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1
作者 黄金君 《学周刊》 2025年第3期53-55,共3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深入理解物理原理,所以在物理课堂运用实验教学法势在必行。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创新教育理念,精心准备实验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深入理解物理原理,所以在物理课堂运用实验教学法势在必行。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创新教育理念,精心准备实验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其科学思维。文章首先研究了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了实验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法
下载PDF
上下文加工的任务概率效应: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金君 周曙 +1 位作者 赵艳杰 赵云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利用AX型连续操作测试(AX-CPT)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探讨上下文加工的任务概率效应及其脑机制。方法在AX-CPT任务中,18名大学生仅要求针对反应线索A后的反应探针X按键,而对抑制线索B后的各类探针X或Y均不反应。设立3组... 目的利用AX型连续操作测试(AX-CPT)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探讨上下文加工的任务概率效应及其脑机制。方法在AX-CPT任务中,18名大学生仅要求针对反应线索A后的反应探针X按键,而对抑制线索B后的各类探针X或Y均不反应。设立3组互补的AX型/AY型任务概率:0.55/0.15,0.35/0.35,0.15/0.55;保持BX型和BY型任务概率恒定,均为0.15。行为绩效和ERP数据分别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反应线索A概率愈高,AX型反应愈快且BX型虚警愈多。ERP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显示概率效应显著脑区和时段分别是:线索A:顶中央区(300~350 ms)与左枕区(450~500 ms);线索B:右前额(350~500 ms)和左前额(750~950 ms)。AX型探针:右额顶(200~250 ms)、左额极、右背前额及双顶区(300~400 ms)和双顶枕区(400~650 ms);AY型探针:额中央区(350~500 ms)-P3效应;BX型探针:右颞区及左枕区(300~350 ms);BY型探针:左颞区(150~250 ms)。结论任务概率不仅影响反应型线索编码和抑制型线索期待,而且分别调节了四种类型探针加工相关的神经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文加工 AX连续操作任务 事件相关电位 时空模式
下载PDF
一则关于对对子的教学案例
3
作者 黄金君 周薇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6年第5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教学案例 对对子 高三 语文 教学步骤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的高山松地上生物量估测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正道 舒清态 +4 位作者 黄金君 周文武 胥丽 罗绍龙 王书伟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以机载数据替代卫星影像的方式提高森林生物量估测精度,是目前林业遥感研究的重点领域。以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多光谱影像数据采集;结合36块样地实测数据,采用变异函数确定高山... 以机载数据替代卫星影像的方式提高森林生物量估测精度,是目前林业遥感研究的重点领域。以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多光谱影像数据采集;结合36块样地实测数据,采用变异函数确定高山松地上生物量最佳观测窗口;提取并筛选出相关性较强的5个因子,分别建立PLS和RF模型,对飞行区高山松地上生物量进行估测。结果表明,高山松地上生物量最佳观测窗口为球状模型的变程α值5.2 m;RF模型(R^(2)=0.90、RMSE=17.96 t/hm^(2)、P=84.98%)优于PLS模型(R^(2)=0.55、RMSE=38.94 t/hm^(2)、P=71.13%);基于RF模型,飞行区高山松地上生物量均值为130.48 t/hm^(2),总生物量为8343.5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变异函数 生物量 高山松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与Sentinel–2数据的滇西北高山松LAI估测研究
5
作者 周文武 钱常明 +5 位作者 舒清态 邱霜 黄金君 余金格 高应群 国朝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49,共9页
以香格里拉市典型高山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应用无人机获取低空航拍的多光谱影像,使用冠层间隙率模型计算LAI,联合Sentinel–2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基于随机森林和贝叶斯优化算法改进后的随机森林模型(BO–RF)研究建立高山松叶面积指数估... 以香格里拉市典型高山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应用无人机获取低空航拍的多光谱影像,使用冠层间隙率模型计算LAI,联合Sentinel–2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基于随机森林和贝叶斯优化算法改进后的随机森林模型(BO–RF)研究建立高山松叶面积指数估测模型,运用留一交叉验证方法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预测精度(P)和平均绝对误差(MRE)评价估测模型拟合精度,使用BO–RF模型进行区域尺度LAI遥感反演。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使用冠层间隙率模型计算的LAI均值为4.24,标准差为0.96。贝叶斯优化算法能有效提高机器学习模型估测精度,BO–RF模型的R2=0.82、RMSE=0.41、P=90.03%、MRE=8.78%,较未优化前,R2提高了20.59%、RMSE减小了24.07%、P提升了2.87%、MRE降低了1.78%。使用BO–RF模型估测研究区LAI和空间制图,均值为4.25,主要分布在[4,6]区间,占比63.15%,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75,R2=0.58。