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境:中国艺术的直觉理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毓任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9,共5页
中国艺术的意境美学观与佛教密切相关。禅宗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这种直觉近乎本能却相当高级,看似神秘而更内在。它极端浓缩了想象所需要的时间过程,扬弃了其中的自觉理性成分,把妙悟天开、天真发溢、意到便成视为艺术的最高境... 中国艺术的意境美学观与佛教密切相关。禅宗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这种直觉近乎本能却相当高级,看似神秘而更内在。它极端浓缩了想象所需要的时间过程,扬弃了其中的自觉理性成分,把妙悟天开、天真发溢、意到便成视为艺术的最高境界。禅境崇尚顿悟,使中国艺术(诗歌、绘画、书法、戏剧、建筑等)逐步形成了以淡泊、简约为极致的特征,其所凝结的乃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直觉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直觉理性 禅境 顿悟 淡泊 简约
下载PDF
和声无象 哀心有主——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毓任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5-90,共6页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个从本体论到欣赏论的思辩性很强的完整体系。嵇康在对儒家音乐美学的传统命题“声有哀乐”的批判中,把道家关于本体的“道”、“和”的思考引伸和运用到具体的、现实的音乐形式上。他以“和”论乐,指出“和”是...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个从本体论到欣赏论的思辩性很强的完整体系。嵇康在对儒家音乐美学的传统命题“声有哀乐”的批判中,把道家关于本体的“道”、“和”的思考引伸和运用到具体的、现实的音乐形式上。他以“和”论乐,指出“和”是一种超越各种具体情感、局部现实及有限感官的形上本体世界,是超越了一切“偏固之音”“一致之声”的无具体声像而又有无限可能的自由的平和之境。这与玄学家的“无”是相通的。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道家美学的逻辑发展与深化,也是魏晋玄学在美学上的完成与落实。同时,嵇康把审美本体的地位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他已经认识到音乐与人们的生理、心理情感在形式上有着某种对应关系,触及到审美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本体论
下载PDF
庄子论乐:领悟人本的愉悦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毓任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庄子把乐看作是体悟“道”而产生的审美愉悦。道是无为的,因而,观照道而产生的愉悦(乐)也是无为的。所谓“至乐无乐”,并非说不要快乐,而是说不要世俗的那种片面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快乐。在庄子看来,乐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超功利性;他注... 庄子把乐看作是体悟“道”而产生的审美愉悦。道是无为的,因而,观照道而产生的愉悦(乐)也是无为的。所谓“至乐无乐”,并非说不要快乐,而是说不要世俗的那种片面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快乐。在庄子看来,乐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超功利性;他注重乐和真的关系,强调“悟真而乐”,以求在“安时处顺”或“随变任化”的过程中达到主体(自我)心性的畅达、宁静和圆满,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庄子的“自适其适”,也就是自得其乐,这既是一种审美意识,更是一种人格理想。与儒家那种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不同,庄子乐论表现出对个体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象征着中华民族早熟性格,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至乐无乐 审美愉悦
下载PDF
庄子阴阳宇宙观考原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毓任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7,共4页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认为“阴阳”是《易经》和阴阳家的主题。其实真正“道阴阳”的不是《易经》作者,也不是“阴阳家”,而是道家庄子。庄子宇宙观的最高范畴“道”与阴阳直接关联,“阴阳”在庄子宇宙图式中是与“道”二而一的概念。但...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认为“阴阳”是《易经》和阴阳家的主题。其实真正“道阴阳”的不是《易经》作者,也不是“阴阳家”,而是道家庄子。庄子宇宙观的最高范畴“道”与阴阳直接关联,“阴阳”在庄子宇宙图式中是与“道”二而一的概念。但庄子的阴阳观念从何而来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从道家和南方原始宗教的关系考察,庄子阴阳(或阴阳之气)观念主要起源于南方的“”(枚卜),同时,与当时具有严重巫术意味的天文观测“望气”有关,其最终形成可能是和望气两种原始宗教活动相糅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阴阳宇宙观 筵锋 祭云望气
下载PDF
先秦道家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毓任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9,共4页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先秦道家哲学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以 水为生、与水利害攸关的国家,对云气的膜拜及观云气以判凶吉的活动早已有之。考察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所反映 的南方(楚地)“望气祭云”以...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先秦道家哲学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以 水为生、与水利害攸关的国家,对云气的膜拜及观云气以判凶吉的活动早已有之。考察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所反映 的南方(楚地)“望气祭云”以及“枚卜”等执断人事的宗教迷信活动方式,依稀可见这两种宗教活动相结合的痕迹。 道家哲学的“气”植根于南方人望气时滋生和积淀下来的对云气的膜拜心理,是枚卜和望气相糅合的产物。而道家 创始人将其改造成为生成万物的先验范畴,赋予它一种神秘的支配性质,也与望气以及云气本身的特点有着某种 微妙的联系,可以说,它是对云气的宗教态度的哲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思想 南方原始宗教 祭云望气
