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敦煌郡之昆仑障、昆仑塞新考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银洲 孙治 +1 位作者 刘央 秦世华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昆仑障、昆仑塞是研究敦煌历史地理的重要坐标之一,其位置现有多种说法。本研究团队在野外考察发现瓜州县西荒漠中存在一段双线汉长城,修筑格局十分特殊。结合该区域周边的自然环境、城址空间分布和历史文献进一步分析,本文确定昆仑障... 昆仑障、昆仑塞是研究敦煌历史地理的重要坐标之一,其位置现有多种说法。本研究团队在野外考察发现瓜州县西荒漠中存在一段双线汉长城,修筑格局十分特殊。结合该区域周边的自然环境、城址空间分布和历史文献进一步分析,本文确定昆仑障即为该长城段南侧的巴州二号古城,昆仑候官所居可能为巴州二号古城东北2.2km长城上的城堡。该发现为我们认识该区汉长城的建设形式、汉代敦煌郡的行政区划以及交通地理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郡 昆仑障 昆仑塞 双线长城 巴州二号古城
下载PDF
不同等级公路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的影响分析——以西宁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国强 司子黄 黄银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目的】交通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耦合,为明确公路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深层次关系,以期对土地集约利用、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的统筹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宁市作为案例,建立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指标体系,利用... 【目的】交通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耦合,为明确公路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深层次关系,以期对土地集约利用、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的统筹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宁市作为案例,建立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指标体系,利用缓冲区分析,探究不同等级公路与各指数间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公路影响域内建设用地占比最高,且比例逐渐增加;各级公路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且存在空间异质性;乡镇道路及其他道路对景观格局破碎化作用最明显;公路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影响随缓冲区距离增加而减弱,且这一影响域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大。【结论】表明不同等级公路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具有类别选择性和影响方向性差异,同时还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同时这一影响遵循距离衰减效应,且最大影响距离与城市经济发展、人口经济体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西宁市
下载PDF
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在甘肃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毛龙 汪胜兰 +3 位作者 邱晓峄 陶卓琳 冯永忠 黄银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4-513,共10页
随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我国全面展开,生态恢复力的评价成为指导地方生态修复措施的重要前提和支撑。省域层面上,由于各省包含的地域类型多样,准确构建评价模型、合理选择评价方法极其重要。以地域类型最丰富的甘肃省为例,基于甘肃省87... 随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我国全面展开,生态恢复力的评价成为指导地方生态修复措施的重要前提和支撑。省域层面上,由于各省包含的地域类型多样,准确构建评价模型、合理选择评价方法极其重要。以地域类型最丰富的甘肃省为例,基于甘肃省87个县域生态系统指标数据,综合运用Fragstats、ArcGIS及Geoda软件,对甘肃省全域及不同区域单元生态系统恢复力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恢复力指数均值为0.45,生态恢复力水平总体处于“一般”等级,地理分布上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逐步降低的空间特征;甘肃省生态恢复力莫兰指数(Moran’s I)为0.95,反映甘肃省生态恢复力有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呈现明显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两极分化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主要出现在甘肃东南部,而低-低集聚主要出现在甘肃西北部区域。研究揭示了甘肃省当前生态系统恢复力水平及区域空间差异,并针对不同生态区域单位分别提出生态修复建议,以期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修复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恢复力 空间分异 生态修复 甘肃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历史沙漠化过程与人地关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银洲 王乃昂 +2 位作者 何彤慧 程弘毅 赵力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一处沉积剖面的粒度分析,揭示该区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历史时期环境一直处于退化之中,主要经历唐中后期和明后期的两次沙漠活化过程。剖面记录的这两次沙漠化与历史文献及考古发现可...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一处沉积剖面的粒度分析,揭示该区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历史时期环境一直处于退化之中,主要经历唐中后期和明后期的两次沙漠活化过程。剖面记录的这两次沙漠化与历史文献及考古发现可以相互印证,因此剖面结果对阐释历史文献的记载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同时历史文献也验证了剖面结果的可信性。这两次沙漠活化使毛乌素沙地环境严重退化,尤其是明代后期发生的沙漠化是形成现代地表景观的主要原因。由于此次沙漠化过程与气候过程不一致,因此明末至今的沙漠化与人类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历史时期 沉积记录 唐中后期 明末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古城夯层沙的环境解释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乃昂 黄银洲 +3 位作者 何彤慧 冯文勇 隆浩 程弘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37-945,共9页
