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SV、ScVO_2、乳酸清除率、心肌酶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矛 姜悦 +3 位作者 黄樱菲 江其影 许丽清 谢欢欢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51-553,共3页
目的研究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每搏输出量(SV)、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 VO_2)、乳酸清除率和心肌酶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ICU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125例,根据预后分为两组,其中存活组78例,死亡组47... 目的研究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每搏输出量(SV)、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 VO_2)、乳酸清除率和心肌酶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ICU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125例,根据预后分为两组,其中存活组78例,死亡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入ICU时的SV、Sc VO_2、血清乳酸浓度、6 h乳酸清除率和心肌酶学等指标。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ICU时的SV、Sc V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入ICU时的血清乳酸浓度为(5.17±1.23)mmol/L,低于死亡组的(5.51±1.33)mmol/L,谷草转氨酶(AST)为(165.4±23.8)U/L,低于死亡组的(185.2±24.6)U/L,LDH、CK、CK-MB等心肌酶学等指标也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存活组患者的SV、Sc VO_2较入ICU时有明显提高,血清乳酸浓度明显降低,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 h后的心肌酶学等指标与入ICU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ICU时SV、Sc VO_2与预后无关,与心肌酶学有关;入ICU 6 h SV、Sc VO_2、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SV ScVO2 乳酸清除率 心肌酶学 相关性
下载PDF
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降钙素原监测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矛 姜悦 +3 位作者 黄樱菲 张月蒲 薛秋平 许燕霞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行降钙素原(PCT)监测应用于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已被确诊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ICU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炎性反应水平和在不同... 目的探讨行降钙素原(PCT)监测应用于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已被确诊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ICU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炎性反应水平和在不同的治疗时间段内患者在ICU停留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为(6.44±1.07)d,对照组为(9.43±1.8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计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行降钙素原监测,其指标结果对指导治疗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有重要价值,可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值得各医院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降钙素原 PCT 监测
下载PDF
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黄樱菲 江其影 +2 位作者 蔡婷婷 张丽君 冯彩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年第2期148-150,共3页
液体复苏是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重手段,大部分患者并不适合容量治疗,液体复苏过度易引发肺水肿[1]。我国王志等[2]监测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 test,PLRT)时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的变化,并以脉波指示持续心排血... 液体复苏是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重手段,大部分患者并不适合容量治疗,液体复苏过度易引发肺水肿[1]。我国王志等[2]监测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 test,PLRT)时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的变化,并以脉波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但此方式需较高的耗材费用[2]。本文就重症超声联合PLRT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管理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被动抬腿试验 感染性休克 容量管理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樱菲 薛秋平 《现代医院》 201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心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46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按照指南进行综合治疗,研究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心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46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按照指南进行综合治疗,研究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绿谷)2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14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7天记录心率、呼吸,同时监测氧合指数变化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观察呼吸机支持时间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天,心率、呼吸频率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后7天心率、呼吸频率才有明显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两组治疗后3天、7天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3天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评分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以研究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1)。研究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ARDS患者有清除自由基,提高氧合指数,减轻肺损伤的作用,有利于患者尽早脱离呼吸机支持治疗,对ARDS患者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自由基
下载PDF
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樱菲 周敦荣 +4 位作者 姜悦 陈矛 蔡婷婷 江其影 冯彩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漂...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根据监测数据给予限制性液体管理;研究组应用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液体复苏,以6 h复苏达标率、血流动力学指标、乳酸(LAC)水平、碱剩余值(BE)、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28 d死亡率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种方法指导价值。结果复苏6 h时,两组患者CVP、MAP、LAC、BE值较复苏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HR也显著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时,两组患者HR、CVP、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LA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6 h复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可提高复苏效果,降低28 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感染性 超声 复苏 被动抬腿试验
下载PDF
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樱菲 潘晓迪 +3 位作者 江其影 蔡婷婷 薛秋平 冯彩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7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 4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采取被动抬腿试验(PLR)和容量负荷试验(VE),依据患者反应划分为反应组(18例)和无反应组(23例)。对比分析PLR前后及VE使用后患者超声心电图... 目的分析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 4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采取被动抬腿试验(PLR)和容量负荷试验(VE),依据患者反应划分为反应组(18例)和无反应组(23例)。对比分析PLR前后及VE使用后患者超声心电图(TTE)中每搏量(SV)变化,行ROC曲线评价PLR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各项研究检测期间,动脉压及心率(HR)均无明显性改变(P〉0.05);两组患者在PLR和VE试验检测后,△SV指标有明显提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双变量间行相关分析(△SV相关系数达到0.631,P=0.0000〈0.05)表明VE和PLR可直接性影响△SV,相关性明显。通过PLR诱导的△SV预测感染性体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1±0.0641)(95%CI可信度=0.742-0.993,P=0.0000〈0.05)。经分析数据得出,PIR期间,当△SV为11.84%,诊断容量反应性敏感度可达到93.8%,特异性为72.2%。结论 PLR在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方面敏感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抬腿试验 感染性休克 容量反应性 每搏量
