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泰软米资源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祖六 许如根 +1 位作者 陈德辉 陈勇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6,40,共4页
关键词 中泰软米 直链淀粉含量 遗传规律 胚乳性状遗传模型 稻米品质
下载PDF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基因座位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50
2
作者 黄祖六 谭学林 +3 位作者 Tragoonrung S Vanavichit A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77-782,共6页
以直链淀粉含量 ( AC)中等的 CT9993和泰国优质的香软米 KDML10 5杂交产生的 152个重组近交系 ( RIL )为材料 ,构建了含 83个 RFLP、 69个 AFL P和 15个微卫星 ( SSL P)标记的分子标记连锁图 ,标记间平均距离为 12 .98c M。应用该连锁... 以直链淀粉含量 ( AC)中等的 CT9993和泰国优质的香软米 KDML10 5杂交产生的 152个重组近交系 ( RIL )为材料 ,构建了含 83个 RFLP、 69个 AFL P和 15个微卫星 ( SSL P)标记的分子标记连锁图 ,标记间平均距离为 12 .98c M。应用该连锁图对控制稻米 AC的基因座位 ( QTL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稻米 AC主要受两个主效 QTL和 5个微效 QTL的共同控制 ,两个主效 QTL分别位于第 3和第6染色体上 ,它们分别与 R2 170和 R1962距离 10 .5c M和 3.6c M,其中 R1962与 wx基因紧密连锁。上述两个位点都以大于 8.0的 L OD值检测到。根据分析结果 ,初步推断这两个主效 QTL无互作。文中还讨论了在偏态群体中连锁作图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品质 直锭淀粉含量 QTL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大麦开颖性状的遗传分析 II.大麦开颖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祖六 祝丽 +1 位作者 许如根 吕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给大麦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2002-2003年以5个开颖品种(黄长芒大麦、沪1154、1430R、99-7122、扬0187)和1个闭颖品种(91单2)为亲本,采用62完全双列设计配制杂种F1,同时将5个开颖品种与另一闭颖品种84161配制正反交F1,研究了大麦开... 为给大麦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2002-2003年以5个开颖品种(黄长芒大麦、沪1154、1430R、99-7122、扬0187)和1个闭颖品种(91单2)为亲本,采用62完全双列设计配制杂种F1,同时将5个开颖品种与另一闭颖品种84161配制正反交F1,研究了大麦开颖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1)6个亲本完全双列杂交的F1与双亲比较,大部分组合的开颖角度在中亲和低亲值之间,46.7%的杂种F1的开颖角度具有负向显著离中亲优势,说明大麦开颖角度的杂种优势不明显。(2)亲本的开颖角度越大,其一般配合力效应越高。5个开颖亲本中,黄长芒大麦的一般配合力最大,特殊配合力方差也大,是一个较好的开颖亲本。(3)亲子回归及相关分析表明,F1与中亲的回归和相关系数均较大,开颖角度中亲值提高1°,F1将提高1.4°,开颖亲本的开颖效应越大,后代越偏向于开颖特性;闭颖亲本的闭颖效应越大,后代的开颖角度越易减小。(4)根据2个闭颖亲本分别与5个开颖亲本相互杂交F1的比较,发现杂种F1的开颖角度与开颖亲本的开颖特性有关,也与闭颖亲本的遗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开颖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下载PDF
大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祖六 潘裕平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6-40,共5页
应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相结合的统计方法 ,逐级追溯影响大麦单株产量 ( GYP)和蛋白质含量( PC)、麦胶含量 ( GC)、淀粉含量 ( SC)的性状 ,进而研究了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关系 .结果表明 :1决定大麦 GYP的主要性状是每株粒数和千粒重 ... 应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相结合的统计方法 ,逐级追溯影响大麦单株产量 ( GYP)和蛋白质含量( PC)、麦胶含量 ( GC)、淀粉含量 ( SC)的性状 ,进而研究了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关系 .结果表明 :1决定大麦 GYP的主要性状是每株粒数和千粒重 ,高产的关键是打破两者的负相关 ;2决定 PC的主要性状是氨基酸总量 ( TAA) ,而对 TAA影响最大的是谷氨酸 ;3大麦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通径分析 逐步回归 品质性状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精糙米蒸煮食用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祖六 VanavichitA +1 位作者 NaivikulO TragoonrungS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6-9,21,共5页