下载PDF
南通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毓任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南通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过渡地带文化的显著特征。其特点可用八个字概括:襟江负海,南风北韵。“襟江负海”指南通人特定的生存环境亦即南通历史文化的分布空间,“南风北韵”则是南通历史文化的特定模式和传统。这也可从... 南通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过渡地带文化的显著特征。其特点可用八个字概括:襟江负海,南风北韵。“襟江负海”指南通人特定的生存环境亦即南通历史文化的分布空间,“南风北韵”则是南通历史文化的特定模式和传统。这也可从地域文化内涵的三个主要方面——宗教、语言(方言)、文化心理得到印证。南通文化最早是由盐文化演变而来的,盐文化是南通历史文化的最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南通 原始宗教 方言 文化心理 盐文化
下载PDF
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毓任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0-91,共2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传统性较强的基础课程,重新考量其课程性质、任务及课程设制,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和方法,应是课程改革探索的首要任务。在教学理念方面,应确立高远的教学目的,反对知识工具化;立足文学本体, 扩大课...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传统性较强的基础课程,重新考量其课程性质、任务及课程设制,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和方法,应是课程改革探索的首要任务。在教学理念方面,应确立高远的教学目的,反对知识工具化;立足文学本体, 扩大课程的文化内涵;培养研究意识,引导学术门径。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要注重原典教学,以‘史’为纲,以‘选’为本;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知识能力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教学目的 教学资源 高校 中文专业
下载PDF
试说庄子阴阳宇宙观的起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毓任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9-12,共4页
“阴阳”在庄子宇宙图式中是与“道”二而一的概念。但庄子的阴阳观念从何而来 ,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从道家和南方原始宗教的关系考察 ,庄子的阴阳观念主要起源于南方的“” ,同时 ,与当时具有严重巫术意味的天文观测“望气”有关。
关键词 庄子 宇宙观 道家 原始宗教 阴阳观念 宇宙图式 巫术 意味 起源 南方
下载PDF
意境的审美特质和民族品格
9
作者 黄毓任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2,共5页
意境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是情与景、意与境、主观情致与客观自然的交融统一。重视情景交融、意境统一,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传统。作为意境理论的标识和核心,情景交融集中体现了艺术意境的审美特质,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艺术家孜孜以求... 意境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是情与景、意与境、主观情致与客观自然的交融统一。重视情景交融、意境统一,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传统。作为意境理论的标识和核心,情景交融集中体现了艺术意境的审美特质,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审美理想的境界。它的深层结构中凝聚和积淀着我们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模式,即“天人合一”观念。因而,情景交融不只是意境的一般特征,也不只是一般的“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它深刻地揭示了意境的民族心理内涵,是中国艺术最重要的民族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情景交融 审美特质 天人合一 民族心理
下载PDF
中国艺术的宇宙精神
10
作者 黄毓任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3-125,共3页
中国艺术意境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中华民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或“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庄子的“天人合一”观具有真正的美学性质。它不仅把中国艺术家引向无限广阔的山水自然 ,使他们从中汲取永不枯竭的生命饮料,而且为中国古典... 中国艺术意境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中华民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或“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庄子的“天人合一”观具有真正的美学性质。它不仅把中国艺术家引向无限广阔的山水自然 ,使他们从中汲取永不枯竭的生命饮料,而且为中国古典艺术形成整体的、时空自由的意境特点确定了审美心理原则。受庄子(包括禅宗)美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艺术总体趋向于一种宝贵的纯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宇宙精神 庄子 天人合一 意境
下载PDF
中国古典艺术意境的宇宙精神——庄子“天人合一”观的美学性质及其影响
11
作者 黄毓任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89-91,共3页
中国艺术意境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中华民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庄子的“天人合一”观具有真正的美学性质。它不仅把中国艺术家引向无限广阔的山水自然,使他们从中汲取永不枯竭的生命饮料,而且为中国古典艺... 中国艺术意境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中华民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庄子的“天人合一”观具有真正的美学性质。它不仅把中国艺术家引向无限广阔的山水自然,使他们从中汲取永不枯竭的生命饮料,而且为中国古典艺术形成整体的、时空自由的意境特点确定了审美心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艺术 宇宙精神 庄子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孔、庄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毓任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86-90,共5页
