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昼夜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1
作者 竹万宽 王志超 +1 位作者 黄润霞 许宇星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以雷州半岛地区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5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连续测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估算提供数据... 以雷州半岛地区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5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连续测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估算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为双峰趋势,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在4:00和16:00取得,分别为3.95μmol·m^(-2)·s^(-1)和3.29μmol·m^(-2)·s^(-1),日均值为3.61μmol·m^(-2)·s^(-1)。从昼夜变化来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从月变化来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日碳排放量为2.59~4.56 g·m^(-2)。可见,对人工林土壤碳排放进行估算时应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因子对土壤呼吸影响的方向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土壤呼吸 昼夜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2
作者 朱志洪 王晖 +4 位作者 汪继斌 李爱博 黄润霞 周本智 王懿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9,共11页
基于1995—2019年6期多源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对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以及生境质量服务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和相关分析来探究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9年千岛湖流域产水... 基于1995—2019年6期多源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对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以及生境质量服务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和相关分析来探究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9年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碳储量和生境质量缓慢增加;除产水服务外,其他3项服务的高值区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产水服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部和中部湖泊沿岸区域。综合来看,非热点区面积占比最高,Ⅳ类热点区面积占比最低,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主要分布在中高地形梯度区,非热点区和单一服务供给分布在低梯度区;在千岛湖流域,协同关系是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主导关系,其中产水量和碳储量为权衡关系,产水量和生境质量以及产水量和土壤保持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在不同年份表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高程是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权衡协同关系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权衡协同 千岛湖流域 热点分析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桉树人工林单木生物量预估模型
3
作者 宋杰 赵俊 +3 位作者 何普林 成雅君 黄润霞 竹万宽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基础。通过标准木法实测雷州半岛地区90株桉树单株生物量数据,随机划分60个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30个样本数据作为验证集。以林龄、树高和胸径为自变量,单木生物量为因变量,使用岭回归模型、异速生长模...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基础。通过标准木法实测雷州半岛地区90株桉树单株生物量数据,随机划分60个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30个样本数据作为验证集。以林龄、树高和胸径为自变量,单木生物量为因变量,使用岭回归模型、异速生长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R~2、RMSE和MAE无论在训练集还是验证集均高于岭回归模型和异速生长模型。由随机森林模型的因子重要值可知,胸径是影响单木生物量的主要因子。引入林龄因子后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以提高单木生物量的预测精度,为碳汇计量提供基础数据和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单木生物量 岭回归模型 异速生长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
下载PDF
不同更新方式对雷州半岛尾细桉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赵俊 宋杰 +4 位作者 何普林 曹昊阳 刘宇升 黄润霞 王志超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准确认识更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进而为不同培育目标桉树更新方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文章以相同林龄梯度的尾细桉植苗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更新方式对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萌... 为准确认识更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进而为不同培育目标桉树更新方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文章以相同林龄梯度的尾细桉植苗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更新方式对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林前期胸径和树高显著大于植苗林,但增长速率的下降幅度大于植苗林,胸径在5年生时以及树高在7年生时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已无显著差异。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尾细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随林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树干和树根上。