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P+的(+NP)”与“VP+‘の/NP’”自指转指的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毅燕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9,41,共6页
日语的自指转指在句法表现形式、可以构成的句法成分以及转指可以表示的语义角色范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则限制。比较分析“VP+的(+NP)”与“VP+‘の/NP’”,可以发现:汉语自指实质是谓词性成分构成特定句法成分时的零标记名词化,转指... 日语的自指转指在句法表现形式、可以构成的句法成分以及转指可以表示的语义角色范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则限制。比较分析“VP+的(+NP)”与“VP+‘の/NP’”,可以发现:汉语自指实质是谓词性成分构成特定句法成分时的零标记名词化,转指实质是饰词性成分构成特定句法成分时的零标记名词化,“VP+的”不存在自指;而日语自指转指的实质是谓词性成分构成特定句法成分时的有标记名词化,标记为“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汉语 VP+的(+NP) VP+“の/NP” 自指 转指
下载PDF
补语的同现情况对“VP+的”指称的影响
2
作者 黄毅燕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8期35-36,共2页
前人研究认为,影响"VP+的"指称的因素是V的必有论元的同现情况。本文观察发现,补语的同现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VP+的"指称。观察结果显示:补语在多大程度上影响"VP+的"的指称情况主要取决于补语的语义指向情况。
关键词 补语 “VP+的”指称 语义指向
下载PDF
汉日内隐否定义动词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毅燕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55-66,共12页
本文平行对比分析了汉日内隐否定义动词的语义、句法、语用表现,主要阐明三个问题。其一,隐性否定与分析式否定的句法表现的差异主要源于二者词汇概念结构里否定辖域的差异。其二,汉语中与内隐否定义动词同现的否定成分中的否定并不是... 本文平行对比分析了汉日内隐否定义动词的语义、句法、语用表现,主要阐明三个问题。其一,隐性否定与分析式否定的句法表现的差异主要源于二者词汇概念结构里否定辖域的差异。其二,汉语中与内隐否定义动词同现的否定成分中的否定并不是一种冗余,缘由是句义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肯定宾语和否定宾语的表义功能并不相同。其三,汉日内隐否定义动词与否定成分同现的产生机制的表现略有不同,汉语是非受事成分通过述题化的句法操作进入宾语位置,而日语是通过常规语义语法映射路径,借助不同句法标记的引介进入相应的句法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否定义动词 词汇概念结构 否定辖域 语言机制
原文传递
日语「VP+の」的指称与VP结构的关系——当「VP+の」构成宾语成分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毅燕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0年第3期43-50,共8页
日语的「VP+の」作为名词性成分,指称性质可分为两种:自指——指称VP事件本身;转指——指称与VP相关的人或物。本文考察的对象是当「VP+の」构成宾语成分时,VP中V的性质、必有论元同现情况、体情况与「VP+の」指称的关系。主要考察方法... 日语的「VP+の」作为名词性成分,指称性质可分为两种:自指——指称VP事件本身;转指——指称与VP相关的人或物。本文考察的对象是当「VP+の」构成宾语成分时,VP中V的性质、必有论元同现情况、体情况与「VP+の」指称的关系。主要考察方法为:先分析V的性质对「VP+の」的指称能起到多大的决定性作用。通过V的性质考察还无法确认「VP+の」的指称时,再进一步考察V的必有论元的同现情况。通过V的性质及V的必有论元同现情况分析还无法确认「VP+の」的指称时,再结合考察V的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の」 自指 转指 必有论元
原文传递
可互换的抽象名词系词句与抽象名词存在句——以汉日对比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毅燕 《高等日语教育》 2018年第1期149-164,197,共17页
矢澤(2015)指出日语抽象名词系词句可以变换成抽象名词存在句,本文观察发现汉语里也有类似的现象,但并不是所有抽象名词系词句都可以变换成抽象名词存在句。此次考察主要从主语抽象名词NP1、谓语部分NP2的性质对比分析汉日可互换的抽象... 矢澤(2015)指出日语抽象名词系词句可以变换成抽象名词存在句,本文观察发现汉语里也有类似的现象,但并不是所有抽象名词系词句都可以变换成抽象名词存在句。此次考察主要从主语抽象名词NP1、谓语部分NP2的性质对比分析汉日可互换的抽象名词系词句与抽象名词存在句的语义语法限制,结果显示汉日情形较为相似,主语抽象名词NP1须具有有价性,语义上具有[+内容义][-寄生主体必须为人]特征倾向,在与数量词同现方面可以接受个体量词的修饰。而谓语部分的NP2须是对主语抽象名词NP1[+内容义]的具体阐述。本文认为这些限制的出现主要与抽象名词的隐喻空间性强弱有关。二者可互换也说明了存在表达与判断表达之间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名词系词句 抽象名词存在句 语法语义特征 隐喻空间性
原文传递
关于耗损义双宾结构的汉日对比考察
6
作者 黄毅燕 《高等日语教育》 2020年第2期135-146,156,共13页
本文主要以汉日耗损义双宾结构为观察对象,从事件语义结构入手考察了耗损义双宾结构的语义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平行对比分析该结构中动词的性质、论元的句法配置情况以及该结构的语用功能等方面汉日表现的异同。考察结果显示,该结构中句... 本文主要以汉日耗损义双宾结构为观察对象,从事件语义结构入手考察了耗损义双宾结构的语义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平行对比分析该结构中动词的性质、论元的句法配置情况以及该结构的语用功能等方面汉日表现的异同。考察结果显示,该结构中句法上显示的动词是源于对事件语义结构中定项的抽取以及融合;论元源于对变项的抽取,句法配置上的不同与动词的意志性的去留有很大的关联;从语用层面来看,汉语的耗损义双宾结构其实质是一种贬化消耗事件义的语法修辞手段,而日语则是以凸显动作义以及耗损受事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损义双宾结构 意志性 渐进客事 论元配置 褒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