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魏瑞鸿 庄永青 +7 位作者 刘志东 徐滔 陈纯玲 刘英男 温桂芬 柯燕娜 黄杰滔 刘兆康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施行腱鞘切开术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5具新鲜成人上肢标本上,对手掌部指屈肌腱及肌腱周围神经血管组织进行解剖学研究,确定关节镜下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手术入路点及...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施行腱鞘切开术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5具新鲜成人上肢标本上,对手掌部指屈肌腱及肌腱周围神经血管组织进行解剖学研究,确定关节镜下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手术入路点及出口、操作标志线、镜下操作层面。依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实施关节镜下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82例,与同期行传统腱鞘切开手术的87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5具解剖标本上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合适的手术入路点及出口、操作标志线、镜下操作层面。临床行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手术82例,术后按照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比较,治疗效果满意,疼痛情况明显改善,手指弹响消失。微创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手术切口细小,伤口不需缝合,术后无明显瘢痕疼痛,恢复时间短,较传统腱鞘切开手术具有优点。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有其解剖学基础,能达到解除肌腱卡压及腱鞘切开的手术目的,是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关节镜 指屈肌腱 腱鞘炎 解剖与临床研究
下载PDF
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杰滔 庄永青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545-548,共4页
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手功能的手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手掌皮肤增厚、皮下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结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挛缩。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上,手术治疗仍然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近年来微创治疗也逐... 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手功能的手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手掌皮肤增厚、皮下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结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挛缩。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上,手术治疗仍然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近年来微创治疗也逐渐被接受。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掌腱膜挛缩症近年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进展进行阐述,并提出作者的见解,以期提高临床对掌腱膜挛缩症的诊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腱膜挛缩症 手功能 发病机制 手术治疗 微创治疗
下载PDF
锁骨上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魏瑞鸿 庄永青 +8 位作者 刘英男 温桂芬 柯燕娜 刘志东 陈纯玲 黄杰滔 刘兆康 徐滔 劳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报道锁骨上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人标本,对颈外侧区及颈前区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经锁骨上入路模拟内窥镜手术,确定该术式的最佳路径。根据解剖研究结果,锁骨上入路内窥镜手术应用... 目的报道锁骨上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人标本,对颈外侧区及颈前区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经锁骨上入路模拟内窥镜手术,确定该术式的最佳路径。根据解剖研究结果,锁骨上入路内窥镜手术应用于临床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结果解剖研究表明锁骨上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最佳手术入路点为头偏向健侧60°轻微后仰时,胸骨头至乳突全长60%处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点;颈横动脉为镜下操作的解剖特异标志。临床完成锁骨上入路内窥镜手术5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12~36个月),按照Roos评定标准,优4例,良1例。结论锁骨上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有其解剖学基础,临床应用安全可行,能有效解除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锁骨上入路 内窥镜 微创 解剖与临床应用
下载PDF
肘正中静脉穿通支在建立困难血液透析通路中的超声影像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付强 王康 +4 位作者 郭宝春 魏章洪 刘兆康 黄杰滔 庄永青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研究肘正中静脉穿通支的CDU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为利用肘部穿通支静脉建立高位血液透析通路的可行性找到依据。方法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应用CDU检查75例成年人的150侧肘正中静脉,测量穿通支长度和内径,对肘正中静脉穿... 目的研究肘正中静脉穿通支的CDU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为利用肘部穿通支静脉建立高位血液透析通路的可行性找到依据。方法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应用CDU检查75例成年人的150侧肘正中静脉,测量穿通支长度和内径,对肘正中静脉穿通支进行超声影像解剖学分型;对其中38例前臂造瘘困难的慢性肾衰患者采用肘正中静脉穿通支-肱(桡)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观测瘘管血流量,记录瘘管成熟时间,测量有效血管长度,得出长期使用率。结果肘正中静脉穿通支位置恒定,出现率为94.0%,靠近肱动脉,多于静脉汇合处发出,超声影像解剖可分4型,各型之间的血管长度和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38例患者内瘘成熟后均可满足血液透析需求,I型和II型患者瘘管的有效血管长度优于III型(P<0.01),3型患者瘘管的长期使用率分别是84.6%、85.7%和72.7%。各型之间的瘘管血流量和成熟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正中静脉穿通支高位造瘘术安全可靠,以I型和II型最优,可以为前臂血管耗竭、高龄糖尿病肾病以及瘘管血栓复通失败的困难造瘘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血液透析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正中静脉 穿通支 血液透析 造瘘 超声影像解剖
原文传递
内窥镜下单孔微创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魏瑞鸿 庄永青 +8 位作者 刘英男 温桂芬 柯燕娜 刘志东 陈纯玲 黄杰滔 刘兆康 徐滔 劳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报告内窥镜下单孔微创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前期对肘管及肘部尺神经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及测量,确定内窥镜下单孔微创治疗肘管综合征术式的入路、操作标志线及手术操作层面。根据前期解剖研究,实施临床手术,治... 目的报告内窥镜下单孔微创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前期对肘管及肘部尺神经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及测量,确定内窥镜下单孔微创治疗肘管综合征术式的入路、操作标志线及手术操作层面。根据前期解剖研究,实施临床手术,治疗中、重型肘管综合征患者78例,术后随访患者恢复情况,与同期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解剖研究表明内窥镜下单孔微创治疗肘管综合征安全有效。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5个月。按顾玉东的肘管综合征术后功能评定标准评定:内窥镜组综合评分优41例,良20例,可16例,差1例,优良率为78.2%。内窥镜组术后患者的麻痛症状.感觉检查,肌肉萎缩.、握力,爪形手,综合评分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窥镜组与传统手术组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术后瘢痕较小,瘢痕痛发生率低,较传统手术具有优点。结论内窥镜下单孔微创治疗肘管综合征,该术式具有临床解剖基础,能解除尺神经卡压并完成神经前置,是一种有效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内窥镜 单孔 微创治疗 解剖与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