两种更新方式下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大呈极显著的线性增加,但增长速率表现为萌芽林小于植苗林。萌芽林各器官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植苗林的优势平均可维持到5年生,之后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各器官生物量基本无差异,但从增长速率的趋势来看,植苗更新在生长后期的生长潜力要高于萌芽更新。因此,在桉树栽培实践中,可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更新方式以获得最大的效益,以培育短轮伐期为主的尾细桉人工林利用萌芽更新的方式造林;而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的尾细桉人工林可利用植苗更新的方式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细桉 更新方式 生长特征 生物量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尾细桉生物量预测评价
5
作者 蔡华杰 何普林 +2 位作者 赵俊 宋杰 黄润霞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分析不同林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构建并筛选最优生长模型,为有效估算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提供参考。以广东湛江雷州半岛不同林龄(1、3、5、7、8年生)尾细桉为研究对象,测量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各器官生物量,并计算地... 分析不同林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构建并筛选最优生长模型,为有效估算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提供参考。以广东湛江雷州半岛不同林龄(1、3、5、7、8年生)尾细桉为研究对象,测量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各器官生物量,并计算地上部分以及单株总生物量。将胸径(D)和树高(H)及其派生变量DH和D^(2)H,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生物量模型,进而预测不同林龄尾细桉各器官、地上部分以及单株总生物量,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筛选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林龄显著影响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且随着林龄的增加,树干生物量占比不断增加,稳定在70%左右,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占比不断减小,根生物量占比相对稳定。以D、H、DH和D~2H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的生物量方程大多能达到相对较高的预估精度,可在尾细桉生物量评估中应用,最优自变量则因器官不同有所差异。引入林龄因子重新建模,各器官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有改善,降低了林龄对生物量的影响,提升模型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细桉 生物量分配 林龄 生物量模型预测 模型评估
下载PDF
探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润霞 《物流科技》 2011年第11期73-75,共3页
从物流管理方面分析了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要完善网络化、立体化交通运输系统,构建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机构,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重视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和法律政策体系建设的相关见解。
关键词 应急物流 物流管理 物资储备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润霞 刘军贤 孟令涉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性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100例成立实验组,选择同期单纯脑梗塞患者100例成立常规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影像资料、...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性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100例成立实验组,选择同期单纯脑梗塞患者100例成立常规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影像资料、治疗、临床特点、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进展性脑梗塞比例4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24.0%(P<0.05)。实验组多发性脑梗塞比例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9.0%(P<0.05)。实验组预后不良反应23.0%,显著高常规组的13.0%(P<0.05)。实验组患者在梗塞多发性、病情进展、预后情况方面和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脑梗塞患者,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病情进展快、病情较重、致残率更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就是糖尿病,临床中治疗脑梗塞患者时,需要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使其处于相对稳定范围内。另外,脑梗塞患者治疗中,还需进行降低血液粘稠度、高脂血症、控制血压等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糖尿病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流溪河常绿阔叶林常见种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润霞 贾小容 +4 位作者 吴回军 饶书培 罗婉莹 李灵 林书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81-89,共9页
