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出发,走向世界——平江县第一中学德育特色办学侧记
1
作者 余柯(本刊记者) 黄珺(本刊记者) 《湖南教育(上旬)(A)》 2018年第8期58-60,共3页
高中是人生中美好似朝阳的阶段,可高中生心性不稳定,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行为却常常如六月的天气般令人难以捉摸。对高中学校来说,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为孩子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的工作,而落实这项工作的着... 高中是人生中美好似朝阳的阶段,可高中生心性不稳定,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行为却常常如六月的天气般令人难以捉摸。对高中学校来说,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为孩子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的工作,而落实这项工作的着力点便是德育。正是看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2002年,李德庆在担任平江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平江一中)的校长后,便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他形容德育的功能为把学生由“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进而培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因此,在平江一中,学校立足学生心理,从“心”的教育出发,将德育活动与心理教育结合,在培育学生健康身心素质的同时,又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德育 平江县 世界观 特色办学 学生心理 “社会人” 侧记 高中学校
下载PDF
儿童文学:建构孩子的心智世界——访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
2
作者 黄珺(本刊记者) 余柯(本刊记者) 《湖南教育(上旬)(A)》 2018年第7期22-25,共4页
儿童,要读儿童文学。这是把儿童真正当儿童的阅读选择。上世纪初期,教育家杜威来到中国,“儿童中心论”自此影响甚远,若胡适、若蒋梦麟、若陶行知,皆为之震撼,更有了以此指导下的诸多教育实践。以儿童为中心,即回归到儿童本位。它着眼... 儿童,要读儿童文学。这是把儿童真正当儿童的阅读选择。上世纪初期,教育家杜威来到中国,“儿童中心论”自此影响甚远,若胡适、若蒋梦麟、若陶行知,皆为之震撼,更有了以此指导下的诸多教育实践。以儿童为中心,即回归到儿童本位。它着眼于一个孩子的心智成长,而非成人喜欢什么就教给孩子什么———无疑,这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与回归。在此理念下,教育人该思考的是:儿童的心智是什么样的?其成长是怎么实现的?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去更好地引导其成长?———很显然,前两个问题是理论基础,后一个问题是解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大学 儿童文学 文学研究所 心智 孩子 朱自强 所长 世界
下载PDF
浸润经典 涵养气韵——平江县汉昌学校国学特色办学侧记
3
作者 余柯(本刊记者) 黄珺(本刊记者) 《湖南教育(上旬)(A)》 2018年第7期55-57,共3页
又是一年高考季。轰轰烈烈的高考结束后,高考题一如既往成为教育人的关注焦点。不少专家指出,从近年各地高考出题趋势来看,高考语文已经向社会发出三个信号:读经典;积累古诗文;学写作。显然,这三项要求所需的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 又是一年高考季。轰轰烈烈的高考结束后,高考题一如既往成为教育人的关注焦点。不少专家指出,从近年各地高考出题趋势来看,高考语文已经向社会发出三个信号:读经典;积累古诗文;学写作。显然,这三项要求所需的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它们最终指向的是长年累月的文化积淀。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熏陶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办学 平江县 侧记 国学 学校 气韵 涵养 浸润
下载PDF
赵腾达:有温度,方能达己达人
4
作者 黄珺(本刊记者) 余柯(本刊记者) 《湖南教育(上旬)(A)》 2018年第8期22-26,共5页
25年来,赵腾达所有的教育经历都在这一所学校里———株洲八达小学。似乎是注定的缘分,“八达”的“达”,与“赵腾达”的“达”,完美契合。这是一所国有民办小学,赵腾达见证了其从公办子弟学校转型改革的全过程。且在这一过程中,他是重... 25年来,赵腾达所有的教育经历都在这一所学校里———株洲八达小学。似乎是注定的缘分,“八达”的“达”,与“赵腾达”的“达”,完美契合。这是一所国有民办小学,赵腾达见证了其从公办子弟学校转型改革的全过程。且在这一过程中,他是重要的推动者和传承者。如今,八达小学的改革已走过13年。赵腾达回忆起种种,比如如何走向市场让学校“活”下来、如何用制度解决一个又一个办学痛点、如何真正实现核心素养下的“生本”……千言万语,汇成一个词: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方能 民办小学 子弟学校 转型改革 教育经历 “达” 传承者
下载PDF
梁晓南院做心中有“人”的教育
5
作者 余柯(本刊记者) 李统兴(本刊记者) 黄珺(本刊记者) 《湖南教育(上旬)(A)》 2018年第9期29-32,共4页
2018年,是梁晓南从教的第34年,担任副校长的第13年,主管高三教学的第6届。眼前他鬓角边的缕缕白发是时间流淌的痕迹,而采访中学生溢于言表的亲近和老师发自肺腑的信任则是他多年坚守在一线教育实践的馈赠。梁晓南的父亲曾是上过朝鲜战... 2018年,是梁晓南从教的第34年,担任副校长的第13年,主管高三教学的第6届。眼前他鬓角边的缕缕白发是时间流淌的痕迹,而采访中学生溢于言表的亲近和老师发自肺腑的信任则是他多年坚守在一线教育实践的馈赠。梁晓南的父亲曾是上过朝鲜战场的军人,回国后,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大儿子出生,取名为“晓北”;60年代初,为回报家乡,回到湖南耒阳的农村老家,而后二儿子出生,取名为“晓南”。回首来时路,梁晓南的教育和人生,都离不开父亲的影响。骨子里军人的血液让他坚定强韧,不畏风雨;扎根于南方乡土的柔情,又让他拥有一颗教育人细腻的心,能蹲下身去,关注到学生内心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 朝鲜战场 60年代 中学生 副校长 教育人 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