下载PDF
脑出血重症ICU治疗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樱菲 江其影 +2 位作者 林春燕 莫永康 林良柱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653-65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重症ICU治疗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ICU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两组:感染组(n=19),为ICU重症监护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未感染组(... 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重症ICU治疗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ICU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两组:感染组(n=19),为ICU重症监护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未感染组(n=31),为ICU重症监护脑出血患者。结果: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发生率、住院时间≥14 d发生率、吸烟史、呼吸机使用时间≥3 d发生率、合并COPD发生率、昏迷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合并糖尿病发生率比未感染组高(P<0.05)。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 d、吸烟史、合并COPD、昏迷、糖尿病、气管切开、呼吸机使用时间≥3 d是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延长住院时间、吸烟、长期使用呼吸机、合并COPD、昏迷、气管切开、合并糖尿病会增加脑出血重症ICU治疗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风险,临床治疗时,需对以上因素予以关注并予以适当的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ICU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液净化对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清除效果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樱菲 江其影 +2 位作者 蔡婷婷 张丽君 冯彩霞 《青岛医药卫生》 2017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清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随机将在我院治疗的62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BP治疗,对比两组的炎症因...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清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随机将在我院治疗的62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BP治疗,对比两组的炎症因子消除效果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血CRP、IL-8、TNF-α水平,APACHEⅡ、SOFA评分,28d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可改善脓毒血症患者过度炎症反应,对于恢复患者器官功能,保证患者良好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血液净化 炎症因子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床旁心脏超声及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樱菲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4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为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早期床旁心脏超声及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的3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将这些患者住院之后6小时之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N末端B型钠... 目的研究为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早期床旁心脏超声及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的3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将这些患者住院之后6小时之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以及肌红蛋白等指标和确诊后6小时内的床旁心脏超声指标进行记录。进行不同数据对比的时候,根据不同LVEF的情况将其分为降低组(5例)和正常组(25例);根据不同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3例)和存活组(27例)。比较心脏收缩功能受损患者和正常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不同预后两组间一般情况及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对比,并且利用ROC曲线分析图来分析各项指标对严重脓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心功能受损和正常患者之间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和心肌肌钙蛋白I有明显差异(P<0.05),剩余指标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根据28天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 E/A<1的比例、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在ROC曲线分析当中,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等指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并且其中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和心肌肌钙蛋白I对于预测的价值比较高。结论在为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早期床旁心脏超声和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的时候,早期床旁心脏超声所测量的LVEF的值对于28天预后没有预测的价值,其中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和心肌肌钙蛋白I对于预测的价值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床旁心脏超声 心脏生物学标志物 严重脓毒症
下载PDF
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ICU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黄樱菲 江其影 +2 位作者 林春燕 莫永康 林良柱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2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ICU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48例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CU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ICU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48例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CU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S评分、OIS分级、进入ICU时体温、MODS、APACHEⅡ评分、6 h乳酸清除率是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ICU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ISS评分、OIS分级、进入ICU时体温、MODS、APACHEⅡ评分、6 h乳酸清除率是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ICU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需对以上因素予以关注与适当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多发性创伤 ICU治疗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遏制继发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饶惠清 黄道永 +1 位作者 黄樱菲 梁倩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重症患者病情恶化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将184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干预治疗组(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重症患者病情恶化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将184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干预治疗组(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小剂量普通肝素抗凝来改变血液流变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生命体征、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指标、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判断整体病情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乳酸(Lac)、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肌酐(SCr)、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LT(×10^9/L):180.74±85.59比214.33±78.68,Fib(g/L):3.15±0.83比3.22±1.89,D-二聚体(g/L):0.35±0.17比0.72±0.25,全血高切黏度(mPa · s):5.54±2.26比6.73±2.48,全血低切黏度(mPa · s):8.56±2.12比11.76±3.45,血浆黏度(mPa · s):1.35±0.24比1.82±0.50, WBC(×10^9/L):10.75±5.53比14.34±8.66,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288.52±85.34比216.34±97.72,MAP(mmHg):99.52±20.85比90.73±21.86,Lac(mmol/L):2.72±1.08比4.46±2.87,ALT (U/L):89.73±22.45比125.23±77.48,SCr(μmol/L):110.19±35.26比140.23±68.96,APACHEⅡ评分(分):13.29±3.74比18.45±3.52,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降低(s:40.76±9.89比42.39±12.47),观察组升高(57.50±7.12比41.74±13.6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4.1±1.5比4.6±2.3,P<0.05),MODS发生率(22.8%比46.7%,P<0.05)和病死率明显降低(6.5%比14.1%,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干预治疗可以遏制和阻止重症患者病情进一步的恶化,降低继发性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ICU住院时间,节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继发性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床旁超声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江其影 黄樱菲 +3 位作者 陈矛 蔡婷婷 冯彩霞 童玉梅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与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心静脉压监测组(A组,n=46)与床旁超声组(B组,...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与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心静脉压监测组(A组,n=46)与床旁超声组(B组,n=46)。两组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液体复苏治疗。A组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补液,B组采用床旁超声监测指导补液。复苏前及入组后6、12、24 h,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乳酸及乳酸清除率;A组患者记录每搏输出量、下腔静脉内径最大径、下腔静脉内径最小径、B线计数等超声参数;B组患者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下腔静脉内径最大径、下腔静脉内径最小径、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比值(E/e′)、B线计数等超声参数,计算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率。记录两组患者6、12、24 h的累计输液量、尿量,并计算液体正平衡量。记录两组患者6 h复苏达标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患者比例、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等终点指标。结果复苏6 h,两组患者心率较复苏前明显下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复苏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 h,B组心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两组中心静脉压较复苏前明显升高,且B组中心静脉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 h,两组中心静脉压较复苏6 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12、24 h,B组患者累计输液量、液体正平衡均少于A组,尿量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12、24 h,两组患者乳酸水平逐渐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乳酸清除率逐渐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B组患者LVEDV、LVEDD、下腔静脉内径最小径、下腔静脉内径最大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均较复苏前升高,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12、24 h的E/e′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12、24 h,两组患者B线计数水平逐渐升高,而B组B线计数的增加量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6 h复苏达标率、28 d存活率明显高于A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患者比例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液体治疗后每搏输出量升高>15%为容量反应性阳性标准,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率>16.1%预测容量反应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0.050),95%可信区间0.807~0.992(P=0),敏感性91.7%,特异性86.4%。结论床旁超声能有效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降低乳酸水平,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微循环;还可全面、实时、动态的监测患者心功能及肺部B线计数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过量补液带来的再次心率恶化、肺水肿、急性肾损伤等不良影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中心静脉压 脓毒性休克 早期液体复苏
下载PDF
针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秋平 蔡婷婷 +1 位作者 江其影 黄樱菲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3期42-44,共3页
目的剖析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采用针灸疗法的施行效果,旨在研讨其应用价值,确保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此次剖析对象,平均分配为剖析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 目的剖析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采用针灸疗法的施行效果,旨在研讨其应用价值,确保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此次剖析对象,平均分配为剖析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n=49)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剖析组(n=49)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再继续采用针灸疗法。将两组的施行效果、复发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剖析组49例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施行效果95.92%;剖析组49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施行效果75.51%,经对比,剖析组的施行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6个月,剖析组的复发情况(4.08%),对照组的复发情况(20.41%),相比于对照组,剖析组的复发情况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采用针灸疗法,具有良好施行效果,减轻患者患病痛楚,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针灸疗法 复发情况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集束化肺康复策略在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其影 黄道永 +2 位作者 黄樱菲 蔡婷婷 谢飞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6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集束化肺康复策略在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呼吸机依赖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和肺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集束化肺康复策略治疗方案,比较两...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集束化肺康复策略在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呼吸机依赖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和肺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集束化肺康复策略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氧合指数(P/F)、最大吸气负压(MIP)、咳嗽峰流速(PEF)、膈肌位移(DE)、膈肌增厚分数(DTF)、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24 h再插管率、撤机成功率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PEF、MIP、DE、DTF均优于对照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24 h再插管率及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撤机成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集束化肺康复策略治疗肺肾气虚型呼吸机依赖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P/F,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膈肌运动度,改善呼吸功能,减少24 h再插管率,提高撤机成功率,还能降低CPIS评分,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依赖 肺肾气虚 中西医结合 集束化肺康复
