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性如何“成于乐”——基于先秦乐教演变史的考察
1
作者 黄梦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自西周礼乐之治开始,即出现了旨在培养个体德性(政治德行)的乐教。“乐”与“礼”之规范性相辅相成,具有使不同身份的个体行为符合规范的教化功能,谓“礼、乐,德之则也”。随着诸子学说在春秋末年的兴起,德性的内涵从政治德行范畴深化... 自西周礼乐之治开始,即出现了旨在培养个体德性(政治德行)的乐教。“乐”与“礼”之规范性相辅相成,具有使不同身份的个体行为符合规范的教化功能,谓“礼、乐,德之则也”。随着诸子学说在春秋末年的兴起,德性的内涵从政治德行范畴深化为内在的道德品格,但乐教形式的自觉性价值亟待建构。孔子于礼乐制度规范失效的情况下挖掘了“乐”的自觉性价值:将由“乐”引起的情感视为个体作出道德行为的主要动力,以西周传统乐教的形式内容作为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对象,并设置了理想人格作为德性实现的现实形态,建立了一条凸显个体内心自觉的德性修养路径,谓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是这一德性修养路径的方法论提纲。孔子“乐”论被孔门后学与荀子所继承,德性修养变为以人性、人情为基础的讨论。而荀子在性恶论基础上强调“乐”的规范性价值,与孔子强调“乐”的自觉性价值互为补充,使“乐”的德性精神留存于儒家教化思想中,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教 德性修养 伦理规范 道德主体性
下载PDF
论“乐”的伦理精神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梦肖 徐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4-31,共8页
礼乐文明对中国传统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乐”与“礼”所体现的伦理价值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礼”强调等级分明的伦理秩序,“乐”则追求整个社会的“和同”,体现一种“和”的伦理精神。这一独特的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过程复杂而漫... 礼乐文明对中国传统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乐”与“礼”所体现的伦理价值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礼”强调等级分明的伦理秩序,“乐”则追求整个社会的“和同”,体现一种“和”的伦理精神。这一独特的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过程复杂而漫长,在殷商时代呈现为原始先民沟通天人的祭祀仪式,是凝聚群体的集体情感和集体意识;西周的礼乐之治形成了“乐合同,礼别异”的价值格局,“乐”是具有“礼”之规范性的国家制度,通过伦理教化的方式来实现秩序之和;随着西周末年的礼坏乐崩,“乐”在国家制度层面上的伦理规范功能逐渐式微。而孔子赋予“乐”在个体道德层面上的独特价值,是使个体以实现伦理价值为目标、自觉地修养德性的精神动力,由此赓续了“乐”所蕴含的伦理精神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别异 乐合同 乐教 伦理精神
下载PDF
人工智能音乐中情感嵌入的伦理价值探析——以中国传统“乐”论为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梦肖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4,共6页
人工智能音乐中的情感嵌入同时带来伦理价值与伦理风险。借由中国传统“乐”论的视角:首先,引入道德情感的概念为技术划定界限,通过伦理化审美标准、间接化嵌入技术来规避伦理风险;其次,基于道德情感的合法性前提,在理论上人工智能音乐... 人工智能音乐中的情感嵌入同时带来伦理价值与伦理风险。借由中国传统“乐”论的视角:首先,引入道德情感的概念为技术划定界限,通过伦理化审美标准、间接化嵌入技术来规避伦理风险;其次,基于道德情感的合法性前提,在理论上人工智能音乐获得传统“乐”论中个体道德教育、和谐社会关系的伦理价值;最后,在实践中将人工智能音乐的情感嵌入技术应用到教育和交流的领域,弥补传统“乐”论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弱点,以期通过技术优势来最大化音乐的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音乐 情感嵌入 孔子 “乐”伦理 道德情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