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痹心痛方剂的组方规律挖掘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倩 姚耿圳 +2 位作者 潘光明 黄晶一 邹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3-686,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心痛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应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心痛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应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结果:通过对纳入的388首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275味中药,其中最高频药物为桂心和当归。挖掘出22个核心处方和7个新方组合。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分析胸痹心痛方剂的组方规律,并将其规律直观化,可以为中医治疗胸痹心痛提供新的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胸痹心痛 组方规律 挖掘分析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姚耿圳 黄晶一 +3 位作者 王倩 潘光明 王侠 邹旭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7期3-4,共2页
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包括:延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复发,减少再入院率;对射血分数保留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控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恶化以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并发症的治疗。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难点与对策
下载PDF
基于临床大数据分析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晶一 朱威 +1 位作者 颜仕星 周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2-784,809,共4页
目的:通过挖掘单位时间内气象因素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发病的关系,为季节性疾病的预测提供启发。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3年广东省中医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确诊病例及广东省广州市气象资料,采用LASSO算法(一种线性回归)建立预... 目的:通过挖掘单位时间内气象因素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发病的关系,为季节性疾病的预测提供启发。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3年广东省中医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确诊病例及广东省广州市气象资料,采用LASSO算法(一种线性回归)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均方误差作为评价标准。结果:研究共纳入1673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其中风热犯肺证5741例,痰热壅肺证4910例,风热犯肺组采用前8个月的全部气象数据得到的均方误差值为0.4613,相关气象因素为前2个月平均日照时数。痰热壅肺组采用前8个月的全部气象数据得到的均方误差值为0.3393,相关气象因素为前2、3、5、8个月平均日照时数、前3个月平均风速、前7个月平均气温、前7个月平均相对湿度、前8个月平均降水量。结论:气象因素影响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的发生,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及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应更多考虑当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证型 气象因素 预测模型 LASSO算法 线性回归
下载PDF
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心房大小、心房容积指数、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赖仁奎 黄晶一 +2 位作者 蔡天金 马柳玲 马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23期4298-4302,共5页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心房大小、心房容积指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280例心房颤动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病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心脏...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心房大小、心房容积指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280例心房颤动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病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心脏超声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中医证候积分,分析心房颤动病人心脏超声参数与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心房颤动负荷、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心房颤动负荷、SF-36评分差值绝对值;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病人术后6个月内心房颤动复发情况。结果280例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心阳虚衰证(37.86%)、气阴两虚证(26.43%)、痰浊阻滞证(14.64%)、心脉瘀阻证(12.14%)、心肾阳虚证(8.93%);心阳虚衰证病人LAD、LAVI、LVESD、LVEDD、中医证候积分均高于气阴两虚证、痰浊阻滞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且痰浊阻滞证病人LAVI高于气阴两虚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P<0.05);LAD、LAVI、LVESD、LVEDD与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P<0.05)。心阳虚衰证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心房颤动负荷均高于气阴两虚证、痰浊阻滞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SF-36评分均低于气阴两虚证、痰浊阻滞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P<0.05);心阳虚衰证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心房颤动负荷差值绝对值较气阴两虚症、痰浊阻滞、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高,SF-36评分差值绝对值均低于气阴两虚证、痰浊阻滞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P<0.05);心阳虚衰证病人复发率(21.70%)高于气阴两虚证、痰浊阻滞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以心阳虚衰证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衰证病人左心功能降低更明显,预后相对其他证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中医证型 心脏超声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小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小琴 黄晶一 +2 位作者 李波波 林海洋 冯淑兰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0期1829-1831,共3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气滞血瘀型突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符合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药物组与针刀组各48例。药物组给予药物综合治疗,针刀组在药物组基础给予小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共持续10 d,针刀组在入组后第1、4... 目的观察小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气滞血瘀型突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符合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药物组与针刀组各48例。药物组给予药物综合治疗,针刀组在药物组基础给予小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共持续10 d,针刀组在入组后第1、4、7、10日行针刀治疗,若达痊愈,可终止治疗。在治疗前后行纯音听阈电测听及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评价两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针刀组在降低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方面优于药物组(P<0.05);针刀组听力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药物组为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耳鸣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88.10%,药物组为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T”形松解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降低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水平,改善患者耳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暴聋 气滞血瘀型 针刀疗法
下载PDF
经右侧成角狭窄的头臂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一例
6
作者 黄晶一 李晋新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41-42,共2页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总的静脉阻塞率可达23%~45%;既往有右侧起搏器植入术史的患者,可在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通路形成较大的夹角,致使新起搏电极导线难以通过。本例患者右侧静脉通路已存在2条起搏电极导线,具有起搏器更换指征...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总的静脉阻塞率可达23%~45%;既往有右侧起搏器植入术史的患者,可在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通路形成较大的夹角,致使新起搏电极导线难以通过。本例患者右侧静脉通路已存在2条起搏电极导线,具有起搏器更换指征;术中采用9 F血管鞘套、7 F电极传送鞘管,以防止电极导线发生打折,新起搏电极导线被成功植入,避免了患者因行对侧起搏器植入术可能并发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臂静脉 成角狭窄 心脏起搏器 人工
下载PDF
无症状性房颤心电图筛查与诊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蔡天金 郭哲涵 +4 位作者 赖仁奎 黄晶一 马柳玲 黄文祥 李晋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98-403,共6页
房颤是一种常见病,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房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死亡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增加;约1/3的房颤因无症状或隐匿而未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口服抗凝剂治... 房颤是一种常见病,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房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死亡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增加;约1/3的房颤因无症状或隐匿而未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口服抗凝剂治疗可降低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死亡率,因此,尽早筛查出无症状性房颤并早期确诊,对正规使用口服抗凝剂和预防缺血性卒中至关重要。目前,房颤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指南较少。本文综述了房颤心电检测、筛查和诊断方法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电图 筛查 卒中 长时程心电图 无症状性房颤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王倩 姚耿圳 +3 位作者 潘光明 黄晶一 安宜沛 邹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186,共5页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检索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纳入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检索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纳入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应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对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71篇,涉及方剂171首,中药140味,药物总频次1 772次,挖掘出19个核心组方和7个新方组合。其中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茯苓、人参、葶苈子、白术、桂枝。核心组方为黄芪、丹参、茯苓的组合。挖掘出19个核心组方和7个新方组合。其中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茯苓、人参、葶苈子、白术、桂枝等。核心组方为黄芪、丹参、茯苓等的组合。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出以益气活血为主的用药特点和以益气为核心辨证加以活血、温阳、利水的组方规律。挖掘出的新方为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兼证的临证治疗提供新的借鉴。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现代文献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