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筛选膀胱肿瘤预后相关基因并分析其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玉贺 王成宇 +4 位作者 符博 黄珍林 宁向辉 贾占奎 杨锦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筛选膀胱肿瘤预后相关的基因,并分析其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得的芯片数据(GSE13507、GSE40355)作为训练组,用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套索算法(LASSO)与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算... 目的 筛选膀胱肿瘤预后相关的基因,并分析其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得的芯片数据(GSE13507、GSE40355)作为训练组,用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套索算法(LASSO)与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算法(SVM-RFE)从DEGs中筛选出膀胱肿瘤的关键基因。以癌症基因图谱计划数据库(TCGA)下载的膀胱肿瘤RNA-seq FPKM数据为验证组,验证关键基因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下载TCGA临床数据用于对关键基因的生存分析,并用GEPIA数据库进行验证。利用CIBERSORT网站对验证组数据进行免疫浸润细胞分析,并探索预后相关的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结果 训练组中得到了176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1个、下调基因155个。LASSO回归和SVM-RFE算法分别获得13、34个特征基因,取交集后共得到5个膀胱肿瘤关键基因(CYTL1、SRPX、ADH1B、PMP2、IQGAP3)。关键基因在验证组中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生存分析发现不同表达量的PMP2(P=0.002)、CYTL1(P=0.032)患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在肿瘤组织中M0、M1巨噬细胞表现为高水平,未活化的肥大细胞表现为低水平,PMP2、CYTL1表达量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CD8 T细胞负相关,而与未活化记忆CD4 T细胞、初始B细胞正相关。肿瘤微环境中具有高丰度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P=0.017)、CD8 T细胞(P=0.049)患者预后更好。结论 CYTL1、PMP2基因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今后治疗的潜在靶点。肿瘤免疫微环境中PMP2、CYTL1基因表达量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CD8 T细胞负相关,而与未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初始B细胞正相关。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CD8 T细胞可能是膀胱肿瘤患者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细胞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联合超声治疗肾盏憩室结石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汪涛 黄珍林 +6 位作者 史嫣 贾占奎 李松超 王军 丁亚飞 耿一鹤 杨锦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823-826,838,共5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FUS)术中联合超声定位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42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FUS联合超声定位钬激光碎石取石治疗,19例常规FUS钬激光碎石取石...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FUS)术中联合超声定位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42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FUS联合超声定位钬激光碎石取石治疗,19例常规FUS钬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对两组的无石率、碎石成功率、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是否复发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US联合超声组与常规FU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5.7±49.8)min和(136.3±53.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5.3±19.1)mL和(31.2±17.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石率、碎石成功率分别为65.2%(15/23)、47.4%(9/19)和82.6%(19/23)、63.2%(1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8个月,超声组复发率1.3%(3/23),常规组复发率1.1%(2/19)。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大小与憩室位置影响碎石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US联合超声定位治疗肾盏憩室结石与常规FUS相比,可更迅速准确地寻及憩室开口,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对于<2cm的肾上、中盏憩室结石首选FUS联合超声定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超声 肾盏憩室结石 肾盏憩室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冯源康 李翔 +7 位作者 杨锦建 王军 刘若阳 丁映辉 黄珍林 李松超 张正果 贾占奎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5期367-372,共6页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RLRP)后造成切缘病理阳性的一些影响因素,并讨论切缘阳性与尿控及生化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2018年7月~2020年11月郑...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RLRP)后造成切缘病理阳性的一些影响因素,并讨论切缘阳性与尿控及生化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2018年7月~2020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RLRP术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PSA、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IPPL)等进行分组,分析各组切缘阳性率的差异。结果:86例患者的手术均在达芬奇辅助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放。分别经两位术者完成,其中术者A为41台,术者B为45台;手术平均出血量为(85.00±48.35)ml,手术平均时间为(187.35±65.23)min。