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镇农技站科技信息化网络建设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看治 《福建农业》 2009年第2期31-31,共1页
近年来.农村乡镇逐步建设了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慢慢配置了一些设备,如信息化培训室、视频培训器材、培训桌椅等。乡镇领导也比较重视,大多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相对健全,为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 信息化网络 乡镇农技站 农业科技 网络建设 科技服务体系 农村乡镇 科技支撑 中介组织
下载PDF
马甲镇发展中草药生产的几点做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看治 《福建农业》 2009年第7期31-31,共1页
一、马甲镇发展中草药生产现状 洛江区马甲镇是一个人多耕地少、以纯农收入为主的乡镇,属丘陵低山地带,年平均气候20℃.常年降水量1300毫米,具有种植中草药较好的自然条件。为带动农户致富,2002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发展中草药... 一、马甲镇发展中草药生产现状 洛江区马甲镇是一个人多耕地少、以纯农收入为主的乡镇,属丘陵低山地带,年平均气候20℃.常年降水量1300毫米,具有种植中草药较好的自然条件。为带动农户致富,2002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发展中草药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采用不同栽培方法进行品种选育,建立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引导我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制定出一套高产栽培模式.为广大药农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的科技致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现状 中草药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马甲 高产栽培模式 农民收入 科技致富 年降水量
下载PDF
糯玉米与紫薯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看治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38-39,共2页
分析了糯玉米与紫薯套种的优点,并总结糯玉米套种紫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糯玉米 紫薯 套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优质晚稻‘福两优366’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看治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第8期43-44,共2页
福两优366作双季晚稻在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高产、优质、分蘖力强、抗倒伏、适应性广等优点,总结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晚稻 福两优366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泉珍10号作倒种春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看治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12期22-23,共2页
于2009~2010年引进泉珍10号在泉州市洛江区进行品比试验和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泉珍10号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浅析马甲镇水葫芦的危害与整治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看治 《福建农业》 2014年第7期77-77,共1页
以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为案例,浅析水葫芦的危害,就水葫芦的危害,探讨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及机械防除等具体的水葫芦整治方法。
关键词 水葫芦 危害 整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与细菌性条斑病的区别与防治
7
作者 黄看治 《福建农业》 2010年第4期32-33,共2页
一,症状区别 白叶枯病:水稻病害之一,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 一,症状区别 白叶枯病:水稻病害之一,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病害 症状区别 病害流行 黄绿色 分蘖期 暴风雨
下载PDF
花生青枯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8
作者 黄看治 《福建农业》 2008年第8期24-24,共1页
花生是马甲镇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近年来,由于品种单一、耕作粗放等原因,花生青桔病发生程度及为害不断加重,一般常年亩损失率在10%左右,严重的损失30%以上;2006-2007年亩平均减产25—30公斤,严重的亩可... 花生是马甲镇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近年来,由于品种单一、耕作粗放等原因,花生青桔病发生程度及为害不断加重,一般常年亩损失率在10%左右,严重的损失30%以上;2006-2007年亩平均减产25—30公斤,严重的亩可达50公斤以上。全镇年损失花生达125000-150000公斤,以每公斤6.0元计,5000亩一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90万元,该病已成为我镇花生生产的危害最重要的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青枯病 综合防治 危害 直接经济损失 损失率 油料作物 种植面积 发生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