对 8个品种精、糙米直链淀粉含量 ( AC)、胶凝度 ( GC)、糊化温度 ( GT)、体积膨胀系数 ( VE)、长度伸长系数 ( ER)5个性状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精、糙米间 AC无显著差异 ,在性状的筛选和品种评价过程中 ,糙米的测定可替代精... 对 8个品种精、糙米直链淀粉含量 ( AC)、胶凝度 ( GC)、糊化温度 ( GT)、体积膨胀系数 ( VE)、长度伸长系数 ( ER)5个性状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精、糙米间 AC无显著差异 ,在性状的筛选和品种评价过程中 ,糙米的测定可替代精米 ;2精、糙米间 GT虽有显著差异 ,但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表明 ,糙米各品种的 GT变化与精米趋于同步 ,糙米的测定亦可替代精米 ;3精、糙米的 GC相互替代尚不能定论 ,但可从糙米的 AC和 GC极显著相关得到补充信息 ;4 VE和 ER这 2个性状的精、糙米间差异显著 ,且精、糙米各品种测定值的变化并不表现同步 ,故不宜相互替代 ,糙米的 VE和 ER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58个品种的 5个性状差异均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米 糙米 蒸煮食用品质 AC GC GT VE ER
下载PDF
基因型同质试验单元较少的几种设计
6
作者 黄祖六 陈国宏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76-81,共6页
根据特种设计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用混杂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以实施基因型同质试验单元较少而处理数较多的试验。这两种设计的基本特点是采用混杂的原理缩小不完全区组的大小 ,使较少的基因型同质试验单元可安排一个不完全区组所需... 根据特种设计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用混杂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以实施基因型同质试验单元较少而处理数较多的试验。这两种设计的基本特点是采用混杂的原理缩小不完全区组的大小 ,使较少的基因型同质试验单元可安排一个不完全区组所需的处理。并各列举了 1个畜牧方面的试验演示其分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同质试验 试验单元 混杂设计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农业试验
下载PDF
出国留学工作必须注重派出效益
7
作者 黄祖六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8-79,共2页
出国留学派出工作的效益主要表现有:第一,提高回收率;第二,积极发挥回国人员的作用;第三,加强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在提高回收率方面,我院的基本做法是:①强调政治选优,加强政治素质的考察。政治素质往往与年龄、
关键词 提高回收率 政治素质 回国人员 主要表现 学术交流 基本做法 出国留学 效益 国外研究 选优
下载PDF
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坚持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结合
8
作者 黄祖六 任性逐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5-48,共4页
江苏农学院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认识到面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行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传统。
关键词 生产实践 三结合基地 联合体 理论联系实际 深化教育改革 响水县 兴化市 基地建设 教育教学改革 社会主义建设
下载PDF
如何提高派出效益之浅见
9
作者 黄祖六 《高等农业教育》 1991年第3期52-53,16,共3页
一、提高出国人员回收率从1980年以来我院派出各类留学人员46人,已学成按期回国30人,占65.22%。在提高回收率方面,我院的基本做法是:1.加强对政治素质的考察我们首先注重大的方面,如“四个坚持”、“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也要注... 一、提高出国人员回收率从1980年以来我院派出各类留学人员46人,已学成按期回国30人,占65.22%。在提高回收率方面,我院的基本做法是:1.加强对政治素质的考察我们首先注重大的方面,如“四个坚持”、“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也要注意平时做人为人的考察。所以政治素质的考察应走群众路线,让基层领导和群众来把关。我们根据广泛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 基层领导 回国人员 热爱祖国 中外合作 特殊照顾 理论联系实际 实验室设备 归国人员
下载PDF
大麦耐湿性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17
10
作者 王军 周美学 +2 位作者 许如根 吕超 黄祖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45-2152,共8页
【目的】湿害是大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耐湿性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筛选和鉴定大麦耐湿性资源非常必要。【方法】以大麦(Yerong×Franklin)加倍单倍体(DH)群体165个系为材料,考查湿害处理和对照的株高(PH)、穗长(SL)、穗下... 【目的】湿害是大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耐湿性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筛选和鉴定大麦耐湿性资源非常必要。【方法】以大麦(Yerong×Franklin)加倍单倍体(DH)群体165个系为材料,考查湿害处理和对照的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长(TFIL)、单株穗数(SPP)、主穗粒数(GPS)、单株粒重(GWPP)、单株粒数(GPP)、单株干重(DWPP)、千粒重(WTG)、绿叶数(NGL)和叶绿素含量(Chl)。