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述学视角下叙事散文之“真实”意蕴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权壮 黄科安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6期167-172,共6页
叙事散文文本的“真实”属于反映论范畴。从叙述学的角度来说,与虚构的叙事文本相比,真实的叙事文本其逻辑前提在于“叙述者”及其叙述行为是对“隐含作者”及其创作心理过程的真实反映,即“叙述真实”。以小说为参照,结合散文史与小说... 叙事散文文本的“真实”属于反映论范畴。从叙述学的角度来说,与虚构的叙事文本相比,真实的叙事文本其逻辑前提在于“叙述者”及其叙述行为是对“隐含作者”及其创作心理过程的真实反映,即“叙述真实”。以小说为参照,结合散文史与小说史及相关经典论述,分析可知,文学性叙事散文之“真实”分别体现在作为逻辑前提的“叙述真实”、作为文学本质的艺术真实以及叙述内容即题材上的写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散文 叙述学 叙述真实 艺术真实 题材写实
下载PDF
民族复兴视域下鲁迅早期“立人”思想探析
2
作者 黄权壮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6-72,共7页
“立人”思想是青年鲁迅的核心思想,蕴含着救国救民、复兴民族的伟大愿景;受当时历史条件、所吸收的思想及自身个性的限制,鲁迅对“人”的理解带有“抽象人性论”色彩,由“立人”出发的“立国”之路也因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可能而以失... “立人”思想是青年鲁迅的核心思想,蕴含着救国救民、复兴民族的伟大愿景;受当时历史条件、所吸收的思想及自身个性的限制,鲁迅对“人”的理解带有“抽象人性论”色彩,由“立人”出发的“立国”之路也因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可能而以失败告终。不过,当中的合理成分,如以民族利益为旨归的“启蒙主义”,以“人”发展状况来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偏至”标准,兼顾全人类福祉的民族主义精神等,仍将闪耀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鲁迅 立国 立人 启蒙主义 民族复兴
下载PDF
叙述学视角下叙事散文与小说文体互渗类型剖析
3
作者 黄权壮 《东吴学术》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从叙述学角度来说,叙事散文与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实质在于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关系的不清晰、不明确,读者难以截然判认。其不同的互渗状态可以区分出“小说化散文”“散文化小说”和“散文小说两可”三种类型。“小说化散文”体现为叙述者... 从叙述学角度来说,叙事散文与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实质在于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关系的不清晰、不明确,读者难以截然判认。其不同的互渗状态可以区分出“小说化散文”“散文化小说”和“散文小说两可”三种类型。“小说化散文”体现为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在实质一致基础上,叙述者在局部或浅层上偏离隐含作者的文本状态;“散文化小说”体现为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在实质分离基础上,叙述者在局部或浅层上向隐含作者靠拢的文本状态;“散文小说两可”类型则体现为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距离忽远忽近,难以稳定把握,读者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可以作出各有理据的文体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散文 文体互渗 隐含作者 小说化散文 散文化小说
原文传递
叙述学视角下散文“真实性”初探
4
作者 黄权壮 黄科安 《东吴学术》 CSSCI 2020年第1期47-52,共6页
从叙述学的角度来说,"广义散文"文本之真实性,是指作为反映论范畴的叙述者及其叙述过程是对作为本体论范畴的隐含作者及其创作心理过程的真实反映,即"叙述真实"。与小说相比,文学性散文的真实性体现在作为前提的&qu... 从叙述学的角度来说,"广义散文"文本之真实性,是指作为反映论范畴的叙述者及其叙述过程是对作为本体论范畴的隐含作者及其创作心理过程的真实反映,即"叙述真实"。与小说相比,文学性散文的真实性体现在作为前提的"叙述真实";与实用性为主的文章相比,文学性散文的真实性体现为在"叙述真实"基础之上进一步生成的"艺术真实";文体层面上,抒情性散文的"情意之真"、议论性散文的"智性之真"和叙事性散文的"事实之真"均是文学性散文之真实性中应有之义,统称为"题材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真实性 隐含作者 叙述真实 题材真实
原文传递
解读“苦”、“色”与“空”
5
作者 黄权壮 《唐山文学》 2017年第10期104-104,共1页
一、苦可以说,'苦'是一切宗教存在的土壤,佛教更是判定'人生皆苦'。但'有苦'与'皆苦'却是两码事。一方面,人生确实有苦,别说过去,就是今天乃至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社会都因自身物质与精神力量的有限性... 一、苦可以说,'苦'是一切宗教存在的土壤,佛教更是判定'人生皆苦'。但'有苦'与'皆苦'却是两码事。一方面,人生确实有苦,别说过去,就是今天乃至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社会都因自身物质与精神力量的有限性,阶级社会中压迫、剥削的普遍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等,不仅决定社会的'苦'(包括对死的恐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道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