数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WCE和WCUH现象,HBPM应成为血压监测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监测 白大衣效应 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医患双达标”模式在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峰 张虹 +7 位作者 孙帅 张变花 曹向红 黄晋喜 王海雄 仝凌 吴桂萍 李建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9期2837-2841,共5页
目的探讨"医患双达标"医疗模式在中重度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招募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门诊中重度高血压患者300例,按就诊时间的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均由临床医师制订适合患者的个... 目的探讨"医患双达标"医疗模式在中重度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招募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门诊中重度高血压患者300例,按就诊时间的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均由临床医师制订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于4、12、24周到门诊随访;其中临床医师使用"健康达标手册"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教育,告知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达标值,同时高血压管理专员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教育。临床医师仅给予对照组患者口头的高血压健康教育。结果 283例患者完成全部研究,其中试验组患者146例,对照组患者137例;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在管理2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血压下降19.66 mm Hg/12.20 mm Hg;试验组患者在管理24周后与自身基线及对照组相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均值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吸烟减少人数占吸烟人数的68.0%、饮酒量减少人数占饮酒人数的64.90%,每周运动>3次且每次>30 min的比例增加至50.68%,食用盐量减少的比例增加70.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患双达标"模式可以进一步降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疾病管理
原文传递
小儿肾病综合征与HLAⅠ、Ⅱ类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14
作者 兰涛 刘燕 +4 位作者 张德梅 贾俊松 高爱梅 贾云霞 黄晋喜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2,共1页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病因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遗传有关。人白细胞抗原(HIJA)是人类主要遗传免疫标志之一,HIJA与小儿PNS的关系各国报道不一,主要集中于A、B、DR、DQ位点。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病因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遗传有关。人白细胞抗原(HIJA)是人类主要遗传免疫标志之一,HIJA与小儿PNS的关系各国报道不一,主要集中于A、B、DR、DQ位点。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检测山西汉族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患儿HLA-A、B、DRB1位点等位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肾病综合征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 HLAⅠ Ⅱ类基因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 人白细胞抗原 免疫标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