LAI总体分布趋势为中间高、四周低,中部和北部区域是LAI高值主要分布区,低值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研究结果可为使用机载超高分辨率光学数据耦合星载中分辨率卫星数据快速精准遥感估测大空间尺度的森林叶面积指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优化算法 机器学习 无人机 哨兵2号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用于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韦彩云 徐晖 +2 位作者 黄金君 首健民 辛金梅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桂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鼻饲留置胃管法干预)和试验组(... 目的 研究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桂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鼻饲留置胃管法干预)和试验组(100例,采用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干预),两组患者均行口肌生物反馈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吞咽功能、误吸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均升高、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MMASA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FEE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误吸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升高,且试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吞咽功能与生活质量,减少误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 老年 吞咽功能障碍 营养状态
下载PDF
基于分层贝叶斯方法的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金君 舒清态 +3 位作者 王柯人 席磊 孙杨 罗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6-132,共7页
以香格里拉市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高山松林为对象,在前期进行Ⅰ区和Ⅱ区共115株高山松单木地上生物量实测基础上,以异速生长方程为单木生物量基础模型,并采用分层贝叶斯方法、非线性混合模型法、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异速生长... 以香格里拉市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高山松林为对象,在前期进行Ⅰ区和Ⅱ区共115株高山松单木地上生物量实测基础上,以异速生长方程为单木生物量基础模型,并采用分层贝叶斯方法、非线性混合模型法、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异速生长参数拟合,运用决定系数(R^(2))、估测精度(E)、均方根误差(RMSE)等指标对模型参数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拟合精度看,4种方法的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R^(2)均达到了0.98以上。但分层贝叶斯方法估计结果更优,其R^(2)=0.9856,E=84.76%和R_(MSE)=39.75 kg;2)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差异发现,加入了区域随机效应的分层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混合模型法的拟合效果均优于未加入区域随机效应的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层贝叶斯方法在拟合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中具有更大优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加入了随机效应的分层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混合模型法可以提高单木生物量模型的估计精度,采用分层贝叶斯方法进行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模型参数估测,为大尺度样本数据模型参数估测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贝叶斯方法 非线性混合模型法 贝叶斯方法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单木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黄金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尼莫地平,不仅能减少皮疹、头痛、头晕等并发症,还能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尼莫地平 偏头痛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金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4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20年1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8例)、观察组(n=48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对观察组行尿激...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20年1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8例)、观察组(n=48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对观察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 d的NIHSS评分、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治疗后14 d的NIHSS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 d、7 d、14 d的NIHSS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 d的ADL评分、治疗后7 d的ADL评分、治疗后14 d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 d、7 d、14 d的ADL评分(P<0.05);观察组临床总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效率(79.17%),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减轻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率显著,值得被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金君 张茗俊 +1 位作者 熊波 韦彩云 《大医生》 2022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自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桂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并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病例编号的数字奇偶性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3... 