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蹴鞠衰落与英国现代足球兴起之深层审视 被引量:9
1
作者 黄金葵 吴升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0-324,329,共6页
利用文献综述法、史料分析法、比较法,从体育项目的社会认可度、体制宽容度、传承机制和推广平台这4个方面,深入对比研究中国古代蹴鞠的衰落和英国现代足球的兴起背后的深层原因,即2项运动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当时中英2国官方所持的不... 利用文献综述法、史料分析法、比较法,从体育项目的社会认可度、体制宽容度、传承机制和推广平台这4个方面,深入对比研究中国古代蹴鞠的衰落和英国现代足球的兴起背后的深层原因,即2项运动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当时中英2国官方所持的不同态度,2个项目自身的传承与交流机制上的显著差异,以及二者在竞技形式上的本质差异,最终导致了2项运动不同的命运走向。中国古代蹴鞠运动的衰落和英国现代足球运动的兴起并非历史的偶然,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相当规模的体育人口的长期支撑;但隐藏在庞大参与群体表象背后却有4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即同一历史时期人们对该项运动的正面社会认同度、该项运动得以生存发展的制度保障框架,该项运动得以良性传承的开放性机制和该项运动朝向大众化发展的推广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蹴鞠 衰落 足球 兴起
下载PDF
现代龙舟赛去仪式化现象的人类学反思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金葵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传统龙舟赛的完整仪式是端午节民俗文化的核心。现代龙舟赛不但脱离原有的端午节时空,而且力求同现代体育竞赛仪式兼容。针对这种去仪式化现象进行文献研究发现:1)龙图腾、竞渡与夺标运动和端午节的结合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演进,是中... 传统龙舟赛的完整仪式是端午节民俗文化的核心。现代龙舟赛不但脱离原有的端午节时空,而且力求同现代体育竞赛仪式兼容。针对这种去仪式化现象进行文献研究发现:1)龙图腾、竞渡与夺标运动和端午节的结合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演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2)传统龙舟赛仪式遵循中国传统戏剧特有的"四折一楔"的仪式美学原则,现代龙舟赛通用竞赛仪式不足以彰显其全部美学内涵;3)传统龙舟赛体现的中国体育礼乐乐群精神与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历史渊源不同,但在价值观上存在互补性。因此,改良与创新现代龙舟赛还应依托端午节节庆时空,依照中国传统仪式戏剧美学原理,从点睛、竞渡、夺标、犒赏、龙船宴/市等仪式诸环节全方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赛 去仪式化 民俗文化体系 仪式戏剧 礼乐乐群 传统龙舟赛 端午节民俗文化
下载PDF
武舞缘起的人类学假设:中国武戏程式语境下的美洲印第安俳舞(Pow-wow)仪式
3
作者 黄金葵 《体育科研》 2016年第2期24-30,共7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中国武戏表演程式与美国印第安人的俳舞(Pow-wow)仪式之间的文化渊源进行探究。发现印第安俳舞仪式从肢体动作编排到化妆服饰均与中国武戏在表演程式的形态上存在相似关联,主要体现为行当分类、龙套仪式以...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中国武戏表演程式与美国印第安人的俳舞(Pow-wow)仪式之间的文化渊源进行探究。发现印第安俳舞仪式从肢体动作编排到化妆服饰均与中国武戏在表演程式的形态上存在相似关联,主要体现为行当分类、龙套仪式以及行头装饰等。分析认为,中国武戏中的程式表演并非随剧情需要而人为地临时起意任意设计,而极有可能因袭了人类原始部落时代的武舞表演仪式,在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中不断精致化。结论指出,中国武戏表演程式充分体现了与人类远古武舞仪式之间的微妙渊源,并自觉延续构建了以文化象征主义为特征的东方演艺范式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舞 武戏表演程式 印第安人 俳舞 人类学
下载PDF
互动式听力训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金葵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98-101,共4页
依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 ,造成现行非英语专业听力课困难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学习内容的本身。文章对传统听力训练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必要的分析。要提高听力训练的效率 ,应以一种整体的观点对听力教学进行重新定位 ,并倡导教学模式的互动性与... 依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 ,造成现行非英语专业听力课困难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学习内容的本身。文章对传统听力训练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必要的分析。要提高听力训练的效率 ,应以一种整体的观点对听力教学进行重新定位 ,并倡导教学模式的互动性与创造性。其中 ,特别应让学习者意识到听力技能培养途径的多元性与培养过程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训练模式 互动性 创造性 多元性 持续性
下载PDF
译者的自由裁量空间——1898至1949年间中国翻译理论沿革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金葵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94-97,共4页
