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黄玫慧 吴波 +1 位作者 梁育仪 张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500-506,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肉能...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及表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痊愈时间。【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面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包括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颧小肌、颧大肌)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面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痊愈时间为(20.98±3.76)d,对照组为(24.36±4.37)d。观察组痊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肌肉能量技术 针刺 表面肌电图 面神经功能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