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经鼻通气方式在肺透明膜病早产儿拔管后运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晓睿 周文姬 +2 位作者 高薇薇 肖苑红 刘妙玲 《现代医院》 2014年第7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早产儿气管插管...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82例诊断为肺透明膜病且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早产儿随机分成经湿化高流量组(HHFNC组,n=42)和鼻塞气道正压组(nCPAP组,n=40),两组患儿在气管插管拔管后分别运用HHFNC和nCPAP进行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经鼻通气治疗后的7天内通气失败率和重插管率、鼻损伤发生率以及通气治疗时间。结果 HHFNC组与nCPAP组在7天内通气失败率和重插管率,以及通气治疗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HHFNC组鼻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p<0.01)。结论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HHFNC)与nCPAP一样能有效对肺透明膜病早产儿进行呼吸支持,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相比具有鼻损伤发生率少、操作简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透明膜病
下载PDF
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在肺透明膜病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晓睿 高薇薇 +2 位作者 周文姬 肖苑红 刘妙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9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在肺透明膜病(HMD)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82例诊断为HMD且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早产儿随机分成... 目的:探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在肺透明膜病(HMD)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82例诊断为HMD且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早产儿随机分成HHFNC组42例和nCPAP组40例,两组患儿在气管插管拔管后分别运用HHFNC和nCPAP进行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7 d内通气失败率、重插管率、鼻损伤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量。结果:HHFNC组通气疗效确切,护理工作量明显降低。HHFNC组鼻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P<0.05)。结论:HHFNC能有效对HMD早产儿进行呼吸支持,且具有鼻损伤发生率少、操作简便、护理质量优化的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透明膜病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晓睿 向建文 王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21期3356-3358,共3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早产儿分组,48例于常规NICU治疗护理基础上予袋鼠式护理作为观察组,另54例根据常规NICU治疗护理作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儿发生频繁呕吐、胃潴留、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症状及坏死性...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早产儿分组,48例于常规NICU治疗护理基础上予袋鼠式护理作为观察组,另54例根据常规NICU治疗护理作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儿发生频繁呕吐、胃潴留、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症状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情况,记录体质量增长速度、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发生频繁呕吐、胃潴留、腹胀及NEC分别有4、3、6、2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为(10.5±1.3)d、(18.4±2.3)d、(30.2±1.6)d,均短于对照组,日体质量增长速度为(19.3±1.4)g/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减少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助早产儿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二次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晓睿 周文姬 +3 位作者 阮景 肖苑红 吴玉华 陈秀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2期1794-1796,共3页
目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部位进行二次PICC治疗时,选择集束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患儿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对二次PICC置管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两组,一组为集束护理干预组,另一组为一般护理组。通过... 目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部位进行二次PICC治疗时,选择集束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患儿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对二次PICC置管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两组,一组为集束护理干预组,另一组为一般护理组。通过比较两组之间不同置管穿刺点的留置时间和置管所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护理模式差异。同时,将上述两组与随机选取30例肘部置人静脉导管的患儿进行比较,确定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集束护理可显著延长PICC的留置时间(P〈0.05),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应用集束护理干预,完善了置管技术,保证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顺利进行,确保了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极低出生体重儿 集束干预 个性化护理
下载PDF
点穴疗法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晓睿 周文姬 陈秀文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4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探讨点穴疗法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出生28周~33周早产儿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71例,对照组75例;干预组在常规氨茶碱治疗上接受点穴疗法,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氨茶碱治疗。[结果]干预组患儿总用氧时间(5... [目的]探讨点穴疗法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出生28周~33周早产儿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71例,对照组75例;干预组在常规氨茶碱治疗上接受点穴疗法,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氨茶碱治疗。[结果]干预组患儿总用氧时间(5.44d±3.10d)与呼吸暂停次数(8.32次±2.96次)均低于对照组(6.84d±4.02d,10.52次±4.98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点穴疗法的早产儿疼痛评分平均分为9.82分,小于12分,表明点穴疗法一般不会造成患儿疼痛。[结论]点穴疗法能减少患儿总用氧时间和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暂停 点穴疗法 疼痛评分 体重
下载PDF
