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五圩矿田拔旺锡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的限定——来自LA-MC-ICP-MS锡石U-Pb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恩云 曾广乾 +2 位作者 刘庚寅 邹光均 黄远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9-371,共13页
拔旺矿床是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内近年来探明的一个锡锌多金属矿床,其锌储量达中型,矿体呈切层脉状或似层状产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南丹组第三、四段灰岩中。缺乏精确可靠的成矿年代学判据,是该矿床成因认识存在较大分歧的重要原因之... 拔旺矿床是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内近年来探明的一个锡锌多金属矿床,其锌储量达中型,矿体呈切层脉状或似层状产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南丹组第三、四段灰岩中。缺乏精确可靠的成矿年代学判据,是该矿床成因认识存在较大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文章应用LA-MC-ICP-MS原位U-Pb同位素测年手段,对拔旺矿床Ⅰ号矿体中锡石样品进行了研究,获得BW4、BW5两件样品的^(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分别为(93.1±4.8)Ma(n=24,MSWD=1.5)和(85.3±6.3)Ma(n=23,MSWD=2.1),^(206)Pb/^(207)Pb-^(238)U/^(207)Pb等时线年龄分别为(89.3±6.3)Ma(n=24,MSWD=0.86)和(82.9±5.3)Ma(n=23,MSWD=1.08)。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前人发表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成果,表明拔旺矿床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早期,与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区域地质及年代学对比表明,右江盆地晚白垩世存在与新特提斯洋或古太平洋俯冲-后撤作用相关的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成岩-锡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锡石 LA-MC-ICP-MS U-PB年龄 拔旺锡锌多金属矿床 丹池成矿带 广西
下载PDF
桂北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构造变形、控矿特征和找矿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曾广乾 梁恩云 +2 位作者 刘庚寅 邹光均 黄远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7-1748,共22页
五圩矿田处于桂北丹池成矿带南段,通过矿田尺度地质构造调查与矿床范围控矿构造解析,识别出4期构造应力场和2类控矿构造样式。4期构造应力场分别为:(1)NE向挤压(D_(1)),为印支运动的产物,与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即印支地块与华南板块的碰... 五圩矿田处于桂北丹池成矿带南段,通过矿田尺度地质构造调查与矿床范围控矿构造解析,识别出4期构造应力场和2类控矿构造样式。4期构造应力场分别为:(1)NE向挤压(D_(1)),为印支运动的产物,与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即印支地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拼合有关,(2)NWW—近EW向挤压(D_(2)),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晚期的早燕山运动,其动力来源于古太平洋板块(或伊泽奈崎板块)对华南板块的俯冲,(3)近SN向挤压(D_(3)),发生于晚白垩世早期,其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古太洋板块或伊泽奈崎板块对华南的N—NNW向俯冲、碰撞,(4)近SN向引张(D_(4)),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的高角度俯冲或板片后撤引发的弧后扩张作用有关。两类控矿构造样式分别是NEE—NE向切层断裂、裂隙控矿和顺层滑动破碎带控矿。切层断裂、裂隙于D_(4)期的伸展活动控制了雁列式脉状矿体的形成,使得单矿体具向西的侧伏趋势,而矿带则呈现朝东侧伏的规律。似层状矿体受D_(1)期褶皱虚脱空间和D_(3)期构造挤压影响,表现出局部膨大、尖灭再现等现象。根据构造控矿规律和控矿构造组合特征,认为Ⅰ号主矿体南南东方向(矿带侧伏方向)是下一步找矿的首选区段,近EW向褶皱、NEE—NE向断裂和NNW—近SN向顺层滑动破碎带的复合部位是重要的找矿方向,NNW—近SN向顺层滑动破碎带具等距性控矿特点,应加强其走向上的追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控矿特征 找矿预测 五圩矿田 丹池成矿带(南丹—河池成矿带)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