孔、庄的音乐美学思想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旨趣。孔子的“乐”,是尚有原始歌舞的痕迹并被赋予新的文化阐释的“人籁’。庄子的“乐”,是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或“天乐”。以审美为本源,复以审美为归宿,是庄子音乐美学与孔子视音... 孔、庄的音乐美学思想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旨趣。孔子的“乐”,是尚有原始歌舞的痕迹并被赋予新的文化阐释的“人籁’。庄子的“乐”,是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或“天乐”。以审美为本源,复以审美为归宿,是庄子音乐美学与孔子视音乐为教化途径迥然异趣之所在。理性精神与浪漫情怀,是孔、庄音乐美学思想的又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思想 《庄子·齐物论》 孔子 理性精神 “乐” 浪漫情怀 理性主义 音乐形式 文化阐释 天籁
下载PDF
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渊源及其音乐本体论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毓任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8-32,共5页
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是儒道两家。二者侧重不同,旨趣迥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继承了道家的研究方向,并沿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道家———庄子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与深化;嵇康的音乐本体论是在对儒家的音乐表... 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是儒道两家。二者侧重不同,旨趣迥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继承了道家的研究方向,并沿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道家———庄子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与深化;嵇康的音乐本体论是在对儒家的音乐表现情感的批判中,在魏晋玄学的哲学基础上构建而成的。他以“和”论乐。嵇康的“和”与道家的“道”、玄学家的“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音乐美学 渊源 本体论
下载PDF
中国古典艺术的关切意识
14
作者 黄毓任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42-46,共5页
马克思曾把古希腊人比作“正常的儿童”,并说还有“粗野的儿童”和“早熟的儿童”。古代中国人属早熟型。希腊的“儿童”时代是自由民主、天真烂漫的。而中国的“儿童”时代则是在战火纷飞、血流漂杵的灾难岁月中度过的。罗泌《路史》云... 马克思曾把古希腊人比作“正常的儿童”,并说还有“粗野的儿童”和“早熟的儿童”。古代中国人属早熟型。希腊的“儿童”时代是自由民主、天真烂漫的。而中国的“儿童”时代则是在战火纷飞、血流漂杵的灾难岁月中度过的。罗泌《路史》云:“自剥林木而来,何日而无战?”殷虚卜辞、《周易》中贞卜征伐、战争事项的文字之多,足资证明。因而,从这种氛围里生长起来的中华儿女,极早就在她的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艺术 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 儿童 中国艺术 王国维 早熟 宗教性 悲剧精神 实用理性
下载PDF
试用庄禅思想解读《红楼梦》
15
作者 黄毓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224,共3页
作为叙写人生幻灭的小说《红楼梦》,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难以摆脱的庄禅情结有着天然的关系。小说 在楔子故事里就以之为提引,在同类人物中设置隐喻,宝玉的人生则贯串着挫折时的庄禅意识。因此用庄禅思想 解读《红楼梦》,是认识《红... 作为叙写人生幻灭的小说《红楼梦》,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难以摆脱的庄禅情结有着天然的关系。小说 在楔子故事里就以之为提引,在同类人物中设置隐喻,宝玉的人生则贯串着挫折时的庄禅意识。因此用庄禅思想 解读《红楼梦》,是认识《红楼梦》题旨的又一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禅思想 红楼梦 解读
原文传递
光辉的业绩 不朽的丰碑——读《跟随周副主席十一年》
16
作者 黄毓任 张荣生 严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4期12-15,共4页
歌翻柳浪,舞引东风。取得了粉碎“四人帮”斗争伟大胜利的中国人民,迎来了七十年代又一个战斗的春天。当我们满怀豪情展望未来,心头充满胜利喜悦和坚定信念的时候,怎能忘记,一九七六年的一月八日,那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的日子!
关键词 副主席 粉碎“四人帮” 业绩 中国人民 七十年代 周总理
下载PDF
朱德委员长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17
作者 严清 张荣生 黄毓任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2期27-31,共5页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朱德委员长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缅怀敬爱的朱德同志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建树的丰功伟绩,好象又一次看到他老人家高大的身影,威严而又慈祥的面容,仿佛听到他老人家亲切的教诲……。他那坚...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朱德委员长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缅怀敬爱的朱德同志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建树的丰功伟绩,好象又一次看到他老人家高大的身影,威严而又慈祥的面容,仿佛听到他老人家亲切的教诲……。他那坚定的革命意志,高尚的革命品德,深深地激励着我们在革命的长征路上,紧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奋勇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 毛主席 战士 八路军总部 中国人民 部队 革命根据地 长征 红军 南泥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