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隆起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润全 黄植强 +4 位作者 谢克亮 杨育如 戚艮有 夏羿 梁善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820-2822,共3页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MPS)联合放大内镜(ME)、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消化道隆起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应用普通内镜对发现的消化道隆起病变观察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形态。再应用ME加NBI方法对发现的消化道隆起病...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MPS)联合放大内镜(ME)、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消化道隆起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应用普通内镜对发现的消化道隆起病变观察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形态。再应用ME加NBI方法对发现的消化道隆起病变进行病变表层观察、如为胃肠道病变进行黏膜腺管开口(Pit)类型观察分类,再观察表面微血管形态(CP)分型;如为食管病变,可观察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环(IPCL)形态并进行分型,之后应用水浸泡法、接触法和体位变换法用微探头超声内镜对上述检查后发现的隆起病变再进行超声扫描。最后对隆起病变进行选择活检或内镜下切除(摘除)病变,或择期手术切除病变作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上述结果与之作对照。结果 (1)应用上述3种内镜技术联合检查上下消化道206例患者中发现271个隆起病变,有病理结果者246个病变。上消化道隆起病变110例,下消化道隆起病变96例。其中病变位于食管贲门43例,胃47例,十二指肠20例,回肠末段5例,结肠50例,直肠肛管41例。上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的有246个病变,总病变诊断准确检出率98.4%(246/250)。结论 NBI结合ME技术能对消化道隆起病灶表面Pit和微血管形态(CP、IPCL)显示清晰,可判断隆起病变的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再联合MPS更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与结构,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对进一步治疗具有明确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探头超声内镜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下载PDF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操作的意外情况及并发症处理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润全 黄植强 +2 位作者 杨育如 戚艮有 夏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操作意外情况及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教训,以期提高成功率,减轻减少并发症。方法对PEG操作及术后护理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部分病例操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穿刺针划伤胃黏膜出血、外套管鞘胃... 目的总结分析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操作意外情况及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教训,以期提高成功率,减轻减少并发症。方法对PEG操作及术后护理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部分病例操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穿刺针划伤胃黏膜出血、外套管鞘胃内折曲、牵引导丝拉断及肥胖患者透光定位困难等术中意外情况及术后造瘘口感染、胃壁压迫缺血性坏死溃疡瘘道形成等并发症,作对应处理。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PEG操作,手术成功率100%,没有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导致PEG操作失败。操作术中异常情况及时得到合理处理,术后并发症亦得到妥善合理处理,恢复良好。结论 PEG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临床营养新方法,可作为长期非经口营养供给的首选方法,其操作及护理虽然有一些难度,但均能成功完成,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胃镜 胃造瘘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自残性吞服上消化道异物内镜的诊治(附36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润全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1期58-59,共2页
目的 :探讨自残性吞服上消化道异物经内镜取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Olympus胃镜及相关取异物器械对各类异物进行钳套取出术。分析 36例内镜治疗效果。结果 :上消化道异物经内镜成功取出 2 8例 ,占77.8% ;经内镜和内科保守通便联合治... 目的 :探讨自残性吞服上消化道异物经内镜取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Olympus胃镜及相关取异物器械对各类异物进行钳套取出术。分析 36例内镜治疗效果。结果 :上消化道异物经内镜成功取出 2 8例 ,占77.8% ;经内镜和内科保守通便联合治疗排净取出 2例 ,占 5 .5 % ;经内镜取出失败转外科手术 6例 ,占16 .7%。除有轻度粘膜撕裂伤外 ,无其他损伤和并发症。结论 :自残性吞服上消化道异物经内镜取出来是首选治疗方法 ,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不但小异物有极高的成功率 ,巨大异物、长尖异物亦有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残性吞服 上消化道异物 内镜取出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诊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大出血126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润全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99-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止血治疗效果。