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是前列腺癌,手术后发现切缘阳性36例(41.9%),术中行淋巴结清扫63例,其中20例为淋巴结阳性。将所有危险因素分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变量分析得到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变量分析结果提示术者(P=0.038)、术前PSA(P<0.001)、IPPL(P=0.02)、穿刺的Gleason分数(P=0.005)是造成手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79位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1.09±186.01)d,术后生化复发比例为16.5%,术后排尿控制比例为68.35%,手术切缘的病理阳性比例与排尿控制(P=0.002)和生化复发(P<0.001)存在相关性。结论:操作者、PSA、IPPL和Gleason分数是造成RLRP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要素,切缘阳性与排尿控制和生化复发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 机器人手术 前列腺肿瘤 切缘阳性
下载PDF
探索并验证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化学药物
4
作者 冯源康 黄珍林 +5 位作者 王军 李翔 刘若阳 李松超 杨锦建 贾占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778-2785,共8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关键基因及作用于关键基因的化学药物,并通过实验验证化学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相关工具对GEO数据集GSE27616、GSE38241、GSE168718中转移性前列腺癌和非转移性前列...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关键基因及作用于关键基因的化学药物,并通过实验验证化学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相关工具对GEO数据集GSE27616、GSE38241、GSE168718中转移性前列腺癌和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和人类蛋白表达图集(HPA)获取较差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使用比较毒理学数据库(CTD)对关键基因的互作化学药物进行集合重叠分析。使用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验证关键化学药物的效果。结果:差异表达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共105个,其中下调基因79个,上调基因26个。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人类蛋白表达图集(HPA)生存分析结果显示6个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较差预后有关(P<0.05)。使用CTD数据库分析较差预后相关基因,得出8个关键化学药物,通过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最终证实1,2,4-苯三酸酐、环氧化苯并芘、达沙替尼、曲格列酮和舒尼替尼5种药物具有抑制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系增殖的作用。结论:1,2,4-苯三酸酐、环氧化苯并芘、达沙替尼、曲格列酮和舒尼替尼5种化学药物能够抑制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为临床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提供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化学药物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技术在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5
作者 冯源康 王军 +7 位作者 李翔 刘若阳 丁映辉 黄珍林 李松超 姚文诚 杨锦建 贾占奎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泌尿系相对罕见的疾病,其双侧发病则更为罕见。病因学上,UTUC和膀胱癌有一些共同的致病因素,但两种疾病在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上则不尽相同。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普...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泌尿系相对罕见的疾病,其双侧发病则更为罕见。病因学上,UTUC和膀胱癌有一些共同的致病因素,但两种疾病在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上则不尽相同。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普及,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和膀胱袖口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with bladder cuff excision,LNUBCE)已经成为泌尿外科治疗UTUC的主流方法。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因其直观清晰的手术视觉效果和较高的灵敏度,弥补了腹腔镜手术存在的缺陷,使机器人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和膀胱袖口状切除术(Robotic nephroureterectomy with bladder cuff excision,RNUBCE)逐渐被大家所接受。本文对近年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系统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肾-输尿管切除术
下载PDF
Ⅹ型胶原蛋白α1通过激活黏着斑激酶通路影响前列腺癌的进展
6
作者 丁亚飞 司马晨阳 +4 位作者 冯源康 刘景明 杨文龙 黄珍林 顾朝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Ⅹ型胶原蛋白α1(COL10A1)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析TCGA数据库中497例前列腺癌组织和52例前列腺正常组织中基因COL10A1的表达差异。将人源前列腺癌细胞系22RV1和DU145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转染空载... 目的探讨Ⅹ型胶原蛋白α1(COL10A1)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析TCGA数据库中497例前列腺癌组织和52例前列腺正常组织中基因COL10A1的表达差异。将人源前列腺癌细胞系22RV1和DU145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转染空载质粒和COL10A1过表达质粒, 转染2 d后, 使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验证细胞的增殖能力;使用Transwell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细胞的迁移能力, 采用蛋白质印迹实验探索COL10A1与p-DDR2之间的关系, 并验证其对黏着斑激酶(FAK)通路的影响。