间歇性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晓睿 周文姬 +2 位作者 高薇薇 潘继红 杨杰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8年第6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实施间歇性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过袋鼠式护理分为袋鼠式护理(KMC)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 目的探讨实施间歇性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过袋鼠式护理分为袋鼠式护理(KMC)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院内感染率(院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颅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平均每日体重增长率、达到全量喂养日龄、总用氧时间、住院费用和天数的差异。另外,比较两组患儿出生14天后死亡率和放弃救治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65名患儿。除去出生14天后死亡3例,放弃救治10例,KMC组25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儿院感率、抗生素使用天数、NEC、ROP、IVH、PVL、BPD的发生率,以及平均每日体重增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两组患儿达到全量喂养日龄、总用氧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在出生14天后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出生14天后对照组家属放弃救治率明显高于KMC组(P <0. 05)。结论实施间歇性袋鼠式护理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安全的,不会增加院感发生,且能降低患儿住院期间放弃救治率。间歇性袋鼠式护理是否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还需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早产儿
下载PDF
德尔菲法指导下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晓睿 周文姬 +1 位作者 周彩燕 肖苑红 《临床护理杂志》 2018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德尔菲法指导下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静脉输液的新生儿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德护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德护组在常规组的基... 目的探讨德尔菲法指导下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静脉输液的新生儿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德护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德护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德尔菲法指导下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输液外渗、输液残留量、家属满意度。结果德护组输液残留量、输液外渗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德护组输液外渗程度明显轻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德护组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德尔菲法指导下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残留,有利于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并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临床护理路径 新生儿 静脉输液外渗
下载PDF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晓睿 周文姬 +1 位作者 肖苑红 周彩燕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1300例静脉输液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结果1300例新生儿中,发生静脉输液外渗200例(15.38%);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早...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1300例静脉输液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结果1300例新生儿中,发生静脉输液外渗200例(15.38%);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早产、输注药物、患儿血管弹性、置管材质、穿刺部位,穿刺护士工作年限是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输液存在严重的外渗风险,应针对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和干预,以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输液 渗出 外渗 风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小儿捏脊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晓睿 何倩敏 霍伟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1期1620-1621,共2页
目的观察小儿捏脊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小儿捏脊组)和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干预组每日进行1次小儿捏脊治疗,连续观... 目的观察小儿捏脊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小儿捏脊组)和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干预组每日进行1次小儿捏脊治疗,连续观察4周,比较两组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屏气发生次数、触觉刺激次数和体重增加量。结果实施试验第4周,干预组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屏气发生次数、触觉刺激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O.叭),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捏脊能有效防止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对治疗呼吸暂停有积极意义,并可促进早产儿呼吸功能发育成熟,对早产儿的体重增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捏脊 早产儿 呼吸暂停
下载PDF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4
10
作者 刘颖 聂川 +2 位作者 颜慧恒 黄晓睿 高薇薇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比较早期应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asal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作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初... 目的比较早期应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asal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作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初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治疗的86例RDS早产患儿,随机分为nHFOV组(n=44)及nCPAP组(n=42)。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病死率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nHFOV组初始治疗失败率、BPD发生率、总通气时间、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病死率、无创通气时间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颅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消化道穿孔、气胸/气漏及鼻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RDS早产儿的初始治疗方式,nHFOV临床治疗效果优于nCPAP,而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nCPAP低或相当,可作为一种新的无创通气方式在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下载PDF
