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见明清曲家剧目稽考 被引量:9
1
作者 黄胜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2,共6页
明清戏曲高度繁荣,存世文献浩繁,大量有关曲家、剧目的文献散见其间。本文从《万历巨野县志》《居业斋文稿》等史籍文献勾稽和考辨数种稀见文人曲家剧目,希冀为综观研治明清文学者有所补益。
关键词 稀见 明清曲家 剧目 稽考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人剧作中的君子形象 被引量:4
2
作者 黄胜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100,共10页
君子文化在中国社会源远流长,君子人格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被传统社会主流文化设置为人生标杆与价值象征,影响巨大。出于戏剧叙事的需要和文化心理的同构,古代文人剧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君子形象。从忠烈君子、勇义君子、高行君子、多智君子... 君子文化在中国社会源远流长,君子人格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被传统社会主流文化设置为人生标杆与价值象征,影响巨大。出于戏剧叙事的需要和文化心理的同构,古代文人剧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君子形象。从忠烈君子、勇义君子、高行君子、多智君子、红粉君子5个方面,可系统梳理文人剧作中的"君子形象";结合代表性君子形象,对每一类君子形象类型可做忠、仁、智、勇、慧等品质内涵的阐释。中国古代文人剧作中的君子形象的塑造采取了隐喻、区隔、波染等书写策略。考察中国古代文人剧作中的君子形象,可对当代人格重构、当前品牌文化建设和当下文艺创作的提振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剧作 君子形象 契合性 书写策略 现代意义
下载PDF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胜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165,171,共8页
皖籍古代文人曲家、文人剧作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对于皖籍曲家、剧作的研究还远不充分,尤其是涉及戏曲史实与文献方面的问题存在较大有待辨析与厘清的空间。以述论的形式,从梳理此前学界有关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 皖籍古代文人曲家、文人剧作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对于皖籍曲家、剧作的研究还远不充分,尤其是涉及戏曲史实与文献方面的问题存在较大有待辨析与厘清的空间。以述论的形式,从梳理此前学界有关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着手,评价其得失,以求知往;进而明确文献与史实稽考关乎安徽古代戏曲史、文学史、文化史的学科建设、文化变迁、当下建构之意义,以求察今;落脚在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与史实研究的拓展路向思考,以求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籍古代文人 曲家剧作文献 研究述评 研究意义 研究构想
下载PDF
别有忧愁写心曲——清中叶剧作家司马章创作心态成因考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胜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1,共6页
通过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赵眠云《心汉阁杂记·双星会》及剧本的文本细读,可推考清中叶剧作家司马章与青楼女子周麟官曾有一段不被世俗认可的情缘,司马章的二种剧作正是围绕此段悲情而自伤怀抱、隐怨吟哦的写心自喻之... 通过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赵眠云《心汉阁杂记·双星会》及剧本的文本细读,可推考清中叶剧作家司马章与青楼女子周麟官曾有一段不被世俗认可的情缘,司马章的二种剧作正是围绕此段悲情而自伤怀抱、隐怨吟哦的写心自喻之作。司马章这一写心自喻的创作心态与乾嘉之际的文化环境和剧坛风习密切相关,有多向度的文化成因:清中叶激涌的人文思潮对人之个体价值肯定的影响,明末清初以来写心剧风潮所带来的强烈个人化倾向之影响,南京地区繁盛的青楼戏曲文化之影响,宗法等级社会对青楼戏曲文化的压制偏见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章 写心自喻 创作心态 文化成因
下载PDF
明清皖人曲家剧作稽考四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胜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3-129,共7页