以各性状的耐湿系数作为衡量DH系耐湿性的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动态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大麦DH群体165个系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3个反映大麦主要耐湿性状的主成分及函数式,前两个为穗粒因子,第3个为绿叶数因子;对165个系的耐湿性能力进行基于3个主成分的三维空间下的动态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其分成高度耐湿、中度耐湿和极不耐湿3类,数目各为42、93和30。【结论】本研究用新的耐湿性指标和综合评价方法对165个系的耐湿性能力进行了分类、筛选和评价,为进一步的耐湿性QTL研究和大麦耐湿性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DH群体 耐湿性 主成分分析 动态聚类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大麦种质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志敏 金能 +2 位作者 吕超 黄祖六 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9-846,共8页
为研究不同来源大麦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利用107对多态性好的SSR引物对不同来源的96份大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7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70个位点,每个引物可检测出2~1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4.4个位点,剔除部分等位... 为研究不同来源大麦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利用107对多态性好的SSR引物对不同来源的96份大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7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70个位点,每个引物可检测出2~1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4.4个位点,剔除部分等位性位点,共有319个多态性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67.8%。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最高为0.75,最低为0.04,平均为0.42。聚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S)分布在0.5480~0.9195之间。在GS值为0.674水平时,可将参试品种聚为4大类,其中42份来自我国不同地区及日本引进的冬大麦品种(系)和另外2份美国引进品种(系)被聚为同一亚类;45份美国引进品种(系)和2份国内品种(系)被聚为同一亚类,即本研究材料的SSR遗传差异主要与材料的来源有关,但也出现了少量材料的交叉分类,说明国内外大麦育种均存在遗传基础较狭窄的问题,需加强外来种质的引进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二棱啤酒大麦籽粒大小的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许如根 吕超 +1 位作者 郭三红 黄祖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1-734,共4页
为给二棱啤酒大麦品种籽粒性状的改良和优质啤酒大麦原料适宜生产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10个二棱大麦品种(系)粒长、粒宽、粒厚及千粒重4个籽粒性状在品种(系)及试点间的差异和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大麦粒长、粒厚及千... 为给二棱啤酒大麦品种籽粒性状的改良和优质啤酒大麦原料适宜生产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10个二棱大麦品种(系)粒长、粒宽、粒厚及千粒重4个籽粒性状在品种(系)及试点间的差异和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大麦粒长、粒厚及千粒重在品种(系)及地点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粒宽在品种(系)及地点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粒厚在地点间的差异(F=25.02**)显著大于品种(系)间的差异(F=3.69**),千粒重在地点间的差异(F=340.74**)亦显著大于品种(系)间的差异(F=26.30**);品种(系)与地点互作对大麦千粒重的影响极显著;千粒重在品种(系)间的显著差异大于其余3个性状。(2)扬州和南通的粒长显著大于连云港点;连云港和南通的粒厚显著大于扬州点;千粒重在3试点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以南通最高,连云港次之,扬州最低。(3)除籽粒厚度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11**)外,其余各籽粒大小性状间均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棱啤酒大麦 籽粒大小 差异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大麦DH群体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军 周美学 +2 位作者 黄祖六 吕超 许如根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9,共5页