目的探究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自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桂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并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病例编号的数字奇偶性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肢体运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肢体功能简化Fugl-Meyer(FMA)评分则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其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良后RANKIN脑卒中量表(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BI)指数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帮助其及时控制临床症状,稳定病情,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预后,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常规治疗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层次贝叶斯法的高山松生物量估测模型
11
作者 黄金君 舒清态 +2 位作者 席磊 孙杨 刘玥伶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5-1271,共7页
为研究层次贝叶斯法在高山松单木及不同组分生物量模型中的运用,基于香格里拉市Ⅰ区和Ⅱ区共115株高山松天然林数据,分别利用层次贝叶斯法与非层次贝叶斯法拟合高山松单木及各组分异速生物量模型,最后使用十折交叉方法进行模型精度验证... 为研究层次贝叶斯法在高山松单木及不同组分生物量模型中的运用,基于香格里拉市Ⅰ区和Ⅱ区共115株高山松天然林数据,分别利用层次贝叶斯法与非层次贝叶斯法拟合高山松单木及各组分异速生物量模型,最后使用十折交叉方法进行模型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层次贝叶斯法拟合模型的效果优于非层次贝叶斯法,利用层次贝叶斯法拟合单木及不同组分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精度提高区间为[0.0001,0.0120],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区间为[0.03 kg,8.94 kg],平均绝对误差(MAD)降低区间为[0.03 kg,3.31 kg]。(2)对比层次与非层次贝叶斯法拟合单木及不同组分生物量模型的结果发现,树干生物量、木材生物量和单木生物量模型效果最优,树皮生物量、树冠生物量和树枝生物量模型效果较优,树叶生物量模型效果较差。层次贝叶斯法拟合的R 2区间为[0.3650,0.9650],非层次贝叶斯法拟合的R 2区间为[0.4370,0.9647]。与非层次贝叶斯法相比,层次贝叶斯法可以有效提高生物量模型的估测精度(树枝与树叶除外),且这2种方法均可使用传统方法的估测结果作为先验信息,更新模型的参数值,提高建模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贝叶斯法 非层次贝叶斯法 异速生物量模型 高山松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对患者短期预后结局的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辉 杨培全 +2 位作者 冯兵 黄金君 黄首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797-180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n=1 476)入院时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将有价值的指...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n=1 476)入院时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将有价值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不良结局的指标并绘制列线图。采用ROC曲线和校准图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及准确度。结果男性(OR=1.081,95%CI:1.039~1.125)、年龄(OR=1.138,95%CI:1.056~1.226)、发病-治疗时间(OR=4.992,95%CI:3.447~7.229)、梗死体积(OR=1.016,95%CI:1.005~1.027)、NIHSS(OR=1.138,95%CI:1.056~1.226)、GCS(OR=0.864,95%CI:0.777~0.961)、CRP(OR=1.148,95%CI:1.049~1.256)和CYS(OR=0.862,95%CI:0.796~0.934)是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训练集ROC曲线AUC=0.91,验证集AUC=0.89。校准图显示,预测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结论通过入院时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发病-治疗时间、梗死体积、NIHSS、GCS、CRP、CYS)建立的预测AIS患者不良结局风险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和准确度,对鉴别不良结局发生的风险人群,制定干预决策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逻辑回归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ICESat2的西南山地森林LAI遥感估测模型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席磊 舒清态 +2 位作者 孙杨 黄金君 宋涵玥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参数,如何以较小成本提升区域尺度的山地森林LAI的遥感估测精度,对于精确掌握森林LAI的情况和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ATLAS为主要信息源,...