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点麻蜥与荒漠麻蜥间渐渗杂交的形态证据 被引量:4
1
作者 万丽霞 张海军 +1 位作者 黄棨通 李海娇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3,共7页
为了明确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与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2个物种间的基因渐渗问题,基于形态学研究方法,对采自10个样点的麻蜥样本进行形态鉴定,再进行样本形态可量性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密... 为了明确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与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2个物种间的基因渐渗问题,基于形态学研究方法,对采自10个样点的麻蜥样本进行形态鉴定,再进行样本形态可量性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密点麻蜥与荒漠麻蜥分布重叠区所采集的杂交个体,有与密点麻蜥相似的眼斑、背部斑纹,且其生殖方式也与密点麻蜥相同为卵胎生;但8个形态可量性状单因素方差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则表明,杂交个体与荒漠麻蜥间不存在极显著性形态差异,表明密点麻蜥与荒漠麻蜥之间存在一定渐渗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点麻蜥 荒漠麻蜥 杂交个体 形态差异 渐渗杂交
下载PDF
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越冬栖息地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大洁 黄棨通 +2 位作者 刘开明 左甲虎 肇昊驰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1,共7页
为了明确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对越冬栖息地的选择,利用样线法、直接计数法与定点观察相结合,对康县豆坝乡的康县隆肛蛙进行调查分析,共计发现17只康县隆肛蛙成体及约(110±25)只蝌蚪,其中10只成体在搬开石块后静栖于... 为了明确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对越冬栖息地的选择,利用样线法、直接计数法与定点观察相结合,对康县豆坝乡的康县隆肛蛙进行调查分析,共计发现17只康县隆肛蛙成体及约(110±25)只蝌蚪,其中10只成体在搬开石块后静栖于原地,仅1只成体在低温情况下(水温低于10℃)未进入冬眠状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知,康县隆肛蛙越冬期间主要选择河流中且水温低于10℃,距离道路大于50m,植被盖度在30~70%,林缘距离小于10cm的环境下越冬,并且该物种在越冬期间还会选择类似"洞穴"式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县隆肛蛙 越冬 栖息地 “洞穴”式
下载PDF
康县隆肛蛙的两性异形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棨通 龚大洁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5,共7页
测量和比较了采自甘肃省康县的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标本共计90只(雌性48只,雄性42只)。结果表明,康县隆肛蛙成体的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鼓膜长、前臂及手长、后肢全长、手长、足长的形态特征... 测量和比较了采自甘肃省康县的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标本共计90只(雌性48只,雄性42只)。结果表明,康县隆肛蛙成体的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鼓膜长、前臂及手长、后肢全长、手长、足长的形态特征在两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头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显示,康县隆肛蛙两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异形指数达到0.08,雌性与雄性的平均头体长比值为1.091。对所有测量的形态特征与头体长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性康县隆肛蛙局部形态特征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雄性,其中,吻长、眼间距、眼径、鼓膜长、前臂及手长、手长的两性差异最明显。生育力选择假设能解释康县隆肛蛙的两性异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县隆肛蛙 两性异形 生育力选择 头体长
下载PDF
我国山溪鲵属分布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棨通 龚大洁 +2 位作者 张海军 左甲虎 南旭梅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2-688,共7页
山溪鲵属(Batrachuperus)现已知7种,为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脉及其附近山区,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溪流内,成体性成熟后将卵产于流速较缓、石块居多的溪流内。成鲵主要营水栖生活,以虾类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通过分析其地... 山溪鲵属(Batrachuperus)现已知7种,为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脉及其附近山区,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溪流内,成体性成熟后将卵产于流速较缓、石块居多的溪流内。成鲵主要营水栖生活,以虾类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通过分析其地理分布后得知:我国所特有的7种山溪鲵均为横断山型,在东洋界均有分布;而古北界仅分布3种,主要分布于青海藏南亚区。其中山溪鲵与西藏山溪鲵分布最广,而其他5种则分布狭窄。该属物种作为我国传统藏药,具有治疗跌打损伤和关节疼痛等作用。由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其市场价值不断攀升,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为过度捕捉导致该属物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面临易危、濒危甚至灭绝的危险。本文通过梳理山溪鲵属的分布范围以及现状,分析了导致以山溪鲵属为代表的两栖类物种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溪鲵属 地理分布 种群现状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我国沙蟒属种群现状及生境选择研究
5
作者 龚大洁 贺俊生 +1 位作者 黄棨通 刘开明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4,共7页
沙蟒作为一类生存于沙漠的古老爬行动物和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荒漠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沙蟒种群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开展调查沙蟒种群现状的研究.文中结合我国西... 沙蟒作为一类生存于沙漠的古老爬行动物和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荒漠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沙蟒种群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开展调查沙蟒种群现状的研究.文中结合我国西北荒漠自然地理环境与沙蟒生物学习性,并以样线法为主、样点法和样方法为辅,共计设置样地16个,调查了解我国分布沙蟒属物种的种群现状及生境选择偏好.结果发现,沙蟒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蒙新高原内蒙古中西部、宁夏北部、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伊犁河谷以及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虽然种群数量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最多,但每平方公里大于1条的生境面积很小.进一步通过年龄结构分析发现,我国分布的沙蟒总体上呈较弱的下降型趋势;沙蟒偏好在长有梭梭、红柳群的半固定沙丘、灌丛沙土地、沙土质农田、固定沙丘、盐碱化程度不高的灌丛盐碱地,且有大量蜥蜴类、啮齿类动物生存的区域中活动;此外,影响沙蟒分布的生境因子还包括沙土的松散程度、颗粒大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蟒属 种群现状 生境选择 干旱区
下载PDF
2014—2018年康县豆坝乡两栖动物观测及其种群动态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曹瑞东 何玉晓 +5 位作者 于鹏 陈卓 肇昊驰 黄棨通 龚大洁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4-719,共6页
