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金属盐体系对锦纶66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睿 刘婷 黄莉茜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
选用氯化钙、氯化锂、氯化铜及氯化锌四种金属盐,分别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为溶剂配置成溶液,对锦纶66纤维进行络合改性处理,采用FTIR、DSC、XRD、SEM、单纤维拉伸研究不同金属盐及其溶剂种类对锦纶66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 选用氯化钙、氯化锂、氯化铜及氯化锌四种金属盐,分别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为溶剂配置成溶液,对锦纶66纤维进行络合改性处理,采用FTIR、DSC、XRD、SEM、单纤维拉伸研究不同金属盐及其溶剂种类对锦纶66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四种金属盐处理后,氯化铜对锦纶66纤维的结构性能影响最大、对纤维的络合作用最强,氯化锌对锦纶66纤维的结构、性能影响最小,氯化钙和氯化锂的影响程度居中,具体表现为红外光谱图中N-H振动峰向低波数移动,熔融温度下降、结晶度减小、拉伸断裂强度降低。选择氯化钙为金属盐络合剂时,以乙醇作为溶剂时对锦纶66纤维的结构、性能的影响作用大于以水为溶剂时,说明乙醇有利于金属离子与纤维之间形成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66纤维 金属盐 乙醇溶剂 络合作用 性能研究
下载PDF
基于取向纤维基底和图案化双相金属层的高灵敏应变传感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璐 惠鹏先 +2 位作者 刘飞 黄莉茜 蒋秋冉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提高液态金属基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研究了一种高灵敏度、可拉伸的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取向的静电纺热塑性聚氨酯纤维基底和图案化双相金属传感层构成。以液态金属Galinstan为“岛”,固体金属银为“海”,构建了图案化双相金属传... 为了提高液态金属基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研究了一种高灵敏度、可拉伸的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取向的静电纺热塑性聚氨酯纤维基底和图案化双相金属传感层构成。以液态金属Galinstan为“岛”,固体金属银为“海”,构建了图案化双相金属传感层。银“海”可阻止连续的液态金属导电路径的形成,基于银导电区域的裂纹扩展机制,传感器的灵敏度显著提高。此外,纤维取向(水平或垂直)削弱了在受力时纤维的重新排列,增强了传感层的变形。结果表明,对于单一液态金属层或Ag层组成的传感器,基底纤维垂直取向与随机排列比较,灵敏度分别提高1.09倍和33.19倍。最终制成的基于垂直取向纤维基底和图案化双相金属层的应变传感器具有超高的灵敏度(灵敏度系数高达952.20)和宽传感范围(高达59.33%)。这种设计有望在可穿戴设备中显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灵敏度 应变传感器 纤维取向 双相金属 图案化传感层
下载PDF
电控热致变色涂层涤纶织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汤静丽 刘婷 +3 位作者 贺梦娟 汪逸潮 黄莉茜 王学利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采用喷涂法分别将热致变色微胶囊/水性聚氨酯涂料、银纳米线分散液喷涂到涤纶织物正反面,制得电控热致变色涂层织物,研究变色涂料配比和喷涂工艺对变色涂料分散性、黏度、变色性能及涂层织物电热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变色涂料中... 采用喷涂法分别将热致变色微胶囊/水性聚氨酯涂料、银纳米线分散液喷涂到涤纶织物正反面,制得电控热致变色涂层织物,研究变色涂料配比和喷涂工艺对变色涂料分散性、黏度、变色性能及涂层织物电热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变色涂料中变色微胶囊、聚氨酯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7.2∶80.0∶11.8时,变色涂料黏度适中、微胶囊分散均匀,有利于喷涂加工;水性聚氨酯的加入使涂料升温过程中的变色响应温度升高,但对降温过程中的颜色恢复显色温度影响较小;随着变色涂料喷涂次数的增加,织物变色温度升高,最大色差变大;随着银纳米线分散液喷涂次数的增加,织物在相同电压下的电热温度升高,达到变色温度所需的外加电压减小;当银纳米线分散液喷涂次数为8时,电热变色织物在外加电压为3 V时颜色迅速由黄色变为无色,实现了良好的电控主动变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热致变色 喷涂法 银纳米线 热致变色微胶囊 功能织物
下载PDF
“沟脊”结构TPU纤维基高灵敏应变传感器的制备
4
作者 刘璐 羊燚 +2 位作者 刘飞 黄莉茜 蒋秋冉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1,共7页
为了提高对微小形变的监测精度,增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制备了一种“沟脊”结构热塑性聚氨酯(TPU)纤维基高灵敏应变传感器。首先在电场和金属电极片阵列接收装置的协同作用下,得到具有模量差异的“沟脊”结构TPU超细纤维基底,随后... 为了提高对微小形变的监测精度,增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制备了一种“沟脊”结构热塑性聚氨酯(TPU)纤维基高灵敏应变传感器。首先在电场和金属电极片阵列接收装置的协同作用下,得到具有模量差异的“沟脊”结构TPU超细纤维基底,随后采用喷涂式层层沉积技术复合导电银层,得到“沟脊”结构TPU纤维基应变传感器。研究表明:“沟脊”结构使得纤维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提高至13.26 MPa和355.81%,灵敏度在各应变区间均获得数倍增长。“沟脊”结构纤维膜具有正交的纤维排列角度,该种结构不仅可以增强纤维膜的局部应变、诱导表面导电层材料形貌发生较大变化,而且独特的纤维转向将引导产生贯穿型裂纹,引起电阻的急剧增长,灵敏度系数最高可达151.36,同时具有100%的宽工作范围。“沟脊”结构TPU纤维基高灵敏应变传感器在智能可穿戴、医学诊断、人机交互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微结构 高灵敏度 纤维转向 柔性应变传感
下载PDF
辐射降温锦纶长丝及其针织物性能研究
5