在2005年野外实地考察过程中,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十二连城、神木县大保当古城、鄂托克前旗巴彦呼日呼等古城址城墙中发现“夯层沙”。实验分析表明其成因皆为风成,堆积时代应在建城之前,反映当时地表流动沙丘或半固定、固定沙丘的... 在2005年野外实地考察过程中,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十二连城、神木县大保当古城、鄂托克前旗巴彦呼日呼等古城址城墙中发现“夯层沙”。实验分析表明其成因皆为风成,堆积时代应在建城之前,反映当时地表流动沙丘或半固定、固定沙丘的广泛分布,由此证明鄂尔多斯地区的沙漠在人类大规模开发之前即已存在。这一重要发现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之一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特殊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 夯层沙 历史沙漠化 鄂尔多斯高原 内蒙古 陕西
下载PDF
猪野泽记录的季风边缘区全新世中期气候环境演化历史 被引量:45
6
作者 隆浩 王乃昂 +4 位作者 李育 马海州 赵强 程弘毅 黄银洲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1-381,共11页
通过季风边缘区石羊河古终端湖猪野泽QTL剖面年代学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有机碳、碳氮比和有机质稳定同位素等多项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季风边缘区9~3cal.kaB.P.的古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9cal.kaB.P.到7.8cal.kaB.P.期间... 通过季风边缘区石羊河古终端湖猪野泽QTL剖面年代学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有机碳、碳氮比和有机质稳定同位素等多项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季风边缘区9~3cal.kaB.P.的古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9cal.kaB.P.到7.8cal.kaB.P.期间,流域的水分条件和温度逐渐上升,植被状况好转,此时气候逐渐转暖湿;而在7.8~7.5cal.kaB.P.出现了显著的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沉积物主要以砂质沉积为主,此时湖泊生产力显著下降;全新世期间最为暖湿的气候适宜期出现在7.5~5.0cal.kaB.P.;约5.0cal.kaB.P.以来,该区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另外,对猪野泽地区的白碱湖的湖泊地貌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域在7.5~5.0cal.kaB.P.出现了3次高湖面,并且湖岸堤时序变化指示了全新世后半期湖泊逐渐退缩的过程进而指示该区域出现了显著的干旱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野泽 季风边缘区 全新世适宜期 干旱化趋势
下载PDF
2002年腾格里沙漠湖泊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来婷婷 王乃昂 +3 位作者 黄银洲 张建明 赵力强 许洺山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7-964,共8页
以2002年的6期E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解译方法,自动提取腾格里沙漠一年内6个时期的湖泊信息,对湖泊季节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并与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季节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湖泊的季节变化显著,湖泊总... 以2002年的6期E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解译方法,自动提取腾格里沙漠一年内6个时期的湖泊信息,对湖泊季节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并与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季节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湖泊的季节变化显著,湖泊总数量及总面积在夏季(6月)达最大值,在冬季(12、2月)最小;两大沙漠湖泊季节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可能与两大沙漠湖泊水的补给方式存在差异有关,腾格里沙漠湖泊水量变化更多地受近源地下水的影响,而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量变化则主要受远源地下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湖泊 遥感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多目的地ZTCM在旅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以嘉峪关市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芳 侯迎 +2 位作者 王乃昂 张春慧 黄银洲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在旅行费用法(TCM)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基础上,考虑游客出游时对于多个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及旅行时间机会成本等问题,提出了多目的地ZTCM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以及评估流程,并以嘉峪关市为例,对其国内旅游客源地划分为39个出游小区选定11... 