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RK通道在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的表达改变
1
作者 谢婉静 杨玉凌 +3 位作者 黄逸安 张昱雯 丁晶 汪昕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6期980-987,共8页
目的:研究匹罗卡品诱导癫痫发作后不同时期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GIRK)通道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膜表面表达变化情况,并探索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匹罗卡品造模组。利用致痫剂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 目的:研究匹罗卡品诱导癫痫发作后不同时期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GIRK)通道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膜表面表达变化情况,并探索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匹罗卡品造模组。利用致痫剂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分别在急性期(24 h)和慢性期(30 d)取海马组织提取膜蛋白,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海马膜蛋白GIRK通道亚基蛋白GIRK1、GIRK2的表达改变,并同时检测海马组织PI3K/Akt通路激活情况。建立细胞癫痫模型,观察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和LY294002对海马神经元内向整流钾通道(Kir)电流的影响。结果:匹罗卡品诱导大鼠SE发作后,急性期细胞膜上GIRK1和GIRK2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P<0.05)。海马膜蛋白中GIRK1的表达在大鼠SE发作后慢性期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GIRK2蛋白表达量没有显著改变。p-Akt(308)与Akt蛋白表达量的比值在匹罗卡品诱导大鼠SE发作后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0.05),而在SE发作后慢性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细胞癫痫模型中,渥曼青霉素和LY294002对痫样放电神经元的Kir电流未发现显著影响。结论:在匹罗卡品诱导大鼠SE发作后急性期,海马中GIRK通道蛋白表达量下调,PI3K/Akt通路存在明显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马 GIRK通道 PI3K/AKT通路
下载PDF
雌激素调控瞬时外向钾通道对大鼠慢性颞叶癫发作的影响
2
作者 张昱雯 黄逸安 +3 位作者 任婉婷 徐海 王云 汪昕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慢性颞叶癫发作的影响及其与瞬时外向钾通道(kv4.2)之间的关系。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势对照组、正常致组、去势致组。应用毛果芸香碱诱导大鼠癫持续状态(SE),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经4周后成...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慢性颞叶癫发作的影响及其与瞬时外向钾通道(kv4.2)之间的关系。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势对照组、正常致组、去势致组。应用毛果芸香碱诱导大鼠癫持续状态(SE),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经4周后成为慢性颞叶癫大鼠。Western bol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瞬时外向钾通道Kv4.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致组比较,去势致组达到SE的潜伏期延长、死亡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致组的癫发作强度较正常致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致组和正常致组在SE 4周后海马Kv4.2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去势对照组和去势致组比较,均未见对Kv4.2蛋白表达产生影响,说明Kv4.2蛋白表达升高为癫发作所致。结论大鼠癫发作后Kv4.2表达增加、瞬时外向钾电流增强、神经冲动的发放频率减慢,可能是产生代偿性自我保护反应的结果;虽然去势雌性大鼠未对Kv4.2表达产生影响,但出现潜伏期延长和死亡率降低、发作强度降低的行为学趋势,提示低剂量雌激素可能存在对癫发作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癫 癫持续状态 瞬时外向钾通道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大鼠肠道菌群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许文琦 王生 +3 位作者 黄逸安 王艳 梅其炳 刘莉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方法以高脂饲料(HFD)和酒精液体饲料(LD)分别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模型。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按喂养饲料分别分为正常组、HFD组和LD组,喂...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方法以高脂饲料(HFD)和酒精液体饲料(LD)分别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模型。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按喂养饲料分别分为正常组、HFD组和LD组,喂养6周后解剖取肝脏,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收集各组大鼠粪便,提取粪便脱氧核糖核酸进行Illumina MiSeq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HFD组及LD组大鼠肝脏细胞出现明显脂肪变性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HFD组及LD组大鼠肝细胞内大量脂肪沉积。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HFD组和LD组大鼠菌群多样性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之间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门水平上,LD组硬壁菌门相对丰度水平明显高于HFD组(P<0.05);在属水平上,LD组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理研菌科_RC9_gut_组相对丰度低于HFD组,而瘤胃球菌属_1的相对丰度高于HFD组(P<0.05或P<0.01)。组间群落差异分析结果显示,HFD组理研菌科、梭杆菌科、巴斯德氏菌科和气球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D组,瘤胃球菌科_NK4A214_组、理研菌科_RC9_gut_组、另枝菌属、Marvinbryantia、梭杆菌属、帕匹杆菌属、巴斯德氏菌属、厌氧棍状菌属及格鲁卡比氏菌属等在HFD组中相对丰度较高,而瘤胃球菌属_1、毛螺菌科_NK4A136_组及拟普雷沃菌属在LD组中相对丰度较高。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大鼠肠道菌群均处于紊乱状态,且两者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 肠道菌群 Illumina测序
原文传递
食用变质河粉致米酵菌中毒死亡事件分析1例
4
作者 黄逸安 欧文敬 高鑫 《广东公安科技》 2021年第3期64-65,共2页
选择仇某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因食用变质河粉米酵菌中毒而导致肝功能损害,针对仇某进行相应治疗。结果显示,仇某因抢救无效在2018年11月7日死亡。因此,当人们食用霉变食物之后,将容易出现米酵菌中毒的状况,米酵菌中毒将会损害患者的肝功... 选择仇某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因食用变质河粉米酵菌中毒而导致肝功能损害,针对仇某进行相应治疗。结果显示,仇某因抢救无效在2018年11月7日死亡。因此,当人们食用霉变食物之后,将容易出现米酵菌中毒的状况,米酵菌中毒将会损害患者的肝功能,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酵菌 中毒 肝功能 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