下载PDF
探讨肺部超声指导下行肺康复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秋平 蔡婷婷 +1 位作者 江其影 黄樱菲 《当代医学》 2019年第6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肺部超声指导下进行肺康复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重症肺炎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平均分为对照组(n=33)与观察组(n=33)。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验性肺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并分析肺部超声指导下进行肺康复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重症肺炎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平均分为对照组(n=33)与观察组(n=33)。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验性肺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肺部超声指导下进行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氧合指数(PaO2/FiO2)指标情况、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以及不同时间内病死率、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多项炎症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以及不同时间内的病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肺炎患者实施肺部超声指导下行肺康复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从而促进其康复,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 肺康复 重症肺炎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江其影 陈矛 +2 位作者 黄樱菲 蔡婷婷 薛秋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脓毒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 8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血必... 目的探讨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脓毒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 8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周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有7例(15.91%)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对照组有19例(43.18%)发生MODS,研究组患者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以阻滞病情进展,对炎性因子、毒素、细菌均有强效抑制作用,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血必净注射液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用于ICU病人急性胆囊炎发作中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晓迪 黄樱菲 李妙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2期3319-332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ICU病人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UGPGP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观察对象。确诊急性胆囊炎后,53例病人进行UGPGPD(UGPGPD组),37例病人进行手术胆囊造瘘术(造瘘... 目的探讨分析ICU病人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UGPGP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观察对象。确诊急性胆囊炎后,53例病人进行UGPGPD(UGPGPD组),37例病人进行手术胆囊造瘘术(造瘘组)。结果 UGPGPD组痛苦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血象恢复正常、拔管时间、住院时间5个治疗效果指标均优于造瘘组,P<0.05。两组导管滑脱病例术和死亡病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UGPGPD组切口感染例数和手术输血病例数少于造瘘组,P<0.05。结论在确诊急性胆囊炎后,尽快进行UGPGPD能够及时解除病人痛苦、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ICU PGPD 超声引导 手术胆囊造瘘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悦 周敦荣 +1 位作者 黄樱菲 黄道永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4期4107-4108,共2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效果。方法:选取2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取CRRT... 目的:探讨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效果。方法:选取2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取CRRT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变化进行观察,此外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疾病预后情况。结果:在经过1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Scr、BUN、K+水平上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是观察组指标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在Na+水平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随访3个月的预后情况上,观察组存活率为84.55%,明显高于对照组65.45%(P<0.05)。结论:针对ARF伴MODS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CRRT的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秋平 蔡婷婷 +1 位作者 江其影 黄樱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1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价值。方法200例需接受镇静镇痛治疗患者,采用数字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丙泊酚镇静镇痛治疗,研究组接受丙泊酚复合...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价值。方法200例需接受镇静镇痛治疗患者,采用数字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丙泊酚镇静镇痛治疗,研究组接受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以及用药后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丙泊酚总用量,清醒时间,ICU住院时长,ICU住院费用,住院总费用,28 d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后6 h的VAS评分(3.58±0.15)分、用药后12 h的VAS评分(2.13±0.42)分、用药后24 h的VAS评分(1.94±0.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73±0.86)、(4.34±0.46)、(3.25±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丙泊酚总用量(1055.75±135.93)mg低于对照组的(3852.84±234.95)mg,清醒时间(1.48±0.42)h早于对照组的(1.95±0.3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长(6.85±1.85)d短于对照组的(10.48±2.84)d,ICU住院费用(12864.83±456.82)元、住院总费用(29535.75±52.85)元均低于对照组的(29415.75±364.83)、(36316.75±59.86)元,28 d生存率96%(96/100)高于对照组的75%(75/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中采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从而减少丙泊酚药物使用量,降低ICU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充分证实了该治疗方式的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小剂量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对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悦 周敦荣 +1 位作者 黄樱菲 黄道永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165-167,共3页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GS)主要是指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机体所需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引起的血压降低、组织低灌注情况,这种情况可使机体出现微循环障碍[1]。CGS患者易继发心肌炎、心肌病及恶性心律失常等,这使得疾病的...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GS)主要是指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机体所需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引起的血压降低、组织低灌注情况,这种情况可使机体出现微循环障碍[1]。CGS患者易继发心肌炎、心肌病及恶性心律失常等,这使得疾病的病死率也非常高,因此需要及时的治疗。在对CGS的治疗上,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以体外循环系统为基础,借此实施生命支持的重要辅助方法,其作用主要在于将血液泵入至体外膜肺状态,通过给予足够的血液氧合及促进二氧化碳排除,使得机体血供正常[2]。本次研究探讨借助ECMO治疗CGS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心源性休克 早期乳酸清除率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