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晋模式的电影共情:《高山下的花环》与新主流电影
1
作者 李侃 黄钟军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共情是研究谢晋电影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和方法。一方面研究谢晋作为创作者如何编码情感符号与共情叙事,如何将个人的共情过程推衍成一个全民的共情机制;另一方面研究观众作为接受者如何解码谢晋电影的共情机制,文本的情感自治机制如何触... 共情是研究谢晋电影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和方法。一方面研究谢晋作为创作者如何编码情感符号与共情叙事,如何将个人的共情过程推衍成一个全民的共情机制;另一方面研究观众作为接受者如何解码谢晋电影的共情机制,文本的情感自治机制如何触发观众的个人情感生成。在新时代中国电影新发展的节点上,以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为样本,重新审视谢晋模式,进而中立地看待谢晋电影的共情装置,对当前中国电影的情感缺乏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共情 谢晋模式 《高山下的花环》 新主流电影
下载PDF
从中老年表情包看网络空间的群体身份区隔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钟军 潘路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2,共6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裹挟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不断加速,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微媒介的进一步普及促使人际交际的方式与内容愈发日新月异,"非语言表达方式"——表情包正日渐成为后现代语境盛行的网络空间内最具代表性的信息传递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裹挟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不断加速,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微媒介的进一步普及促使人际交际的方式与内容愈发日新月异,"非语言表达方式"——表情包正日渐成为后现代语境盛行的网络空间内最具代表性的信息传递新样式。在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互联交际过程中,表情包以其开放式编辑、病毒式传播等特点不断催生着个体的自我分化,进而衍化出颇受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乃至年轻世代欢迎的"中老年表情包",但该表情包本身的特质却与年轻网民使用表情包的审美癖好和用户习惯迥然不同。在这种悖论性的使用背后是年轻人与中老年群体身份认同的区隔,以及源于掌握网络话语霸权的年轻世代对中老年表情包使用群体的嘲讽、排斥与放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社交媒体 中老年表情包 身份区隔
下载PDF
新主流电影“人民性”的表述延伸与审美更新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钟军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7期66-76,共11页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电影作为新时代的重要文艺形式,必然要将“人民性”摆在创作的首要位置。本文以近年来热门的国产“新主流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对“人民电影...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电影作为新时代的重要文艺形式,必然要将“人民性”摆在创作的首要位置。本文以近年来热门的国产“新主流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对“人民电影”“主旋律电影”再到“新主流电影”的演变,及其创作的历史语境和历史使命的梳理,透视社会主义电影事业“人民性”的内在逻辑,包括电影创作的源泉、电影如何为人民服务等问题;探讨“新主流电影”在新时代语境下如何延伸、更新“人民性”的表述与审美,以回应时代之问、贯彻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人民性 电影工业
下载PDF
消费时代新的名利场——明星直播卖货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钟军 蒋芷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121,共8页
直播是当下网络产业领域中的新兴成员,是新媒体网络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星选择在此时加入主播行业混战,并以其独特的身份优势开始逐步影响直播场域的常规秩序。他们开始涉足商业贩卖,取代了网络主播的职业席位,刷新了以往以“网红... 直播是当下网络产业领域中的新兴成员,是新媒体网络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星选择在此时加入主播行业混战,并以其独特的身份优势开始逐步影响直播场域的常规秩序。他们开始涉足商业贩卖,取代了网络主播的职业席位,刷新了以往以“网红”作为中坚力量的网络主播身份。但如此迅捷地对新媒体直播产业进行改造和颠覆,其背后的隐性症候也日渐暴露出来,并引发群体化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明星直播
下载PDF
凝视与反凝视的矛盾书写——电影《大佛普拉斯》的底层醒思与社会批判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钟军 潘路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0-34,共5页
