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速向心和离心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蒋拥军 李克军 +3 位作者 邵开超 黄若彬 何梦凡 汪伟 《中医正骨》 2022年第7期27-33,共7页
目的:比较等速向心和离心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近期因ACL断裂接受过ACL重建术,且术后接受过3个月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采... 目的:比较等速向心和离心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近期因ACL断裂接受过ACL重建术,且术后接受过3个月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采用TURISOFORCE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向心训练组进行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离心训练组进行等速离心肌力训练;2组患者均隔日训练1次,每周训练3次,共训练8周。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采用TUR ISOFORCE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测定患者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peaktorque,PT),并利用系统自动计算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与体质量比值(peak torque/body weight,PT/BW)和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flexor/extensor,F/E)。结果:①膝关节屈伸肌群PT。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45±10.45)N·m,(88.12±9.96)N·m,t=0.866,P=0.392;(118.37±12.45)N·m,(123.78±13.39)N·m,t=1.389,P=0.172];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3.496,P=0.000;t=12.207,P=0.000)。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93±8.47)N·m,(50.23±9.17)N·m,t=0.489,P=0.628;(78.56±10.25)N·m,(83.69±11.36)N·m,t=1.575,P=0.123];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1.616,P=0.000;t=14.325,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16±7.43)N·m,(46.72±8.16)N·m,t=0.551,P=0.585;(65.38±9.96)N·m,(66.07±10.33)N·m,t=0.204,P=0.840];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7.556,P=0.000;t=10.907,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93±5.47)N·m,(25.26±6.17)N·m,t=0.855,P=0.399;(41.84±6.25)N·m,(42.19±8.06)N·m,t=0.144,P=0.886];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8.816,P=0.000;t=13.585,P=0.000)。②膝关节屈伸肌群PT/BW。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7.44±18.28)(N·m)·kg-1,(136.57±19.74)(N·m)·kg-1,t=0.152,P=0.880;(189.08±20.49)(N·m)·kg-1,(191.45±21.23)(N·m)·kg-1,t=0.377,P=0.708];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17.146,P=0.000;t=14.571,P=0.000)。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7.36±10.12)(N·m)·kg-1,(78.59±11.09)(N·m)·kg-1,t=0.385,P=0.702;(124.01±15.20)(N·m)·kg-1,(127.11±14.17)(N·m)·kg-1,t=0.698,P=0.489];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21.154,P=0.000;t=23.171,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4.04±11.26)(N·m)·kg-1,(92.75±12.44)(N·m)·kg-1,t=0.325,P=0.747;(127.74±16.42)(N·m)·kg-1,(131.06±18.03)(N·m)·kg-1,t=0.575,P=0.569];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18.460,P=0.000;t=11.971,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91±4.17)(N·m)·kg-1,(49.89±4.92)(N·m)·kg-1,t=0.667,P=0.509;(80.01±10.67)(N·m)·kg-1,(82.36±11.04)(N·m)·kg-1,t=0.648,P=0.522];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19.954,P=0.000;t=21.125,P=0.000)。③膝关节F/E。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的F/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6±4.13)%,(56.98±3.98)%,t=0.147,P=0.884];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F/E均较治疗前增大(t=21.716,P=0.000;t=13.527,P=0.000),向心训练组男性患者的F/E低于离心训练组男性患者[(65.56±4.58)%,(68.21±4.01)%,t=2.033,P=0.048]。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F/E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5.96±3.93)%,(54.08±4.56)%,t=1.317,P=0.197;(63.06±4.19)%,(63.80±5.01)%,t=0.477,P=0.636];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F/E均较治疗前增大(t=22.116,P=0.000;t=16.271,P=0.000)。④不良事件。2组患者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和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均能有效增强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而且安全性较高,2种训练模式提升肌力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与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相比,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在改善男性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比值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能更有利于促进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肌力训练 等速肌力评定 向心收缩 离心收缩 临床试验
下载PDF
界面喷涂Mg(OH)_2对直流电缆工厂接头绝缘交接层直流电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孟繁博 陈向荣 +2 位作者 洪泽林 石逸雯 黄若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471-6482,共12页
为了改善高压直流电缆工厂接头界面的绝缘特性,该文利用水解法制备了Mg(OH)_2,并配置了四种不同含量的Mg(OH)_2试剂,通过喷涂的形式,在工厂接头的界面处引入微量的Mg(OH)_2颗粒,利用物理、化学和电气测试手段分析了颗粒形貌,以及试样引... 为了改善高压直流电缆工厂接头界面的绝缘特性,该文利用水解法制备了Mg(OH)_2,并配置了四种不同含量的Mg(OH)_2试剂,通过喷涂的形式,在工厂接头的界面处引入微量的Mg(OH)_2颗粒,利用物理、化学和电气测试手段分析了颗粒形貌,以及试样引入Mg(OH)_2前后在30℃、50℃和70℃的直流电导、空间电荷和直流击穿特性。结果表明:Mg(OH)_2可以与酒精较好地结合,喷涂方式可以实现Mg(OH)_2在界面处的良好分散;片状的Mg(OH)_2颗粒更为松散,改善了颗粒的团聚现象;随着界面处喷涂Mg(OH)_2含量的增加,试样电导率先下降后增加,喷涂Mg(OH)_2质量分数为0.001%的试样呈现出最小的直流电导特性;界面喷涂质量分数为0.0005%的Mg(OH)_2试剂可以显著地抑制负极性电荷积聚;喷涂Mg(OH)_2后可以显著提高工厂接头试样的直流击穿场强。此外,构建了界面分子链模型,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引入Mg(OH)_2前后电子云轨道及态密度特性对试样绝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喷涂Mg(OH)_2可以有效地改善高压直流电缆工厂接头的绝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工厂接头 氢氧化镁 界面绝缘 量子化学计算