近年来,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康县位于陇南山区东南部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以及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分界线上,是中国自然和动物地理区划的关键区域。于2014—2018年,运用样线法和围栏陷阱法对该地... 近年来,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康县位于陇南山区东南部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以及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分界线上,是中国自然和动物地理区划的关键区域。于2014—2018年,运用样线法和围栏陷阱法对该地区6个代表性样地(李家沟、豆坝、罗家底河、阴沟、罗家底山、元丰村)的两栖动物种群动态变化进行连续观测,共观测到两栖动物2目5科5属5种,包括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秦岭雨蛙(Hyla tsinlingensis)、西藏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其中西藏山溪鲵为易危物种(VU),仅于2015和2016年在李家沟记录到4条,因此未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康县隆肛蛙种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林蛙和秦岭雨蛙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中华蟾蜍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各个样地内所有物种的种群密度出现不同程度波动,但均在2017年降至最低点。除2014和2017年之外,所有样地内两栖动物密度均为4月最高,6、8月依次降低。阴沟样地两栖动物数量最多,且显著大于李家沟和罗家底山样地(P<0.05),其余样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造成两栖动物数量和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采石活动和水体污染,因此应该加强栖息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县 两栖动物 种群动态
下载PDF
基于样线法的康县隆肛蛙(F.kangxianensis)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现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龚大洁 黄棨通 +1 位作者 刘开明 肇昊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48,共5页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加快以及道路管网、水电工程建设等,全球两栖动物种群数量骤减,两栖动物栖息地面临减少、退化的局面。因而,了解我国两栖类物种种群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我国特有两栖类物种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加快以及道路管网、水电工程建设等,全球两栖动物种群数量骤减,两栖动物栖息地面临减少、退化的局面。因而,了解我国两栖类物种种群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我国特有两栖类物种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为调查对象,于2014~2016年利用样线法在其模式产地进行连续追踪,共计发现成体935只。结果表明:该物种在豆坝乡范围内平均种群密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6年(33.3只/hm^2)>2015年(31.00只/hm^2)>2014年(29.20只/hm^2);且在距离人类集中活动区域越近,该物种种群数量越少,其主要原因是人为污染以及干扰严重。因而,需加大力度保护该物种的栖息地,以免这一特有种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导致其面临灭绝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线法 康县隆肛蛙 种群数量 人类活动影响
原文传递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类种群动态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左甲虎 龚大洁 +1 位作者 陈章 黄棨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79,共5页
两栖动物是评估其所在地生态系统水平的变化的重要指示性生物,其种群动态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变化。在2011-2016年,通过样线法和围栏陷阱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两栖类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两栖... 两栖动物是评估其所在地生态系统水平的变化的重要指示性生物,其种群动态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变化。在2011-2016年,通过样线法和围栏陷阱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两栖类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两栖类为中国林蛙,占6年监测到两栖类总数的41.46%,为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类的绝对优势种。六盘齿突蟾的种群数量最少,分布范围狭,受威胁程度最高。依据上述结果可为该地区两栖类的种群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种群动态 优势种 六盘齿突蟾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祁连山区天祝县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区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贺俊生 龚大洁 +2 位作者 黄棨通 张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8-155,共8页
于2017年4月-2018年10月对天祝县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多次调查。结果表明:天祝县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属4纲22目60科138属240种,其中两栖类3种;爬行类7种;鸟类166种;哺乳类64种。物种地理区系主要为古北界和... 于2017年4月-2018年10月对天祝县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多次调查。结果表明:天祝县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属4纲22目60科138属240种,其中两栖类3种;爬行类7种;鸟类166种;哺乳类64种。物种地理区系主要为古北界和广布种;物种分布型中古北型物种较多;同时对各纲动物进行了G-F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鸟类G-F指数最高,哺乳类次之,两栖类为0,爬行类最低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 多样性 地理区系 天祝县
原文传递
瓜州塘墩湖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区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俊生 龚大洁 +2 位作者 黄棨通 张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5-181,共7页
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对瓜州塘墩湖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共记录到160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隶属4纲23目55科115属,其中两栖类1目2科2属2种;爬行类1目6科7属9种;鸟... 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对瓜州塘墩湖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共记录到160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隶属4纲23目55科115属,其中两栖类1目2科2属2种;爬行类1目6科7属9种;鸟类15目34科80属120种;哺乳类6目13科26属29种。对各类群进行了G-F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鸟类和哺乳类物种多样性水平比其它两类高,爬行类多样性水平最低。总体来看,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墩湖 自然保护区 野生脊椎动物 地理区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