三位无人问津的小人物以及一段看似扑朔迷离却又意料之中的离奇故事,电影《大佛普拉斯》以其客观冷峻的影像格调,轮廓了小人物于社会底层苟且残生的心酸与不易,影片以行车记录仪为媒串联整部作品的叙事,肚财与菜埔因行车记录仪而获得窥... 三位无人问津的小人物以及一段看似扑朔迷离却又意料之中的离奇故事,电影《大佛普拉斯》以其客观冷峻的影像格调,轮廓了小人物于社会底层苟且残生的心酸与不易,影片以行车记录仪为媒串联整部作品的叙事,肚财与菜埔因行车记录仪而获得窥探乃至凝视上层社会的可能;透过影像的结构,受众又得以凝视肚财、菜埔、释迦等人的生存实况,而贯穿电影作者的旁白以及电影的整体叙事又推动着观众在间离的视效中不断抽离受众的凝视,从而在凝视与反凝视的矛盾结构中形成对社会乃至自身的反思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结构 社会批判 普拉斯 电影 行车记录仪 书写 反思与批判 社会底层
下载PDF
侯孝贤“前新电影”时期作品中的城乡二元议题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钟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142-145,共4页
城乡二元议题一直是侯孝贤导演在新电影时期着重表现的主要议题,但实际上在新电影之前,他的作品就已经明显表明出对城乡的二元态度。本文拟回顾侯孝贤在新电影之前编导的三部作品《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彩》、《在那河畔青草青》... 城乡二元议题一直是侯孝贤导演在新电影时期着重表现的主要议题,但实际上在新电影之前,他的作品就已经明显表明出对城乡的二元态度。本文拟回顾侯孝贤在新电影之前编导的三部作品《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彩》、《在那河畔青草青》,以此来探究侯孝贤对于台北和乡村的认知与态度,及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孝贤 城乡 二元议题
下载PDF
《鸡排英雄》:台湾在地精神与商业电影的合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钟军 金天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8-10,共3页
2011年台湾电影贺岁片《鸡排英雄》上映以来获得了过亿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的双赢局面。在目前台湾电影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影片是自《海角七号》《艋舺》以来的又一场胜利。本文从台湾在地精神和商业电影创作角度出发,分析该影片成功的... 2011年台湾电影贺岁片《鸡排英雄》上映以来获得了过亿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的双赢局面。在目前台湾电影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影片是自《海角七号》《艋舺》以来的又一场胜利。本文从台湾在地精神和商业电影创作角度出发,分析该影片成功的本质原因,并借此反思台湾电影创作的未来方向以及关于传统与现代化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精神 《鸡排英雄》 商业
下载PDF
消费视域下的多重身份焦虑--论电影《再见瓦城》的身份求证与告别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钟军 费园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1,共4页
导演赵德胤曾在其自述中这样说:“从小到大,贫穷之于我,就像是一只永远摆脱不掉的野兽,不停地追赶着我往前跑。”[1]在个体的境遇中,贫穷的梦魇超越了民族身份的疏离,成为当下缅甸华人最为棘手的物质牢笼。或许可以剥去“离散”的民族... 导演赵德胤曾在其自述中这样说:“从小到大,贫穷之于我,就像是一只永远摆脱不掉的野兽,不停地追赶着我往前跑。”[1]在个体的境遇中,贫穷的梦魇超越了民族身份的疏离,成为当下缅甸华人最为棘手的物质牢笼。或许可以剥去“离散”的民族性外衣,将其理解为后现代普遍存在的某种人类文化特性或者说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焦虑 告别 电影 视域 消费 民族身份 生命状态 文化特性
下载PDF
欲望的都市与现代性的反思——台湾电影中的城市写作辩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钟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2,共6页
台湾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的写作一直持批判的态度,将其塑造成罪恶渊薮和人情冷漠之地。本文辩证地站在台湾电影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认为台湾电影的这种创作倾向与批判态度,实际上体现了知识分子们关于现代性的深刻反思。一方面体现了... 台湾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的写作一直持批判的态度,将其塑造成罪恶渊薮和人情冷漠之地。本文辩证地站在台湾电影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认为台湾电影的这种创作倾向与批判态度,实际上体现了知识分子们关于现代性的深刻反思。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对于精神家园的不止追求,另一方面也饱含了对现代性的诟病和消费文化对主体结构性强迫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现代化 台湾电影
下载PDF
贺岁片创作与受众心理需求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钟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贺岁片于处节庆档期,其受众的心理也就具有相应的特点。研究节庆时期的受众普遍心理,分析贺岁片作为商业片是如何与大众节庆心理需求完成对位的,对贺岁片的创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贺岁片 受众 心理需求
下载PDF
2019年电影学术类图书盘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钟军 朱丽捷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0年第2期19-34,共16页
