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肇庆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人居环境影响因素
1
作者 李宇珅 刘晔 +1 位作者 黄柏石 孙志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基于2020年肇庆市乡镇街道地理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揭示肇庆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群体差异和空间格局,采用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人居环境要素,并探讨了多维人居环境要素对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可能存... 基于2020年肇庆市乡镇街道地理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揭示肇庆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群体差异和空间格局,采用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人居环境要素,并探讨了多维人居环境要素对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可能存在的混杂影响。结果表明:1)肇庆市城镇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优于乡村,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70岁后呈现女性健康优势被男性反转的特征。2)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在城区、城关镇、建制镇组成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中存在等级分异格局。3)PM_(2.5)和地区健康老人比例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年均绿量对健康老人比例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在乡村地区年均绿量可以缓解PM_(2.5)和健康老人比例的负相关关系,污染企业数量和区域贫困剥夺指标则会加剧PM_(2.5)对乡村健康老人比例的负向影响;优质的住房条件有助于提高健康老年人比例,医疗床位数、无主要收入来源、贫困剥夺、高龄对健康老人比例呈负向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健康水平 人居环境 人口普查 TOBIT回归模型
下载PDF
武汉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比较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梅琳 黄柏石 +1 位作者 吕方 郭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1-236,246,共7页
该文构建测度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国际化多重要素出发,系统分析和比较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国际化发展的水平及优劣势,并提出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武汉国际化发展的综合水平相对较低,在经济、政治、... 该文构建测度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国际化多重要素出发,系统分析和比较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国际化发展的水平及优劣势,并提出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武汉国际化发展的综合水平相对较低,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各方面的国际化水平都与三大城市存在全面差距,但武汉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是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武汉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培育城市魅力",多维度的整合城市自身特色,找准国际化发展的着力点、"四位一体"地推动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国际化 综合评价 比较研究 提升路径 武汉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全国2805个县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柏石 刘晔 潘泽瀚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6-917,共12页
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等,运用多层级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关联,分析城镇化健康效应在不同老年人群体间的差异,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自选择”机制对分析... 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等,运用多层级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关联,分析城镇化健康效应在不同老年人群体间的差异,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自选择”机制对分析结果的干扰。结果表明:1)中国县区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与老年人自评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居住于城镇化水平中等和城镇化速度较快县区的老年人更可能自评为健康;2)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关系在不同受教育程度和户口状态的老年人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对受教育程度较低、持有本地户口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升效益更大;3)控制了老年人居住“自选择”的干扰后,县区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的正向关联依然稳健,表明“自选择偏误”对中国县区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健康 老年人 多层级logistic回归模型 倾向得分匹配 中国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演变及其动力因子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梅琳 黄柏石 +1 位作者 敖荣军 张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1-489,共9页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提取出28个地级以上城市19个行业2000年和2013年的从业人员数据,归并为11种城市职能类型,运用区位商和纳尔逊等城市职能分析方法,从城市职能的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3个要素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提取出28个地级以上城市19个行业2000年和2013年的从业人员数据,归并为11种城市职能类型,运用区位商和纳尔逊等城市职能分析方法,从城市职能的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3个要素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建筑业、行政、社会服务、金融业和商业为其基本职能部门,决定了区域整体职能结构与经济发展特征,特别是城市群内建筑业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发展缓慢。职能规模变化与全国同步,基本职能的专业化部门和职能强度总体增加。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快速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政策是影响上述城市职能演变的主要动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能结构 演变 动力因子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速铁路可达性格局及演变 被引量:25
5
作者 梅琳 黄柏石 +1 位作者 敖荣军 高喆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8,共7页
基于城市间列车最短时间距离数据,使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可达性系数和经济潜力等度量交通网络通达性的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可达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快速崛起,时间压缩效益显著,可达性获得极大的提升;传统铁路、现状高速... 基于城市间列车最短时间距离数据,使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可达性系数和经济潜力等度量交通网络通达性的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可达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快速崛起,时间压缩效益显著,可达性获得极大的提升;传统铁路、现状高速铁路和规划高速铁路情形下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呈'核心—边缘'模式,高速铁路建设促进了相对区位较优越地区向周边地域的迅速扩张,壮大了城市的发展潜能;城市群的可达性格局受高速铁路网络发育水平的显著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初期强化了区域可达性的分异,而随着路网的完善,区域可达性的差异逐渐弱化。科学地研究和呈现城市群高铁建设前后区域可达性格局与差异,对于有效实现区域间交通网络的科学对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效应 时空压缩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口自评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柏石 李思思 +2 位作者 仝广乾 林宇敏 刘晔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7,共11页
基于2005年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及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ArcGIS分级制图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空间分异的... 基于2005年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及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ArcGIS分级制图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高的地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省份、华北平原和新疆北部,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低的地市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②十年间,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异水平有所降低,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中等的地市数量大幅增加;③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随着空间分异的缩小,空间集聚程度上升;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高—高类型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低—低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饮食习惯和自然地理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自评健康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TOBIT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食源性疾病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若宇 黄柏石 +1 位作者 潘卓林 刘晔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8-180,共13页
基于2012—2017年全国《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居民食源性疾病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并采用空间滞后面板回归模型(SLM)和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识别影响食源性疾病空间分布的主要因... 基于2012—2017年全国《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居民食源性疾病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并采用空间滞后面板回归模型(SLM)和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识别影响食源性疾病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中国食源性疾病分布具有不均衡性,总体趋势为集中分布于南部以及沿海地区,五年间集中区已出现明显的向北移动的趋势(;2)中国食源性疾病事件数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五年间空间集聚下降。高-高类型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而低-低类型区集中分布于中国北部。2011—2016年,中国食源性疾病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特征类似(;3)空间滞后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食源性疾病事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密度、突发环境事故的增加将使得食源性疾病增加,而政府财政投入、居民教育水平、城镇化、环境质量的提高将使得食源性疾病减少。除居民教育水平外其余变量也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4)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食源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存在空间差异。地区人口密度对食源性疾病的相对压力由东向西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对食源性疾病的降低作用由东南部沿海地区向其余地区递减。居民教育水平提高对食源性疾病降低作用由中部向东西逐步加大。城镇化率对食源性疾病降低作用由东南部沿海地区向其余地区递减。环境质量对食源性疾病降低作用由东南部沿海地区向其余地区递增;突发环境事故对食源性疾病的相对压力由中部向东西加大;年平均气温对食源性疾病的相对压力由南向北减小;年平均降雨量对食源性疾病的相对压力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地理分布 影响因素 中国 空间回归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模型
原文传递
PM_(2.5)污染对中国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基于34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镘 黄柏石 刘晔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8-1040,共13页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切实治理影响人口健康的环境问题,建设健康人居环境。论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5年和2015年各省级行政单元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资料,论文使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中国...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切实治理影响人口健康的环境问题,建设健康人居环境。论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5年和2015年各省级行政单元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资料,论文使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方法,揭示城市PM_(2.5)的平均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PM_(2.5)—人口死亡率关联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异质性,高死亡率地区早期集聚分布于西南地区,2005年后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呈现逐渐集聚分布态势。低死亡率地区长期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两市。(2)人口死亡率的分布存在空间关联性,高—高类型地区早期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后期向东扩展;低—低类型地区主要分布于北疆、内蒙古西部和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3)城市PM_(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邻近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4)中国城市PM_(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存在学历差异和城乡差异,地区高学历人群集聚可降低PM_(2.5)的健康风险,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则会加重PM_(2.5)的健康风险。研究旨在为防范空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建设健康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人口死亡率 空间回归模型 调节效应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