两实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多实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细胞EdU着色细胞比例低于实验组[22RV1:(14.760±2.255)%比(53.850±4.463)%, t=7.816, P<0.05;DU145:(20.560±3.198)%比(65.470±2.857)%, t=10.470, P<0.05]、培养96 h后吸光度低于实验组(22RV1:2.076±0.090比2.538±0.075, F=27.820, P<0.05;DU145:2.194±0.078比2.856±0.087, F=190.700, P<0.05)、克隆形成数低于实验组(22RV1:48.330±5.364比162.700±13.120, t=8.067, P<0.05;DU145:132.000±12.100比297.300±17.320, t=7.825, P<0.05)、划痕愈合率低于实验组[22RV1:(21.330±1.202)%比(31.330±1.453)%, t=5.303, P<0.05;DU145:(25.330±0.882)%比(48.670±2.906)%, t=7.683, P<0.05]、迁移细胞数低于实验组(22RV1:55.670±4.910比154.000±6.557, t=12.000, P<0.05;DU145:28.330±5.608比90.330±11.050, t=5.003, P<0.05)。同时, COL10A1能显著增加p-DDR2蛋白的表达(22RV1:0.621±0.010比0.690±0.017, t=3.417, P<0.05;DU145:0.557±0.010比0.734±0.010, t=12.580, P<0.05)、升高FAK蛋白的表达(22RV1:0.487±0.008比0.608±0.005, t=13.530, P<0.05;DU145:0.441±0.010比0.511±0.011, t=4.658, P<0.05)。结论 COL10A1能够通过DDR2/FAK轴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Ⅹ型胶原蛋白 黏着斑激酶 盘状结构域受体酪氨酸激酶2
原文传递
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玉贺 刘景明 +3 位作者 黄珍林 宁向辉 贾占奎 杨锦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56.4±11.4)岁。无症状10例,血尿2例,腰疼3例,下肢疼... 目的探讨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56.4±11.4)岁。无症状10例,血尿2例,腰疼3例,下肢疼痛1例。12例术前行增强CT检查,6例行超声检查,3例行MRI检查,1例行骨扫描检查。影像学表现:肿物为圆形或类圆形,有明显边界;其中2例合并出血,3例合并钙化;5例表现为外生性生长,10例部分外生性,1例完全内生性;肿瘤最大径为(65.7±27.4)mm。病变位于左肾11例,右肾5例。增强CT检查示肿瘤为轻度延迟强化;MRI检查示肿瘤呈长/短T1信号混杂长/短T2信号,DWI弥散受限高信号;超声检查肿瘤表现为低回声包块,无明显血流信号。术前诊断:12例为肾占位性病变,2例为乏血供肾肿瘤,1例为肾肿瘤破裂出血;1例骨扫描提示胸椎、骨盆转移,诊断为转移性肾肿瘤,行肾穿刺术明确诊断。1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2例术后分别予培唑帕尼、舒尼替尼辅助治疗;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转移未行手术,予甲磺酸阿帕替尼、唑来膦酸治疗。结果术后病理标本可见肿物呈灰白、灰黄或灰红色,质软或质中。未见肾周、输尿管及肾上腺侵犯。镜下可见肿瘤细胞为圆形、卵圆形;瘤细胞排列成管状、条索状,局部可见黏液池;所有肿瘤均未见肉瘤样成分。16例均诊断为肾MTSCC。pT1N0M0期9例,pT2N0M0期6例,pT1N0M1期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7(25.8,75.0)个月,15例无复发转移;1例穿刺前转移患者,因肿瘤进展多发肺、骨转移而死亡,生存期为16.9个月。结论肾MTSCC罕见,多为体检发现,女性居多,影像学检查表现为乏血供肿瘤;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根据肿瘤分期、肾功能及患者基础病情选择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8
作者 司马晨阳 丁亚飞 +3 位作者 汪涛 黄珍林 贾占奎 杨锦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2-458,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34.3%),女23例(65.7%)。年龄(61.1±13.0)岁。临床症状包括尿道梗阻13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34.3%),女23例(65.7%)。年龄(61.1±13.0)岁。临床症状包括尿道梗阻13例(37.1%),血尿7例(20.0%),尿道出血6例(17.1%),尿路刺激症状5例(14.3%),尿失禁1例(2.9%),腰痛1例(2.9%),阴囊溃疡1例(2.9%),自行查体发现1例(2.9%)。所有患者均行膀胱尿道镜检查,活检病理为尿路上皮癌16例,鳞癌7例,腺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尿路上皮癌合并鳞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肉瘤样癌1例,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肿瘤位于近端尿道13例(37.1%),远端尿道22例(62.9%)。肿瘤最大径<3cm14例(40.0%),≥3cm16例(45.7%),仅表现为黏膜异常5例(14.3%)。肿瘤分期T_(1)期12例,T_(2)期9例,T_(3)期7例,T_(4)期7例。影像学检查评估淋巴结:N_(1)期25例,N_(2)期2例,N2期8例。术前3例行淋巴结活检,术中8例清扫盆腔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病理检查提示6例淋巴结转移。1例初诊时伴远处转移。31例行手术治疗,16例行根治性尿道切除术,8例行尿道肿物切除术,7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4例未行手术治疗,1例为上皮样血管肉瘤,行放疗联合化疗;2例行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1例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35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2(2,122)个月。17例生存,18例死亡,总体中位生存时间23(13,未达到)个月。总体5年生存率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T分期(P=0.019)、肿瘤最大径(P=0.016)和肿瘤位置(P=0.00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3cm(HR=2.673,P=0.029)和肿瘤位于近端尿道(HR=3.064,P=0.02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治疗方式、淋巴结清扫、辅助放疗、辅助化疗、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临床N分期、病理N分期对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女性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是预后的影响因素(Х^(2)=17.246,P<0.01)。结论原发性尿道癌临床罕见,症状多样,整体预后差。肿瘤最大径≥3 cm和肿瘤位于尿道近端是影响原发性尿道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尿道肿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肾透明细胞癌微环境中关键基因鉴定及预后列线图模型建立
9
作者 周玉贺 张龙 +2 位作者 黄珍林 贾占奎 杨锦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69-575,共7页