皖人曲学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研究尚不充分。翻检相关史籍文献,可对程仲权、张丙、孙清黼、孙佩琳四位明清皖人曲家及创作进行考辨:休宁人程可中生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行年五十三;合肥... 皖人曲学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研究尚不充分。翻检相关史籍文献,可对程仲权、张丙、孙清黼、孙佩琳四位明清皖人曲家及创作进行考辨:休宁人程可中生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行年五十三;合肥人张丙生年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后。《安徽通志艺文考稿》《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光绪重修安徽通志》《晚晴簃诗汇》《延青堂诗存》等可资辑补张丙之文名、家世、交游、仕履、著述等行实;新见剧目《梅花梦院本》作者为嘉道之际寿州人孙清黼;当涂人孙佩琳,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拔贡,道光二年(1823年)举人,因三赴会试不第,遂绝意仕进,追慕太白,深得其神韵,徜徉山水,著述甚富,有《襟江楼诗草》《孤山梦传奇》等行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人曲家 程可中 张丙 孙清黼 孙佩琳
下载PDF
档案史料所见清中叶文人曲家稽考三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胜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39,共5页
有清一代文献浩繁,大量有关曲家、剧目之散见文献史料亟待勾稽和考辨。通过相关档案史料的勾稽,可考辨清中叶黄图珌、徐柱臣、许树棠等三位曲家的生平行实与著述,以个案为基点,尽可能确定有清一代曲家剧作之时代坐标,可为清代戏曲之宏... 有清一代文献浩繁,大量有关曲家、剧目之散见文献史料亟待勾稽和考辨。通过相关档案史料的勾稽,可考辨清中叶黄图珌、徐柱臣、许树棠等三位曲家的生平行实与著述,以个案为基点,尽可能确定有清一代曲家剧作之时代坐标,可为清代戏曲之宏观整体究作些谳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叶文人曲家 黄图珌 徐柱臣 许树棠 稽考
下载PDF
基于活态理念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安徽地方戏传承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胜江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5期13-14,共2页
地方戏作为特定地域历史形成的文化意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代社会价值。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化的扩展、城镇化的加速,以大众消费文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挤占了地方戏的生存空间,极大地改变甚至破坏地方戏的文化生态,地方戏的... 地方戏作为特定地域历史形成的文化意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代社会价值。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化的扩展、城镇化的加速,以大众消费文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挤占了地方戏的生存空间,极大地改变甚至破坏地方戏的文化生态,地方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重危机。本课题以多元文化和活态理念为视角,考察安徽地方戏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活态传承与发展,阐述安徽地方戏传承与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地方戏 困局 活态理念 多元文化语境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浅析柳永词中之叙事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胜江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3期116-117,共2页
词体以抒情为主,但是随着词作承载内容的宏富,慢词、民间曲子等体制在一定意义上突破抒情的规束。柳永开启了两宋慢词的时代,在柳词中存在大量叙事的成分。试通过考察柳词中叙事之存在,分析叙事之动作完成形态,探讨柳词叙事片段性、跳... 词体以抒情为主,但是随着词作承载内容的宏富,慢词、民间曲子等体制在一定意义上突破抒情的规束。柳永开启了两宋慢词的时代,在柳词中存在大量叙事的成分。试通过考察柳词中叙事之存在,分析叙事之动作完成形态,探讨柳词叙事片段性、跳跃性、戏剧性等特点,为柳词甚或词体研究探寻另一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词 叙事 铺叙 片段性 跳跃性 戏剧性
下载PDF
一片冰雪铸师魂——中小学教师师德浅议
9