在旅行费用法(TCM)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基础上,考虑游客出游时对于多个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及旅行时间机会成本等问题,提出了多目的地ZTCM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以及评估流程,并以嘉峪关市为例,对其国内旅游客源地划分为39个出游小区选定11个旅游目的地出游组合,利用门票价格及居民消费水平等指标计算各出游组合中嘉峪关市所占的旅游价值比例,对其进行合理的游憩价值评估。结果显示嘉峪关市2006年的旅游价值为7.384762亿元,其中国内旅游价值为6.227939亿元,海外旅游价值为1.156823亿元,与当年旅游收入4.62673亿元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嘉峪关市发展旅游的潜力比较大。此外,还对多目的地ZTCM的可行性以及评估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的地 ZTCM 价值评估 嘉峪关
下载PDF
基于甘肃省73个村庄的农村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程慧波 王乃昂 +4 位作者 李晓红 王婷 李媛 高翔 黄银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118,共7页
选取了甘肃省73个村庄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环境中的空气、地表水、地下饮用水、畜禽养殖周边土壤、农田、菜地等要素进行单一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环境空气最主要的污染物为PM 10,隶属程度为0.62,环境空气质量为良好;氨... 选取了甘肃省73个村庄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环境中的空气、地表水、地下饮用水、畜禽养殖周边土壤、农田、菜地等要素进行单一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环境空气最主要的污染物为PM 10,隶属程度为0.62,环境空气质量为良好;氨氮、粪大肠菌群是甘肃省农村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因子,总硬度是影响甘肃省农村地下饮用水的主要因子,甘肃省农村地表水隶属程度为0.5,质量较差;地下饮用水隶属程度0.61,质量一般,畜禽养殖地周边、农田、菜地土壤质量隶属程度分别为0.80、0.975、0.96.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判断得出甘肃省农村整体环境质量级别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环境质量 评价 隶属度 多级模糊
下载PDF
宁夏河东沙地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新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彤慧 王乃昂 +1 位作者 黄银洲 程弘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宁夏河东沙地在空间上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最具过渡性地域特征的沙地,近50年来,也一直是国家和自治区生态治理的重点区域。长期以来,有关该沙地为"人造沙漠"的观点支配着该地区的防沙治沙与生态建设工作。最近的研究表明,宁... 宁夏河东沙地在空间上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最具过渡性地域特征的沙地,近50年来,也一直是国家和自治区生态治理的重点区域。长期以来,有关该沙地为"人造沙漠"的观点支配着该地区的防沙治沙与生态建设工作。最近的研究表明,宁夏河东沙地在明清大规模的垦殖活动之前就已存在,明清以来沙漠化程度的加深则与人类活动有愈来愈密切的相关关系,与湖泊的萎缩和干涸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及湖沼湿地的快速消亡是宁夏河东沙地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河东沙地 人类活动 沙漠化
下载PDF
国土空间类型划分与主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强 崔芳鹏 +2 位作者 熊晨 黄银洲 孙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6-262,共7页
国土空间类型的综合划分是其后续规划、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石。首先,基于现有国土空间的主要类型及其深入划分的现实需求,选取空间维度、空间性质、使用用途、矿产资源价值/矿业空间规模和地下工程/空间规模作为文中对国土空间类型进行... 国土空间类型的综合划分是其后续规划、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石。首先,基于现有国土空间的主要类型及其深入划分的现实需求,选取空间维度、空间性质、使用用途、矿产资源价值/矿业空间规模和地下工程/空间规模作为文中对国土空间类型进行进一步划分的主要依据;其次,基于上述主要依据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国土空间类型划分方案与体系,其涵盖了包括二维平面视角和三维立体视角的29类和45亚类陆域和海域国土空间;最后,简要分析了以上提出的不同类型国土空间的主要特征和规划开发要点,为其实现良性四维规划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类型划分 陆域空间 海域空间 矿业空间 地下空间
下载PDF
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强度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弘毅 黄银洲 韩宇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60-363,共4页
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人口和耕地面积的重建和经济史相关研究成果,利用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公式I=PAT,定量重建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强度。重建结果显示,可将近2000年以来河西走廊地区的人类活动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人口和耕地面积的重建和经济史相关研究成果,利用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公式I=PAT,定量重建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强度。重建结果显示,可将近2000年以来河西走廊地区的人类活动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清代中期以前、清代中期至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标准化后的环境影响值2千年来平均为6.20,清代中期以前平均为2.79,清代中期以来达到22.50,而近50年来为6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强度 历史时期 河西走廊 定量研究
