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α,25-(OH)_(2)D_(3)通过促进RANKL的自噬性降解对抗肾性骨营养不良
1
作者 黄杜军 王建坤 +1 位作者 王嘉嘉 肖展豪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9期943-948,共6页
目的研究1α,25-二羟维生素D3(1α,25-dihydroxyvitamin D3,1α,25-(OH)_(2)D_(3))是否可通过自噬的激活降解成骨细胞当中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方法用1α,25-(OH)_(2)... 目的研究1α,25-二羟维生素D3(1α,25-dihydroxyvitamin D3,1α,25-(OH)_(2)D_(3))是否可通过自噬的激活降解成骨细胞当中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方法用1α,25-(OH)_(2)D_(3)干预成骨细胞后,收集上清液用于干预破骨前体细胞,再分别检测破骨细胞分化水平、成骨细胞上清液中RANKL的产生水平、成骨细胞中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tg5、Atg7、BECN1的mRNA和蛋白水平。最后利用自噬的药理学抑制剂氯喹和拯救(Rescue)实验来验证自噬机制对于1α,25-(OH)_(2)D_(3)调控的成骨细胞RANKL产生状态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直接的成骨细胞上清液,1α,25-(OH)_(2)D_(3)作用后的上清液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查发现,1α,25-(OH)_(2)D_(3)的干预抑制成骨细胞中RANKL分泌,并促进自噬基因(Atg5、Atg7、BECN1)的表达和LC3转换(表示为LC3II/I)。但是,1α,25-(OH)_(2)D_(3)未影响成骨细胞中RANKL基因的表达,却抑制RANKL的蛋白水平。此外,1α,25-(OH)_(2)D_(3)抑制的成骨细胞RANKL的产生和蛋白水平可随自噬抑制剂氯喹的应用而逆转。结论1α,25-(OH)_(2)D_(3)可促进成骨细胞中RANKL的自噬性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OH)_(2)D_(3)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自噬 RANKL 肾性骨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比较关节镜下分期与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的关节功能及预后
2
作者 王建坤 肖展豪 黄杜军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7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multiple ligament knee injuries,MLKI)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分期与一期修复重建对关节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收治的98例MLK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比较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multiple ligament knee injuries,MLKI)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分期与一期修复重建对关节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收治的98例MLK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一期治疗,研究组给予关节镜下分期修复重建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两组膝关节屈伸、内旋及外旋角度均大于术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的18.3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5)。结论关节镜下分期修复重建应用于MLKI患者中,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 关节镜下分期修复重建 关节功能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 预后
下载PDF
脊柱肿瘤切除术后3D打印假体重建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杜军 陈秋洪 陈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6-788,共3页
目的总结在脊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假体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9年6月—2020年6月,对5例脊柱肿瘤患者行肿瘤彻底切除后,采用3D打印假体植入辅助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男4例,女1例;年龄27~71岁,平均50.4岁。病程3~24个月,平均9.5... 目的总结在脊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假体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9年6月—2020年6月,对5例脊柱肿瘤患者行肿瘤彻底切除后,采用3D打印假体植入辅助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男4例,女1例;年龄27~71岁,平均50.4岁。病程3~24个月,平均9.5个月。原发肿瘤3例,转移瘤2例。肿瘤侵犯C5 1例、T6 2例、T12 1例、L2 1例。术前Frankel分级均为E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0±2.0)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为(64.0±15.2)分。术后给予对应放化疗、激素等辅助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为180~525 min,平均348 min;术中出血量200~2 800 mL,平均1 380 mL。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后除1例出现右侧C5神经根麻痹外,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8±0.8)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为(86.0±15.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影像学复查示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内固定物及假体位置良好,假体与骨界面融合。结论脊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假体重建脊柱稳定性安全可行,可获得较好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脊柱重建 3D打印技术 假体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