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参数,如何以较小成本提升区域尺度的山地森林LAI的遥感估测精度,对于精确掌握森林LAI的情况和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ATLAS为主要信息源,以西南山地香格里拉市为研究区,基于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RF)遥感估测模型,结合地面51块LAI实测样地数据,在前期进行RF超参数优化基础上,采用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绝对平均误差和中位数绝对误差作为模型精度评价指标,对估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随机表面查找算法进行RF回归模型的超参数优化,能明显提升模型估测LAI精度。提取出的地面光斑特征参数在山地森林LAI估测中有较高的贡献度和极佳的效果,可用于区域尺度的山地森林物理结构参数LAI的估测。同时,利用随机表面查找算法优化后的RF回归模型,估测精度更高,估测结果与研究区森林分布现状吻合,具有一定普适性。最后,研究确定了使用ICESat-2/ATLAS数据产品估测LAI是可行的,能为星载激光雷达估测中大范围的LAI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ATLAS 叶面积指数 超参数优化 随机森林 香格里拉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健中 黄金君 程金玲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9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例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为48岁、63岁。1例有眼球感染,另1例无明显诱因。2例均有头...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例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为48岁、63岁。1例有眼球感染,另1例无明显诱因。2例均有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病情迅速加重。2例头颅CT检查均出现两侧大脑半球肿胀,局部出血灶和明显占位效应,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局部静脉、静脉窦不显影。1例腰椎穿刺颅内压升高,呈血性脑脊液。2例患者经抗凝等综合治疗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CVST以头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猛,头颅CT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肿胀,局部出血,占位效应明显,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脑静脉 诊断
下载PDF
应用激光雷达估测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浩 舒清态 +3 位作者 席磊 黄金君 刘月玲 杨青 《绿色科技》 2022年第8期23-28,共6页
激光雷达相比传统被动遥感技术具有较强的穿透性,有利于森林垂直结构分布信息的获取,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研究中森林计测参数的估算。展望了激光雷达在森林生物量估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以多源遥感数据协同估测森林生物量为研究思路,结合应... 激光雷达相比传统被动遥感技术具有较强的穿透性,有利于森林垂直结构分布信息的获取,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研究中森林计测参数的估算。展望了激光雷达在森林生物量估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以多源遥感数据协同估测森林生物量为研究思路,结合应用多源数据探索复杂地向条件下对森林生物量的高精度估测,以及探索不同算法对生物量估测的精度影响和相应适用条件。研究了以森林生物量估测为重,从三种不同搭载平台出发,结合相关研究总结近年来地基激光雷达、机载激光雷达、星载激光雷达三种雷达数据在生物量估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生物量估测研究中模型构建、生物量估测研究方向及数据源的选择,并以此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森林生物量估测 数据源选择 模型构建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在树种精细识别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玥伶 舒清态 黄金君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1年第6期1-6,15,共7页
高光谱遥感影像由一系列不同波段的地物影像所构成,其光谱范围从可见光一直到红外光。由于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这为提高树种精细识别提供了数据支持。近年来,随着可获得的高光谱信息源的逐渐增多,高光... 高光谱遥感影像由一系列不同波段的地物影像所构成,其光谱范围从可见光一直到红外光。由于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这为提高树种精细识别提供了数据支持。近年来,随着可获得的高光谱信息源的逐渐增多,高光谱技术在树种精细识别领域的研究应用也得到了发展。通过探讨,总结出3种高光谱技术应用于树种精细识别的研究方法,即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和多源遥感协同的方法。概括了国内外利用高光谱影像进行树种精细识别的进展,分析和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今后开展高光谱树种识别研究的方向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树种识别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法估计龙竹人工林叶面积指数模型
17
作者 孙杨 舒清态 +3 位作者 黄金君 席磊 刘玥伶 罗浩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121,共8页
