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烘焙食品中肉桂醛的含量
1
作者 黄湘湄 陈日檬 黄和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1期100-103,共4页
本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烘焙食品中肉桂醛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30 min,中性氧化铝固相吸附剂净化后,以甲醇-水(45∶55,V/V)为流动相,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分离,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91 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 本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烘焙食品中肉桂醛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30 min,中性氧化铝固相吸附剂净化后,以甲醇-水(45∶55,V/V)为流动相,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分离,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91 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肉桂醛浓度在0~5.0μg·mL^(-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方法检出限为0.1 mg·kg^(-1),加标回收率为82.5%~91.8%,相对标准偏差为3.0%~8.1%。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烘焙食品中肉桂醛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焙食品 肉桂醛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湛江市市售对虾汞污染情况分析
2
作者 黄湘湄 陈关胜 +1 位作者 廖建萌 黄国方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1期97-99,104,共4页
为了解广东省湛江市市售对虾中汞污染的情况,本文以5个不同品种的市售对虾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各品种对虾的虾头、虾肉、虾壳中的总汞含量变化,并结合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对虾肉中的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 为了解广东省湛江市市售对虾中汞污染的情况,本文以5个不同品种的市售对虾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各品种对虾的虾头、虾肉、虾壳中的总汞含量变化,并结合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对虾肉中的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种对虾的虾头中总汞含量最高,其次为虾肉和虾壳;宽沟对虾和中国对虾较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和刀额新对虾更易发生汞污染;虾肉的污染指数均小于0.2,表明汞污染程度低,消费者可安全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总汞含量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海洋源乳酸菌AI-2类群体感应抑制剂对单增李斯特菌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湘湄 吴雅茜 +2 位作者 刘颖 梁嘉烨 苏伟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2,共7页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AI-2类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的生物被膜与毒力因子是导致其高致病率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以测定报告菌哈维氏弧菌BB170的发光值作为筛选指标,对16株海洋源乳酸菌代谢产物中筛选L. m AI-2信号分子的...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AI-2类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的生物被膜与毒力因子是导致其高致病率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以测定报告菌哈维氏弧菌BB170的发光值作为筛选指标,对16株海洋源乳酸菌代谢产物中筛选L. m AI-2信号分子的群体感应抑制剂(QSIs),并通过测检QSIs对L. m的MIC值、生长曲线、动力形成、生物被膜形成量,评价QSIs对L. m的控制效应。结果表明:从16株海洋源乳酸菌中筛选到6株乳酸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L. m AI-2信号分子活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占筛选菌株的37.5%,且抑制率均达75%以上,其中菌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 zy-B-1乙酸乙酯提取物QSI-B-1抑制率最高(98.5%),并对L. m作用的MIC值为250μg/mL,随着QSI-B-1浓度的增加,对L. m菌落生长与动力形成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形成的生物被膜结构愈加疏松。本研究为利用从海洋环境中筛选乳酸菌源L. m QSIs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源乳酸菌 单增李斯特菌 群体感应抑制剂 AI-2
下载PDF
餐桌上的“隐形杀手”——米酵菌酸
4
作者 蔡秋萍 黄湘湄 +2 位作者 廖建萌 高平 陈日檬 《食品界》 2024年第12期38-40,共3页
你知道米酵菌酸吗?高温湿热的季节,谷类发酵制品、发酵薯类制品、银耳、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滋生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毒性强烈,毒素会作用于人体肝脏、肾脏、大脑等器官,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你知道米酵菌酸吗?高温湿热的季节,谷类发酵制品、发酵薯类制品、银耳、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滋生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毒性强烈,毒素会作用于人体肝脏、肾脏、大脑等器官,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致死率在40-100%,仅1毫克即可要人性命,因其无色无味,可谓餐桌上的“隐形杀手”。本文向大众科普了米酵菌酸及产毒菌椰毒假单胞菌的特点和定义、米酵菌酸易发的食物及案例、中毒表现等相关知识,阐明了日常生活中正确预防米酵菌酸中毒的对策,意在提高大众对米酵菌酸的认知和态度以及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酵菌酸 人体肝脏 隐形杀手 椰毒假单胞菌 发酵制品 食物中毒 神经系统 致死率
下载PDF
纯氧及气调无水保活下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情况比较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湘湄 黄和 +1 位作者 秦小明 范秀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7-264,共8页