下载PDF
炉围展开技术对强化炉膛辐射换热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银洲 《四川冶金》 CAS 2005年第4期43-45,20,共4页
分析了炉膛综合辐射换热与强化措施,重点分析了采用内壁多凸起物的炉围展开技术等对炉膛辐射换热的强化作用及其在加热炉的设计与改造中的应用。
关键词 加热炉 辐射换热 炉围展开 凸起物 展开技术 强化措施 炉膛 强化作用
下载PDF
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及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艳琴 高翔 +1 位作者 黄银洲 田雪娇 《甘肃科技》 2006年第7期1-3,90,共4页
本文结合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利用excel软件和Spss社会调查分析软件对崆峒山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及旅游行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其中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月收入构成等,旅游行为包括旅游目的的... 本文结合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利用excel软件和Spss社会调查分析软件对崆峒山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及旅游行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其中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月收入构成等,旅游行为包括旅游目的的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旅行方式的选择等,这两方面的研究能为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 人口学特征 旅游行为 崆峒山
下载PDF
青海湖小冰期降水量估算
15
作者 杨萍 王乃昂 +3 位作者 黄银洲 董春雨 朵海瑞 鄂崇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9-612,共4页
通过对处于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青海湖湖滨地带湖岸堤的野外考察,获取了海晏湾和哈达湾两处湖岸堤的14C年龄;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得到这两处岸堤的海拔高度和湖泊面积,应用水热平衡模型,估算了当时流域的降水量。200 a B.P.的青海湖... 通过对处于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青海湖湖滨地带湖岸堤的野外考察,获取了海晏湾和哈达湾两处湖岸堤的14C年龄;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得到这两处岸堤的海拔高度和湖泊面积,应用水热平衡模型,估算了当时流域的降水量。200 a B.P.的青海湖湖岸堤海拔高度为3 201 m,湖泊面积为4 870 km2,流域降水量为416 mm,表明青海湖该时段小冰期气候具有比现在湿润的特征,同时,降水量估算的结果也支持了青海湖流域气候受亚洲西南季风影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水热平衡模型 小冰期 降水量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全新世湖相地层石英和钾长石释光测年对比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玉静 隆浩 +4 位作者 黄银洲 王洪娇 王乃昂 高磊 沈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5-547,共13页
采集来自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巴图湾、大沟湾和三岔河等3处典型湖相地层出露点的3个样品,分别提取石英和钾长石矿物组分,采用小片技术(样品直径2 mm)进行释光年代测试,并将两种矿物年代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应用单片再生剂量( SAR)流程测... 采集来自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巴图湾、大沟湾和三岔河等3处典型湖相地层出露点的3个样品,分别提取石英和钾长石矿物组分,采用小片技术(样品直径2 mm)进行释光年代测试,并将两种矿物年代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应用单片再生剂量( SAR)流程测试了石英样品的等效剂量(预热温度选为260℃).剂量恢复实验和光释光特性显示,SAR流程测试条件选择合适,样品沉积前光释光信号晒退完全,说明石英年代结果可靠.另外,应用两步红外激发(激发温度分别为50℃和150℃)的单片再生剂量流程( post-infrared infrared-stimulated luminescence,简写为pIRIR流程)测试钾长石样品的等效剂量,剂量恢复实验和释光特性等各项检验均符合要求,剩余剂量在-0.2~0.026 Gy之间,可忽略不计.钾长石的pIRIR150信号异常衰减速率为0.55~1.71(%/decade),因造成的误差较小,故无需对年代结果进行校正.3处湖相地层的石英年代分别为11.3±0.9、6.5±0.6、2.7±0.2 ka BP,钾长石 pIRIR150年代分别为10.0±0.7、6.9±0.5、2.4±0.2 ka BP,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全新世湖相沉积物适合用钾长石pIRIR150流程进行释光测年.本研究为毛乌素沙地部分样品因石英信号较弱而无法测年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也为该区域全新世,尤其是历史时期(近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年代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湖相沉积 石英 钾长石 光释光测年 全新世
下载PDF
六胡州建城环境与唐代沙漠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佳 黄银洲 +2 位作者 王乃昂 何彤慧 程弘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7,共6页