电影自诞生120年来,已成为一门娱乐大众的重要艺术样式。同时,它也为人文学科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对象。100年来,电影在生产数量、创作类型上不断突破,也在技术日益更新的过程中不断颠覆着“颠覆的本体”,这让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投身其... 电影自诞生120年来,已成为一门娱乐大众的重要艺术样式。同时,它也为人文学科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对象。100年来,电影在生产数量、创作类型上不断突破,也在技术日益更新的过程中不断颠覆着“颠覆的本体”,这让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投身其中,不仅推动了电影史、电影美学认识的发展,而且也反哺着现实中的电影创作,完成一次又一次关于文字和影像的共生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电影史 艺术样式 创作类型 电影创作 人文学科 投身其中 娱乐大众
下载PDF
总有鸿沟——谈传统爱情片中的“障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钟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3,共2页
一直以来,爱情片就是最深受观众喜爱的一种类型影片。类型影片一般来说就是按照题材的不同来划分和确定,属于大众文化的产物。大众文化是大众观念、艺术趣味选择,也是大众欲望的表现和心理压力的释放。所以,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与大众文化... 一直以来,爱情片就是最深受观众喜爱的一种类型影片。类型影片一般来说就是按照题材的不同来划分和确定,属于大众文化的产物。大众文化是大众观念、艺术趣味选择,也是大众欲望的表现和心理压力的释放。所以,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与大众文化的语境下生产可以产生利润效益的商业电影就成为大多数电影人的首要目的,而爱情片就是因为它符合了大众这种情感需求与欣赏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爱情 大众文化 主观障碍 爱情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罗密欧与朱丽叶 情感需求 心理压力 商业电影 观众
下载PDF
新影评与“新书写”:类型、特征及其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钟军 程志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6期23-31,共9页
大众文化勃兴的市场格局和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电影浪潮,使得电影工业生产后端的重要一环——电影评论必须面对复杂的媒体环境与舆论生态,也随之诞生了形态各异的"新影评",并因其评论主体、话语风格、传播机制各不相同而呈现出... 大众文化勃兴的市场格局和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电影浪潮,使得电影工业生产后端的重要一环——电影评论必须面对复杂的媒体环境与舆论生态,也随之诞生了形态各异的"新影评",并因其评论主体、话语风格、传播机制各不相同而呈现出"一时代的风貌"。本文试图从媒体介质差异的角度出发,将"新影评"进行类型划分,并与传统影评比较,总结出其特征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次呼吁,不管时代怎样变化,电影评论形态如何新潮迭起,"新影评"依旧要在捍卫语言的高贵、保持思想的纯洁、实现文化的传承基础上保有自身的独立、自信、专业和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影评 传统影评 数字影评 视频影评 电影评论
下载PDF
影视、旅游与旅行者的凝视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钟军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3-86,共4页
当今影视行业的发展推动和改变了旅游业的发展,文章从西方学者关于"观光者的凝视"的理论来分析影视旅游业的行为,既探讨了电影植入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还尝试分析观光者的视角是如何影响其电影旅游行为的,并对日益红火的电影... 当今影视行业的发展推动和改变了旅游业的发展,文章从西方学者关于"观光者的凝视"的理论来分析影视旅游业的行为,既探讨了电影植入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还尝试分析观光者的视角是如何影响其电影旅游行为的,并对日益红火的电影旅游行业提出追问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 旅游 凝视
下载PDF
“台语片”的文化符号与在地认同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钟军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7-91,共5页
"台语片"是指从1955年开始到1981年止,以"台语"配音,使用台湾本土资源拍摄的,反映台湾本土文化的影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台语片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从制作条件、作品风格、内容到制作者、参... "台语片"是指从1955年开始到1981年止,以"台语"配音,使用台湾本土资源拍摄的,反映台湾本土文化的影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台语片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从制作条件、作品风格、内容到制作者、参与者、受众都自成体系,成为电影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文章通过台语电影的具体文本来研究台语片中包括歌仔戏、台语流行歌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文化符号是如何被纳入到电影创作实践中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语片 在地文化 符号 类型
下载PDF
魏德圣:台湾电影的新态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钟军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9-83,共5页