为探明无水保活运输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于纯氧及气调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及机理,本实验模拟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运输环境,检测其应激水平、血清生化指标、物质代谢、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变化,观察存活情况。结果显示,气调环境下珍珠龙... 为探明无水保活运输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于纯氧及气调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及机理,本实验模拟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运输环境,检测其应激水平、血清生化指标、物质代谢、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变化,观察存活情况。结果显示,气调环境下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时间为(13.88±1.00)h,明显长于纯氧环境保活时间((10.90±0.66)h)。随着无水保活时间的延长,尿素氮、尿酸、肌酐浓度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均呈上升趋势,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稳步上升,在纯氧无水保活10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62.22±1.54)、(232.05±1.87)U/L,显著高于气调无水保活10 h组(P<0.05)。而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活力随无水保活时间的延长呈梯度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冷胁迫休眠下肌糖原、肝糖原含量分别显著下降17.65%、27.34%(P<0.05)。肌肉、肝脏乳酸含量明显增加,复苏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水保活运输过程中,肌肉乳酸脱氢酶活力呈波动变化,肝脏乳酸脱氢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肌肉及肝脏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均逐渐上升,复苏后有所下降。纯氧组珍珠龙胆石斑鱼相关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气调组,提示气调环境可有效减轻珍珠龙胆石斑鱼肾脏、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程度;鱼体能量物质代谢、抗氧化系统及免疫防御系统调控能力强,能较好地维持机体在低温无水胁迫环境下的正常生理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气调 无水保活 存活情况 机理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氧化应激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陆泽峰 黄和 +1 位作者 黄湘湄 黄伟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究保活运输中低氧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诱导体质量为(498.2±27.3)g的杂交石斑鱼进入休眠状态,并放置在溶解氧为(1.74±0.21)... 【目的】探究保活运输中低氧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诱导体质量为(498.2±27.3)g的杂交石斑鱼进入休眠状态,并放置在溶解氧为(1.74±0.21)mg·L^(−1)的低氧环境下,低氧胁迫0、6、12、24、48、72 h后,取样测定血清应激指标,肌肉、肝脏、鳃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及肌肉、肝脏能量利用指标。【结果】低氧胁迫过程中,杂交石斑鱼血糖含量在胁迫6 h时最大,72 h时恢复胁迫前水平;皮质醇含量在胁迫过程均显著高于胁迫前;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肝脏、鳃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肌肉、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鳃CAT活性在胁迫12、72 h显著低于胁迫前;肌肉、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过程中均增加,鳃MDA含量先降后升;肌肉谷胱甘肽还原酶(GSH)含量在胁迫12 h达到最大值,肝脏GSH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鳃中GSH含量在12 h时显著高于胁迫前,之后逐渐升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肌肉、肝脏、鳃中均呈上升的趋势;肌肉和肝脏中糖原的含量显著减少,肌肉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增加,肝脏LDH先降后升。显著性水平均为0.05。【结论】低氧胁迫会刺激珍珠龙胆石斑鱼产生应激反应,影响体内正常的氧化应激系统,并对不同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低氧胁迫 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气调保活工艺的研究
7
作者 黄湘湄 黄和 +1 位作者 周倩帆 陆泽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5-794,共10页
为探讨保活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时长的影响,分别以O_(2)、CO_(2)、N_(2) 3种气体的配比、保活温度、保湿材料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条件范围,正交试验优化气调保活条件,并对不同保活阶段的肌肉成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 为探讨保活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时长的影响,分别以O_(2)、CO_(2)、N_(2) 3种气体的配比、保活温度、保湿材料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条件范围,正交试验优化气调保活条件,并对不同保活阶段的肌肉成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气体配比为V(O_(2))∶V(CO_(2))∶V(N_(2))=85∶0∶15、保活温度为15℃、保湿材料为海绵时,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时间最长,保活12.5 h其存活率为100%。珍珠龙胆石斑鱼的体质量损失率随保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复水12 h后累积体质量损失率达(6.49±0.15)%。背肌水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灰分含量略微升高,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血糖含量、皮质醇含量随保活时间的延长呈曲线变化,尿素氮含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甘油三酯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下降。综上所述,气调保活中珍珠龙胆石斑鱼肾脏、肝脏、免疫系统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但复水之后均有所恢复,且保活时间长于纯氧环境的保活时长,因此所筛选的最优气调保活条件有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无水保活运输。本试验结果可为珍珠龙胆石斑鱼气调保活运输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气调保活 工艺优化 肌肉成分 血清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