为探讨常绿阔叶林常见种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含量的种间差异及其在根、茎、叶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格局,以流溪河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15种常见种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根、茎、叶的可溶性糖、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为探讨常绿阔叶林常见种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含量的种间差异及其在根、茎、叶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格局,以流溪河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15种常见种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根、茎、叶的可溶性糖、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的比值。结果表明,物种、植物器官及其交互作用对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15种植株幼苗普遍表现为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最高,根部的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乔木树种幼苗和灌木树种幼苗的NSC及其组分含量在植物根部和叶片中无显著差异,乔木和灌木树种幼苗茎的可溶性糖与NSC含量也无显著差异,但常绿乔木的茎可溶性糖/淀粉显著高于灌木,淀粉含量显著低于灌木。常绿阔叶林常见种幼苗的NSC及其组分含量的种间差异及其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差异,体现了植株幼苗的叶和根分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存结构,为植株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同时也反映了其应对环境的不同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常绿阔叶林 流溪河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丁苯酞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茹 李红军 +3 位作者 顾玉琴 黄润霞 白逸文 刘军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33期3708-3710,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丁苯酞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全部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银杏叶提取物。观察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丁苯酞治疗。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丁苯酞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全部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银杏叶提取物。观察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丁苯酞治疗。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变化;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生活功能。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β)、GRP75、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Mo 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Mo 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RP、IL-1β明显降低(P均<0.05),GRP75、NT-3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CRP、IL-1β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GRP75、NT-3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丁苯酞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丁苯酞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并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认知功能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军贤 王志东 黄润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3-6,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分别纳入62例和178例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分别纳入62例和178例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CMBs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脑白质疏松(LA)比例、腔隙性梗死(LI)比例和既往卒中史比例均显著高于非CMBs组患者(P<0.05),高龄(OR=1.376)、合并高血压(OR=3.965)、合并LI(OR=3.562)是ICVD患者合并CMBs的危险因素(P<0.05);CMBs组MMSE总分、MoCA总分和视空间/执行、注意、延迟回忆等评分均显著低于无CMBs组(P<0.05),累及皮层-皮层下CMBs患者的MMSE总分、MoCA总分及视空间/执行、注意、语言、延迟回忆等评分均显著低于无累及皮层-皮层下CMBs患者(P<0.05)。结论 ICVD患者合并CMBs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可导致患者出现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累及皮层-皮层下CMBs病灶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微出血 相关因素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桉树、相思、湿地松生物量估算系数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晓华 杜阿朋 +3 位作者 许宇星 王志超 黄润霞 竹万宽 《桉树科技》 2023年第4期9-16,共8页
对已出版或发表的我国不同地点的桉树(主要包括尾巨桉、巨尾桉、尾叶桉和尾细桉等)、相思(主要包括马占相思、黑木相思、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和肯氏相思等)和湿地松生物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分析不同人工林生物量3个常见估算系数... 对已出版或发表的我国不同地点的桉树(主要包括尾巨桉、巨尾桉、尾叶桉和尾细桉等)、相思(主要包括马占相思、黑木相思、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和肯氏相思等)和湿地松生物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分析不同人工林生物量3个常见估算系数(生物量转换与扩展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的差异特征以及与林分结构特征(林龄、胸径、树高、林分密度、林分蓄积量)、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地形因子(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桉树、相思、湿地松人工林的BCEF平均值分别为0.66 Mg·m^(-3)、0.98 Mg·m^(-3)、0.69 Mg·m^(-3),BCEF平均值分别为1.26、1.61、1.66,R平均值分别为0.19、0.23、0.22。桉树林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树高和林分密度,相思林生物量估算系数主要受胸径和蓄积量影响。湿地松林生物量估算系数受林分结构特征影响不大,主要受到气候因子(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地形因子(海拔)影响。因此,在估算区域尺度人工林生物量时应考虑林分结构特征及气候和地形因子引起的生物量估算系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相思 湿地松 生物量估算系数 影响因子