作者 黄晶 柏志豪 +4 位作者 吴珂 杜立新 张瑞云 李红 黄莉茜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65-74,共10页
辐射降温锦纶是以高红外发射型无机粒子SiO 2和红外透过材料聚酰胺6(PA6)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制备的具备被动辐射降温功能的长丝。对3种不同加工工艺的辐射降温锦纶长丝和普通锦纶长丝进行对比研究,测试其表面形貌、聚集态结构、化学组... 辐射降温锦纶是以高红外发射型无机粒子SiO 2和红外透过材料聚酰胺6(PA6)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制备的具备被动辐射降温功能的长丝。对3种不同加工工艺的辐射降温锦纶长丝和普通锦纶长丝进行对比研究,测试其表面形貌、聚集态结构、化学组分、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表面摩擦性能。进一步对上述4种长丝织成的针织物的导热性能、瞬间接触凉感和室内降温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以添加了SiO 2的辐射降温PA6为皮层材料、聚乙烯(PE)为芯层材料纺出的辐射降温PA6/PE皮芯复合丝,和辐射降温圆形截面锦纶长丝间隔递纱织造的针织物具有最好的导热性能和凉感性能,其红外热成像温度比普通锦纶针织物高约1.8℃,表明该针织物具有更好的红外透过性能,降温效果更好。综合认为,该研究所得辐射降温锦纶针织物具有优异的辐射降温性能,可用于辐射降温纺织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降温 锦纶长丝 二氧化硅粉体 织物性能
下载PDF
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成纱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莉茜 刘水莲 +1 位作者 蒋耀兴 王善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69,共4页
以锦纶低弹丝和绢粗纱为原料,纺制不同捻度、不同喂入间距的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测试了复合纱的强伸性能、条干不匀和毛羽。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实验范围内,复合纱成纱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纺纱捻度的增加而增加... 以锦纶低弹丝和绢粗纱为原料,纺制不同捻度、不同喂入间距的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测试了复合纱的强伸性能、条干不匀和毛羽。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实验范围内,复合纱成纱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纺纱捻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纺纱两组分喂入间距对其影响不大;成纱捻度和两组分喂入间距对成纱的条干不匀CV值影响不显著;复合纱的毛羽指数随成纱捻度及两组分在前罗拉处喂入间距的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得到实验范围内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优化纺纱工艺参数:捻度850捻/m,前罗拉喂入间距1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OFIL复合纱 捻度 前罗拉喂入间距 强伸性能 条干不匀 毛羽
下载PDF
几种高性能纤维热收缩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莉茜 王善元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6-118,138,共4页
对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芳纶 )、高强聚乙烯醇 (PVA)纤维、高强聚乙烯 (PE)纤维的热收缩性能进行测试研究 ,从纤维内部结构分析这 3种纤维不同的热收缩特性 ,并讨论这 3种纤维作为橡胶骨架材料的适用性。
关键词 芳纶 高强PVA纤维 高强PE纤维 热收缩性能 橡胶 骨架材料 高性能纤维
下载PDF
织物纰裂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莉茜 张艳峰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6,共2页
织物纰裂是一个严重的质量问题 ,它关系到人们的衣着服用效果、织物使用寿命以及工厂或商业部门的信誉。针对厂家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纰裂现象 ,就厂家提供的织物 ,通过对织物结构及经纱性能的分析 ,找出织物产生纰裂的原因。
关键词 性能分析 纰裂 织物结构 经纱性能 蠕变
下载PDF
绢丝/化纤长丝Sirofil复合纱扭转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莉茜 张志龙 王善元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0-664,共5页
在自制纱线扭矩-捻度装置(扭力秤法)上对绢丝/锦纶长丝、绢丝/涤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扭矩及其扭矩松弛行为进行测试分析,探讨其扭矩及其扭矩松弛率与复合纱纺纱捻度和纺纱间距间的关系,为这类仿丝型Sirofil复合纱的加工、应用提供实... 在自制纱线扭矩-捻度装置(扭力秤法)上对绢丝/锦纶长丝、绢丝/涤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扭矩及其扭矩松弛行为进行测试分析,探讨其扭矩及其扭矩松弛率与复合纱纺纱捻度和纺纱间距间的关系,为这类仿丝型Sirofil复合纱的加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OFIL复合纱 绢丝 化纤长丝 扭矩 扭矩松弛
下载PDF
芳纶帘线/橡胶复合材料粘合疲劳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莉茜 于伟东 杨旭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90,95,共5页
使用自制的改性一次RFL浸渍剂浸渍芳纶帘线,并采用TCAT(Tire Cord Adhesion Testing)抽拔法和电镜观察法研究了芳纶帘线/氯丁橡胶粘合体系、芳纶帘线/天然橡胶粘合体系疲劳前后的粘合性能。
关键词 芳纶帘线 橡胶复合材料 粘合性能 疲劳实验
下载PDF
热、湿及油剂条件对高强聚乙烯醇纤维强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莉茜 王善元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88-92,共5页
