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岳阳温家山商时期坑状遗迹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迎冰 郭胜斌 +6 位作者 欧继凡 罗仁林 何捷 赵立恒 赵中波 黄阳秋 熊牧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8,共16页
温家山坑状遗迹群是湘江下游新墙河流域乃至湖南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商时期坑状遗迹,时代从殷墟一期延续到商代后期晚段。本报告根据已整理的部分坑状遗迹的器物组合、形态、文化因素等方面分析,认为占主导地位的以鬲、簋... 温家山坑状遗迹群是湘江下游新墙河流域乃至湖南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商时期坑状遗迹,时代从殷墟一期延续到商代后期晚段。本报告根据已整理的部分坑状遗迹的器物组合、形态、文化因素等方面分析,认为占主导地位的以鬲、簋、大口尊、瓮、盆、豆等为代表的文化因素,具有明显的商文化盘龙城类型的特征,是该类遗存的主体特征,同时认为这批坑可能与某种宗教祭祀有关。温家山坑状遗迹的发现,为研究商文化南渐及其发展、演变以及与周邻地区同时期诸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温家山坑状遗迹 商时期
下载PDF
攸县鹅公岭出土的一批东周时期青铜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阳秋 陈韶辉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2年第1期102-107,共6页
2006年攸县鹅公岭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19件、砺石2件。经调查,鹅公岭一带系东周—两汉时期墓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发掘了一批东周越人、楚人和两汉时期墓葬。根据对这批青铜器出土情况的调查,结合其组合和器物特征,可知这批青铜器应为... 2006年攸县鹅公岭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19件、砺石2件。经调查,鹅公岭一带系东周—两汉时期墓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发掘了一批东周越人、楚人和两汉时期墓葬。根据对这批青铜器出土情况的调查,结合其组合和器物特征,可知这批青铜器应为东周时期越人墓随葬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攸县鹅公岭 青铜器 东周 越人墓
原文传递
湖南醴陵出土的人面纹瓦当 被引量:2
3
作者 文国勋 黄阳秋 《长江文明》 2016年第2期34-39,共6页
人面纹瓦当,因其当面饰形似人面纹饰而得名,近年来考古发现主要集中出土在淮河以南的地区,使用年代多定于六朝时期。2009年,在湖南株洲醴陵市区古井中也出土了两件人面纹瓦当,本文通过对两件人面纹瓦当伴出器物的类型学分析,并对整个南... 人面纹瓦当,因其当面饰形似人面纹饰而得名,近年来考古发现主要集中出土在淮河以南的地区,使用年代多定于六朝时期。2009年,在湖南株洲醴陵市区古井中也出土了两件人面纹瓦当,本文通过对两件人面纹瓦当伴出器物的类型学分析,并对整个南方人面纹瓦当出土情况进行梳理,认为这两件人面纹瓦当年代应定为东汉晚期至孙吴初期为宜。这种瓦当多出于六朝古城之内,应是与东汉晚期至孙吴初期统治者尚巫崇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醴陵 人面纹瓦当 六朝
原文传递
株洲醴陵发现“崇宁通宝”瓷钱
4
作者 文国勋 黄阳秋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3年第1期389-391,共3页
株洲醴陵新发现130多枚'崇宁通宝'瓷钱,这批瓷钱形制相同,为同一模范所出,模压阳文,字为瘦金体,未施釉。该瓷钱出自醴陵枫林市乡,应是作为瘗钱,即冥币之用。
关键词 株洲 瓷钱 瘗钱
原文传递
株洲醴陵发现“崇宁通宝”瓷钱
5
作者 文国勋 黄阳秋 《江苏钱币》 2012年第4期48-49,共2页
株洲醴陵新发现130多枚"崇宁通宝"瓷钱,这批瓷钱形制相同,为同一模范所出,模压阳文,字为瘦金体,未施釉。该瓷钱出自醴陵枫林市乡,应是作为瘗钱,即冥币之用。
关键词 株洲 瓷钱 瘗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