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WI和MRA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黄礼传 林秀洁 +1 位作者 张俊 刘昌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20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管成像(MRA)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CT、常规MRI、DWI和MRA检查。结果 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常规T2WI、FLAI...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管成像(MRA)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CT、常规MRI、DWI和MRA检查。结果 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常规T2WI、FLAIR及DWI阳性率分别为0、16.7%、37.5%和100%,MRA显示靶血管正常4例,动脉硬化36例,狭窄16例,闭塞8例。结论 DWI联合MRA能够准确显示责任病灶及靶血管受累情况,为超急性期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梗死
下载PDF
苹果园康氏粉蚧的发生规律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礼传 张茂玲 +2 位作者 宋西民 赵雷 杨燕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苹果害虫 康氏粉蚧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黄礼传 林秀洁 +1 位作者 张俊 刘昌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9期34-36,共3页
目的评估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脑保护、扩容、脱水、降压、清除自由基、降脂、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治疗。... 目的评估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脑保护、扩容、脱水、降压、清除自由基、降脂、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治疗。治疗14d后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和相关的实验室生化指标。结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治疗组平均得分(2.12±0.23)分,对照组平均得分(4.56±1.41)分。治疗组平均住院(22.256±7.6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91±8.14)d(P<0.05)。治疗后2组比较血小板采集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发生明显改变。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急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银杏达莫
下载PDF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礼传 林秀洁 张俊 《海峡药学》 2010年第12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其本痊愈与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其本痊愈与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丁咯地尔 脑血管病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反应C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杜娟 黄礼传 +1 位作者 林秀结 江羚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反应C蛋白(hs-CRP)水平,以及其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本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别采用酶循... 目的分析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反应C蛋白(hs-CRP)水平,以及其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本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别采用酶循环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Hcy、hs-CRP水平,根据颈动脉彩超颈内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28例)、稳定斑块组(30例)与不稳定斑块组(42例),比较3组Hcy、hs-CRP水平,并分析各组Hcy、hs-CRP水平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血浆Hcy与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Hcy、hs-CRP水平较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高,稳定斑块组Hcy、hs-CRP水平较无斑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斑块组血浆Hcy、hs-CRP水平低于非溃疡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脑梗死患者中,患者血浆Hcy水平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但血浆hs-CRP水平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无相关性。无斑块组血浆Hcy、hs-CRP水平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无相关性;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浆Hcy、hs-CRP水平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Hcy、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及中膜厚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同型半胱氨酸、超敏反应C蛋白参与脑梗死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反应C蛋白 颈内动脉内膜厚度 脑梗死
下载PDF
北京24号桃在蒙阴的表现及早期丰产措施
6
作者 黄礼传 宋西民 《烟台果树》 2004年第2期6-7,共2页
关键词 北京24号桃 蒙阴县 产量表现 早期丰产栽培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坦度螺酮联合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秀洁 黄礼传 王志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460-4462,共3页
目的评估坦度螺酮联合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110例帕金森病异动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6),观察组予坦度螺酮联合恩他卡朋治疗,对照组予单用恩他卡朋治疗,治疗周期12 w,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 目的评估坦度螺酮联合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110例帕金森病异动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6),观察组予坦度螺酮联合恩他卡朋治疗,对照组予单用恩他卡朋治疗,治疗周期12 w,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各部分评分相对于基线的变化为指标评估疗效,试验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UPDRS各部分评分较基线值均有显著改善(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UPDRS评分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和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坦度螺酮联合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患者临床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度螺酮 恩他卡朋 帕金森病 异动症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8
作者 黄礼传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9期4729-4730,共2页
本文对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治疗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静脉曲张 出血
下载PDF
多巴丝肼联合喹硫平或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叶华 陈慧宝 +2 位作者 林秀洁 黄礼传 刘恒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4期56-59,共4页
目的:对比和分析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多巴丝肼联合喹硫平或奥氮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6例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纳入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 目的:对比和分析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多巴丝肼联合喹硫平或奥氮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6例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纳入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多巴丝肼进行帕金森病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喹硫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用药效果、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CA)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评分、PANSS评分及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UPDRS评分及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立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等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多巴丝肼联合喹硫平或奥氮平治疗均能够取得确切效果,且用药品安全性均较高,但是联合喹硫平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奥氮平 帕金森病 精神障碍 认知功能 多巴丝肼
下载PDF
光照治疗对老年人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俊 王巍 +1 位作者 黄礼传 陈明森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9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光调节对老年人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的60岁以上老年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0.5 h组、治疗1.0 h组和治疗2.0 h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睡眠健康宣教干预,3个治... 目的:探讨光调节对老年人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的60岁以上老年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0.5 h组、治疗1.0 h组和治疗2.0 h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睡眠健康宣教干预,3个治疗组在体温节律最低点分别给予光照0.5 h、1.0 h和2.0 h,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各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睡眠结构、AIS评分、PSQI评分、复发率和致残率。结果:治疗前各组HAMA评分、HAMD评分、睡眠结构、AIS及PSQI各项指标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总时长和睡眠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IS及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个月,各治疗组病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病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致残(P>0.05)。结论:光调节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人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阿森斯失眠量表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与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对照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俊 林秀洁 黄礼传 《海峡药学》 2017年第5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舒肝解郁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舒肝解郁胶囊组、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组(联合治疗组),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舒肝解郁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舒肝解郁胶囊组、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组(联合治疗组),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舒肝解郁胶囊组、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86.5%和97.4%。舒肝解郁胶囊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单用舒肝解郁胶囊组未见不良反应,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在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与西酞普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舒肝解郁胶囊 脑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秀洁 黄礼传 张俊 《海峡药学》 2011年第12期172-173,共2页