作者 黄胜江 黄先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3-54,共2页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修养。师德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价值基础,意义非凡。中小学是青少年成才的塑形关键时期,中小学教师师德尤其需要慎重构建。本文从概念内涵...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修养。师德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价值基础,意义非凡。中小学是青少年成才的塑形关键时期,中小学教师师德尤其需要慎重构建。本文从概念内涵、特征、意义与构建方法四个方面全面阐释了中小学教师师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师德 内涵 特征 意义 方法
下载PDF
清中叶文人曲家孙馨祖考略
10
作者 黄胜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7,共6页
清乾嘉之际赣籍剧作家孙馨祖尚未引起学界关注,通过《万载田心孙氏族谱》、《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万载县志》、《刑案汇览》、《新疆赋序》等文献,可对孙馨祖生卒家世、仕履宦迹、著述文献作一稽考,以明其人生图景之基本面貌,进... 清乾嘉之际赣籍剧作家孙馨祖尚未引起学界关注,通过《万载田心孙氏族谱》、《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万载县志》、《刑案汇览》、《新疆赋序》等文献,可对孙馨祖生卒家世、仕履宦迹、著述文献作一稽考,以明其人生图景之基本面貌,进而可资江右地域文化之整体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馨祖 生卒 行实 著述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人剧作雅化的审美趣味
11
作者 黄胜江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5期177-181,共5页
基于独特的艺术指向,中国古代文人剧作呈现了雅化的审美趣味。元明以来众多文人剧作家与批评家显示了雅化趣味的理论自觉。雅化趣味具有文词的雅致、韵律的幽婉、句式的妥帖、文人主体意识的凸显等表征。从文化心理、主体意识、文学体... 基于独特的艺术指向,中国古代文人剧作呈现了雅化的审美趣味。元明以来众多文人剧作家与批评家显示了雅化趣味的理论自觉。雅化趣味具有文词的雅致、韵律的幽婉、句式的妥帖、文人主体意识的凸显等表征。从文化心理、主体意识、文学体制、文化思潮等方面,可以探索文人剧作雅化的深层文化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剧作 雅化 表征 文化成因
下载PDF
李天根暨《白头花烛》传奇
12
作者 黄胜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清中叶戏曲家李天根创作多种剧作,其《白头花烛》传奇据明代实事改编,与其后的《义贞记》传奇、《白头新》杂剧题材相似,但本事完全不同,文章依据剧本信息,从系列材料中考辨出两种剧作取材本事的流变。指出剧作中演绎了一场士人在传统... 清中叶戏曲家李天根创作多种剧作,其《白头花烛》传奇据明代实事改编,与其后的《义贞记》传奇、《白头新》杂剧题材相似,但本事完全不同,文章依据剧本信息,从系列材料中考辨出两种剧作取材本事的流变。指出剧作中演绎了一场士人在传统信仰与社会现实间折中的黄粱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天根 《白头花烛》 本事考辨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清代曲家剧作稽考
13
作者 黄胜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0-72,76,共4页
清代文献浩繁,不少曲家剧作资料十分琐碎,导致今人对其基本的时代、生平等情况不甚明了,制约了宏观整体地研究清代戏曲。从各类文献中爬梳排比,对李玠、王学渟、周良劭、张韶台等四人及其剧作时代逐一进行考述,力求接近历史真实,为清代... 清代文献浩繁,不少曲家剧作资料十分琐碎,导致今人对其基本的时代、生平等情况不甚明了,制约了宏观整体地研究清代戏曲。从各类文献中爬梳排比,对李玠、王学渟、周良劭、张韶台等四人及其剧作时代逐一进行考述,力求接近历史真实,为清代戏曲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玠 王学渟 周良劭 张韶台 时代 稽考
下载PDF
体大思精 探原扬新——《古代戏曲创作理论与批评》简论
14
作者 黄胜江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59-160,共2页
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理论与批评》认真梳理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有关戏曲创作的言论,全面论述了他们的创作理念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者文化视野开阔,著述理论架构稳称,材料丰赡,新见迭出。
关键词 戏曲 戏曲理论 戏曲批评
下载PDF
董榕及其剧作研究述论
15