方法:对12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胃镜常规检查后,立即进行胃镜下止血治疗,按不同病因、病变部位,使用喷药、粘膜下注射、套扎、血管栓塞、硬化剂治疗不同止血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止血治疗效果。方法:对12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胃镜常规检查后,立即进行胃镜下止血治疗,按不同病因、病变部位,使用喷药、粘膜下注射、套扎、血管栓塞、硬化剂治疗不同止血治疗方法。结果:采用局部喷药45例,粘膜下注射及电灼电凝30例均止血,血管出血行注射止血26例,出血停止,其中2例5~7天后再次临床少量出血,用药物加强治疗后出血停止。食管胃静脉曲张25例行套扎、DTH栓塞及硬化剂治疗,出血停止24例。本组总有效止血率99.2%(125/126)。结论:急诊胃镜是检查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及止血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出血灶检出率高,止血治疗快速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胃镜 上消化道大出血 止血治疗
下载PDF
十二指肠降段穿透性溃疡内镜检查术致广泛腹膜后气肿1例
5
作者 黄润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477-477,共1页
患者男,22岁,因无明显诱因上腹疼痛半个月,加重伴呕吐胃内容物2 d,前来我院诊治.2年前曾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作"穿孔修补术",术后不规则服药治疗.体查:神清,检查合作,痛苦面容,上中腹腹中线见一长12 cm手术瘢痕... 患者男,22岁,因无明显诱因上腹疼痛半个月,加重伴呕吐胃内容物2 d,前来我院诊治.2年前曾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作"穿孔修补术",术后不规则服药治疗.体查:神清,检查合作,痛苦面容,上中腹腹中线见一长12 cm手术瘢痕,右上腹压痛明显,上腹肌稍紧张,无反跳痛,其余未见异常.胸腹联合X光透视及照片未见异常.常规准备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见球后降段右后壁有一洞状凹陷约0.6 cm×0.8 cm大小,深约1.0 cm,洞状凹陷底部及四周壁均粘满污浊糜烂食物残渣,无出血及凝血块,周围黏膜无明显红肿,其他上消化道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内镜诊断:降段穿透性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降段穿透性溃疡 内镜检查术 广泛腹膜后气肿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自残性吞服消化道异物34例分析
6
作者 黄润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793-793,共1页
关键词 自残性吞服消化道异物 X线检查 胃镜取异物术
下载PDF
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骆训武 陈韬 +2 位作者 吴浪廷 蔡跃芳 黄润全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索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钠)30mgtid;对照组给予易善复4... 目的探索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钠)30mgtid;对照组给予易善复456mgtid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比39.2%,86.3%比30.2%,P<0.05。结论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总胆红素 乙型肝炎
下载PDF
马苋菜对家兔血脂和血流变学的影响
8
作者 杜果仙 黄润全 聂玉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43-44,共2页
本文报告了野生马苋菜对家兔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影响。每只家兔每日饲喂野生马苋菜 9g ,实验 8周。结果表明 :野生马苋菜明显降低血清TC... 本文报告了野生马苋菜对家兔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影响。每只家兔每日饲喂野生马苋菜 9g ,实验 8周。结果表明 :野生马苋菜明显降低血清TC、TG及LDL -C ,升高血清HDL -C ,而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变形力作用也显著(p 0 0 5 )。说明野生马苋菜具有良好的预防和降低血脂及改善血液流变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苋菜 血脂 血液流变性
下载PDF
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低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
9
作者 骆训武 陈韬 +2 位作者 吴浪廷 蔡跃芳 黄润全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6年第5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探索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低胆红素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低胆红素血症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钠)30mg tid;对照组给予易善复456mg ti... 目的 探索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低胆红素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低胆红素血症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钠)30mg tid;对照组给予易善复456mg tid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比39.2%,86.3%比30.2%,P<0.1.结论 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低胆红素血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总胆红素 乙型肝炎
下载PDF
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实施经皮气管切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清亮 姜万富 +3 位作者 黄润全 吴陆敬 吴建 江勇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23-2425,共3页