下载PDF
肌肉电刺激训练对伸膝迟滞患者股内侧肌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佳旭 谢志明 +3 位作者 蒋拥军 黄若彬 章雪荣 汪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究肌肉电刺激(EMS)训练对伸膝迟滞患者的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60例伸膝迟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EMS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 目的探究肌肉电刺激(EMS)训练对伸膝迟滞患者的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60例伸膝迟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EMS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KSFS)及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S评分(91.52±7.33)分、KSFS评分(86.74±10.52)分高于对照组的(84.27±11.38)、(80.80±1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股外侧肌(VL)、股内侧肌(VMO)、股直肌(RF)的积分肌电值和中位频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RF、VL、VMO的积分肌电值和中位频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训练可促进伸膝迟滞患者的股四头肌表面肌电活动,提升RF、VL、VMO肌力与耐疲劳性,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电刺激训练 伸膝迟滞 表面肌电信号 膝关节 股四头肌
下载PDF
膝关节创伤后伸膝迟滞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谢志明 黄若彬 +1 位作者 陈佳旭 蒋拥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9期95-100,共6页
伸膝迟滞是膝关节创伤后常见的功能障碍,其发生与患者创伤后的康复密切相关。伸膝迟滞可分为主动伸膝迟滞和被动伸膝迟滞,多由于伸膝装置缺损、伸膝肌群无力或屈膝肌群李缩等原因导致的。伸膝迟滞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充分研... 伸膝迟滞是膝关节创伤后常见的功能障碍,其发生与患者创伤后的康复密切相关。伸膝迟滞可分为主动伸膝迟滞和被动伸膝迟滞,多由于伸膝装置缺损、伸膝肌群无力或屈膝肌群李缩等原因导致的。伸膝迟滞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充分研究伸膝迟滞发生发展过程,对伸膝迟滞的病因探究、诊断、干预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伸膝迟滞 综述
下载PDF
浅水缓波型和缓S型动态缆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俞国军 王孟义 +3 位作者 丰如男 潘矗直 黄若彬 陈凯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21年第5期28-34,共7页
以浅水缓波型动态缆和缓S型动态缆为研究对象,基于集中质量法建立动态缆的理论模型,并借助Orca Flex软件对动态缆的2种线型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考虑环境载荷入射方向的变化和浮体大幅偏移的情况,得到不同海况下2种线型的动态线型、有效... 以浅水缓波型动态缆和缓S型动态缆为研究对象,基于集中质量法建立动态缆的理论模型,并借助Orca Flex软件对动态缆的2种线型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考虑环境载荷入射方向的变化和浮体大幅偏移的情况,得到不同海况下2种线型的动态线型、有效张力和最大曲率,阐述浅水应用中2种线型设计的动力响应特点,并提出:缓波型动态缆应特别注意相邻管线间的干涉,以及触地点附近和海底锚固点附近的屈曲和弯曲保护;缓S型动态缆应特别注意与海床间的干涉和夹具的强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缆 缓波型 缓S型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国内外海底电缆在线监测技术调研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邵森安 赵远涛 +3 位作者 单潜瑜 周则威 黄若彬 唐祺 《电线电缆》 2023年第3期18-23,29,共7页
高压海底电缆是重要的电力通道,且造价高昂,一旦出现故障,后果较为严重。通过海底电缆在线监测技术对海底电缆故障进行主动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海底电缆在线监测方法种类繁多,其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定位精度等各不相同。为比较分... 高压海底电缆是重要的电力通道,且造价高昂,一旦出现故障,后果较为严重。通过海底电缆在线监测技术对海底电缆故障进行主动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海底电缆在线监测方法种类繁多,其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定位精度等各不相同。为比较分析不同在线监测方法的优缺点,进一步提高海底电缆在线监测技术水平和电缆故障定位精度,本工作对国内外最新的、主流的海底电缆在线监测技术进行调研,对各种技术的特性和优缺点进行梳理,并提出优化和改进海底电缆在线监测技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本体在线监测 路由在线监测
下载PDF
等长收缩后放松结合静态渐进性牵伸技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短期疗效分析
7
作者 谢志明 黄若彬 +1 位作者 韩芳龙 陈佳旭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9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等长收缩后放松技术结合静态渐进性牵伸技术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分析等长收缩后放松技术结合静态渐进性牵伸技术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荣肌揉筋手法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静态渐进性牵伸(SPS)治疗,观察组接受等长收缩后放松(PIR)及SP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患侧肘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肘关节AROM和HSS评分分别为(95.50±4.13)°、(78.91±2.47)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肘关节VAS评分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R结合SPS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等长收缩后放松肌肉能量技术 静态渐进性牵伸
下载PDF
中医传统疗法对足踝部骨折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8
作者 严翔 黄若彬 +2 位作者 陈佳旭 鲁常武 吴艳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44-147,共4页
研究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在足踝部位骨折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到2021年12月到我科行康复治疗的足踝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经常规康复方法干预者61例,为对照组,经中医传统手法干预者59例,为观察组。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在足踝部位骨折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到2021年12月到我科行康复治疗的足踝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经常规康复方法干预者61例,为对照组,经中医传统手法干预者59例,为观察组。对比效果。结果:(1)观察组(59例,占比为100.00%)的康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例,占比为88.52%),有统计学差异(P<0.05);(2)康复前,二组患者的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和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1个月后,观察组的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和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中医传统疗法对足踝部骨折患者实施术后康复的效果,相比常规的康复效果明显占有更好的优势,可以提升康复疗效并改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情况,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统手法 足踝部骨折 康复 踝关节跖屈活动度 踝关节背屈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