以大麦品种Y erong与F rank lin进行杂交,对其F1代通过花药培养构建DH群体,利用该群体估测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间长(TF IL)、单株穗数(SPP)、主穗粒数(GPS)、单株秆重(SW PP)、单株粒重(GW PP)、单株粒数(GPP)和千粒重(W TG)9个... 以大麦品种Y erong与F rank lin进行杂交,对其F1代通过花药培养构建DH群体,利用该群体估测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间长(TF IL)、单株穗数(SPP)、主穗粒数(GPS)、单株秆重(SW PP)、单株粒重(GW PP)、单株粒数(GPP)和千粒重(W TG)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数目,并通过估算各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系数分析影响各性状的基因间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①上述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79、0.67、0.54、0.31、0.90、0.30、0.20、0.41和0.77;控制各性状的基因数目分别为8.76、9.30、5.30、24.67、3.63、14.59、14.90、12.36和6.81对。遗传力(Y)依基因对数(X)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9 6X+0.878 5(r=-0.780 0*),回归系数-0.029 6与0的差异显著(t=-3.30*,d f=7),表明多基因性状易受环境影响,同时也佐证了多基因遗传学说。②控制SL、TF IL、GW PP和W TG的多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PH、SW PP和SPP各性状的多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而控制GPS和GPP的多基因间无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DH群体 遗传力 基因互作
下载PDF
大麦开颖性状的遗传分析 Ⅰ.大麦开颖性状的遗传效应和遗传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如根 祝丽 +2 位作者 黄祖六 吕超 王万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6,共5页
为了研究大麦开颖性状的遗传规律,以5个开颖品种(系)(黄长芒大麦、沪1154、1430R、99-7122、扬0187)和1个闭颖品种(91单2)为亲本,采用62完全双列设计,配制杂种F1,开花期利用图象处理软件A dobephotoshop测量亲本及杂种F1的开颖角度,并... 为了研究大麦开颖性状的遗传规律,以5个开颖品种(系)(黄长芒大麦、沪1154、1430R、99-7122、扬0187)和1个闭颖品种(91单2)为亲本,采用62完全双列设计,配制杂种F1,开花期利用图象处理软件A dobephotoshop测量亲本及杂种F1的开颖角度,并对所测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同时计算公共亲本的系列方差V r和系列协方差W r,以测验开颖性状的遗传模型,推断其显(隐)性基因频率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亲本间和杂种间的F值分别为237.71**和162.48**,表明开颖角度在亲本间和杂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W r依V r的回归方程为W r=4.5128+0.8968V r,r=0.9339**,回归系数与0的差异(t=5.23**,df=4)达到极显著水平,与1的差异(t=-0.60,df=4)不显著,即开颖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回归截距与0的差异(t=0.86,df=4)也不显著,即开颖性状的遗传属完全显性类型;加性、显性和环境方差的估计数依次为45.922、20.321和1.210,说明加性遗传方差比非加性遗传方差更重要;开颖显性方向和程度随亲本和组合而有所不同,平均而言,开颖性状是减效基因表现为显性,即闭颖对开颖表现为显性;(3)15对正反交杂种F1中有3对的开颖角度存在正反交差异,表明大麦开颖性状有时还受到细胞质基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开颖 遗传模型
下载PDF
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芍药胚苗快繁的培养基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恒秀 周美艳 +5 位作者 王淼 刘巧泉 黄祖六 龚志云 梁国华 顾铭洪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89,共6页
为探究芍药胚苗快繁的合适培养基,在初步明确6-BA用量为0.5 mg.L-1的前提下,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探讨3个因素(赤霉素、蔗糖、葡萄糖)对芍药胚苗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葡萄糖用量对腋芽诱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赤... 为探究芍药胚苗快繁的合适培养基,在初步明确6-BA用量为0.5 mg.L-1的前提下,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探讨3个因素(赤霉素、蔗糖、葡萄糖)对芍药胚苗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葡萄糖用量对腋芽诱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赤霉素和蔗糖,且葡萄糖和蔗糖的用量存在互作效应。芍药腋芽诱导3因子的最优组合是:赤霉素为1.84 mg.L-1、蔗糖为11.02 g.L-1、葡萄糖为17.13 g.L-1,在该组合的培养基上,腋芽的诱导系数在接种40 d时可以达到理论最大值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胚苗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腋芽诱导
下载PDF
大麦株高构成指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军 李洪涛 +4 位作者 迟铭 张灿宏 吕超 黄祖六 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0-1216,共7页