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微环境中的关键基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ccRCC RNA-seq FPKM数据及临床数据。基于ESTIMATE算法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基质细胞进行评分,以免... 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微环境中的关键基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ccRCC RNA-seq FPKM数据及临床数据。基于ESTIMATE算法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基质细胞进行评分,以免疫细胞,基质细胞评分中位值为界把样品各自分组,组间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并用wilcoxon检验进行验证,对得到的DEGs取交集获得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基因。对获得的关键基因进行功能富集。把样品按照1:1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利用Cox-LASSO法从训练组中的关键基因中筛选出建模基因。多因素Cox回归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将风险评估模型与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筛选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各项患者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绘制列线图。结果免疫细胞评分组共获得DEGs 658个,而利用基质细胞评分共获得DEGs 411个,取交集后共得到95个关键基因。随机分组后,训练组与验证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及分级的构成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组中34个基因与患者预后相关,进而通过LASSO回归获得15个特征基因。经多因素Cox分析得到由9个基因(HMGCS2、FREM1、CASP5、SLN、SPIC、SPIB、RORB、CPN1、F7)构成的最优模型。生存分析表明训练组与验证组高低风险组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各组对于1、3、5年生存率的评估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分级、风险评分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01)。联合患者临床因素如年龄、肿瘤分级和肿瘤分期及风险评分构建了预后评估的列线图模型。结论由9个基因构成的风险评分模型可对ccRCC风险做出准确判断;风险评分、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级为ccRCC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由其构成的列线图模型可精准预测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双向倒刺自缝线无瘢痕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珍林 顾朝辉 +4 位作者 贾占奎 丁映辉 丁亚飞 金志波 杨锦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60-1861,共2页
目的探讨双向倒刺自缝线无瘢痕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6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无瘢痕包皮环切术治疗组129例(A组)和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组117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双向倒刺自缝线无瘢痕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6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无瘢痕包皮环切术治疗组129例(A组)和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组117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明显低于B组的16.4%,满意度为97.6%明显高于B组的78.4%,术后愈合时间为(7±3)d,明显低于B组的(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瘢痕包皮环切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愈合时间,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包茎 包皮过长
原文传递
泌尿系原发性黑色素瘤五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志波 史嫣 +5 位作者 汪涛 耿一鹤 贾占奎 丁映辉 黄珍林 杨锦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分析泌尿系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例泌尿系原发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26~74岁,平均54.7岁。尿道原发性黑色素瘤2例,... 目的分析泌尿系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例泌尿系原发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26~74岁,平均54.7岁。尿道原发性黑色素瘤2例,膀胱原发性黑色素瘤3例。肿瘤直径0.9~5.1 cm,平均3.1 cm。结果2例尿道原发性黑色素瘤均行尿道扩大根治性切除术。3例膀胱原发性黑色素瘤中,1例年龄大、体质差,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青年男性,拒绝行根治性切除术,仅行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病理:4例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1例肿瘤细胞呈多角形;5例胞质内均可见黑色素,肿瘤细胞弥漫性增生浸润,体积较大,异形性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细胞增殖指数Ki-67 10%~30%。术后随访5~30个月,3例因多发转移而死亡。结论泌尿系原发性黑色素瘤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目前尚无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案,一般建议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已成为新的治疗方向,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膀胱 尿道 预后
原文传递
3D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保留肾单位治疗肾癌手术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珍林 丁映辉 +5 位作者 顾朝辉 贾占奎 丁亚飞 李文波 李兵兵 杨锦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究在保留肾单位手术中3D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的疗效对比。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2月~2015年6月需进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T1a期肾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进行随机分配,3D腹腔镜手术组36例,同期行传统腹腔镜... 目的:探究在保留肾单位手术中3D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的疗效对比。