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于肱骨干骨折治疗的医学植入物及外固定支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沛彦 安智全 曾炳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155,共4页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肱骨干骨折的植入物及外固定架治疗的特征及优缺点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1/2006-12有关肱骨干骨折治疗方面的文献,检索词“humeralshaftfractures,internalfixation,externalfixation...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肱骨干骨折的植入物及外固定架治疗的特征及优缺点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1/2006-12有关肱骨干骨折治疗方面的文献,检索词“humeralshaftfractures,internalfixation,externalfix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6-12有关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肱骨干骨折,内固定,外固定”,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肱骨干骨折治疗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肱骨干骨折。②内固定及外固定治疗。排除标准:①肱骨近端骨折。②肱骨远端骨折。③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2篇关于肱骨干骨折治疗的文献,纳入3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目前对于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植入物及外固定架手术已基本趋于成熟,且各种方法均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随着骨折内固定技术的进步,大多数骨折都可手术治疗。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作为新的骨折内固定理念将在肱骨干的骨折治疗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治疗采用微创的前置钢板内固定是今后临床骨科医生努力的方向。外固定支架手术由于操作较方便,无需手术拆除固定物,且价格较钢板及交锁髓内钉便宜,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仍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下载PDF
上海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沛彦 顾军 +3 位作者 耿雷 王军 庞宇峰 王明海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3期562-564,共3页
目的分析上海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16例与462例健康者对照,应用logistic归分析,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结果腰椎发育异常(OR=6.626)、固定工作体位(OR=4.154)、劳动性质(O... 目的分析上海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16例与462例健康者对照,应用logistic归分析,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结果腰椎发育异常(OR=6.626)、固定工作体位(OR=4.154)、劳动性质(OR=0.460)、腰部外伤史(OR=3.010)、家族史(OR=2.838)、睡床垫硬度(OR=0.607)、体重BMI指数(OR=0.164)、弯腰频度(OR=2.303)、腰椎负荷分级(OR=5.033)等9种因素与腰椎间盘突出密切相关。由此获得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方程:logic(P)=1.891X5+1.424X6-0.777X7+1.102X11+1.043X12-0.500X13-1.810X14+.834X16+1.616X17-2.19。结论腰椎发育异常、固定工作体位、腰部外伤史、家族史、经常弯腰和较重的腰椎负荷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避免重体力劳动、睡硬床、减肥为腰椎间盘突出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伴桡神经麻痹的肱骨干中下段骨折 被引量:13
3
作者 安智全 曾炳芳 +1 位作者 何小健 黄沛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用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ing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治疗伴桡神经麻痹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4月-2006年10月,收治10例伴桡神经麻痹的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8岁。开放... 目的探讨用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ing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治疗伴桡神经麻痹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4月-2006年10月,收治10例伴桡神经麻痹的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8岁。开放骨折2例,其中GustiloⅡ型和Ⅲ型各1例。根据AO/ASIF分型,B1型4例,B3型2例,A2、A3、B2和C3型各1例。经上臂前侧远、近端小切口植入厚4.5mm动力加压钢板,置于肱骨前方。于骨折部位另作外侧小切口,探查桡神经后复位骨折,螺钉固定。记录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桡神经功能恢复时间、肩关节和肘关节屈伸范围。采用UCLA肩关节和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10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获随访9~36个月,平均15.7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于12~16周愈合,平均13.6周。9例桡神经功能术后12~36周完全恢复,平均17.8周;1例尚在恢复中。肩关节外展150~170°,平均165°;肘关节活动范围130~140°,平均135.5°。根据UCLA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优9例,良1例;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10例患者肘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采用MIPO技术治疗伴桡神经麻痹的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桡神经麻痹 钢板内固定 微创技术
下载PDF
