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姚市院前急救模式现状与创新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淳君 李子龙 章军辉 《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第11期1319-1320,共2页
急救医疗的发展状况标志着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处置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1]。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2003年SARS爆发之前几乎为空白,随后连续进行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让各... 急救医疗的发展状况标志着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处置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1]。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2003年SARS爆发之前几乎为空白,随后连续进行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让各省(市)地级急救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模式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余姚市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 文明程度 SARS 急救中心
下载PDF
Autopulse胸外按压器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淳君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7期877-878,共2页
目的观察Autopulse胸外按压器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抢救室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依据胸外按压方式分为Autopulse胸外按压组(Autopulse组,18例)和人工胸外按压组(人工组,20例)。两组均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开通静脉及电... 目的观察Autopulse胸外按压器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抢救室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依据胸外按压方式分为Autopulse胸外按压组(Autopulse组,18例)和人工胸外按压组(人工组,20例)。两组均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开通静脉及电除颤等抢救措施。观察复苏效果与预后,评估复苏相关损伤。结果 Autopulse组的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高于人工组,且心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均<0.05)。Autopulse组复苏成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好于人工组,且心功能指标与乳酸水平低于人工组(均<0.05)。Autopulse组的复苏后损伤少于人工组(均<0.05)。结论 Autopulse胸外按压器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及改善预后,并降低复苏相关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术 AUTOPULSE
下载PDF
可视化信息技术在县级城市院前急救医疗中的探索和应用实践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子龙 黄淳君 章军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8-320,共3页
按照“三环理论”的发展思路,就是实现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无缝衔接,而传统医疗实践中往往存在着“重院内轻院前”的瓶颈。院前急救如何与院内急诊形成无缝衔接,建立患者信息绿色通道,目前国内已有的文献... 按照“三环理论”的发展思路,就是实现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无缝衔接,而传统医疗实践中往往存在着“重院内轻院前”的瓶颈。院前急救如何与院内急诊形成无缝衔接,建立患者信息绿色通道,目前国内已有的文献报道仅以理论研究为主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体系 信息技术 急救医疗 可视化 应用 城市 县级 院内急诊
原文传递
第三代心肺复苏机在院外心脏骤停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淳君 陈国锋 +6 位作者 叶森 李子龙 方雅 俞夏娣 史科佳 徐杰丰 曹庆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比较第三代心肺复苏机和标准人工按压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复苏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对象为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转入急诊抢救室后随机分为人工按压... 目的比较第三代心肺复苏机和标准人工按压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复苏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对象为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转入急诊抢救室后随机分为人工按压组和机械按压组。比较两组间的复苏持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4h生存率及出院时的神经系统恢复率。结果共有95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机械按压组53例,人工按压组42例。机械按压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4h生存率明显高于人工按压组(P〈0.05),但两组间的复苏持续时间及出院时神经系统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标准徒手胸外按压,第三代心肺复苏机明显改善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院外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人工胸外按压 机械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机 自主循环恢复
原文传递
中国县级区域创伤三级救治网络体系建设模式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利群 陈国锋 +3 位作者 李子龙 黄淳君 金平 陈勇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7-1070,共4页
创伤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卫生问题,国内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城市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在不断推进中。而作为最基本的县级行政区域,还没有明确的创伤救治网络体系建设模式。笔者介绍余姚县区域创伤三级救治网络体系建设的体会... 创伤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卫生问题,国内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城市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在不断推进中。而作为最基本的县级行政区域,还没有明确的创伤救治网络体系建设模式。笔者介绍余姚县区域创伤三级救治网络体系建设的体会,就创伤三级救治网络体系的组织架构、创伤信息系统、救治单元、创伤救治团队、救治流程及规范化培训、创伤质量管理、创伤社会急救能力及院前急救网络等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县级区域三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急救医疗服务 创伤救治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