目的:使用拥有专利技术的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实施经皮气管切开,论证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牛角型扩张器和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对54例患者行经皮气管扩张造口(牛角型扩张器26例,新型扩张器28例),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观察扩张、造口... 目的:使用拥有专利技术的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实施经皮气管切开,论证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牛角型扩张器和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对54例患者行经皮气管扩张造口(牛角型扩张器26例,新型扩张器28例),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观察扩张、造口、置管等全过程。结果:28例使用新型扩张器手术均成功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手术时间(2.3±0.2)min,出血(2.0±0.3)mL,与牛角型扩张器[手术时间(4.2±0.5)min,出血(3.5±0.4)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使用新型扩张器手术均未出现气胸、大出血、气管食管瘘、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能顺利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手术快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 牛角型扩张器
下载PDF
消化道病变应用小探头超声内镜的操作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植强 黄润全 +2 位作者 戚艮有 杨育如 夏羿 《当代医学》 2013年第7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EMPS)在消化道病变内镜诊断检查中的操作过程,提高EMPS检查的可靠性、准确性、成功率。方法在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发现适用EMPS检查的病变(如息肉、肿瘤、外压病变等隆起病变,以及狭窄、溃疡等病变),使用EMPS经...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EMPS)在消化道病变内镜诊断检查中的操作过程,提高EMPS检查的可靠性、准确性、成功率。方法在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发现适用EMPS检查的病变(如息肉、肿瘤、外压病变等隆起病变,以及狭窄、溃疡等病变),使用EMPS经活检通道插入胃肠道内对发现的病变采用直接接触法、浸泡法、外套水囊法进行扫描,记录典型病变图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应用EMPS对消化道病变530例进行检查,成功准确获得典型病变EMPS图像502例,满意成功检出率94.7%,未能成功扫描获得病变图像的病例的影响因素为病变部位特殊,如胃肠镜检查的盲区病变,胃肠蠕动频快,不易扫描抓取图像;以及EMPS未能理想摆放靠近病变处;以及操作EMPS医师的熟练程度。结论 EMPS在消化道病变中检查成功率很高,对诊断、鉴别病变的应用价值很大,通过提高EMPS操作医师的操作技能,检查成功率还会进一步提高,EMPS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探头超声内镜 消化道病变 应用操作 经验
下载PDF
维生素E和硒调控PSE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素珍 苗耀先 黄润全 《肉品卫生》 2001年第3期7-9,共3页
PSE猪肉是一种劣质肉。利用V_E 、硒的抗氧化作用,在猪日粮中添加能有效地降低脂类氧化。试验方法:断奶仔猪分为3组,每组12只,I、Ⅱ组给予应激因子,I组日粮中添加V_E10mg/kg~200mg/kg,Se0.2mg~0.5mg/kg,Ⅱ组未添加,Ⅲ组为对照组。试验... PSE猪肉是一种劣质肉。利用V_E 、硒的抗氧化作用,在猪日粮中添加能有效地降低脂类氧化。试验方法:断奶仔猪分为3组,每组12只,I、Ⅱ组给予应激因子,I组日粮中添加V_E10mg/kg~200mg/kg,Se0.2mg~0.5mg/kg,Ⅱ组未添加,Ⅲ组为对照组。试验期126天。结果表明:添加组(Ⅰ组)GSH-Px和SOD活性显著提高,而MDA含量明显下降,其次是对照组,未添加组(Ⅱ组)MDA含量明显升高,GSH-Px和SOD活性明显下降,说明V_E、Se对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同时使pH提高,系水力增强,肉色稳定,增强了抗氧化,抗应激及机体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 猪肉 维生素E 调控 肉品脂质氧化 饲养 饲料
下载PDF
鲜肉保鲜技术的动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丽英 苗耀先 黄润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56-358,共3页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鲜肉保鲜的研究的报道很多,出现了多种肉类保鲜技术,有低温保藏、真空包装、气调包装、脱氧剂、辐射、鲜肉有机酸及其盐的处理,乳酸菌和抑菌物质进行保鲜、超高压技术或上述方法的配合使用。
关键词 鲜肉 保鲜技术 低温贮藏 有机酸盐 乳酸苗 辐射贮藏 真空包装
下载PDF
嫩化低温鲜辣肠加工工艺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素珍 黄润全 +1 位作者 苗耀先 陈汉中 《农牧产品开发》 2000年第4期8-9,共2页
本文采用胰酶粗提液制备成肉类嫩化剂,对猪肋腹肉嫩化处理制作低温肠的工艺进行了探讨,研制出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鲜辣肠。
关键词 嫩化剂 肋腹肉 鲜辣肠 加工工艺
下载PDF
现代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丽英 黄润全 苗耀先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67-369,共3页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放射免疫测定、放射测量法、生物发光与化学发光法、免疫传感器、荧光免疫测定。
关键词 食品检验 免疫技术 电源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胃镜取石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肝外胆管反复复发结石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润全 黄植强 +1 位作者 杨育如 戚艮有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32-532,共1页
患者女,45岁。12年前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9年前因胆总管多发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6年前开始反复出现腹痛发热,由于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前后在多家医院接受内科保守治... 患者女,45岁。12年前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9年前因胆总管多发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6年前开始反复出现腹痛发热,由于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前后在多家医院接受内科保守治疗,未行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病情虽有缓解,但患者生活质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保守治疗 胆肠吻合术后 复发结石 肝外胆管 反复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胃镜
