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理”何以在先验与经验之间?——哈贝马斯“真理共识论”建构的逻辑进路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美笛 王浩斌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122,共8页
在真理共识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哈贝马斯首先基于普遍语用学的立场,以"有效性要求"的兑现为逻辑线索,完成了对真理共识理论的初步建构;其次,提出"理想的言谈情境"以探索突破有效性要求语境限制的先验道路;最后,转向... 在真理共识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哈贝马斯首先基于普遍语用学的立场,以"有效性要求"的兑现为逻辑线索,完成了对真理共识理论的初步建构;其次,提出"理想的言谈情境"以探索突破有效性要求语境限制的先验道路;最后,转向强调介于先验与经验之间的"生活世界",以界定规范性意义上的真理概念。这种真理概念是一种既非先验的、又超越经验的"共识性真理"概念。然而,对"居于先验与经验之间"属性的过度强调逐渐背离了哈贝马斯最初的理论目的,导致他不得不转向一种"实用的"而非"共识性的"真理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有效性要求 生活世界 共识 交往行动理论
下载PDF
理性如何才能成为“实践的”?——基于哈贝马斯的情境理性批判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美笛 《荆楚学刊》 2021年第2期15-22,共8页
理性是否既凸显个体生命意志、又强调规范的存在形式,这是现代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情境理性理论主张将理性情境化,试图解构先验理性、消解先验主体。这在忽视主体间性问题的同时,还导向了极端怀疑主义。基于对弗洛伊德... 理性是否既凸显个体生命意志、又强调规范的存在形式,这是现代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情境理性理论主张将理性情境化,试图解构先验理性、消解先验主体。这在忽视主体间性问题的同时,还导向了极端怀疑主义。基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批判性重构,哈贝马斯分三步重建了自身交往理性的逻辑体系,意图克服先验意识哲学和情境理性所面临的难题。从本质上看,弗洛伊德侧重理性的功能,强调个体的生命意志;哈贝马斯侧重理性的规范性作用,强调理性规范的存在形式。然而他们二者均未能建立起一种真正实践意义上的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性 情境理性 自我反思 精神分析 实践 后形而上学思想
下载PDF
数字时代粉丝社群中的规训逻辑——基于YJT粉丝后援会和粉丝的交往互动分析
3
作者 黄美笛 王浩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数字时代中,粉丝社群文化是流行于青少年群体间的亚文化现象。当下,粉丝社群文化的研究前沿正从聚焦粉丝情感劳动现象转移到剖析粉丝情感劳动主体性和资本规训间的张力。在粉丝后援会与粉丝的交往互动中进一步探讨粉丝生产劳动背后的资... 数字时代中,粉丝社群文化是流行于青少年群体间的亚文化现象。当下,粉丝社群文化的研究前沿正从聚焦粉丝情感劳动现象转移到剖析粉丝情感劳动主体性和资本规训间的张力。在粉丝后援会与粉丝的交往互动中进一步探讨粉丝生产劳动背后的资本规训逻辑,是研究粉丝社群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援引生产政治理论、文化批判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相关论述,分析后援会与粉丝的交往互动过程,可以进一步揭露粉丝社群背后资本规训的内在逻辑。在当代粉丝社群的交往互动中,资本规训以“粉头”为主要控制与传播媒介,以“后援会”为主要传播场域,呈现出一种从“引导”到“控制”的规训逻辑,逐步将粉丝无序的交往互动转变为一种有序的、结构化的、服务于资本利益的集体行动。这种逻辑进路具体展现为:首先,依托粉丝社群交往互动的独特集体认同形成模式与共识传播方式,制造与传播以消费和流量为主的虚假共识;其次,根据粉丝基于集体意识构造出的独特话语体系,促进具有较强封闭性、排外性和控制性的固定圈层结构的形成,并在形成的组织结构中建立圈层控制;最后,以算法中的层级监视与纪律制定为主要方式,为保障权力有效运行提供相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训逻辑 粉丝后援会 粉丝 共识制造 圈层控制 数字时代
下载PDF
从“感性世界”到“感性的人的活动”——马克思实践认识论的唯物主义逻辑进路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浩斌 黄美笛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9,119,共10页
在标志着唯物史观创立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基于唯物主义的“实践”立场,以“感性的人的活动”为逻辑中轴,不仅对纯粹思辨哲学以及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且深入地阐发了“实践唯物认识论”的深刻内涵。马克思的实... 在标志着唯物史观创立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基于唯物主义的“实践”立场,以“感性的人的活动”为逻辑中轴,不仅对纯粹思辨哲学以及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且深入地阐发了“实践唯物认识论”的深刻内涵。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认识论有四个重要维度:第一,强调实践是“感性的人的活动”;第二,强调实践所立足的“周围的感性世界”是历史的产物;第三,强调实践不仅仅是认识论的基础,亦是一种态度,蕴含着一种“能动的活动”内涵;第四,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认识论”不仅强调实践性,而且强调社会性、历史性,通过对社会性、历史性的强调,突显出马克思认识论的革命性与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 对象化 社会理论
下载PDF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交往理性与公正传播
5