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的预防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沈永珍 刘宴伟 +1 位作者 黄晓睿 龙小球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14例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新生... 目的研究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14例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基于前馈控制的输液护理。护理15 d后,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后静脉输液外渗情况、静脉输液外渗状况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情况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渗出与外渗的风险因素。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6.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2、3、4级外渗程度发生率分别为36.45%、13.08%、3.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40%、24.30%、14.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状况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率为92.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弹性、置管材质、输注药物、置管部位、穿刺护理人员工作年限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有关,是导致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风险因素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不仅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减轻外渗发生程度,保证新生儿用药安全,还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外渗发生情况的上报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输液 外渗 前馈控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婴儿抚触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被引量:109
12
作者 黄水清 黄晓睿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0年第9期568-569,共2页
关键词 婴儿 生长发育 婴儿抚触
下载PDF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阮景 周文姬 +5 位作者 张振路 周立平 黄晓睿 舒小芳 林华彬 潘继红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1名哮喘患儿及家长分为干预组52名和对照组4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和发放儿童哮喘知识宣教手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即在传统授... 目的探讨社区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1名哮喘患儿及家长分为干预组52名和对照组4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和发放儿童哮喘知识宣教手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即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加入家庭哮喘应对行动计划的书写及行动目标的拟定。采用儿童照护者生活质量问卷(paediatric asthma caregiver’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CQLQ)测评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父母PACQLQ得分的差异。结果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儿父母PACQLQ总分、活动受限和情感功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了哮喘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患儿家长 生活质量 个性化健康教育
下载PDF
影响社区哮喘患儿父母生活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继红 阮景 +4 位作者 周文姬 周立平 黄晓睿 舒小芳 张振路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哮喘患儿父母生活质量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照护者生活质量问卷(paediatric asthma caregiver'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CQLQ)对125名哮喘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125名社区哮喘患儿父母的PAC... 目的了解社区哮喘患儿父母生活质量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照护者生活质量问卷(paediatric asthma caregiver'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CQLQ)对125名哮喘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125名社区哮喘患儿父母的PACQLQ总均分为(4.34±1.03)分,其中活动限制维度得分为(4.29±1.55)分,情感功能维度得分为(4.36±0.89)分。患儿父亲PACQLQ得分为(5.01±0.97)分,母亲得分为(4.02±0.90)分,两者比较,t=5.59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患儿关系和患儿病程为影响患儿父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哮喘患儿父母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哮喘患儿母亲的生活质量水平较父亲低,且哮喘患儿在诊断哮喘初期,其父母的生活质量水平是最低的。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更关注患儿母亲的心理压力,而且健康教育的工作应当在患儿确诊为哮喘后尽快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照护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新生儿登革热4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俊平 张永 +5 位作者 聂川 高薇薇 帅春 林倩清 黄晓睿 杨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登革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收治的4例新生儿登革热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登革热患儿均为男性;3例为母婴垂直感染,生后第1~7天发病,母亲产前发热,围生期确诊登革热;1例为社区获得性,... 目的探讨新生儿登革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收治的4例新生儿登革热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登革热患儿均为男性;3例为母婴垂直感染,生后第1~7天发病,母亲产前发热,围生期确诊登革热;1例为社区获得性,生后第21天发病,前一天受蚊虫叮咬。4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2例、出血点1例,均无黄疸和咳嗽。4例患儿均有血小板减少(30~125)×10^9/L、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44.0~89.8 s)、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46~71 U/L),3例纤维蛋白原下降(1.36~2.53 g/L),2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29~86 U/L),2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3.00~46.05 mg/L)。4例患儿经抗感染、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4~17 d。结论新生儿登革热临床表现以发热、凝血功能障碍为主。临床症状较轻,且缺乏特异性,预后良好。