回顾1898至1949年间的中国翻译理论沿革,我们不难从各家的争鸣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主线:翻译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活动,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得到充分的认识,即在原著与读者之间,每位译者都有自由裁量的空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 回顾1898至1949年间的中国翻译理论沿革,我们不难从各家的争鸣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主线:翻译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活动,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得到充分的认识,即在原著与读者之间,每位译者都有自由裁量的空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历程中,翻译理论的焦点由一般性的技术层面提升至美学的范畴,进而令翻译理论本身充满强烈的艺术取向,译者的个性化创造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而逐步得到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理论 译者 自由裁量
下载PDF
美国的社区学院
6
作者 黄金葵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8-45,共8页
关键词 美国社区学院 学士学位 技术教育课程 高等教育委员会 成人教育课程 辅助人员 少数民族学生 综合性大学 职业病 课程设置
下载PDF
“潇湘八景”何以经典——中国理想景观叙事机制初探
7
作者 黄金葵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6,共6页
对中国历代景观欣赏实践影响深远的"潇湘八景"这组景观之所以经典,源自一套依附景观形象及隐喻而存在的,能够触发观众心理共鸣的叙事机制。"潇湘八景"揭示的正是中国古典理想景观的内在叙事逻辑。文化人类学意义上... 对中国历代景观欣赏实践影响深远的"潇湘八景"这组景观之所以经典,源自一套依附景观形象及隐喻而存在的,能够触发观众心理共鸣的叙事机制。"潇湘八景"揭示的正是中国古典理想景观的内在叙事逻辑。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叙事机制通常包含体验与表达两个环节。景观叙事机制中的体验指各种外部景象在人们脑海中凝固成深刻印象的过程;表达则指这些印象化的形象最终能够被更广泛的文化群体接受,形成固定概念并被命名且不断阐释的过程。因此,经典的景观应是人类在欣赏客观世界景象中萃取出的精致化对象,该过程通过人类情感与客观景象形成稳定的认知隐喻关联得以实现。景观命名作为景观整体文化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语言质量深刻影响着当地公共文化系统的人文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八景 景观叙事机制 情景关联 审美思维 文化隐喻
下载PDF
大学英语情景小品与戏剧项目教学模式改革行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金葵 《中国外语教育》 CSSCI 2014年第1期24-33,97,共10页
大学英语情景小品与戏剧项目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是针对笔者所在的高校大学英语两个教学层次的9个行政班的学生,所进行的两种听说课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主要研究任课教师如何设计情景小品任务、编写话剧剧本、组织学生彩排表演,从而有... 大学英语情景小品与戏剧项目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是针对笔者所在的高校大学英语两个教学层次的9个行政班的学生,所进行的两种听说课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主要研究任课教师如何设计情景小品任务、编写话剧剧本、组织学生彩排表演,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口语训练的焦虑程度,以及促进他们对目的语社交规范的适应。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教学改革措施能够弥补笔者所在高校统编教材中以叙述体课文为主的教材交际性、实用性语料不足,以及自主学习听说教材长语篇、精确性训练资源有限的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情景小品 戏剧项目 教学模式 行动研究
原文传递
大学英语低起点学习者情景小品教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金葵 《中国外语教育》 2008年第4期25-35,74,共12页
文献资料显示,情景小品教学已被证明在激发学习者口语练习积极性,培养综合表达能力方面所具的优势,然而针对大学英语低起点学习者情景小品教学方面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针对某体育学院2006级民族传统体育系英语情景小品教学改革展开研究... 文献资料显示,情景小品教学已被证明在激发学习者口语练习积极性,培养综合表达能力方面所具的优势,然而针对大学英语低起点学习者情景小品教学方面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针对某体育学院2006级民族传统体育系英语情景小品教学改革展开研究,发现对于大学英语低起点学习者而言,表演者自身的语言水平和小品准备程度虽然会对小品的完成效果构成影响,但并不会因此降低学习者对情景小品教学模式的青睐,教师能够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课下监控策略帮助学习者克服准备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从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低起点学习者 情景小品 辅导与监控
原文传递
《西游记》社会文化隐喻的人类学新解
10
作者 黄金葵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91-100,154,共11页
本文借助文化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提出的社会戏剧模型作为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发现,《西游记》神话故事所反复隐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支撑意义的社会结构关系——师徒学缘体系。整部《西游记》神话呈现的是一场将叛逆者度化为合... 本文借助文化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提出的社会戏剧模型作为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发现,《西游记》神话故事所反复隐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支撑意义的社会结构关系——师徒学缘体系。整部《西游记》神话呈现的是一场将叛逆者度化为合法正义之士的通过仪式,可以按前阈限阶段的叛逆期、阈限阶段的隔离期与考验期、后阈限阶段的接纳期进行解读。该隐喻折射出《西游记》神话叙事机制中超越具体故事文化寓意的元正义价值观,暗示了作者借助戏谑调侃的笔调深刻讽喻、反思社会威权体系如何兼容叛逆者的良苦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神话叙事 社会文化隐喻 通过仪式 元正义价值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