下载PDF
马尾松和浙江楠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及日动态
12
作者 黄润霞 钱军 +3 位作者 汪继斌 张田宁 上原巌 周本智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3期58-67,共10页
【目的】探讨森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成分,丰富森林植物BVOCs数据库,为森林康养林分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 【目的】探讨森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成分,丰富森林植物BVOCs数据库,为森林康养林分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为试验材料,利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吸附采集的方法对马尾松和浙江楠释放的BVOCs进行采集,分别在同一天的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采集,分析了马尾松和浙江楠释放BVOCs的主要成分以及马尾松释放的BVOCs日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浙江楠和马尾松BVOCs种类复杂,浙江楠释放的BVOCs共有7类95种,马尾松共有7类104种。BVOCs成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2种植物共有的BVOCs成分有77种。BVOCs成分在树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检测到浙江楠具有而马尾松没有的BVOCs成分有18种,马尾松具有而浙江楠没有的BVOCs成分有27种。马尾松释放的BVOCs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萜烯类、醇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日动态变化规律;总BVOCs呈现“三峰两谷”的变化趋势,分别在9:00、13:00和19:00出现高峰,低峰分别出现在11:00和15:00。芳香族化合物呈现“两峰两谷”的变化趋势,分别在9:00和13:00出现最高峰,在11:00和15:00出现低谷。植物释放的有益挥发物成分主要为酯类、醛类、醇类和萜烯类,相对浓度较高;还可能释放对人体有害的二氯甲烷和苯系物等有害挥发物。【结论】马尾松和浙江楠释放的BVOCs种类丰富,BVOCs成分在2个树种之间既有一致性,也具有差异性,马尾松日动态变化规律明显。本研究结果为丰富森林植物BVOCs数据库提供了重要数据,同时也为城市森林、康养林分等的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楠 马尾松 挥发性有机物 日动态 TD-GC-MS
下载PDF
红树林碳储量及碳汇效能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13
作者 黄润霞 钟泳林 +2 位作者 薛春泉 罗勇 苏志尧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74-82,共9页
为了解红树林碳储量及碳汇效能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有关红树林碳汇效能研究的发文量逐年增加。美国和澳大利亚是该研究领域的两大强国,... 为了解红树林碳储量及碳汇效能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有关红树林碳汇效能研究的发文量逐年增加。美国和澳大利亚是该研究领域的两大强国,占据领先地位;这两个国家在世界排名前10位机构和作者上均占据明显的优势,其中发文量前10名机构中有5个来自美国,有3个来自澳大利亚,并且排列前4名的机构均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国际上发文量超过10篇的作者中有2个来自美国,有3个来自澳大利亚,并且发文量前3名的作者中有2个来自澳大利亚。另外,高被引论文前10名中有4篇的作者来自美国,说明其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影响力。我国有关红树林碳汇效能研究的论文发文量逐年增加,在发文量前10名国家中排列第4,但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均较低。我国在国际排名前10位机构、发文量前10名作者和高被引论文前10篇中均占有一席之位,说明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发展迅速,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但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大力推动我国红树林碳汇的研究,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碳储量 碳汇效能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中山长江库区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与绿量——基于摄影测量法的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谦才 黄润霞 +2 位作者 张毅 徐明锋 贾小容 《科技资讯》 2016年第20期66-68,共3页
以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沟谷季雨林这4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植物群落的叶面积指数,并以此估测该植物群落的绿量。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林型以及同一林型的不... 以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沟谷季雨林这4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植物群落的叶面积指数,并以此估测该植物群落的绿量。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林型以及同一林型的不同调查样地的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叶面积指数均存在差异,其中沟谷季雨林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为所调查的4种林型中最大,而针叶林则最小。坡度和坡位对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坡向对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处于阴坡的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最大。此研究为以摄影测量法获取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并作为绿量的替代指标估测该地区植物群落的绿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量 叶面积指数 半球面影像技术
下载PDF
施氮和短时光辐射变化条件下毛竹幼苗光合限速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润霞 孟金柳 +5 位作者 周本智 程信金 羊美娟 汤丽萍 王利仙 羊荣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6-412,共7页
