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爱情还是关于写作:门罗《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中的伪造情书
1
作者 黄重凤 《英语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46-158,共13页
在艾丽丝·门罗的书信体短篇小说《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中,书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事中的女管家乔安娜因雇主的外孙女萨比莎和她的同学伊迪丝合谋,冒充她的情人、伪造数封情书,使她陷入了爱河,但这个恶作剧却出乎意料地... 在艾丽丝·门罗的书信体短篇小说《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中,书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事中的女管家乔安娜因雇主的外孙女萨比莎和她的同学伊迪丝合谋,冒充她的情人、伪造数封情书,使她陷入了爱河,但这个恶作剧却出乎意料地成就了一段姻缘。本文以书信体小说理论为出发点,从制造悬念与反讽、突出人物之间矛盾,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融合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三方面,揭示了伪造的情书在改变角色命运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伪造的情书促使乔安娜实现从大龄单身女性到幸福婚姻的个人命运的转变。另一方面,它也赋予情书的执笔人伊迪丝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激发了她的作家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恨 友谊 追求 爱情 婚姻》 书信体小说 书信幻想 身份重构
原文传递
论门罗短篇小说《小熊越过山岭来》的标题艺术 被引量:4
2
作者 黄重凤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4,共7页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小熊越过山岭来》的标题独具匠心,改编自北美童谣《小熊翻过山岭去》。本文将重点讨论《小熊越过山岭来》的标题艺术,揭示门罗对童谣的运用和更改的深刻涵义,提出该短篇小说标题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反讽性...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小熊越过山岭来》的标题独具匠心,改编自北美童谣《小熊翻过山岭去》。本文将重点讨论《小熊越过山岭来》的标题艺术,揭示门罗对童谣的运用和更改的深刻涵义,提出该短篇小说标题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反讽性、隐喻性和多义性,对表达和揭示主题及其多义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小熊越过山岭来》 反讽 隐喻 多义
原文传递
试论柯勒律治对伍尔夫雌雄同体观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重凤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3,156-157,共8页
雌雄同体(androgyny)这个文学构想是伍尔夫研究,尤其是《一间自己的房间》研究中经常被提及的重要概念之一。本文从三方面讨论柯勒律治对伍尔夫雌雄同体观点的重要影响,指出伍尔夫在对雌雄同体的界定上很大程度受到了柯勒律治的影响,阐... 雌雄同体(androgyny)这个文学构想是伍尔夫研究,尤其是《一间自己的房间》研究中经常被提及的重要概念之一。本文从三方面讨论柯勒律治对伍尔夫雌雄同体观点的重要影响,指出伍尔夫在对雌雄同体的界定上很大程度受到了柯勒律治的影响,阐释柯勒律治与伍尔夫雌雄同体观的基础都是性别与灵魂之间的对应性,但伍尔夫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使其丰富和发展了柯勒律治的雌雄同体观,梳理了出现在柯勒律治与伍尔夫作品中具有雌雄同体特质的典范作家,指出伍尔夫在此点上与柯勒律治观点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勒律治 伍尔夫 雌雄同体
原文传递
“阳光般的非个人化”——论莎士比亚对伍尔夫女性写作观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重凤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1,共9页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创作中受到了莎士比亚非个人化诗学的影响。本文将从雌雄同体观、匿名诗学理念这两方面讨论莎士比亚非个人化诗学对伍尔夫女性写作观的重要影响,同时指出伍尔夫在...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创作中受到了莎士比亚非个人化诗学的影响。本文将从雌雄同体观、匿名诗学理念这两方面讨论莎士比亚非个人化诗学对伍尔夫女性写作观的重要影响,同时指出伍尔夫在改写女性写作传统过程中对莎士比亚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莎士比亚 雌雄同体 匿名诗学 非个人化诗学
原文传递
一个青年女性艺术家的肖像画——论门罗的艺术家小说《家传家具》
5
作者 黄重凤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7,共10页
艾丽丝·门罗被称为“作家的作家”,其短篇小说《家传家具》堪称一位青年女性艺术家的肖像画。该作品以一个成年女性艺术家的第一人称视角“我”,回顾了一位青年女性作家的成长经历,指出青年女性艺术家面临女性与艺术家双重身份构... 艾丽丝·门罗被称为“作家的作家”,其短篇小说《家传家具》堪称一位青年女性艺术家的肖像画。该作品以一个成年女性艺术家的第一人称视角“我”,回顾了一位青年女性作家的成长经历,指出青年女性艺术家面临女性与艺术家双重身份构建的两难境地。本文以艺术家小说理论为出发点,从艺术家成长主题的三个层面,即心理层面上与家庭的对立、社会层面上自我身份的构建和创造性层面艺术观点的诞生,来阐释《家传家具》的艺术家小说特征,揭示门罗的青年女性艺术家小说与传统艺术家小说的区别,加深我们对文本以及门罗创作目的的理解。同时,本文指出“我”成为女性艺术家的过程也是女性主义意识逐渐增强的过程。“我”和表姑艾尔弗莱达为代表的两代加拿大女性艺术家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罗 《家传家具》 艺术家小说 女性艺术家 女性主义意识
原文传递
“希腊文学是非个人化的文学”: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非个人化理论与实践
6
作者 黄重凤 《英语文学研究》 2020年第2期59-75,共17页
伍尔夫从15岁便开始学习希腊文,希腊文学对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伍尔夫在其散文、小说、书信、日记、笔记等作品中经常提及希腊文学,也曾于1906年和1932年两次访问希腊。她在散文《论不懂希腊文》中两次重申"希腊文学是非个人化的... 伍尔夫从15岁便开始学习希腊文,希腊文学对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伍尔夫在其散文、小说、书信、日记、笔记等作品中经常提及希腊文学,也曾于1906年和1932年两次访问希腊。她在散文《论不懂希腊文》中两次重申"希腊文学是非个人化的文学"这一重要观点。对伍尔夫而言,希腊文学因其非个人化品质成为完美文学的代名词,她自己的文学创作带有希腊文学非个人化品质的明显印记。本文将从希腊文学人物的普遍性、作家个性的隐匿性及希腊文学的对话性三方面讨论伍尔夫与希腊文学的关系,指出希腊文学的非个人化理念对伍尔夫文学创作思想及其小说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希腊文学 非个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