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注射性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唐佩福 王继芳 +9 位作者 卢世璧 王岩 卢世琳 贺大为 郝立波 毛克亚 黄晋香 孙明学 汪爱媛 赵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52-955,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可注射,并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骨替代材料. 方法在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porous 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 cement, PCHC)固化液中,添加0.35%磷酸化壳聚糖(P-chitosan, PC),制备注射性PCHC(injectable PCHC,IPC... 目的研制一种可注射,并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骨替代材料. 方法在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porous 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 cement, PCHC)固化液中,添加0.35%磷酸化壳聚糖(P-chitosan, PC),制备注射性PCHC(injectable PCHC,IPCHC),并行pH值、固化时间、抗压强度、X线衍射(X-ray differaetion, XRD)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线(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分析及钙磷比等理化性能检测;对IPCHC固化产物行孔隙率、孔连通性、孔形态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行IPCHC注射性和抗稀散性检测. 结果在固化液中添加0.35%PC,可成功制备IPCHC.系列检测表明,IPCHC固化产物与人骨矿物相相同;IPCHC的孔隙率为37.2%,103~384 μm间的孔隙分布占所有孔隙的56.11%,267 μm的孔径分布高,孔之间互相贯通,与人骨组织生长的最适空间100~400 μm 相符合;固化时间为12~16 min,能满足临床应用;抗压强度为4.3±2.6 MPa,与松质骨强度相当;钙磷比为1.64,与人骨钙磷比类似;晶格相中含有5.6%碳酸根,与人骨碳羟基磷灰石晶体结构中4%~6%的碳酸根含量相吻合.IPCHC的注射系数为95.13%±1.11%,显著高于PCHC注射系数68.78%±2.19%;其抗稀散性好,注入蒸馏水24 h无溃散现象. 结论固化液中添加0.35%PC,大幅度提高了注射性能,并获得优良的抗稀散效果.制备的IPCHC是微创手术较为理想的内置入代骨材料,尤其适合出血部位的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 原位固化 可注射
下载PDF
抗稀散性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唐佩福 王继芳 +9 位作者 卢世璧 王岩 卢世琳 贺大为 郝立波 毛克 黄晋香 孙明学 汪爱媛 赵彬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5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研制一种适合出血部位植骨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代骨材料。方法 合成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在固化液中按重量比添加水溶性磷酸化壳聚糖,通过固化时间、抗压强度、残余百分比、X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分析等检测方... 目的 研制一种适合出血部位植骨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代骨材料。方法 合成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在固化液中按重量比添加水溶性磷酸化壳聚糖,通过固化时间、抗压强度、残余百分比、X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分析等检测方法筛选合适的配方。结果 添加壳聚糖对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固化时间影响不大,平均固化时间为11~15min ,符合临床操作要求。但是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大,由39MPa降到31MPa。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 4 % (质量分数)时,抗稀散达到10 0 %。大于0 5 %时,骨水泥的操作性能明显下降。添加量为1 5 %时,部分标本发现少量的磷酸八钙形成,羟基磷灰石的转化受到了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分析证明,其固化产物的晶格相中含有5 6 %碳酸根成分。结论 磷酸化壳聚糖能明显增加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黏度系数,增强钙离子的熬合作用,有效抑制血液渗入材料内部,保证骨水泥的固化反应顺利进行。当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 4 %时,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操作性能,抗稀散性达到10 0 % ,适合出血部位的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 骨水泥 原位固化 抗稀散性能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唐佩福 黄晋香 +4 位作者 王继芳 卢世璧 王岩 卢世琳 贺大为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5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代骨材料——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合成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添加成孔剂,制备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代骨材料,并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肌内埋植实验检测其组织相容性。...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代骨材料——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合成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添加成孔剂,制备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代骨材料,并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肌内埋植实验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浸提液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无影响。细胞于材料表面的生长速度、形态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别。肌内植入实验发现,材料周围纤维组织包膜的最大厚度为22.5μm,未发现炎性细胞反应。结论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材料测试结果符合《ASTM》和《ISO》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 骨水泥 细胞毒性 肌内埋植
下载PDF
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代骨材料的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唐佩福 王继芳 +9 位作者 卢世璧 王岩 卢世琳 贺大为 郝立波 毛克亚 黄晋香 孙明学 汪爱媛 赵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31,i001,共4页
目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carbonatedhydroxyapatitecement,CHC)能原位固化形成骨矿物相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无机代骨材料,但因缺乏自然骨的孔隙结构,降解、成骨速度非常缓慢。为此研究发泡成孔的方法,制备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C... 目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carbonatedhydroxyapatitecement,CHC)能原位固化形成骨矿物相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无机代骨材料,但因缺乏自然骨的孔隙结构,降解、成骨速度非常缓慢。为此研究发泡成孔的方法,制备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CHC,以加快其降解速度,提高成骨能力。方法:实验于1997-01/2000-11由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完成。合成CHC,调整配方,添加成孔剂,制备能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代骨材料,并完成组织相容性、理化特性、力学强度以及内部结构等相关检测。结果:通过改变CHC的组分,添加成孔剂,可以成功的制备原位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CHC。量化材料的组配成分,可调控其孔隙率和孔结构。系列检测结果表明,该材料固化产物为碳酸化羟基磷灰石,与人骨矿物相类似;材料的孔隙率为36%,孔之间互相贯通;固化时间为13~15min,能满足临床应用;抗压强度为(5.6±2.2)MPa,与骨松质强度相当;细胞毒性检测,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多孔CHC可塑形性强,适合填充任何不规则形状的骨缺损,可用于非负重部位的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羟基磷灰石类 骨粘合剂 多孔性