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2月~2015年6月需进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T1a期肾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进行随机分配,3D腹腔镜手术组36例,同期行传统腹腔镜手术组37例,观察并比较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术后随访2~3个月,复查CT)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后病理均未发现切缘阳性,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复发。3D腹腔镜组和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3±34)min和(115±40)min,术中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6±7)min和(25±5)min,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5±40)ml和(189±32)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0±1.0)d和(2.5±0.5)d,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为(3.6±0.7)d和(3.5±1.0)d,术后住院时间为(6.0±1.5)d和(7.0±1.0)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与传统腹腔镜方式相比,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明显减少热缺血时间等优势,同时3D腹腔镜清晰逼真,明显增加术者操作灵活性,同时手术费用并无明显增加,因此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传统腹腔镜 保留肾单位手术 T1a期肾癌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抑制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2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志波 顾朝辉 +3 位作者 贾占奎 黄珍林 丁映辉 杨锦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68-2070,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是否孵育TGF-β1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取两组细胞分别提取蛋白及RNA行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是否孵育TGF-β1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取两组细胞分别提取蛋白及RNA行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验两组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蛋白的表达差异。然后根据孵育TGF-β1的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不同组别,分别取各组细胞提取蛋白及RNA行Western blot及RT-qPCR以检验NDRG2在TGF-β1作用后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的表达。结果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蛋白水平相关表达量分别为E-cadherin(1.0±0.2比0.3±0.2)(t=4.850, P=0.008),α-SMA(1.0±0.1比2.6±0.4)(t=6.721, P=0.003),Vimentin(1.0±0.1比2.6±0.4)(t=6.721, P=0.003),Snail(1.0±0.1比2.5±0.2)(t=11.620, P=0.000),以上标志物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实验组在mRNA水平相关表达量分别为E-cadherin(1.0±0.2比0.2±0.1)(t=7.686, P=0.002),α-SMA(1.0±0.3比2.4±0.3)(t=5.715, P=0.005),Vimentin(1.1±0.2比2.6±0.5)(t=4.977, P=0.008),Snail(0.9±0.2比1.9±0.2)(t=6.124, P=0.004),以上标志物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TGF-β1孵育后,HK-2细胞中NDRG2在蛋白和RNA水平都明显下调,各组在蛋白水平相关表达量分别为1.00±0.04比0.80±0.03比0.50±0.05比0.30±0.03比0.20±0.02(P=0.019),在mRNA水平相关表达量分别为1.00±0.05比0.70±0.03比0.50±0.04比0.30±0.02比0.20±0.05(P=0.021)。尤其当孵育TGF-β1浓度大于10 ng/ml时这种作用最为显著,各组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GF-β1可以促进HK-2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同时TGF-β1可以下调HK-2细胞中NDRG2在蛋白和RNA水平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yc下游调节基因2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辅助下肾癌合并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波 贾占奎 +6 位作者 顾朝辉 李兵兵 丁映辉 黄珍林 马中立 王展 杨锦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辅助下肾癌合并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遵循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肾癌合并Ⅲ、Ⅳ级下腔静脉(IVC)癌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体外循环(CPB)辅助下手术治疗11例,同期按照非CPB辅助手术治...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辅助下肾癌合并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遵循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肾癌合并Ⅲ、Ⅳ级下腔静脉(IVC)癌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体外循环(CPB)辅助下手术治疗11例,同期按照非CPB辅助手术治疗11例.两种术式患者年龄、性别、患侧、肿瘤大小,及癌栓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 2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改变术式者.CPB组与非CP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68.2±45.1) min和(440.4±52.5)min,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2.5±1.6)h和(1.5±0.7)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 654.6±1 142.3)ml和(3751.6±1 072.4) ml,术中输血量分别为(1 986.2±942.7)ml和(3 147.1 ± 997.3)ml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3.2±1.4)d和(4.5±1.3)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5±1.3)d和(12.6±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1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给予口服华法林后恢复正常.非CPB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损伤,给予保肝治疗后恢复,2例术后出现切口延迟愈合,给予定期换药后愈合.