六胡州是唐代为安置突厥降户而在"灵、夏"南境设置的鲁、丽、含、塞、依、契六个羁縻州的总称。通过野外考察、文献记载、城址现存环境分析,城墙夯层物质粒度分析等几方面,本文详细剖析了六胡州建城时的环境背景,认为现在的... 六胡州是唐代为安置突厥降户而在"灵、夏"南境设置的鲁、丽、含、塞、依、契六个羁縻州的总称。通过野外考察、文献记载、城址现存环境分析,城墙夯层物质粒度分析等几方面,本文详细剖析了六胡州建城时的环境背景,认为现在的毛乌素沙地在唐代已经存在大面积沙漠或者沙地,其南部也面临着严重的沙漠化问题,面积小于现在,但在湖滩地边缘,当时尚存在较大面积的季节性水草丰美之地。这对我们认识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恢复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胡州 建城环境 文献记载 夯层粒度 沙漠化 唐代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区及产业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付娇 李婧 +1 位作者 贾洪文 黄银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6-1145,共10页
通过收集中国西部12省份的714个开发区基础数据,采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分析法以及地理空间分析法,对1993-2015年间中国西部地区(简称西部地区)开发区的空间格局演化规律及产业分布特征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开发区空间集... 通过收集中国西部12省份的714个开发区基础数据,采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分析法以及地理空间分析法,对1993-2015年间中国西部地区(简称西部地区)开发区的空间格局演化规律及产业分布特征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开发区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呈现出以重点城市和城市圈为依托的“多级集聚”的演变规律。(2)西部地区开发区空间聚集程度和规模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集聚规模增长幅度大于集聚强度。(3)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各类型产业的集聚程度强于省级开发区,集聚规模弱于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主要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各类型产业分布格局呈现出单核心集聚特征;省级开发区以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各类型产业布局特征差距显著,技术密集型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分布格局、劳动密集型向中心城市集聚、资金密集型连片规模化发展。研究结果对于西部地区合理利用开发区来加强城市群联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时空演化 主导产业 中国西部地区
下载PDF
1993—2013年甘肃甘南尕海湖湖面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斌 黄银洲 +1 位作者 王伟伟 马沛龙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利用尕海地区的遥感影像资料与碌曲县站、尕海站的气象资料,综合使用RS,GIS技术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尕海湖面积变化的空间特征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尕海湖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显著增加,积雪天数、蒸发量显著减少,冻土深度有所变浅;... 利用尕海地区的遥感影像资料与碌曲县站、尕海站的气象资料,综合使用RS,GIS技术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尕海湖面积变化的空间特征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尕海湖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显著增加,积雪天数、蒸发量显著减少,冻土深度有所变浅;湖泊面积显著增加,特别近10年增加速率加快;湖面变化受年均气温、极端低温、蒸发量、降水量、1,2月最大冻土深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年平均气温、极端低温、降水量与湖泊面积呈正相关关系;蒸发量、1,2月最大冻土深度与湖泊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尕海湖水面的扩张是同期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大、蒸发量减少和冻土退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湖 气候变化 面积变化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甘肃省经济与人口发展耦合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付娇 黄银洲 唐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49-53,共5页
基于2000-2015年甘肃省各个市县的人口、经济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人口与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分析甘肃省人口与经济耦合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大,总体上,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极度失调转变为2015年的轻度失调,... 基于2000-2015年甘肃省各个市县的人口、经济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人口与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分析甘肃省人口与经济耦合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大,总体上,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极度失调转变为2015年的轻度失调,人口与经济系统有朝均衡方向发展的趋势;人口地理集中度呈"西北低东南高"布局,经济地理集中度呈现"中部高、两端低"的特点;15年间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属于低度耦合和拮抗型耦合,无协调型区县出现,但耦合度数值总体呈上升趋势,相互作用不断增强。本文认为甘肃省各个产业未能发挥出其比较优势,产业人口容量较低,人口与经济仍处于低度协调水平,应积极加快产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动 经济发展 耦合分布 甘肃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