为了解析施氮和短时光辐射变化下毛竹幼苗的光合限速因子,该文对毛竹幼苗进行施氮处理,并在不同光照辐射条件下(高光:1200μmol·m^(-2)·s^(-1),低光:200μmol·m^(-2)·s^(-1))测定其光响应曲线和CO_(2)响应曲线,并... 为了解析施氮和短时光辐射变化下毛竹幼苗的光合限速因子,该文对毛竹幼苗进行施氮处理,并在不同光照辐射条件下(高光:1200μmol·m^(-2)·s^(-1),低光:200μmol·m^(-2)·s^(-1))测定其光响应曲线和CO_(2)响应曲线,并利用改进的FvCB模型研究了毛竹幼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经过施氮处理的毛竹幼苗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且光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_(Lmax))、表观羧化速率(CE)、最大羧化速率(V_(c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均显著高于对照。(2)短时的高光照条件下,毛竹幼苗的CO_(2)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_(Cmax))、CE、叶肉细胞导度(g_(m))、磷酸丙糖利用率(T_(p))、CO_(2)饱和点(CSP)均显著大于低光照水平的植株。(3)施氮处理并未改变毛竹幼苗的g_(m)大小,而短时光辐射的降低则使得植株的g_(m)减少了60.31%。因此,氮素处理可以通过较高的V_(cmax)和J_(max)使得毛竹幼苗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氧化酶(Rubisco)蛋白酶的数量和活性较高,促进了光合磷酸化和NADPH的合成,提高了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再生速率,促使毛竹幼苗能够充分进行光合碳同化,促进毛竹的高生长以及生物量积累。可以推断对未添加氮素的植株来说,Rubisco的含量、活性和RuBP的再生能力是其光合限速因子。综上所述,光照异质性影响了毛竹叶片内部的光合生理生化变化,光照强度的降低能够有效地调控g_(m)和T_(p)的变化,毛竹幼苗的光合作用主要受到g_(m)和T_(p)的限制。该研究表明,施氮和短时光辐射的改变影响了毛竹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碳获取,同时对毛竹幼苗的生长和更新造成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氮处理 光辐射变化 光合限速因子 FvCB模型
下载PDF
亚热带5种森林类型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20
16
作者 黄润霞 徐明锋 +2 位作者 刘婷 吴卓翎 苏志尧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62,共10页
为探讨红花荷天然林、桉树人工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5种不同林型林下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格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在珠三角地区设置47个样地进行林下植物调查,运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探讨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林冠... 为探讨红花荷天然林、桉树人工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5种不同林型林下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格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在珠三角地区设置47个样地进行林下植物调查,运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探讨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林冠开度、林下光照等环境因子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利用随机森林分析方法预测各环境因子的重要性,采用第四角分析方法来检验林下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间关系的显著性,揭示林下植物功能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林下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格局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林下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格局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各因子作用的重要性存在差异,随机森林分析表明林下植物个体数和Simpson指数主要受到林分类型的影响,而坡向、坡度和林分类型对林下植物物种数起到重要作用,林下总光照对林下植物均匀度指数起到决定性作用,海拔和林分类型则对林下植物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起到主导作用。对于同一环境因子来说,不同林下植物功能群对其的响应和适应策略存在差异;生境异质性和植物自身生物学特性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物 多样性 功能群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亚热带生态公益林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动态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润霞 贾小容 +3 位作者 刘婷 吴卓翎 徐明锋 苏志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6,共9页
冠层结构动态是林冠生长动态的一个表现,冠层结构对森林群落生产力、生态系统功能、群落更新与演替等具有重要作用。准确量化森林群落冠层结构和林下辐射特征可以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以亚热带山地的红花荷林、密花树次生... 冠层结构动态是林冠生长动态的一个表现,冠层结构对森林群落生产力、生态系统功能、群落更新与演替等具有重要作用。准确量化森林群落冠层结构和林下辐射特征可以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以亚热带山地的红花荷林、密花树次生林、樟树人工林、杉木林、杉木-红锥混交林和毛竹林为对象,利用半球面影像技术探讨不同林型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动态,揭示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群落类型有比较固定的冠层结构和林下辐射特征,且不同林型的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樟树林的林冠开度最小(16.47%),其次是杉木林(17.12%)、杉木-红锥混交林(17.45%)、红花荷林(20.21%)以及密花树次生林(20.93%),毛竹林的林冠开度最大(21.32%)。而叶面积指数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樟树林的叶面积指数最大(2.04),毛竹林的叶面积指数最小(1.78)。另外,樟树人工林的林下直射光(4.34 mol·m^-2·d^-1)、林下散射光(3.52 mol·m^-2·d^-1)和林下总光照(7.86 mol·m^-2·d^-1)均小于其他林型;而杉木林由于其冠幅较窄,林下直射光最强(5.22 mol·m^-2·d^-1)。不同林型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林下总光照的月际动态变化极显著(P<0.0001),生长季的林下辐射强度最大。不同林型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相关性存在差异,越简单的群落结构,林冠开度与林下光照的相关性越强,叶面积指数与林下光照的相关性越强。研究冠层结构与林下辐射异质性为营造最适的冠层、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效能,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开度 叶面积指数 林下辐射 冠层结构 生态公益林
下载PDF