为给啤酒大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选用7个株高构成指数存在一定差异的啤酒大麦品种(系),连续两年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对大麦株高构成指数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构成指数IL... 为给啤酒大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选用7个株高构成指数存在一定差异的啤酒大麦品种(系),连续两年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对大麦株高构成指数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构成指数IL、I1、I2、I3、I4在基因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年份间和年份×基因型互作间只有I4存在显著的差异;7个大麦亲本和21个杂种F1的株高构成指数的平均值均接近黄金分割值0.618;株高构成指数IL、I1、I4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IL和I1为部分显性,I4为完全显性至部分显性,具有较高的狭义遗传力;I2和I3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IL和I4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控制I1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株高构成指数可能受1对或2对主基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株高构成指数与株高和千粒重均无显著相关,I2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IL、I1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I1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株高构成指数 遗传 相关
下载PDF
环境对大麦籽粒啤用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超 张新忠 +3 位作者 金能 何水华 黄祖六 许如根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4-647,共4页
为了解环境对大麦籽粒啤用品质的影响,研究了10个大麦品系在6个试点中籽粒的长、宽、厚、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等5个与啤用品质相关的性状,分析了不同性状在品系、试点间的差异性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的籽粒长度、宽度... 为了解环境对大麦籽粒啤用品质的影响,研究了10个大麦品系在6个试点中籽粒的长、宽、厚、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等5个与啤用品质相关的性状,分析了不同性状在品系、试点间的差异性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的籽粒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在不同品系间、试点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不同试点间的差异达极显著,而品系间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大麦 籽粒性状
下载PDF
水稻生育期的分子标记和数量性状位点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学林 黄祖六 +1 位作者 VANAVICHIT A TRANGOONRUNG S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9-250,共2页
关键词 RFLP 分子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分析 生育期 水稻
下载PDF
大麦开颖性状的遗传分析Ⅲ.大麦开颖基因的等位性及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超 黄祖六 +2 位作者 祝丽 汤在祥 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9-373,共5页
为了探讨大麦开颖基因数、基因之间的等位性以及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以闭颖亲本91单2与4个开颖亲本(沪1154、1430R、99-7122、扬0187)的杂种F2群体、回交BC1、BC2群体及4个开颖品种(系)互交杂种F2群体为材料,于2004年大麦开花期测量各... 为了探讨大麦开颖基因数、基因之间的等位性以及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以闭颖亲本91单2与4个开颖亲本(沪1154、1430R、99-7122、扬0187)的杂种F2群体、回交BC1、BC2群体及4个开颖品种(系)互交杂种F2群体为材料,于2004年大麦开花期测量各群体内植株的开颖角度,统计分析各群体内开、闭颖植株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1)沪1154、1430R、扬0187的开颖角度分别由1对、2对和3对基因控制,扬0187基因间的互作为重叠作用;99-7122遗传比较复杂,可能有2对或3对基因控制;(2)扬0187与沪1154有一对开颖等位基因,且此基因的效应较大;1430R和99-7122与其他2个开颖亲本均存在各自的非等位基因;(3)开颖性状均是由主基因控制的,同时存在多基因的修饰,闭颖表现为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开颖 遗传分析 等位性 基因互作
下载PDF
种子性状双列资料遗传分析的新方法 被引量:19
20
作者 莫惠栋 黄祖六 朱红岩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25-30,共6页
根据生统遗传学基本原理,提出谷类作物种子性状双列资料[包括p2和p(p+1)/2双列与p+q+2pq和p+q+pq不完全双列]遗传分析的新方法。各种资料都可以测验和估计加性方差σ2d,显性方差σ2h,误差方差σ2e,... 根据生统遗传学基本原理,提出谷类作物种子性状双列资料[包括p2和p(p+1)/2双列与p+q+2pq和p+q+pq不完全双列]遗传分析的新方法。各种资料都可以测验和估计加性方差σ2d,显性方差σ2h,误差方差σ2e,平均加性效应[d],平均显性效应[h]以及性状的遗传控制系统(即受母体或胚乳基因型控制)。p2和p+q+2pq双列还能测验和估计细胞质效应c和方差σ2c;p+q+2pq和p+q+pq双列又可测验和估计两组亲本的遗传背景差异[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性状 遗传分析 双列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