作者 黄美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5,共9页
公正传播正逐渐成为当前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议题。在哈贝马斯那里,公共传播并非简单指具有公共性的传播,而是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基于交往理性的公正性维度。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为核心范畴,通过揭示公共领域中舆论操纵的... 公正传播正逐渐成为当前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议题。在哈贝马斯那里,公共传播并非简单指具有公共性的传播,而是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基于交往理性的公正性维度。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为核心范畴,通过揭示公共领域中舆论操纵的资本主义虚假传播本质,深入阐述了理性对话在促进公正传播和实现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建构了一种以公众舆论、真理共识与对话共识三重理性规范为基础的公正传播理论。该理论强调传播不仅是信息交换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体自我表达和社会理解的关键渠道。这一理论探讨为我们理解公正传播与交往理性在数字时代的价值和定位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公正传播 交往理性 理性规范 传播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微短剧的“爽”与“不爽”:原质快感理论下的悖反机制与竞速陷阱
6
作者 黄美笛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7,共13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微短剧正逐渐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微短剧中的快感并非纯粹欲望满足,而是与人的本体存在密切相关。“爽”作为快感“解蔽-遮蔽”存在逻辑的对象化显现,恰恰是对现代人竞速生存状态“不爽”的印证...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微短剧正逐渐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微短剧中的快感并非纯粹欲望满足,而是与人的本体存在密切相关。“爽”作为快感“解蔽-遮蔽”存在逻辑的对象化显现,恰恰是对现代人竞速生存状态“不爽”的印证。微短剧快感机制正是在“爽”的这种悖反状态中展开的。具体而言,微短剧首先通过知觉体验、情绪体验和思维意识体验三个层次的“爽感”生产,为观众提供了超我快感与原质快感的满足。其次,微短剧适应于时空压缩与阶层分隔的现实境况,围绕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进行“爽感”获得的合理分配。最后,在消费主义影响下,微短剧“爽”的文化意义逐渐商品化,致力于剩余快感的创造和实现,放逐了观众真正精神生活的满足,将观众更深地卷入快感消费的意识形态漩涡。在一定程度上,微短剧快感机制中“爽”与“不爽”的交织循环开辟了现代人思考自身存在问题的空间。然而,这亦引致资本力量的介入,将快感变成遮蔽金钱的外衣,使微短剧沦为商品逻辑支配的对象,加速了消费者社会的结构变迁,阻碍了微短剧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短剧 快感机制 精神分析 竞速生存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论哈贝马斯的“正当性”概念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菁 黄美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13-117,共5页
正当性所关注的是权力的来源和谱系,是社会学和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不断追寻的重要议题。就其跨学科的概念内涵来说,从社会学、哲学的视角来对正当性进行解读是必要的。基于正当性的经验主义和规范主义的两种概念类型,正当性具有主观和... 正当性所关注的是权力的来源和谱系,是社会学和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不断追寻的重要议题。就其跨学科的概念内涵来说,从社会学、哲学的视角来对正当性进行解读是必要的。基于正当性的经验主义和规范主义的两种概念类型,正当性具有主观和客观面向二重维度,在现当代其主观面向取代客观面向成为主导的情况下,哈贝马斯试图挽救正当性的客观面向,其"正当性"概念展现出基于多元视角下对正当性客观面向的理论回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正当性 沟通行动理论
下载PDF
论哈贝马斯的真理共识之思——基于情感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浩斌 黄美笛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27,共6页
在多元价值主义时代,是否需要重新建构一种共识性真理规范,这是当代西方哲学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哈贝马斯认为真理共识是可能的,达成真理共识需要满足"话语有效性要求""理想的言谈情境"以及具有先在性背景知识&qu... 在多元价值主义时代,是否需要重新建构一种共识性真理规范,这是当代西方哲学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哈贝马斯认为真理共识是可能的,达成真理共识需要满足"话语有效性要求""理想的言谈情境"以及具有先在性背景知识"生活世界"这三个条件。由于哈贝马斯在论述真理共识可能性的三个前提条件时,并未对人类情感因素进行考察,这使他的论证根基并不完全牢固,其理论建构因此并未取得成功。哈贝马斯坚持启蒙理性的立场,将相互理解提升到一种真正的交往理性形态的高度,正是这样一种立场,使得他忽视了人类情感因素对达成真理共识的影响,只是空谈一种形而上的真理共识的达成,最终未能走出意识哲学的桎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共识 对话伦理学 情感社会学 商谈理论 生活世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