广东红树植物木榄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润霞 吴卓翎 +3 位作者 彭江炜 薛春泉 罗勇 苏志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6-94,103,共10页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木榄的生物量预测模型,为有效估算红树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奠定基础。【方法】以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将基径(D)和树高(H)这2个因子派生为多个一元及多元变量,包括D、H、...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木榄的生物量预测模型,为有效估算红树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奠定基础。【方法】以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将基径(D)和树高(H)这2个因子派生为多个一元及多元变量,包括D、H、D^2、DH和D^2H,用其作为变量构建直线方程和指数方程来预测木榄各器官(木材、树皮、树冠)、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以及全株总生物量,并对直线方程和指数方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指数方程对木榄各器官及全株总生物量的预测效果优于直线方程;在所有的一元回归方程中,木榄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D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决定系数较高,且以D或D^2为预测变量所构建方程的残差平方和(RSS)、均方根误差(RMSE)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值较以H为变量构建的方程小,说明D的预测效果优于H。所有预测模型对木榄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效果均优于地下部分,用D或D与H结合预测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效果均不理想。双变量指数模型的RSS、RMSE和AIC值普遍较单变量模型小,说明DH和D^2H的统计效力更好,预测效果更佳。D^2H和DH与木榄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以D^2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预测木榄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的RSS、RMSE和AIC值,以及以D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预测木榄地下部分生物量的RSS、RMSE和AIC值均较其他模型小。【结论】以D^2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对木榄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的预测拟合效果最好,以D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对木榄地下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拟合效果最佳,可以将其作为最优的生物量预测模型用于木榄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红树植物 生物量预测模型 直线方程 指数方程
下载PDF
流溪河森林公园六种常见阔叶树SPAD值的变化与种间差异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润霞 贾小容 +1 位作者 苏志尧 刘新科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为探讨亚热带树木叶片叶绿素SPAD值的分布规律,以流溪河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的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罗浮锥(Castanopsis faberi)、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中华杜英(Elaeocarpus chin... 为探讨亚热带树木叶片叶绿素SPAD值的分布规律,以流溪河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的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罗浮锥(Castanopsis faberi)、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中华杜英(Elaeocarpus chinensis)和黧蒴(Castanopsis fissa)6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种间SPAD值的差异,不同方向叶片SPAD值的差异以及SPAD在叶片各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植物种间SPAD值存在显著差异,物种与叶片方向和叶片部位对SPAD值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各树种叶绿素SPAD值普遍以西边的叶片较低,体现出与北半球西南朝向受到太阳辐射时间更长这一现象呈负关联。叶绿素SPAD值在叶片不同部位的分布则表现为:叶基的SPAD值最大,其次为叶中部,叶尖SPAD值最小,中华杜英和黧蒴叶基和叶中部的SPAD值无显著差异,叶基和叶尖则差异显著;其余4种植物SPAD值在叶片各部位的分布则差异不显著。通过监测该森林公园主要树种的叶绿素SPAD值,可以及时获取其光合作用效能和营养状况等信息,了解其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将SPAD-502叶绿素计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方法应用于阔叶树的研究中,以期为野外测定树木叶片叶绿素含量提供参考,为完善SPAD-502叶绿素计在林业方面的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D值 叶片方向 叶片部位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
20
作者 黄润霞 祁军 +4 位作者 周本智 王灵玲 羊美娟 汤丽萍 王利仙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1年第2期53-60,共8页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可以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态学意义。本文概述了水分、温度、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及光照变化对BVOCs释放的影响作用以及影响机...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可以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态学意义。本文概述了水分、温度、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及光照变化对BVOCs释放的影响作用以及影响机理。BVOCs总量及其特定组分的释放对水分、温度、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及光照的响应并不一致,可能呈现出增加、降低、先增加后降低、没有明显变化等不同的响应趋势。针对当前我国在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BVOCs释放组分和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加强探究BVOCs释放的主导因子以及对多个气象因子的综合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 水分 温度 二氧化碳 臭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