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续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生存能力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黄秀铨 钟夏霞 陈柳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生存能力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sTBI的临床资料。43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4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①采用日常生活获得能力量表(ADL...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生存能力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sTBI的临床资料。43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4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①采用日常生活获得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病人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采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评定运动功能,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分析关节挛缩、下肢静脉血栓、便秘、肺部感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sTBI病人预后情况,减少临床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延续性护理 生存能力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秀铨 钟夏霞 陈柳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4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6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6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ADL量表进行评定)和肢体肌力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1周和6周后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肢体肌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偏瘫 术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防范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头部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秀铨 刘萍萍 +3 位作者 汤淑晶 周晓艳 王娟 汝新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5期257-260,265,共5页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防范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头部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防范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头部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头部引流管保留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UEX发生率为0,较对照组6.67%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高烧、术后躁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率为3.33%,较对照组16.67%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可有效预防UEX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士个人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体现了职业价值,也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颅脑损伤 术后 头部引流管 非计划性拔管
下载PDF
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秀铨 钟夏霞 陈柳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4期136-137,共2页
目的研究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床头抬高角度随机分为0°组、15°组、30°组、45°组,每组30例。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脑血流参数,根据公... 目的研究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床头抬高角度随机分为0°组、15°组、30°组、45°组,每组30例。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脑血流参数,根据公式测算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变化,并进行床头抬高角度与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0°组、15°组、30°组、45°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5.6±8.3)、(100.7±8.1)、(91.3±7.9)、(73.6±4.6)mmHg(1mmHg=0.133kPa),颅内压分别为(19.3±3.1)、(17.7±2.6)、(14.6±1.7)、(10.9±1.3)mmHg,脑灌注压分别为(71.6±5.6)、(70.5±5.7)、(70.1±5.1)、(62.6±4.3)mmHg。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灌注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床头抬高0°~45°,随着角度增加,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床头抬高0°~30°,随着角度增加,脑灌注压呈轻微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4,P>0.05),而当床头抬高角度至45°时,患者脑灌注压下降最显著。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床头抬高角度与患者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均呈显著负相关(r=-0.681、-0.798、-0.463,P<0.05),且床头抬高角度与颅内压相关性更显著。结论床头抬高角度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头部抬高至30°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同时可保证有效的脑灌注,能够显著减少患者颅内压增高与脑灌注不足的不利影响,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显著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头抬高角度 颅脑损伤 脑灌注压:颅内压 护理效果
下载PDF
神经外科应用分时段舒适护理措施对躁狂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黄秀铨 钟夏霞 杜桂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20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究使用分时段舒适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躁狂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神经外科行保护性约束的躁狂患者160例,经数表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分别行常规约束护理与分时段舒适护理措... 目的探究使用分时段舒适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躁狂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神经外科行保护性约束的躁狂患者160例,经数表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分别行常规约束护理与分时段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皮肤完整性差、约束带挣脱、末梢血运不良的发生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对行保护性约束的躁狂患者实施分时段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皮肤完整性,使末梢血运改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分时段 舒适护理 躁狂 保护性约束
下载PDF
中医护理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钟夏霞 黄秀铨 黄巧枝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传统组和中医组,每组各35例。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干预,中医组...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传统组和中医组,每组各35例。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干预,中医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大便溏薄、疲乏无力、纳呆、胃痛、胃脘胀满)积分变化、疼痛程度(VAS)评分、焦虑(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疼痛程度、焦虑程度以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医组的各临床症状积分以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医组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效果可观,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方案 脾胃气虚型 胃脘痛
下载PDF
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钟夏霞 黄秀铨 黄巧枝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15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大肠病变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进行检查,根据护理手段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大肠病变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进行检查,根据护理手段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肠镜检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检查效果及依从性。结果两组依从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效果好,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甲硅油 聚乙二醇 结肠镜 肠道准备
下载PDF
透明帽辅助胃镜异物取出术在食管入口异物取出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文政伟 雷平光 +8 位作者 晏洁影 赵妙 刘军 张海琳 余洁梅 黄秀霞 黄秀铨 何建华 崔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764-766,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胃镜异物取出术在取出食管入口异物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108例食管入口异物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直接在电子胃镜下取出异物,观察组在电子胃镜头端安装透明...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胃镜异物取出术在取出食管入口异物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108例食管入口异物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直接在电子胃镜下取出异物,观察组在电子胃镜头端安装透明帽辅助胃镜取出异物,比较两组患者视野清晰度、耐受性、有效性、异物取出操作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视野清晰度A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vs 55.6%,χ2=21.778,P<0.01);观察组患者耐受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8%vs 57.4%,χ2=5.115,P<0.05);观察组异物取出操作时间为(13.3±6.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4±6.5)min(t=2.590,P<0.05);观察组异物取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2%vs 87.0%,χ2=4.86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vs 37.0%,χ2=5.704,P<0.05)。结论透明帽辅助胃镜应用于食管入口异物取出术,可显著提高视野清晰度,提高耐受性及有效性,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帽 胃镜 食管异物 食管入口 异物取出术
原文传递
引流管固定装置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谭小青 黄秀铨 +3 位作者 李韩柳 唐晓明 甘艳军 凌毕益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6期129-130,共2页
目的:分析引流管固定装置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术后采用引流管固定装置固定制动引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 目的:分析引流管固定装置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术后采用引流管固定装置固定制动引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引流管。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量、置管用时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引流量更多,置管、切口愈合和患者清醒用时更短,VAS评分更低(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24h和术后72h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使用引流管固定装置,有效地提高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促进切口愈合和患者清醒,降低疼痛程度与颅内压水平,该装置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固定装置 颅脑损伤 引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