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变化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黄钱珍 孙健良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8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为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太仓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下肢动脉...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为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太仓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检查,依据是否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将其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66例)、非下肢血管病变组(20例),并将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分为Ⅰ级(23例)、Ⅱ级(22例)、Ⅲ级(21例);另回顾性分析同期于院内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非下肢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比较不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患者TC、TG、FBG、2 h PBG、HbA_(1c)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组、非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TC、TG、FBG、2 h PBG、HbA_(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下肢血管病变组高于非下肢血管病变组;且随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的升高,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升高;且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与血清TC、TG、FBG、2 h FBG、HbA_(1c)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与其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且血糖、血脂水平升高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因此,临床积极控制其糖脂代谢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血常规检查联合血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季奥 杨秋兰 黄钱珍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3期66-69,共4页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查联合血生化检验在诊断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太仓市中医院治疗的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一时期来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指标...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查联合血生化检验在诊断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太仓市中医院治疗的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一时期来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以及丙氨酸转氨酶。结果 观察组淋巴细胞、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选择血常规检查联合血生化检验可以有效分析患者肝功能情况,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查 血生化检验 病毒性肝炎 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PDF
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准确性评价
3
作者 施骏 袁俊蓉 黄钱珍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1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5例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45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上述研究人员均进... 目的分析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1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5例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45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上述研究人员均进行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分析两组的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分析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1.85±0.94)mg/L、(41.57±11.35)mg/L,均高于对照组的(0.85±0.18)mg/L、(9.25±2.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9、18.777,P<0.05)。尿微量蛋白阳性检出率为73.33%,血清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为77.78%,两者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5.56%,均高于两者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的准确率较高,可以有效分析患者肾功能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蛋白 血清胱抑素C 联合检验 早期肾功能损害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钱珍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幽门螺杆菌(Hp)抗体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2年3月—2014年5月160例确诊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癌患者80例(胃癌组),对160例上消...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幽门螺杆菌(Hp)抗体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2年3月—2014年5月160例确诊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癌患者80例(胃癌组),对16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该院同期80名(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进行检测,比较3组的PGⅠ和PGⅡ的检测结果、HP-IG抗体阳性检出率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Cag A和Vac A检出率。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PGⅠ、PGⅡ和PGⅠ/PGⅡ水平分别为(89.73±37.52)μg/L、(46.58±21.39)μg/L和(9.14±2.83),数据与胃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数据水平明显升高,胃癌组患者数据明显降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和胃癌组患者的Hp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Cag A和Vac A检出率分别为20.00%和0.00%,数据与胃癌组患者对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中,采取血清胃蛋白酶原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对胃癌患者病情进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杆菌抗体 胃癌
下载PDF
2583株临床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钱珍 钱丽红 沈逸辛 《抗感染药学》 2017年第2期261-263,269,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间临床分离的致病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版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间临床分离的致病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版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细菌2 58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 277株占49.44%和肺炎克雷伯菌590株占22.84%,其他致病菌716株占27.72%;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为78.07%,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3.39%,肠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医院致病细菌的临床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对半合成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碳青霉烯类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药物,但也出现了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科菌株;阿米卡星3年来一直保持较低耐药率;应加强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血清RBP-4和NGAL的水平变化及其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沈逸辛 黄钱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5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脂肪因子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胰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GLU)、胰... 目的观察脂肪因子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胰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GLU)、胰岛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HDL-C、LDL-C、RBP-4;ELISA法测定血清NGAL;对各指标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胰腺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RBP-4水平分别为(55.6±20.3)、(36.2±9.3)ng/m L,NGAL水平分别为(139.5±62.4)、(41.5±10.7)ng/m L,二者血清RBP-4、NGAL水平比较,P均<0.01。胰腺癌患者术前血清RBP-4、NGAL水平分别为(58.7±15.4)、(129.8±35.8)ng/m L,术后分别为(41.5±5.7)、(92.5±20.4)ng/m L,手术前后血清RBP-4、NGAL水平比较,P<0.01。相关分析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清RBP-4与NGAL呈正相关(r=0.464,P=0.010)。血清RBP-4与CA19-9、NGAL存在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487、0.411,P均<0.01),而与年龄、性别、血糖、胰岛素及脂蛋白无相关性。血清NGAL与TG和RBP-4存在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401、0.377,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RBP-4和NGAL水平显著升高,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视黄醇结合蛋白4 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不同生化仪测定葡萄糖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7
作者 朱红胜 许中 +1 位作者 沈东华 黄钱珍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22期94-94,F0003,共2页
关键词 葡萄糖 可比性 全自动化分析仪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与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陆燕洪 陈爱明 +4 位作者 冯健清 庄丽华 黄钱珍 张立坤 龚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在寻常型银屑病及其不同中医证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和酶动力学比色法分别检测6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型27例、血毒型18例、血瘀型22例)血中的HCY和UA,并...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在寻常型银屑病及其不同中医证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和酶动力学比色法分别检测6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型27例、血毒型18例、血瘀型22例)血中的HCY和UA,并与对照组(61例)行对比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血HCY、UA水平分别为(14.13±8.18)μmol/L和(305.14±79.71)μmol/L,高于对照组(9.31±2.38)μmol/L和(258.63±73.10)μmol/L(P<0.01),及各证型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毒型和血瘀型血HCY、UA水平高于血热型。结论 HCY与UA在寻常型银屑病的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医辨证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