目的观察美金刚改善帕金森痴呆(PD)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给予盐酸美金刚1日20mg,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12、18周行MMSE量表、ADAS-cog量表测评。结... 目的观察美金刚改善帕金森痴呆(PD)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给予盐酸美金刚1日20mg,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12、18周行MMSE量表、ADAS-cog量表测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12、18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4、12、18周ADAS-co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美金刚可以改善轻、中度P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帕金森痴呆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秀洁 黄礼传 张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后不同时间段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6例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脑卒中筛查门诊就诊的60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后不同时间段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6例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脑卒中筛查门诊就诊的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密度梯度法离心分离PBMC,提取全组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与体征,进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NIHSS)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急性脑梗死后1 d开始,持续到7 d,PBMC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梗死后第3天蛋白H3值最低。不同OCSP分型患者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完全前循环脑梗死(TACI)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降低幅度最大,明显低于后循环脑梗死组和部分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多元直线回归分析显示,PBMC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是入院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呈明显直线负相关(β=-0.283,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BMC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低于健康人群,且以TACI型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患者的PBMC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下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蛋白 乙酰化作用
下载PDF
静脉滴注恩再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俊 黄礼传 林秀洁 《海峡药学》 2012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恩再适对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带状疤疹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恩再适,1日3.6IU,14天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1,1日200mg,维生素B121日500μg,1...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恩再适对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带状疤疹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恩再适,1日3.6IU,14天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1,1日200mg,维生素B121日500μg,14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对照组治愈1例,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1,P<0.05)。结论静脉滴注恩再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恩再适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光强 黄礼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5期420-420,共1页
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大量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一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免疫功能异常。MM起病缓慢,早... 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大量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一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免疫功能异常。MM起病缓慢,早期可数月至数年无症状,出现临床症状繁多,常见贫血、骨痛、低热、出血、感染、肾功能不全,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髓组织浸润、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出血、高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
下载PDF
坦度螺酮治疗青少年癫痫伴焦虑抑郁3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俊 王志坚 黄礼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0期94-96,共3页
目的研究坦度螺酮治疗青少年癫痫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青少年癫痫伴焦虑抑郁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口服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坦度螺酮10 mg,3次/d;对照组服用常规抗癫痫药物,均为8周1疗程。且... 目的研究坦度螺酮治疗青少年癫痫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青少年癫痫伴焦虑抑郁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口服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坦度螺酮10 mg,3次/d;对照组服用常规抗癫痫药物,均为8周1疗程。且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经过8周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0.0%vs.63.3%,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患者满意度80.0%,高于对照组的56.7%。结论 5-HT1A受体激动剂枸橼酸坦度螺酮不但可全面改善青少年癫痫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所有症状,还可减少癫痫的临床发作,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癫痫 焦虑 抑郁 坦度螺酮
下载PDF
血清亲环素A在2型糖尿病患者再次并发TIA或IS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俊 黄礼传 +1 位作者 陈海亮 林秀洁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5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pA)在2型糖尿病患者再次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脑卒中(IS)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TIA患者103例,并随访1年,其中31例患者并发2~5次TIA为TIA组,10...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pA)在2型糖尿病患者再次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脑卒中(IS)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TIA患者103例,并随访1年,其中31例患者并发2~5次TIA为TIA组,10例发生IS为IS组,45例未再发生TIA及IS为对照组,17例患者中途放弃随访,监测各组患者发病24 h内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Cyp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IA组和IS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6.15±0.53)、(7.76±0.37)mg/L,均高于对照组的(4.63±0.47)mg/L,且IS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TI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IS组患者血清CypA水平分别为(11.20±2.17)、(14.55±3.06)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1.09)ng/ml,且IS组血清CypA水平显著高于TI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IA组和IS组血清CypA水平与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hs-CRP水平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ypA水平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再次并发TIA或IS的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素A 2型糖尿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文拉法辛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症状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自恒 林秀洁 +2 位作者 黄礼传 胡耀华 占家铣 《蛇志》 2020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症状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治疗,...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症状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给予文拉法辛加右佐匹克隆治疗。经4周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S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SDR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症状的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及睡眠情况,且两药联合使用的药物不良反应未增加,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失眠症状 文拉法辛 右佐匹克隆
下载PDF
银杏达莫加用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杜娟 林秀洁 +1 位作者 江羚 黄礼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8期3327-3328,共2页
目的分析银杏达莫加用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摸球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39例)和单药组(41例)。单药组仅... 目的分析银杏达莫加用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摸球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39例)和单药组(41例)。单药组仅服用银杏达莫,联合组接受银杏达莫加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b)、全血高切黏度(HBV)及全血低切黏度(LBV)]及疗效;并采用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ESS评分、血液流变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ESS评分高于单药组,PV、HBV、Fb、LBV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加用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效果,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肽 银杏达莫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秀洁 张俊 黄礼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4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H MGB1)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44例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IA分为合并TIA组(A组,n=48)及未合并TIA(B组,n=96),另设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H MGB1)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44例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IA分为合并TIA组(A组,n=48)及未合并TIA(B组,n=96),另设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C组,n=60)及正常健康人群组(D组,n=45)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量各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结果 A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B组[(8.75±1.46)ng/mL vs (5.12±30.64)ng/mL],B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C组[(5.12±30.64)ng/mLvs (2.35±0.42)ng/mL],上述3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D组的(1.38±0.2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HMGB1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合并TIA呈独立相关(优势比2.374,95%可信区间1.264~3.982;P<0.01).结论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升高有助于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发生TIA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易损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生物学标记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