母婴垂直传播是感染登革病毒传染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传染病 新生儿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补钙防止新生儿钙液外渗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桂辉 黄晓睿 张永 《现代医院》 2009年第10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补钙对钙液外渗的保护作用,探求一条有效防止钙液外渗的新途径。方法将127例新生儿按照补钙途径分为外周静脉组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组,其中外周静脉组62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组65例,观察两组钙液外渗的... 目的观察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补钙对钙液外渗的保护作用,探求一条有效防止钙液外渗的新途径。方法将127例新生儿按照补钙途径分为外周静脉组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组,其中外周静脉组62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组65例,观察两组钙液外渗的发生率。结果外周静脉组有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钙液外渗,而中心静脉置管补钙的患儿中,未有钙液外渗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外周静脉补钙相比,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补钙更为安全,可有效减少钙液外渗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 钙液外渗
下载PDF
黄芪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桂辉 张永 +3 位作者 赖群欣 林文璇 黄晓睿 罗绍兰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5期38-39,37,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护理措施。方法将60例早产儿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加强体温护理、体位护理、喂养管理和给予发展性照顾与发育支持,治疗组早产儿在空腹时给予口服黄芪颗粒2g/次,每... 目的探讨黄芪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护理措施。方法将60例早产儿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加强体温护理、体位护理、喂养管理和给予发展性照顾与发育支持,治疗组早产儿在空腹时给予口服黄芪颗粒2g/次,每天2次;对照组早产儿给予温开水喂养,时间为7d。比较在治疗前、治疗后24h、48h和148h早产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γ干扰素(IFN-γ)浓度和粪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的差异。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早产儿血清IL-2水平、IFN-γ浓度和粪便SIgA浓度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加强对早产儿体温护理、体位护理、喂养管理和给予发展性照顾与发育支持的同时,给予口服黄芪颗粒可以改善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早产儿 免疫功能 护理
下载PDF
模拟病房干预在早产儿家庭式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永珍 刘宴伟 +1 位作者 黄晓睿 龙小球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模拟病房干预在早产儿家庭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175例住院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模拟病房干预指导家庭式护理。记录两组早产... 目的:探讨模拟病房干预在早产儿家庭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175例住院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模拟病房干预指导家庭式护理。记录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出生6个月时、出生12个月时成长发育情况,早产儿出生12个月后精神心理发育情况,早产儿家长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早产儿出院1周后皮肤不良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6、12个月时,身长、体重均高于出生时(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早产儿出生12个月后神经心理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长基本护理知识、技能操作、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1周后早产儿皮肤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模拟病房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家庭式护理中,有利于促进早产儿家长掌握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改善早产儿成长发育情况,促进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降低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先模拟病房 早产儿 家庭式护理
下载PDF
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6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越 高薇薇 +3 位作者 杨杰 聂川 黄晓睿 徐龙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4期2081-208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诊断为Ⅰ~Ⅱ级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初始参数设置:Flow 2~8 ... 目的 探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诊断为Ⅰ~Ⅱ级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初始参数设置:Flow 2~8 L/min,FiO2 0.21~0.40.观察记录患儿治疗后72 h的临床情况:若患儿血气分析PaCO2>65 mmHg,FiO2>0.5;出现严重呼吸暂停(1h内出现3次伴有心率减慢的呼吸暂停,或出现1次呼吸暂停需要正压通气)考虑为使用该辅助呼吸支持模式治疗失败,需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结果 66例患儿中,59例经治疗后顺利撤除HHFNC,另外7例需转为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结论 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能对轻度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呼吸支持,改善其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湿化高流量鼻塞氧疗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无创性呼吸支持模式
下载PDF
霉变玉米分离真菌YMF-7产物中毒素成分的识别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小贤 王显伦 黄晓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496-13497,共2页
[目的]研究霉变玉米分离的真菌YMF-7代谢产物中的毒性成分。[方法]利用海虾毒性指标,采用Sephadex LH-20、硅胶和HPLC等柱色谱技术对YMF-7毒性菌株发酵物进行毒性追踪分离。[结果]共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化合物1为Gliotoxin(6)... [目的]研究霉变玉米分离的真菌YMF-7代谢产物中的毒性成分。[方法]利用海虾毒性指标,采用Sephadex LH-20、硅胶和HPLC等柱色谱技术对YMF-7毒性菌株发酵物进行毒性追踪分离。[结果]共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化合物1为Gliotoxin(6),化合物2为Gliocladin(7)。经海虾毒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海虾的LC50值为0.34μg/ml,化合物2对海虾的LC50值为2.10μg/ml。[结论]该2种化合物为YMF-7发酵物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霉变玉米 真菌 毒素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