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1例心脑血管病脉象测试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柄山 刘晓伟 +4 位作者 韩羽山 邢少华 马东信 孙倩 Nichael Braffman Nichael Nc Lulloch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7,共3页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重要的手段。多年来,对脉诊客观化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相关学科学者所关注的课题。但因其中医脉诊本身的特殊性和研究所涉及学科的广泛性,在机器的研制、脉图形成的机理,临床运用等诸多方面,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1...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重要的手段。多年来,对脉诊客观化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相关学科学者所关注的课题。但因其中医脉诊本身的特殊性和研究所涉及学科的广泛性,在机器的研制、脉图形成的机理,临床运用等诸多方面,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1991年8月至10月,我们与美国同道合作,采用美国5.02型脉象仪,对我院健康职工、学生和附院住院患者的脉象进行测试,共计175例,涉及中医病种22个,中医证候31个,西医病种3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脉象 脑血管病 心血管病
下载PDF
论证候动态变化的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柄山 曹洪欣 《吉林中医药》 1989年第5期9-11,共3页
证候是疾病某阶段本质的反映,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形式,亦为立法、选方、用药的依据。然证候并非固定不变,证候的发生发展、证与证的演变是动态的,构成证的各个要素(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症状等)亦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动态变化是... 证候是疾病某阶段本质的反映,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形式,亦为立法、选方、用药的依据。然证候并非固定不变,证候的发生发展、证与证的演变是动态的,构成证的各个要素(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症状等)亦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动态变化是证候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的存在,决定了临床上证候表现错综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证候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医对囊虫病辨证施治途径的探讨(附212例辨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柄山 牟树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6期21-23,共3页
囊虫病,乃猪绦虫之囊(虫尾)蚴寄生在人体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其中脑囊虫病常可导致癫癎、痴呆、颅压增高以至死亡。迄今西药尚无特效疗法。本病在东北三省发病率颇高。根据北京宣武医院神经科分析,1026例资料,居全国各地去京就治囊虫... 囊虫病,乃猪绦虫之囊(虫尾)蚴寄生在人体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其中脑囊虫病常可导致癫癎、痴呆、颅压增高以至死亡。迄今西药尚无特效疗法。本病在东北三省发病率颇高。根据北京宣武医院神经科分析,1026例资料,居全国各地去京就治囊虫病例数之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痰核 辨证分析 中医 中国医药学 痰浊中阻
下载PDF
脏腑证候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柄山 曹洪欣 《中医药信息》 1985年第3期13-14,共2页
脏腑辨证是临床各科诊断的基础,而脏腑证候为脏腑辨证的核心。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脏腑证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将近几年有关资料加以概括作一信息性报导。一、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我们曾分析发表了... 脏腑辨证是临床各科诊断的基础,而脏腑证候为脏腑辨证的核心。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脏腑证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将近几年有关资料加以概括作一信息性报导。一、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我们曾分析发表了1000例病例,用脏腑辨证815例,即脏腑证候占81.5%,说明脏腑辨证是最常用的一种辨证方法。有人统计了1210例老年人,其中心虚占13.6%、肺虚占12.5%、脾虚占9.4%、肝虚占19%、肾虚占31.3%、即五脏虚证占85.8%,进一步说明五脏虚证在老年病人中更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患者 脾病辨证 肺气虚 肺气不足 肺病辨证 证候规范 肝阳虚 肾阳虚 肾病(中医) 脏腑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神经紊乱 肝气虚 肝气不足 脏腑辨证 甲皱 五脏
下载PDF
试论影响证候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洪欣 黄柄山 《云南中医杂志》 1989年第4期4-5,共2页
任何证候都是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的统一。而动态变化是证候的基本特征,它贯穿于整个疾病演变过程中,缘于证候的发生发展、证与证的演化是动态的,构成证的各个要素(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症状等)亦是不断变化的。然而证候动态变... 任何证候都是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的统一。而动态变化是证候的基本特征,它贯穿于整个疾病演变过程中,缘于证候的发生发展、证与证的演化是动态的,构成证的各个要素(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症状等)亦是不断变化的。然而证候动态变化并非是孤立的,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曾分析了2000例内伤病证候,并动态观察了162例肝郁及其相关证候,体会到影响证候动态变化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动态 体质差 病邪性质