腰椎极外侧微创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耿雷 顾军 +2 位作者 黄沛彦 吴俊国 王明海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明确国人腰椎侧方解剖层次以及重要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评价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XLIF)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具新鲜尸体标本和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取侧卧位( XLIF体位),在C臂机透视下模拟XLIF手术入路,将... 目的:明确国人腰椎侧方解剖层次以及重要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评价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XLIF)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具新鲜尸体标本和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取侧卧位( XLIF体位),在C臂机透视下模拟XLIF手术入路,将克氏针打入L2-5椎间盘中央,沿克氏针方向逐层解剖。测量腰椎侧面正中线腰神经与腰椎前缘交感干之间的距离、腰椎侧面正中线相邻腰节段血管之间的距离以及腰椎各椎体中线位置前后缘距离。结果 XLIF的手术入路相对安全,入路周围未见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在腰椎侧方,腰节段血管、交感干和腰神经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范围”,其大小约为29 mm ×30 mm;交感干至腰神经的垂直距离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椎体侧面相邻节段血管的距离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侧面XLIF微创手术操作的安全范围:L2-3:27 mm ×30 mm (修正值0.72 mm ×0.65 mm),L3-4:30 mm ×32 mm(修正值0.76 mm ×0.71 mm),L4-5:29 mm ×32 mm(修正值0.76 mm ×0.69 mm)。结论在XLIF入路周围,腰椎侧方“安全范围”较大,在该范围内进行XLIF手术操作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 尸体解剖 腰大肌
下载PDF
合并AECOPD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PCT、CRP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沛彦 顾军 +4 位作者 吴俊国 何军 童文卿 何益群 王明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检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7例合并AECOPD的髋关节置换患者,在入院第1、3、5、7及9天抽取静脉血... 目的探讨检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7例合并AECOPD的髋关节置换患者,在入院第1、3、5、7及9天抽取静脉血,动态地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CRP及PCT水平,并对结果取对数(LN)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同时根据是否合并肺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的亚组分析。结果患者LN(PCT)的值与天数(day)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得到回归方程:LN(PCT)=1.97-0.42day。同时LN(CRP)的值与天数(day)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得到回归方程:LN(CRP)=4.93-0.28day。方程代入正常值可知,患者PCT恢复至正常值较CRP恢复至正常值早3.84 d。同时对是否合并肺炎进行亚组分析,统计得出LN(PCT)及LN(CRP)的数值分别与天数(day)及合并肺炎与否(pneu)两个变量相关(P<0.05)。PCT的方程为:LN(PCT)=1.80-0.42day+0.34pneu,CRP的方程为:LN(CRP)=4.79-0.28day+0.26pneu。将正常值带入方程可知合并肺炎组(A组)比不合并肺炎组(B组)患者PCT指标恢复到正常值早0.810 d,CRP指标恢复到正常值早0.928 d。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前,合并肺炎的AECOPD患者,血清PCT、CRP恢复时间更长。同时,血清PCT在AECOPD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较CRP更为灵敏,动态监测PCT能有助于更早的明确感染控制情况,尽早的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降钙素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报告 被引量:21
6
作者 黄沛彦 董有海 +1 位作者 顾军 程根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710-7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取8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经肩峰下2cm做-4cm左右横形切口,沿肌纤维走向分层分离肌肉,并经皮沿肌下隧道贴于骨面顺行插入锁定解剖钢板,两端分别用数...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取8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经肩峰下2cm做-4cm左右横形切口,沿肌纤维走向分层分离肌肉,并经皮沿肌下隧道贴于骨面顺行插入锁定解剖钢板,两端分别用数枚螺钉固定,测定腋神经与肩关节骨性标志间、钢板外侧缘的距离。临床上自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47~86岁,平均67.4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肩、肘关节活动范围。结果腋神经于肱骨后外侧横过肱骨处至肩峰、肱骨头及肱骨解剖颈下缘的垂直距离平均分别为(69.09±6.07)、(55.54±4.64)及(16.23±2.91)mm。1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6±36)min,术中失血量为(82±3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2)d。患者术后获8~16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优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腋神经损伤。全部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3周(14~36周)。结论采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其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解剖
原文传递
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沛彦 安智全 +5 位作者 王明海 顾军 吴俊国 何军 耿雷 曾炳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12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骨盆重建接骨板加骶髂关节星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4例髋臼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 目的探讨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12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骨盆重建接骨板加骶髂关节星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4例髋臼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复位评分标准评定。骶髂关节分离复位评定采用PACS系统分别对术前及术后的CT横断面及矢状面骶髂关节间隙最宽处进行测量。