对经不同热、湿、油剂处理后高强聚乙烯酸(PVA)纤维的强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湿及油剂对高强聚乙烯薛纤维的强伸性能有不同影响.经干热处理后,纤维的强伸性能变化不大,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但在水中,尤其在热水作用下,纤维的强... 对经不同热、湿、油剂处理后高强聚乙烯酸(PVA)纤维的强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湿及油剂对高强聚乙烯薛纤维的强伸性能有不同影响.经干热处理后,纤维的强伸性能变化不大,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但在水中,尤其在热水作用下,纤维的强伸性能明显下降.油剂对纤维强伸性能也有较大影响,尤其当温度达到160℃以上时,纤维的强伸性能下降显著.同时,这里试图通过纤维微细结构来讨论纤维强伸性能的这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聚乙烯醇纤维 强伸性能 热湿条件 油剂条件
下载PDF
热环境中针织面料穿着舒适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莉茜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76-79,共4页
从人体穿着舒适的要求出发,对热环境中针织面料的穿着舒适性进行了研究,找出影响针织面料舒适性的某些织物结构参数,为功能性织物设计、生产及服装选料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针织面料 舒适性 热环境 服装 设计 面料
下载PDF
芳纶帘线/橡胶粘合体系粘合老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莉茜 《产业用纺织品》 2001年第8期23-26,共4页
对芳纶帘线 /氯丁橡胶、芳纶帘线 /天然橡胶粘合体系的粘合热老化性能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芳纶帘线 /氯丁橡胶粘合体系的粘合具有较好的耐热老化性 ,经热老化后试样的抽拔破坏基本发生在橡胶基体内 ;芳纶帘线 /天然橡胶粘合体系的... 对芳纶帘线 /氯丁橡胶、芳纶帘线 /天然橡胶粘合体系的粘合热老化性能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芳纶帘线 /氯丁橡胶粘合体系的粘合具有较好的耐热老化性 ,经热老化后试样的抽拔破坏基本发生在橡胶基体内 ;芳纶帘线 /天然橡胶粘合体系的粘合耐热老化性较差 ,经热老化后试样的抽拔破坏逐渐从橡胶基体向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合 热稳定性 帘线 芳纶/橡胶复合材料 老化性能
下载PDF
混纤比对一步法POY/FDY涤纶混纤丝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黄莉茜 王学利 俞建勇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4,共5页
采用一步法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混纤比的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涤纶混纤丝样品,对样品的异收缩性能和拉伸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了混纤比对混纤丝异收缩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步法POY/FDY涤纶混纤丝的异收缩率受混纤比... 采用一步法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混纤比的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涤纶混纤丝样品,对样品的异收缩性能和拉伸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了混纤比对混纤丝异收缩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步法POY/FDY涤纶混纤丝的异收缩率受混纤比的影响很小,主要由POY和FDY本身的热收缩性能决定;混纤丝强度满足混合定律,随POY混纤比增加,混纤丝强度先下降后上升,最低强度出现在POY混纤比为70%左右;混纤丝实测强度小于理论预测强度,原因是网络加工加剧了混纤丝中纤维断裂的不同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纤比 混纤丝 异收缩性能 拉伸性能
下载PDF
聚合物/层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15
作者 黄莉茜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8-122,共5页
聚合物/层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十几年的研究热点。与传统颗粒增强或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相比,含有2%~5%质量分数的粘土就使复合材料的模量和热变形温度显著提高,强度提高,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防气体透过性以及电、磁、光学... 聚合物/层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十几年的研究热点。与传统颗粒增强或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相比,含有2%~5%质量分数的粘土就使复合材料的模量和热变形温度显著提高,强度提高,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防气体透过性以及电、磁、光学方面的特性,同时保持了聚合物材料质轻、透明和良好的流动性。介绍了聚合物/层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认为今后聚合物/层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在众多领域将会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层状粘土 蒙脱土 制备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冷环境中针织面料穿着舒适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16
作者 黄莉茜 张怀珠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从人体穿着舒适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冷环境中针织面料的穿着舒适性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影响面料舒适姓的某些织物结构参数,可为功能性织物设计、生产及服装进料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针织面料 舒适性 影响因素 冷环境