下载PDF
血栓素、前列环素变化在中风辨病及辨证中的意义
6
作者 成秀梅 李运河 黄柄山 《吉林中医药》 1991年第1期39-39,共1页
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环素I_2(PGI_2)的生成平衡是维持血管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二者平衡失调即易导致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其含量变化,与中风的关系甚为密切。我们用放免测定法对35例中风患者的血浆TXA_2和PGI_2的稳定代谢产物—血... 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环素I_2(PGI_2)的生成平衡是维持血管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二者平衡失调即易导致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其含量变化,与中风的关系甚为密切。我们用放免测定法对35例中风患者的血浆TXA_2和PGI_2的稳定代谢产物—血栓素B_2(TXB_2)和前列环素F_(α1)(6—K—PGF_(α1))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以探索其与中风病及证候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辨病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血栓素 前列环素 诊断
下载PDF
脉诊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晓伟 黄柄山 《中医药信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11,共3页
中医脉诊源远流长,是中医诊察疾病独特的诊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手段,从多学科的角度对脉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综述如次。(一)脉象仪器的研制传统的中医... 中医脉诊源远流长,是中医诊察疾病独特的诊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手段,从多学科的角度对脉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综述如次。(一)脉象仪器的研制传统的中医脉诊,主要是靠不同指法下的指面感觉来分辨脉象。古代学者力求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研究
下载PDF
再论肝郁气滞及其有关证候之病生基础 被引量:8
8
作者 黄柄山 Steven Aung +2 位作者 何玉信 郝吉顺 杨长青 《中医药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6,共4页
关键词 肝郁气滞 应激反应 蓝斑 证候 交感神经 病生
下载PDF
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病理生理与整体内伤病证候本质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柄山 郝吉顺 +9 位作者 何玉信 谢晶日 杨长青 史灵芝 Steven Aung 钟源 吴本洪 刘金狄 廖忠筹 王健 《天津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208-211,共4页
中医内伤病证候是经中医几千年发展又经近年来总结而形成的中医最宝贵的精华部分。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侯,它的神经—内分泌病理生理基础则是3条线,这3条线的病理生理变化构成了全部中医内伤病的证。在整个内伤病证候中... 中医内伤病证候是经中医几千年发展又经近年来总结而形成的中医最宝贵的精华部分。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侯,它的神经—内分泌病理生理基础则是3条线,这3条线的病理生理变化构成了全部中医内伤病的证。在整个内伤病证候中,肝脾肾3个系统的病理生理和3条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的主要变化,恰恰与应激神经内分泌3条主要神经内分泌腺相互吻合。肝脾肾3条线是主轴,而心肺、六腑、经络的定位均依附在肝脾肾3条线上,可揭示出全部证候的病理生理。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的病理生理与现代的3条神经内分泌线是中西医两大医疗体系的交汇点、整合点,相互扩容的主要部分。现代医学应激系统发展出来的神经内分泌病理生理学含整个内分泌轴及植物神经的联合轴是证候实质的基础,由此可以用现代科学和医学理论来研究发展发扬中医药。3条神经—内分泌线是疾病引起共同的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的表现,但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缺乏整体的临床表现,而中医两千年发展的证恰好是一个补充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中医证候 肝郁气滞 脾虚 肾虚 神经内分泌轴线
下载PDF
针灸治疗AIDS, ARC及HIV阳性患者1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柄山 《中医药信息》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9-44,共6页
关键词 艾滋病 针灸 ARC HIV
下载PDF
从应激综合征与“基本证候”的联系探讨中西医结合之途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柄山 《中医药信息》 2004年第4期1-2,共2页
通过 30多年的证候研究 ,认为中医的基本证候即为应激综合征 ,即疾病的非特异性症状 (特异性症状则为定位证候 ) ,二者当为中西医理论上结合的切入点、共同点 ,据此深入研究可相互补充发展 。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应激综合征 中医基本证候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概况
12
作者 黄柄山 贾春宝 何玉信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1-39,共9页
艾滋病是AIDS的译音,译义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于1978年首先在非洲的扎伊尔地区发生,后来迅速传播到美国等西方的一些国家。自1981年美国正式报道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患者的人数呈几何级数增加,几乎每隔半年就增加一倍。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防治 艾滋病 单味中药
下载PDF