髋关节功能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术前CT横断面骶髂关节间隙为(11.86±3.43)mm,术后为(4.05±0.76)mm,手术前后差值为(7.58±2.87)mm;术前CT矢状面骶髂关节间隙为(16.29±3.84)mm,术后为(4.27±0.95)mm,手术前后差值为(11.83±3.19)mm;结果显示术后髋臼及骶髂关节脱位复位良好。24例均获得随访7~30个月,平均12.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8个月。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优13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髋关节功能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75.0%。结论前侧髂腹股沟入路骨盆重建接骨板加骶髂关节星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安全、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疗效肯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骶髂关节脱位 前路 切开复位 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连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沛彦 安智全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90-591,共2页
骨不连是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5%~30%,治疗比较棘手。比较一致的治疗意见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骨,但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固定骨折存在争议。回顾2002年10月~2005年10月间分别采用钢板或髓内钉固定治疗... 骨不连是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5%~30%,治疗比较棘手。比较一致的治疗意见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骨,但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固定骨折存在争议。回顾2002年10月~2005年10月间分别采用钢板或髓内钉固定治疗的38例肱骨中、下段骨不连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治疗 交锁髓内钉 骨不连 肱骨 下段 钢板 骨折术后 切开复位
原文传递
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解剖及初步临床报告 被引量:55
9
作者 安智全 曾炳芳 +2 位作者 王烨明 张驰 黄沛彦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8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经上臂近段前侧肱二头肌和三角肌间隙以及远端肘横纹近侧肱二头肌外侧缘的皮肤小切口,插入窄4.5 mm动力加压钢板置于肱骨干前侧,肱肌深面,两端分别用2枚螺钉固定,测定前... 目的探讨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8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经上臂近段前侧肱二头肌和三角肌间隙以及远端肘横纹近侧肱二头肌外侧缘的皮肤小切口,插入窄4.5 mm动力加压钢板置于肱骨干前侧,肱肌深面,两端分别用2枚螺钉固定,测定前臂旋后位桡神经在穿出外侧肌间隔以及冠状窝上缘水平与钢板外侧缘的距离。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前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16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肩、肘关节活动范围。结果经上臂小切口将钢板固定于肱骨干前侧后,钢板的近端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肌皮神经外侧。钢板大部分位于肱肌深面。前臂旋后位,桡神经在穿经外侧肌间隔和冠状窝上缘水平与钢板外侧缘之间的距离平均分别为16.5 mm(10.3~21.3 mm)和5.4 mm(3.7~7.7 mm)。钢板与桡神经之间间隔有肱肌肌腹。1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0 min(90~150 min),术中失血量为50~2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 d(3~5 d)。没有发生医源性桡神经麻痹的病例。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7~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4周(12~32周)。肘关节屈曲135°~145°,伸直0°~5°,肩关节外展90°,上举150°~170°。结论采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肱骨干 钢板骨固定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I.T.S.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俊国 柴益民 +7 位作者 董有海 顾文奇 黄汉伟 姜海莹 陈谏 陈旭君 钱光 黄沛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总结I.T.S.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18例跟骨关节内闭合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5~64岁,平均46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9例,Ⅳ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平... 目的总结I.T.S.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18例跟骨关节内闭合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5~64岁,平均46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9例,Ⅳ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平均6 d。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行经外侧L形扩大切口切开复位I.T.S.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效、腓骨肌腱激惹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1个月X线片示距下关节炎,伴轻度疼痛,给予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B hler角从术前(12.9±3.2)°增加至(33.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8,P=0.00);Gissane角从术前(83.6±6.4)°增加至(119.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P=0.00);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为(80.3±7.9)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3±1.2)分。结论采用I.T.S.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骨折端的稳定固定,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I T S 锁定钢板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