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生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4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急诊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急诊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脑钠肽(BN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LVEF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BNP、LVEF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诊内科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生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64例突发脑溢血患者,根据患者的救治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流程神经内科救治,观察组患者行急诊内科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讨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64例突发脑溢血患者,根据患者的救治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流程神经内科救治,观察组患者行急诊内科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脑溢血患者行急诊内科救治,救治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脑溢血 急诊内科 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生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对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予以探究。方法 62例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误诊与确诊情况,并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 62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8.71%(55/62),误诊率为11.29%(7/62)。48例心肺疾病呼吸... 目的对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予以探究。方法 62例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误诊与确诊情况,并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 62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8.71%(55/62),误诊率为11.29%(7/62)。48例心肺疾病呼吸困难者的误诊率为10.42%(5/48),其中包括2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成肺栓塞,3例肺栓塞误诊成急性心肌梗死;14例其他呼吸困难者的误诊率为14.29%(2/14),其中包括1例肠梗阻误诊成急性心肌梗死,1例急性胰腺炎误诊成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治疗水平与临床医师的专业技术及经验具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呼吸困难 临床诊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
4
作者 黄生耀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1年第4期4-7,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复合伤害并急性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5
作者 黄建群 薛宝升 黄生耀 《伤残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3-5,共3页
本文报告在使用间二硝基苯和氯气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多发伤害和急性全身性化学物中毒,5例发生MOF死亡。 间二硝基苯爆炸引起火焰烧伤、热液烫伤及化学烧伤, Ⅱ~Ⅲ度烧伤面积在 15%~26%;爆炸产生冲击波伤害;化... 本文报告在使用间二硝基苯和氯气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多发伤害和急性全身性化学物中毒,5例发生MOF死亡。 间二硝基苯爆炸引起火焰烧伤、热液烫伤及化学烧伤, Ⅱ~Ⅲ度烧伤面积在 15%~26%;爆炸产生冲击波伤害;化学物经呼吸道、创面、皮肤吸收造成急性中毒。发病后3小时即出现呼吸衰竭,其后序贯发生3~6个器官功能衰竭。虽经全力抢救,终因复合伤害、硝基苯化学物直接损伤器官导致悲惨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二硝基苯 烧伤 中毒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文超 蔡祥胜 +5 位作者 熊小敏 黄生耀 郭煜 徐晓松 冯红梅 李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03-405,409,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在CD4+T细胞的比例,以1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在CD4+T细胞的比例,以1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肝癌患者治疗前、后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治疗前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百分比为(6.21±1.53)%(<50岁)和(6.68±1.53)%(≥50岁),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1个月有效者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异常增高可能与原发性肝癌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有关,且其变化水平与临床病情的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 流式细胞术 外周血
下载PDF
移植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GF-β1及IL-10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文超 黄生耀 +6 位作者 李薇 熊小敏 蔡祥胜 郭煜 冯红梅 徐晓松 陈思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21-223,227,共4页
目的观察肝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百分比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15例移植患者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 目的观察肝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百分比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15例移植患者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以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移植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GF-β1、IL-10的水平,分析这2种细胞因子水平与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百分比的关系及移植前后TGF-β1、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植患者移植前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移植后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为0。肝肾移植前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百分比与TGF-β1、IL-10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TGF-β1、IL-10的水平移植后低于移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CD127^low Treg的百分比与TGF-β1、IL-10的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移植后CD4^+CD25^+CD127^low Tre细胞百分比下降为0,可能与应用大量免疫抑制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流式细胞术 外周血
下载PDF
如何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主动性
8
作者 黄生耀 《收藏界(名师探索)》 2018年第4期140-140,共1页
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就成为了教师努力的方向。当前小学生自主阅... 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就成为了教师努力的方向。当前小学生自主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更甚者有些学生没有阅读兴趣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为了读书而读书,这样的阅读难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阅读 小学生 积极主动性 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 知识和信息 思维能力 博览群书
下载PDF
急性心脏事件体表心电图预警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敏 黄生耀 黄建群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4-1053,共10页
心脏性猝死(SCD)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体表心电图的某些改变可对SCD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和预测。这些改变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电风暴(ES)、极速心房颤动(AF)、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急性ST段偏移、急性缺血... 心脏性猝死(SCD)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体表心电图的某些改变可对SCD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和预测。这些改变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电风暴(ES)、极速心房颤动(AF)、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急性ST段偏移、急性缺血性J波、ST-T动态演变、坏死性Q波突然消退、特征性T波、恶性早期复极综合征及Brugada波。Epsilon波提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窄而深的Q波警示年轻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体表心电图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与非溶栓治疗对比研究左心室重塑及其心功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伟 郭荣利 黄生耀 《急诊医学》 CSCD 1998年第5期301-30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Q波型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LVRM)和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方法:将1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非溶栓组。采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进行监测。结果:140例AMI患者LVRM总发生率为42.1%。溶栓组L...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Q波型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LVRM)和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方法:将1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非溶栓组。采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进行监测。结果:140例AMI患者LVRM总发生率为42.1%。溶栓组LVRM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LVRM对LVSF产生明显影响。溶栓再通组LVRM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P<0.01),且LVSF明显得到改善(P<0.01)。结论:AMI患者的LVRM发生率高,对LVSF有明显的影响。早期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减少LVRM发生,改善LV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Q波型 静脉溶栓 左心室重塑 心肌梗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