结论 CPB辅助下手术治疗肾癌合并Ⅲ、Ⅳ级IVC癌栓与非CPB辅助手术比具有出血量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肾癌 下腔静脉癌栓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放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Ⅰ~Ⅱ(a/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兵兵 顾朝辉 +6 位作者 贾占奎 李文波 丁映辉 黄珍林 马中立 王展 杨锦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Ⅰ~Ⅱ(a/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遵循随机对照的分配方法,将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睾丸非精原细胞瘤11例,开放性腹膜后淋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Ⅰ~Ⅱ(a/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遵循随机对照的分配方法,将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睾丸非精原细胞瘤11例,开放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睾丸非精原细胞瘤11例,通过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改变手术方式者.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35) min和(176 ±41) min (P >0.05),术中出血量(101±12) ml和(200±28) ml (P<0.05),淋巴结清扫(16 ±5)个和(17±4)个(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6±0.3)d和(2.2±0.5)d(P<0.05),术后平均住院(7.5±2.8)d和(11.6±3.8)d(P<0.05),腹腔镜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开放组1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高热症状.结论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相对于开放性手术,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及恢复快等特点,此术式对临床Ⅰ~Ⅱ(a/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精原细胞瘤 腹腔镜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Ⅰ-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兵兵 顾朝辉 +6 位作者 贾占奎 李文波 丁映辉 黄珍林 马中立 王展 杨锦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801-80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Ⅰ-Ⅱ(a/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7例,观察并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胃肠...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Ⅰ-Ⅱ(a/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7例,观察并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未改行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9±35)min,术中出血量(71±12)ml,淋巴结清扫(16±5)个,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0.5)d,术后住院(8±2)d。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性功能正常,肿瘤未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对临床Ⅰ-Ⅱ(a/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非精原细胞瘤 腹腔镜术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原文传递
单层面与传统三层面分离法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丁映辉 黄珍林 +4 位作者 顾朝辉 贾占奎 李文波 李兵兵 杨锦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66-2868,共3页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单层面法与传统三层面法行肾上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218例肾上腺增生或肾上腺肿瘤需行肾上腺切除术患者分成两组,通过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单层面法与传统三层面法行肾上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218例肾上腺增生或肾上腺肿瘤需行肾上腺切除术患者分成两组,通过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单层面分离法与传统三层面分离法的手术时长分别为(33±20) min和(42±1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3)ml和(23±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例数、平均肿瘤或结节直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层面肾上腺分离法在肾上腺切除术中是一种可行的分离方式,与传统三层面分离法比较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切除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昊 金志波 +5 位作者 田向永 丁映辉 黄珍林 汪涛 贾占奎 杨锦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6例肾PEComa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9例,男女比例1:1.29;年龄21~60岁,平均(41.93±10.96... 目的:探讨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6例肾PEComa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9例,男女比例1:1.29;年龄21~60岁,平均(41.93±10.96)岁。16例患者中8例表现为腰痛,其中1例有血尿;8例为体检发现。肿瘤最大径1.5~18.0cm,平均(8.00±5.06)cm。肿瘤位于左肾6例,右肾10例。结果:16例患者中9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腹腔镜手术9例,机器人手术4例,开放手术3例。免疫组化:抗黑素瘤特异性单抗(HMB45)、抗平滑肌抗体(SMA)、黑色素A抗原(Melan-A)、CD34、波形蛋白(Vimentin)、S-100阳性率分别为93.3%(14/15)、91.7%(11/12)、85.7%(12/14)、85.7%(6/7)、75.0%(6/8)、60.0%(9/15),转录因子E3(TFE-3)和角蛋白(CK)为阴性,病理均诊断为PEComa。16例随访时间3~3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肾PEComa临床罕见,病理为诊断金标准,治疗上首选腹腔镜手术,术后较少发生复发、转移,但对于有恶性倾向或符合恶性标准者需尽早行根治术,并进行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