下载PDF
食盐中硫酸盐测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晋香 李晓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338-338,共1页
关键词 食盐 硫酸盐 测定
下载PDF
浅谈对植物油、糕点等理化标准及检验方法的几点看法
6
作者 黄晋香 霍寅丰 梁素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5-25,共1页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卫生予以很大的关注,从国家食品卫生法的颁布,到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的相继出台,使食品卫生检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 植物油 糕点 卫生检验 国家标准
下载PDF
指示剂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色素干扰去除试验
7
作者 黄晋香 霍寅丰 《山西预防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79-179,共1页
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重要卫生指标,在基层卫生防疫站及基层中小型企业,指示剂滴定法以其简单、快速、省时、省力等优点一直被测用至今,但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在些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由于天然色素的影响,使终点很不好观察,对测... 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重要卫生指标,在基层卫生防疫站及基层中小型企业,指示剂滴定法以其简单、快速、省时、省力等优点一直被测用至今,但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在些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由于天然色素的影响,使终点很不好观察,对测定结果产生较大误差,本文对稀释后色素较深的样品用固体活性炭吸附、脱色,并将处理后的样品由置200ml烧瓶改为150ml白瓷皿中进行实验,其滴定终点明显,便于观察,精密度有所提高,经对试验及实际应用,其结果与国标法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剂法 测定 酱油 氨基酸态氮 色素干扰去除试验
下载PDF
初探“问题食品”形成的原因
8
作者 黄晋香 《山西预防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84-185,共2页
随着公共卫生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卫生给予了很大关注,作为卫生学的一部分,其学问体系也大大发展了,与此同时,食物中毒、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与食品相关联的事件相继出现,导致了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疑问,特别是200... 随着公共卫生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卫生给予了很大关注,作为卫生学的一部分,其学问体系也大大发展了,与此同时,食物中毒、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与食品相关联的事件相继出现,导致了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疑问,特别是2001年毒米、毒面、毒肉、蔬菜上残留农药等“问题食品”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后,食品的安全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食品 形成原因 食物中毒 食品添加剂 农药残留
下载PDF
高氟饮水与学龄儿童氟斑牙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苗新 侯春林 +2 位作者 霍寅丰 黄晋香 李海华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8年第4期397-398,共2页
目的研究高氟饮水与学龄儿童氟斑牙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山东济宁地区的200名学龄儿童作为研究组,选取饮水氟含量符合标准地区的200名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学龄儿童的氟斑牙患病情况、日常饮水中的氟含量情况以及每日氟摄入量情况... 目的研究高氟饮水与学龄儿童氟斑牙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山东济宁地区的200名学龄儿童作为研究组,选取饮水氟含量符合标准地区的200名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学龄儿童的氟斑牙患病情况、日常饮水中的氟含量情况以及每日氟摄入量情况。结果学龄儿童的氟斑牙与父母文化程度、高氟饮水以及家庭年收入等因素有关(P<0.05),与就餐食物种类和父母营养知识无明显关系(P>0.05);对比两组学龄儿童日常饮水中的氟含量的检测结果,研究组学龄儿童饮用水中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学龄儿童的每日氟摄入量,研究组学龄儿童的每日氟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龄儿童的氟斑牙患病率为90.5%,对照组为7.0%,研究组的氟斑牙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氟饮水地区的学龄儿童的患氟斑牙的机率较高,氟斑牙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高氟饮水是较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应该增加健康教育的开展,合理膳食,补充钙和蛋白质,并加强水质管理,从根本上降低学龄儿童氟斑牙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饮水 学龄儿童 氟斑牙
原文传递
高氟饮水与学龄儿童氟斑牙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苗新 侯春林 +2 位作者 霍寅丰 黄晋香 李海华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9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研究高氟饮水与学龄儿童氟斑牙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山西晋中地区的200名学龄儿童作为研究组,选取饮水氟含量符合标准地区的200名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学龄儿童的氟斑牙患病情况、日常饮水中的氟含量情况以及每日氟摄入量情况... 目的研究高氟饮水与学龄儿童氟斑牙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山西晋中地区的200名学龄儿童作为研究组,选取饮水氟含量符合标准地区的200名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学龄儿童的氟斑牙患病情况、日常饮水中的氟含量情况以及每日氟摄入量情况。结果学龄儿童的氟斑牙与父母文化程度、高氟饮水以及家庭年收入等因素有关(P<0.05),与就餐食物种类和父母营养知识无明显关系(P>0.05);对比两组学龄儿童日常饮水中的氟含量的检测结果,研究组学龄儿童饮用水中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学龄儿童的每日氟摄入量,研究组学龄儿童的每日氟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龄儿童的氟斑牙患病率为90.5%,对照组为7.0%,研究组的氟斑牙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氟饮水地区的学龄儿童的患氟斑牙的机率较高,氟斑牙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高氟饮水是较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应该增加健康教育的开展,合理膳食,补充钙和蛋白质,并加强水质管理,从根本上降低学龄儿童氟斑牙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饮水 学龄儿童 氟斑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