作为台湾新生代导演的领袖人物,魏德圣以自己的两部影片彰显出了其明显的艺术个性和作者倾向。文章基于巴赞的作者理论,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文明与野蛮、亲日与仇日等三个面向去研究魏德圣透过影片所表达出来的立场与态度,认为魏德圣在... 作为台湾新生代导演的领袖人物,魏德圣以自己的两部影片彰显出了其明显的艺术个性和作者倾向。文章基于巴赞的作者理论,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文明与野蛮、亲日与仇日等三个面向去研究魏德圣透过影片所表达出来的立场与态度,认为魏德圣在创作时不会用简单的二元思维去看待一些复杂的价值问题,反而能够站在一个更高层面去理性思考、分析,从而表现出对城乡、族群以及民族矛盾等问题的新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德圣 台湾电影 原住民
下载PDF
暴力外的一抹暖阳——看《菊次郎的夏天》有感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钟军 《电影评介》 2003年第3期44-44,共1页
在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北野武的新片《玩偶》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一向惯于渲染暴力的北野武这回讲了个极度唯美的爱情故事,让观众存为他唏嘘落泪的同时,也不得不感慨:作为一名国际级的导演,北野武驾驭影片内容多元性的能力。
关键词 北野武 电影节 多元性 爱情故事 影片 “章鱼” 内心深处 国际级 责任感 个人风格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钟军 《艺苑》 2019年第1期12-15,共4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视剧无论是数量生产,还是质量提升,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当前最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之一,也日益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在文化输出、类型生产、播出渠道、观影方式等方面都发...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视剧无论是数量生产,还是质量提升,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当前最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之一,也日益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在文化输出、类型生产、播出渠道、观影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拟在这四个面向概述中国电视剧4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从而也能窥视出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类型 多屏化
下载PDF
华语电影大格局下台湾电影的特殊品格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钟军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5-58,共4页
当前两岸三地跨境合拍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一种重要制作方式,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三地电影越来越紧密的融合更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格局和观念,呈现出"华语片"的未来大趋势。在这种格局下,台湾部分电影... 当前两岸三地跨境合拍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一种重要制作方式,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三地电影越来越紧密的融合更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格局和观念,呈现出"华语片"的未来大趋势。在这种格局下,台湾部分电影自《海角七号》后仍然与内地电影保持一定的疏离,一方面叙事模式有别于以往的台湾电影"曲高和寡"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坚持台湾在地文化,保持创作的自由度、文化主体性,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新局面,成为亚洲电影的一股新势力。文章将这部分电影放置整个华语电影大格局下,探讨其特殊的品格,从而展现出它是如何成功地征服台湾观众,占有台湾市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片 台湾电影 品格
下载PDF
影视基地与旅游文化的互动——以浙江影视基地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钟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第3期61-62,共2页
中国影视正日益走向工业化,因此,中国的影视基地也要相应地走向工厂化和片场化,以满足更多的剧组前来拍摄。我们也需要冷静思考,如何注重不同基地的错位和差异化发展,要寻找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不是简单地复制。一近些年,中国影视产... 中国影视正日益走向工业化,因此,中国的影视基地也要相应地走向工厂化和片场化,以满足更多的剧组前来拍摄。我们也需要冷静思考,如何注重不同基地的错位和差异化发展,要寻找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不是简单地复制。一近些年,中国影视产业市场日益繁荣,正朝向世界影视大国迈进。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影视拍摄基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基地 横店影视城 影视拍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