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西裘含铜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有年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2-34,共13页
本文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从分析矿床勘查的实际资料入手,着重讨论了矿床产出的构造环境,共生岩系,矿化、蚀变以及地球化学晕的分带规律,与火山活动的时空关系,物质来源等具有成因和建模意义的地质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矿床应属于产... 本文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从分析矿床勘查的实际资料入手,着重讨论了矿床产出的构造环境,共生岩系,矿化、蚀变以及地球化学晕的分带规律,与火山活动的时空关系,物质来源等具有成因和建模意义的地质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矿床应属于产在古岛弧演化中期,孤前边缘环境的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受破火山口构造直接控制的近源型火山热(气)液交代(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且可与日本"黑矿"型矿床相类比的类属观点,进而概括出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矿床 含量 成矿规律
下载PDF
里巷歌谣浸儒风——两汉谣谚中的儒学人物评论浅疏
2
作者 黄有年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7-80,共4页
两汉时期,谣谚中关于儒学人物的评论非常之多。虽然这些评论的起始形式各异,但它们的评论内容无一例外,皆是针对儒学人物而言。我们可以将这样的评论统称为儒学人物评论。儒家的经典成为了里巷歌谣中的儒学人物评论的取舍的标准和趋向。
关键词 两汉 谣谚 经学 儒学人物评论
下载PDF
奥古斯丁三一论探析——以《论三位一体》为中心
3
作者 黄有年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09-115,共7页
奥古斯丁三一论的核心为圣父、圣子和圣灵是独一上帝的三个位格。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从位格与三一类比两方面构筑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在位格方面,他认为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格是就关系来说的,他们之间具有绝对的平等性;在三一类比方面,... 奥古斯丁三一论的核心为圣父、圣子和圣灵是独一上帝的三个位格。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从位格与三一类比两方面构筑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在位格方面,他认为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格是就关系来说的,他们之间具有绝对的平等性;在三一类比方面,他指出上帝自身、一般受造物和人类身上存在着三一结构,并以此证明受造物所存在的三一结构和形象实际上也是出自于三位一体上帝。事实上,不管奥古斯丁运用逻辑思维将三一论塑造得如何紧凑,它仍然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人类仍旧有认识它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格 三一论 奥古斯丁 三一类比 论三位一体
下载PDF
里巷歌谣浸儒风——两汉谣谚中的儒学人物评论浅疏
4
作者 黄有年 《华夏文化》 2016年第1期31-33,共3页
一、人物评论现象的渊源与界定 人物评论的产生及存在由来已久,有文字记载以来,这种文化现象就被流传下来了。例如:“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一、人物评论现象的渊源与界定 人物评论的产生及存在由来已久,有文字记载以来,这种文化现象就被流传下来了。例如:“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尚书·康诰》)周公勉励康叔对周王朝承担责任时,追溯了文王创业的艰难,同时也是对文王的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评论 儒学 谣谚 两汉 歌谣 文字记载 文化现象 明德慎罚
下载PDF
论孟子“义利之辨”展开的基础及其政治走向 被引量:4
5
作者 肖永明 黄有年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7,158,159,共13页
孟子"义利之辨"的展开有赖于两大基础,一个是现实基础,另一个是理论基础。现实基础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各国的统治者都想快速扩张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理论基础是儒家的"心性论"和&qu... 孟子"义利之辨"的展开有赖于两大基础,一个是现实基础,另一个是理论基础。现实基础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各国的统治者都想快速扩张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理论基础是儒家的"心性论"和"天人论"。其中,孟子本人的心性论和天人论是核心理论。孟子"义利之辨"的最终政治走向是"仁政",也即"王道政治"。从义利之辨出发,孟子的王道政治侧重于"仁义"这个价值要求,忽略了根本的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无法对统治者做出有效的限制。正常的政治实践要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应该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而不是顾此失彼。总而言之,虽然孟子的"义利之辨"可以从理论上推导出"王道政治",张扬价值理性,但是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义利之辨 王道政治
原文传递
理解夫子之仁——论孔子仁学思想的三重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有年 谢阳举 《孔子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9-27,共9页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在于仁。孔子仁学思想作为一种宏大精深的体系,其意蕴十分赡博,我们应该从三重视角来理解。第一重视角是个人人生的道德智识修养,这体现的是"君子之道"。第二重视角是社会事功,确切来说,就是治理"天下...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在于仁。孔子仁学思想作为一种宏大精深的体系,其意蕴十分赡博,我们应该从三重视角来理解。第一重视角是个人人生的道德智识修养,这体现的是"君子之道"。第二重视角是社会事功,确切来说,就是治理"天下"所取得的效果,这体现的是"为政之道"。第三重视角是华夏文化,可以概括为"文化之道"。它既关乎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之维系,又关乎华夏族与蛮夷之区别。这三重视角虽有所区别,但它们又环环紧扣、互相阐发。在孔子仁学论阈中,一个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夏族生命主体应该兼济"天下",他要致力于开发社会事功,并且乐于为发展和弘扬华夏文化作出应有贡献。在孔子之前就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事实上,孔子仁学思想的超越性也是在此,而且比前说更加具有概括性、整体性和理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学思想 君子之道 为政之道 文化之道
原文传递
晚明儒者许大受在东西文化冲突中的反应
7
作者 黄有年 《暨南史学》 2021年第2期209-223,共15页
中晚明时期,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华布教引起了一系列文化冲突。在这场文化冲突中,晚明儒者许大受忧心忡忡,撰写了一篇名为《圣朝佐辟》的辟邪卫教文章,其思想内容颇为庞杂。许氏认为,入华传教士传播的天主教是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他声称,... 中晚明时期,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华布教引起了一系列文化冲突。在这场文化冲突中,晚明儒者许大受忧心忡忡,撰写了一篇名为《圣朝佐辟》的辟邪卫教文章,其思想内容颇为庞杂。许氏认为,入华传教士传播的天主教是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他声称,这些夷人进入中土刊书布教、测量天舆实际上是居心叵测,目的是毁掉华夏绵延数千年的治统和道统。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许大受从“天主”、纲常彝伦、善恶根源、形性、生死和灵魂不灭等方面对天主教教理展开了集中的批评。许氏的一些观点颇具合理性,但也有一些主张立足于狭隘的民族文化本位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不同文明在刚开始面对他者时所做出的正常反应。虽然明清时期的东西方文化冲突已经成为陈迹,但这段历史仍然值得深入探究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儒 许大受 《圣朝佐辟》 天主教 辟邪卫教 文明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