以云南广泛栽培龙竹的沧源和新平2个县为研究区,以异速生长方程为LAI基础模型,结合73块样地数据,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有先验信息贝叶斯法和分层贝叶斯3种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运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估测精度(E)... 以云南广泛栽培龙竹的沧源和新平2个县为研究区,以异速生长方程为LAI基础模型,结合73块样地数据,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有先验信息贝叶斯法和分层贝叶斯3种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运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估测精度(E)指标对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未引入随机效应变量时,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和有先验信息贝叶斯法的R^(2)、RMSE和E分别为0.4875、0.0071、75.31%和0.4874、0.0070、75.31%;引入随机效应变量后,分层贝叶斯方法R^(2)、RMSE和E分别为0.6733、0.0057、80.27%,估测效果较最小二乘方法和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方法有较为明显的提高,R^(2)提高了0.1858,RMSE降低了0.0014,E提高了4.96%。对于有明显地域差异的样本,分层贝叶斯方法能明显提升模型参数估测精度,适合中大尺度上采样数据的模型参数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法 分层贝叶斯法 最小二乘法 叶面积指数 龙竹
下载PDF
颈内动脉慢性闭塞的临床探讨
18
作者 杨培全 龙健中 +3 位作者 冯兵 张夏伟 何文城 黄金君 《右江医学》 2016年第4期473-474,共2页
由于神经介入诊治技术及CTA检查的广泛开展,我科于2007年1月-2015年11月在DSA或CTA检查中发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30例,其中颈内动脉慢性闭塞128例,病人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为临床表现入院,经过影像学检查、血管超声检查初... 由于神经介入诊治技术及CTA检查的广泛开展,我科于2007年1月-2015年11月在DSA或CTA检查中发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30例,其中颈内动脉慢性闭塞128例,病人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为临床表现入院,经过影像学检查、血管超声检查初步了解脑梗死病灶、颈部动脉及颅内血管血流声像后,再通过CTA或DSA明确闭塞血管及其侧支循环情况,探讨颈内动脉慢性闭塞的临床特征,发现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由于建立了良好的侧支循环,可表现为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TIA或脑梗死,使我们对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有了新的认识,现对128例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慢性闭塞 侧支循环
下载PDF
短暂线索减少任务切换代价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云肖 周曙 +3 位作者 赵艳杰 黄金君 邹腾甜 晏丽君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时空模式探讨短暂任务线索消除任务切换代价的神经机制。方法19名被试依据不同长/短时程(1000/100ms)呈现的线索,按键分别完成中文Stroop颜色单字词的词义或颜色判断任务,...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时空模式探讨短暂任务线索消除任务切换代价的神经机制。方法19名被试依据不同长/短时程(1000/100ms)呈现的线索,按键分别完成中文Stroop颜色单字词的词义或颜色判断任务,连续两个任务之间存在两类接替关系:同类任务重复和异类任务切换。对行为绩效和19通道ERP均行2(线索时程:长/短)×2(任务接替:重复/切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反应时切换代价(切换减去重复):短线索[(0.80±40.7)ms]与长线索[(15.0±33.3)ms]差异存在显著趋势(t(18)=-1.77,P=0.09)。正确率切换代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P统计参数映像提示:在线索加工阶段,线索主效应先后出现在前额-后枕区(100-200ms)、额顶-颞枕区(200-500ms)以及额顶网络-枕区(500-900ms)。在任务执行阶段,线索主效应先后出现在左侧额区(300-400ms)和顶枕区(400-900ms);任务主效应起始于右侧(500-600ms)并扩散至双侧(600-900ms)额中央顶颞区。结论短暂线索不仅在线索加工阶段可早期启动额顶网络的准备,而且在任务执行阶段促进左侧额叶对线索的提取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Stroop任务 切换代价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大学生视觉突出性目标加工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艳杰 周曙 +1 位作者 赵云肖 黄金君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探讨视觉突出性目标加工的神经机制。方法16名受试者执行视觉搜索任务,按键判定4个项目中是否存在1个目标,其中目标和.1个分心物可能具备颜色突出性。行为绩效和ERP数据应用2(分心物突出性:有...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探讨视觉突出性目标加工的神经机制。方法16名受试者执行视觉搜索任务,按键判定4个项目中是否存在1个目标,其中目标和.1个分心物可能具备颜色突出性。行为绩效和ERP数据应用2(分心物突出性:有、无)×3(目标:缺失、低突出性、高突出性)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反应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1.99,29.79)=21.56,P=0.00)。低突出性目标的搜索反应时间在分心物突出性存在[(552.57±82.32)ms]和缺乏[(540.47±75.68)ms]条件下差异显著(t(15)=-2.489,P=0.025)。高突出性目标的搜索反应时间在分心物突出性存在[(527.14±77.84)ms]和缺乏[(527.77±78.31)ms]条件下无显著差异(t(15)=0.162,P=0.873)。ERP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提示:在知觉阶段(350—450ms),分心物和目标的突出性效应分别出现在处理刺激新奇性的右额顶颞区和视觉加工相关的顶枕区,两者的交互效应存在于刺激熟悉性加工及分类相关的左颞区(450~600ms)。结论高突出性目标的迅捷加工得益于早期其与分心物的并行处理以及后期左颞区熟悉性网络对其的有效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搜索 视觉注意 注意网络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