中医证候层次结构内涵的揭示及其对中西医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柄山 李爱中 +4 位作者 郝吉顺 何玉信 StevenAung 杨长青 周波 《黑龙江中医药》 2011年第6期2-4,共3页
一、证候结构内涵的发掘过程 中医理论的推动和发展基于临床实践,而临床实践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证候”,历代对证候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文献,然而对证候本身的结构系统研究及完整的揭示则未见突破,作者自70年代初期即开始埘证候进... 一、证候结构内涵的发掘过程 中医理论的推动和发展基于临床实践,而临床实践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证候”,历代对证候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文献,然而对证候本身的结构系统研究及完整的揭示则未见突破,作者自70年代初期即开始埘证候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层次结构 中西医 临床实践 证候结构 中医理论
原文传递
再论脾虚病理生理学实质——正确的科研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柄山 Steven Aung +4 位作者 何玉信 郝吉顺 杨长青 李爱中 美国及加拿大中医证侯研究协作组 《黑龙江中医药》 2010年第2期2-3,共2页
国内对证的研究多停留在设出几个指标来揭示证的实质,然建国以来已50多年的研究,迄今距离理论上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仍可望而不可及,以作者等的研究经验,中医证内涵三个层面,有一定的衍化规律,绝非通常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所能解释与... 国内对证的研究多停留在设出几个指标来揭示证的实质,然建国以来已50多年的研究,迄今距离理论上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仍可望而不可及,以作者等的研究经验,中医证内涵三个层面,有一定的衍化规律,绝非通常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所能解释与相互结合。而我们用现代医学的内环境稳定状态(Homeostasis)及其破坏后的内在联系层基础,则可打开通向中西医理论上结论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理论 科研 脾虚 衍化规律 相互结合 现代医学 中医证
原文传递
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柄山 《黑龙江中医药》 2003年第3期5-8,共4页
关键词 中医证候 应激反应 外感热病 经络学说
原文传递
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续二)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柄山 《黑龙江中医药》 2003年第5期13-17,共5页
5 应激反应与中医内伤病证候阶段性研究概述 根据观察,中医内伤病气病为病多在初期发生。中医所谓“初病在气”而初期气病又多为实证,所谓暴病多实,久病多虚,故气的实证多在初期发生,即气滞,多为第一阶段证候,又有“初病在气,久病入血”... 5 应激反应与中医内伤病证候阶段性研究概述 根据观察,中医内伤病气病为病多在初期发生。中医所谓“初病在气”而初期气病又多为实证,所谓暴病多实,久病多虚,故气的实证多在初期发生,即气滞,多为第一阶段证候,又有“初病在气,久病入血”,故气血阴阳又在中期交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证候 应激反应 气病 阳虚 内伤病
原文传递
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续一)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柄山 《黑龙江中医药》 2003年第4期3-10,共8页
关键词 中医证候 应激反应 非特异性症状 免疫功能 体液反应 气虚
原文传递
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续完)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柄山 《黑龙江中医药》 2003年第6期7-10,共4页
关键词 中医证候 应激反应 外感病 少阳病 阳明病 气分证 太阴病
原文传递
用现代医学的整体、动态观研究中医“证”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捷径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柄山 郝吉顺 +3 位作者 何玉信 Steven Aung 杨长青 李爱中 《黑龙江中医药》 2010年第3期2-6,共5页
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经历了漫长的道路,但至今尚未取得满意结果,然经作者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委资助下完成42篇论文(含三部著作书籍)后,具有一定感悟:中西医理论结合所以缓慢在于方法思路不符合其本质,目前国内研究多停... 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经历了漫长的道路,但至今尚未取得满意结果,然经作者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委资助下完成42篇论文(含三部著作书籍)后,具有一定感悟:中西医理论结合所以缓慢在于方法思路不符合其本质,目前国内研究多停留在一个证候提出多种指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理论结合 中医“证” 现代医学 动态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工作经历
原文传递
中医整体内伤病证候之结构框架及完整之证候诊断标准的设计(草案)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柄山 李爱中 +4 位作者 郝吉顺 何玉信 Steven Aung 杨长青 周波 《黑龙江中医药》 2012年第3期2-4,共3页
草案说明 1.本诊断标准拟定之基础在于我们揭示了中医证候内涵结构的三个层次(《黑龙江中医药》)2011第6期)。气、血、阴、阳之虚证及实证乃基本证候,属第一层次。所有内伤病证候皆由此衍化而成。第二层次为脏腑、经络、器官组织... 草案说明 1.本诊断标准拟定之基础在于我们揭示了中医证候内涵结构的三个层次(《黑龙江中医药》)2011第6期)。气、血、阴、阳之虚证及实证乃基本证候,属第一层次。所有内伤病证候皆由此衍化而成。第二层次为脏腑、经络、器官组织的定位证候,如五脏之定位:心、肝、脾、肺、肾;六腑之定位: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另外经络之定位证候(含其开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诊断标准 结构框架 病证候 中医药 内伤 设计 中医证候 器官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