作者 黄胜江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1期9-10,共2页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董榕及其剧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成果多属于叙述、目录性质的,且颇多讹误,系统的理论探讨尚待展开。可以从厘清相关新旧文献,还原真实的董榕面貌;细读剧本,分析其得失成就,体味董榕剧作的文化寓意;探寻康乾之...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董榕及其剧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成果多属于叙述、目录性质的,且颇多讹误,系统的理论探讨尚待展开。可以从厘清相关新旧文献,还原真实的董榕面貌;细读剧本,分析其得失成就,体味董榕剧作的文化寓意;探寻康乾之际传统戏曲蜕变期之董榕及其剧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等方面深入拓展此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榕 研究现状 述论 拓展
下载PDF
徐复祚曲论思想琐谈——以《一文钱》为例
16
作者 黄胜江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08-110,124,共4页
明代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壮大,思想界的解放,戏曲又迎来一个发展高潮。大量文人操觚染翰,一方面促进戏曲的发展,同时又导致了不少严重的问题。徐复祚针对当时曲坛的绮骈风、案头化、教化论等实际,在剧作方法、戏剧功能、戏剧语言... 明代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壮大,思想界的解放,戏曲又迎来一个发展高潮。大量文人操觚染翰,一方面促进戏曲的发展,同时又导致了不少严重的问题。徐复祚针对当时曲坛的绮骈风、案头化、教化论等实际,在剧作方法、戏剧功能、戏剧语言、结构音律诸方面都有较符合戏曲发展规律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祚 曲论 《一文钱》
下载PDF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娇红记》整理商榷
17
作者 黄胜江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3-57,共5页
选取齐鲁书社出版重订增注本《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之《娇红记》为底本,参照同一作品的明崇祯刻本、上海文艺出版社本、欧阳光注释本、朱颖辉辑校本,从字词、语句断析、体例三方面发现重订增注本在整理上有所倒退,出现不少可以避免的失... 选取齐鲁书社出版重订增注本《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之《娇红记》为底本,参照同一作品的明崇祯刻本、上海文艺出版社本、欧阳光注释本、朱颖辉辑校本,从字词、语句断析、体例三方面发现重订增注本在整理上有所倒退,出现不少可以避免的失误,难以成为定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娇红记 整理商榷
下载PDF
《明清戏曲家考略》系列阅读散记
18
作者 黄胜江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6期114-115,共2页
邓长风先生所著《明清戏曲家考略》及其续编、三编因其严谨的考证和推理,成为当前戏曲学、文献学、明清文学等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著作。笔者对上述《考略》系列中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袁枚为戏曲家周昂所撰写的墓志铭是成立的事实、吴... 邓长风先生所著《明清戏曲家考略》及其续编、三编因其严谨的考证和推理,成为当前戏曲学、文献学、明清文学等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著作。笔者对上述《考略》系列中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袁枚为戏曲家周昂所撰写的墓志铭是成立的事实、吴震生《万年希》为14出的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戏曲家考略》系列 札记
下载PDF
生逢盛世恩波远——清中叶布衣文人方成培、周皑创作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胜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104,共7页
作为无功名且未入仕的清中叶布衣文人,方成培与周皑为姻亲,其里籍、行迹、性情、身份均相近。方成培与周皑有着布衣文人的身份自觉,身具以文传世的文学志业。就方成培、周皑的文学书写而言,其濡染着浓郁的布衣文学底色,表现为取材的日... 作为无功名且未入仕的清中叶布衣文人,方成培与周皑为姻亲,其里籍、行迹、性情、身份均相近。方成培与周皑有着布衣文人的身份自觉,身具以文传世的文学志业。就方成培、周皑的文学书写而言,其濡染着浓郁的布衣文学底色,表现为取材的日常与世俗化、风格的精致与个人化、观念的雅正与宏肆涵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成培 周皑 布衣文学 身份自觉 文学志业 风致取向
下载PDF
清中叶布衣曲家方成培、周皑考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胜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5-192,共8页
作为无功名且未入仕的清中叶布衣文人曲家,方成培与周皑为姻亲,其里籍、行迹、性情、身份均相近。批检相关史料文献及其著述,可补考方成培、周皑生平行实之状貌。
关键词 方成培 周皑 布衣 行实 生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