原文传递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多源癌变一例
17
作者 黄润全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5期322-322,共1页
患者女,30岁,反复黏液便,间有血丝近10年,加重伴里急后重、脓血便2个月就诊,此前未正规检查治疗。家族中母亲因“结肠息肉病并癌变”于手术后4年死亡。入院后行肠镜检查:见直肠至回盲部全结、直肠遍布直径0.2-0.4cm大小息肉,呈... 患者女,30岁,反复黏液便,间有血丝近10年,加重伴里急后重、脓血便2个月就诊,此前未正规检查治疗。家族中母亲因“结肠息肉病并癌变”于手术后4年死亡。入院后行肠镜检查:见直肠至回盲部全结、直肠遍布直径0.2-0.4cm大小息肉,呈球状、半球状、丘状散在,孤立或堆集相连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等远端结、直肠明显。息肉表面呈光滑、粗糙分叶状或溃疡糜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性腺瘤性息肉病 癌变 肠镜检查 结肠息肉病 乙状结肠 脓血便 直肠 30岁 手术后
原文传递
内镜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跃芳 黄维军 +1 位作者 曾小英 黄润全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682-683,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靛胭脂-美蓝(IC-MB)双重染色法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内镜检查时对病变部位喷洒0.4%IC30-40ml及0.5%美蓝MB20ml,可疑病灶处活检4-6块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54例患者行IC-MB双重染色后,发现早期胃癌12例,不典型... 目的 探讨内镜靛胭脂-美蓝(IC-MB)双重染色法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内镜检查时对病变部位喷洒0.4%IC30-40ml及0.5%美蓝MB20ml,可疑病灶处活检4-6块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54例患者行IC-MB双重染色后,发现早期胃癌12例,不典型增生19例,慢性炎症1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6全然不顾。31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出现分界区27你,其余23例出现分界区3全然不顾,染色分界区的早期胃癌,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分界区(P〈0.05)。结论 IC-MB双重染色法可清晰地勾画出病变胃黏膜皱壁的轮廓,显示微小病壮,提高了早期胃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方法 染色与标记 胃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腹腔低渗高温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肠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骆训武 蔡跃芳 +2 位作者 吴浪廷 黄润全 陈韬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侵及浆膜或浆膜外的胃肠道癌根治术后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局部复发与它处转移。本临床研究探讨术后腹腔内低渗、高温灌注化疗在防治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作用。方法对我院5年期间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肠道癌患者317例分为2组,1组行... 目的侵及浆膜或浆膜外的胃肠道癌根治术后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局部复发与它处转移。本临床研究探讨术后腹腔内低渗、高温灌注化疗在防治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作用。方法对我院5年期间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肠道癌患者317例分为2组,1组行术后腹腔低渗高温灌注化疗,另1组行术后单纯静脉化疗,对其临床效果与预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腹腔组1、3、5年存活率为92%、72%、58%,对照组为81%、57%、38%,5年存活率比较P<0·01。结论腹腔化疗组因其综合应用了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液体对腹腔机械灌洗作用,通过清除和杀灭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病灶,有效防治了术后复发和肝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癌 腹腔灌注疗法 高温低渗液化疗
原文传递
一种改良经皮气管扩张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清亮 姜万富 +2 位作者 黄润全 吴建 江勇豪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论证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传统和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对35例杂交犬在纤支镜监视下行经皮气管扩张造口(传统扩张器10例,新型扩张器25例),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观察扩张、造口、置管等全过程.结果 25例新型... 目的 论证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传统和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对35例杂交犬在纤支镜监视下行经皮气管扩张造口(传统扩张器10例,新型扩张器25例),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观察扩张、造口、置管等全过程.结果 25例新型经皮气管扩张器均成功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手术时间(3.0±0.7)min[传统(3.7±0.8) min,P<0.05],出血(2.0±0.6)ml[传统(3.2±0.5)ml,P<0.05],未出现气胸、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新型经皮扩张器能顺利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手术快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