下载PDF
低速纺生物基聚己二酸戊二胺长丝的性能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晨 王学利 +5 位作者 黄莉茜 俞建勇 徐卫海 娄雪芹 刘修才 李乃强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生物基聚己二酸戊二胺(生物基尼龙56)是由生物基戊二胺和石油基己二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基合成材料.在低速纺丝、拉伸两步法条件下,系统研究了3种不同相对黏度生物基尼龙56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亲水性能等,并和现有石油基尼龙66、尼龙6长... 生物基聚己二酸戊二胺(生物基尼龙56)是由生物基戊二胺和石油基己二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基合成材料.在低速纺丝、拉伸两步法条件下,系统研究了3种不同相对黏度生物基尼龙56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亲水性能等,并和现有石油基尼龙66、尼龙6长丝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物基尼龙56可纺性良好,纤维力学性能与尼龙66相似,回弹性、亲水性能佳,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基纤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己二酸戊二胺 低速纺 热学性能 力学性能 亲水性能
下载PDF
一步法POY/FDY涤纶混纤丝异收缩性能的表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倩 黄莉茜 +3 位作者 王学利 高思远 俞建勇 孙德荣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9-603,627,共6页
针对目前混纤丝异收缩性能表征中存在的问题及异收缩混纤丝的发展趋势,对一步法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涤纶异收缩混纤丝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热收缩性能进行系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一步法POY/FDY涤纶混纤丝经30min沸水处理后测得的... 针对目前混纤丝异收缩性能表征中存在的问题及异收缩混纤丝的发展趋势,对一步法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涤纶异收缩混纤丝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热收缩性能进行系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一步法POY/FDY涤纶混纤丝经30min沸水处理后测得的收缩率S1可作为其中POY组分收缩率;一步法POY/FDY涤纶混纤丝经80℃、30min定长水定形后的干热收缩率S2可作为其中FDY组分收缩率;两者差值ΔS=S1-S2即为混纤丝的异收缩率.以此提出了一种简便而有效地表征一步法POY/FDY涤纶混纤丝异收缩性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纤丝 异收缩性能 表征 定长热定形 沸水收缩率
下载PDF
生物基尼龙56的非等温结晶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田田 王学利 +5 位作者 俞建勇 黄莉茜 高宇 张若楠 胡红梅 李乃强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0,共3页
文章采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对生物基聚酰胺56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降温速率的提高,结晶峰由单峰转变为结晶双峰。用Jeriorny、Mo法对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o法适合描述生物基聚酰胺56的非等温结晶动力... 文章采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对生物基聚酰胺56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降温速率的提高,结晶峰由单峰转变为结晶双峰。用Jeriorny、Mo法对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o法适合描述生物基聚酰胺56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降温速率对生物基聚酰胺56的结晶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酰胺56 非等温结晶 结晶动力学
下载PDF
涤纶POY/FDY仿棉异收缩混纤丝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樊娟 王学利 +3 位作者 俞建勇 黄莉茜 孙德荣 叶静 《合成纤维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0,共3页
研究了一步法涤纶POY/FDY仿棉异收缩混纤丝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吸湿性能以及光泽,并与棉纤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棉混纤丝断裂强度与棉纤维相近,断裂伸长率、初始模量比棉纤维大;仿棉混纤丝的熔融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比聚对... 研究了一步法涤纶POY/FDY仿棉异收缩混纤丝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吸湿性能以及光泽,并与棉纤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棉混纤丝断裂强度与棉纤维相近,断裂伸长率、初始模量比棉纤维大;仿棉混纤丝的熔融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有所降低;仿棉混纤丝与PET纤维相比,回潮率提高,有较好的亲水性能;从光泽上来看,仿棉混纤丝与棉纱相比,反射光较大,光泽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 改性 仿棉 异收缩混纤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